微型课、优质课比赛全套资料.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672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型课、优质课比赛全套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微型课、优质课比赛全套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微型课、优质课比赛全套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微型课、优质课比赛全套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微型课、优质课比赛全套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型课、优质课比赛全套资料.doc

《微型课、优质课比赛全套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型课、优质课比赛全套资料.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型课、优质课比赛全套资料.doc

涧西区芳华路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教研活动汇报课比赛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老师们对教研活动的重视,进一步引导青年教师深入开展有效教学研究,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校本研修为抓手,以教学活动为载体,鼓励教师交流互助,聚焦课堂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促进青年教师培养指导工作的开展,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学校决定举行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汇报课比赛活动。

具体方案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长:

王艳辉

副组长:

高文草刘欣

组员:

石娜杨静史存存

二、活动主题

围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积极开展校本研修,致力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三、参赛对象

语文教研组两名教师、数学教研组两名教师、综合教研组两名教师。

四、比赛内容

自选本学期教学内容。

五、评委组成

评委:

王艳辉高文草刘欣石娜杨静

成绩汇总:

史存存

六、时间、地点安排

2014年3月25日、四一班教室。

七、奖项设置

以每个教研组两节课的总成绩作为依据,设一、二、三等奖。

八、汇报课次序具体安排

序号

节次

学科

课题

使用学生

执教老师

1

第一节

数学

《分数的意义》

四一班

王钰哲

2

第二节

数学

《三角形的分类》

五二班

魏琳琳

3

第三节

语文

《走进丽江》

四二班

何美霞

4

第四节

语文

《送孟浩然之广陵》

六一班

王小娜

5

第一节

英语

《Isthatapig》

三二班

赵艳霞

6

第二节

体育

《健美操》

六一班

李慧慧

涧西区芳华路小学教导处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日

涧西区芳华路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教研活动汇报课评分细则

类别

评  价  内  容

权重

目标

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符合教材要求。

5分

能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切合学生实际,有可操作性。

5分

实施

教学内容取舍适当,容量合理,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0分

教学环节相对完整,教学思路清楚,衔接自然,过程流畅,过程推进适合学生发展水平和求知需要。

10分

问题设计注重教材的整体把握,有思维含量。

10分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有效方法,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板书工整规范。

10分

从语言、语态和教学设计上能反映出调节课堂气氛的能力,能达到师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10分

素质

能体现小学教师所特有的逻辑思维,教学机智,教学特色

10分

语言规范、清晰、流畅,语速音量适中;普通话标准。

10分

衣冠整齐、仪态大方、精神饱满,常带微笑,生动活泼,有亲和力。

5分

效果

在一节课(40分钟)内,能达成教学目标。

估计各层次学生均有收获。

15分

序号

节次

学科

课题

年级

执教老师

得分

1

第一节

数学

《分数的意义》

五年级

王钰哲

2

第二节

数学

《三角形的分类》

四年级

魏琳琳

3

第三节

语文

《走进丽江》

四年级

何美霞

4

第四节

语文

《送孟浩然之广陵》

六年级

王小娜

5

第一节

英语

《Isthatapig》

三年级

赵艳霞

6

第二节

体育

《健美操》

六年级

李慧慧

涧西区芳华路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教研活动汇报课比赛得分表

芳华路小学校本培训记录表

日期

主讲人

地点

主题

参加人员

记录人

教研主要内容记录

学习内

教研决议

建议等

涧西区芳华路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微型课比赛总结

以“解读教材”为主题的过关课展示,在22名参赛教师全力参与、敢于竞争、乐于探索、努力创新的气氛中,于12月19日圆满结束。

本次大赛,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学科共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在本次展示大赛中,参赛教师都进一步研究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尝试了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倡导了探索、实践、体验、参与、合作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了学生能力,使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了对学生的研究

参赛教师能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认知规律,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过程,课堂上能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以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1、能充分估计学生对新知的兴趣程度。

参赛教师在对知识的研究过程中,能积极发现知识的趣味性所在,并精心创造知识的趣味性,为学生营造“乐学”环境。

如创设与知识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编制与学生兴趣指向相一致的童话、故事,演示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课件等。

2、能注意研究学生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心理接受程度。

因为都是借班上课,所以参赛教师都不同程度上对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环境与氛围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影响等课堂因素进行了研究。

3、教学过程中能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4、能鼓励学生通过操作、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5、课堂上建立了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教师能与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二、重视了对教学内容的研究

参赛教师都能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做到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改组,并力求知识呈现形式多样化。

1、注意了知识的物化。

参赛教师都能将教学内容置于知识的整体结构中进行分析,并能够在教学中把握知识的位置与方向。

通过多媒体、教具、学具的演示,学习活动的组织、开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以丰富学生的体验,拓展学生的视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注意了知识的融化。

教师能够对教材的知识进行分解、取舍与重组,注意了课内外相关知识的适当联系和学科间相关知识的沟通,能够将现实生活中提取的知识素材融入教学当中,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注意了知识的消化。

参赛教师不仅注意了自己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对知识理解把握,而且注意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活动方式,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消化所学知识。

三、注意了对课堂的研究

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参赛教师在建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时,都能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进行认知、探索、实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努力使自己成为情境的创设者、问题的设计者、学习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

具体表现在:

1、注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课程标准视界中的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而且是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为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是与以前不同的。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越高,课堂的效率与质量也会越高。

参赛教师通过学习,普遍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教学过程时,都注意到了向学生的主动参与开放,向学生的思维活动开放,向学生的学习设计开放。

2、注意增强师生情感的亲和度

课程标准呼唤新型师生关系,提出了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这就必须增强师生情感的亲和度。

现代的课堂中,师生关系应该是情感亲和的。

本次参赛教师都能通过参与学生活动、采取激励性评价手段,向学生进行情感开放,极力在师生之间发展愉快的沟通与智慧的交流,使课堂充满真挚与诚信,充满人文关怀,充满激励,充满赏识,充满尊重,充满期待。

课堂中时时洋溢着温馨的话语、欣赏的目光和善意的掌声,能看到平等的关爱、民主的气氛和宽容的风度。

3、极力确保课堂交流的自由度

传统的课堂模式已经不能承载新课程的时代要求了。

课程标准倡导课堂教学开放,以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发展,更应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课堂开放就是向交流开放,保证课堂交流的一定自由度是促进学生个性和人格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赛教师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引下,课堂已经开始向自主探索逐步开放。

他们在课堂上提倡合作探究,提倡研究性学习,激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强调“我认为怎么样”,评价时坚持“无错”原则,允许学生“自圆其说”。

这样的课堂教学对学生个体而言,每份知识与能力的积累,都是自主探索的结果,每一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都得益于自主探索。

总之,这次大赛给各位参赛教师提供了展示各自教学风格、互相学习、互相指导的机会,使他们对新课标有了充分的了解,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促人奋进的活动。

几点思考:

1、由于多媒体计算机作为辅助课堂教学设施以其独特的效用及魅力,在全国中小学各学科的教育教学领域中已被广泛地应用,这种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尽管具备着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许多优点,因此,本次大赛中有部分参赛教师片面地认为,“传统模式”已经过时,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完全取代“传统模式”的时代已经到来,因而在教学准备阶段没有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钻研教材、研究学生、预设过程上,而是一味追求多媒体制作的精美,一味地去追求表面“秀”,忽视了对课堂生成问题的预测。

其结果:

其一,表面上课堂内轰轰烈烈、热闹非凡,而实际中看不中用,要么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要么使学生在课堂上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其二,为了使课堂充满“现代意识”,将课本上一些没必要用多媒体的知识也“绣、缀”到计算机上来,哗众取宠。

这种抛弃“传统”、作秀“现代”;抛弃教学重点,舍本逐末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恰当使用课件确实能达到激趣、创境、形象、直观、省时、高效的效果。

问题在于是否需要制作课件,要视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而定。

我们倡导从实际出发、从教材出发、从学生出发,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和设备进行教学,体现新课标理念。

一句话,课堂教学要突出一个“实”字,绝不能以华丽的外衣掩盖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

2、本次大赛,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课堂可以说充满了生机,我们在课堂上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课堂教学变成了师生心与心的交流,学习过程成了师生的共同亲历,学习活动成了师生的双向互动,学习评价更是异彩纷呈,课堂完全可以用“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来形容。

但在这热闹的课堂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

如课堂评价,且先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你真棒!

”、“你真行!

”、“你真聪明!

”、“回答得真响亮,真应该受到表扬!

”。

再看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真棒!

真棒!

你真棒!

向你学习!

”、“嘿!

嘿!

你真行!

”、“goodgoodverygood”等。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给予积极的评价,用欣赏和鼓励的眼光看待学生,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习热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无可厚非。

问题是过多外在的表扬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过多过滥的表扬会失去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会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在连续不断的“真棒!

”中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长期下去,掌声、赞扬声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

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教师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这样的评价才有价值,才富有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