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657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备课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单元

主题

动手和动脑

 

 

本组教材是围绕“动手和动脑”这一主题编排的,包括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本组教材中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和动脑来选编的。

课文中的那些发明创造的故事,也许只是在眨眼间的灵机一动,看起来没有费什么力气,事实上哪怕是一个小发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只有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敢于怀疑权威,打破常规,冲破定论,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学习本组教材,目的不是要学生都立志做发明家或者整天想着发明创造,而是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动手做做看》告诉我们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要勇于实践。

《邮票齿孔的故事》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

《画风》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充气雨衣》写了四年级学生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的经过。

语文园地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四个栏目。

“口语交际”要求在班上展示自己的小制作,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把制作的过程说详细。

1.掌握本单元生字,联系语言理解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继续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并从文章中受到启发。

4.能用普通话有条理的向别人介绍小制作的制作过程,培养动手与人交际的能力。

5.朗读与默读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从文中受到启发,懂得多动脑、多观察、多动手。

单元

重难

点及

解决

策略

重难点:

1.朗读与默读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从文中受到启发,懂得多动脑、多观察、多动手。

解决策略

1.激起学生的兴奋点。

教学中应引创设情境,导学生读读、画画、议议,增强课堂趣味性。

2.让学生多动手,在实践中学习语言。

这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主人公动手又动脑,最后有所发现和发明的事。

让学生多动手体验一下课文中的实验过程或成果,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深入理解课文。

 

单元

教学

方法

学习本组四个小故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可以按照“自读自悟,感知课文,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做文中人做的事,看看有什么感受或新的发现——留心身边的事物,自己懂事件,大胆发明创造——交流自己的小制作”顺序进行教学,把“读、悟、做、说”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会留心身边的事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利用身边的材料做起,经常自己动手或协作做做看,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创造。

把自己的小制作展示出来,介绍给大家。

 

课时

划分

13.动手做做看2课时

14.邮票齿孔的故事2课时

15.画风2课时

16.充气雨衣1课时

语文园地四2课时

 

课题

13.动手做做看

课时

2课时

备课人

朱文晶

单位

大汶口镇中心小学

课前

预习

教学

准备

课前预习:

一、读

1.一读标出段落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并认读。

2.二读要读正确,读通顺。

3.同桌或家长检查读。

二、想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问

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并试着找同伴解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绪变化的确语句,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伊林娜情绪变化的语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

2.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

修改建议

一、儿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还记得一年级学的一首儿歌: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能思考(生答)。

2.这首儿歌告诉我们,平时碰到什么问题,都要动脑筋思考,有时,还必须动手做做看。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3课《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

【以儿歌创造情境,导入课文,一可以让学生兴趣盎然,使学生有“阅读期待”;二可以很自然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中去。

二、初读课文,认识新字

  1.自由读,要求:

 

(1)圈出不认识的字。

 

(2)标出自然段。

  2.识记生字:

 

(1)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拼音。

 

(2)教师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比如:

朗:

可联系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组词,如:

朗读。

     志:

士+心。

或编字谜。

     漫:

换偏旁:

慢──漫。

     鳞:

为什么会是鱼字旁。

     伊、琳、娜:

是形声字。

或做加法识记。

     哎:

为什么有口。

     哄:

做加法,口+共。

     骗:

马+扁。

 (3)学生齐读带拼音的生字。

 (4)变魔术:

请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拿出没有拼音的字卡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变化。

再问学生少了拼音朋友,还认识这些字吗?

紧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字。

 (5)将生字宝宝送入课文中,让学生齐声读课文,看能否读通课文。

3.老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中指导书写本课难写的字。

然后让学生练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所以在教本课生字时,我注重去启发学生自己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另外,通过小老师带读、齐读、开火车读、将生字送入课文中读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生字。

识写结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三、默读全文,小组讨论问题

  1.贴出伊琳娜生气、高兴的头像,问学生伊琳娜为什么生气?

为什么高兴?

  2.学生默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寻找答案。

 3.学生分组交流答案。

  【让学生学会默课,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自由表达与交流的广阔空间,便于发挥各自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又利于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意见和积极合作的好习惯。

四、解决问题,深入了解课文

  1.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教师相机点拔。

  2.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1、4、5段。

 

(1)第一段:

  ①哪段写了朗志万提这个问题?

  ②学生齐读第一段。

  ③理解“漫”的意思。

  ④板书:

朗志万→→水杯图

 

(2)读第五段:

  ①哪段写了伊琳娜动手做实验?

  ②男生读第5段。

  ③试验结果怎样?

  ④应怎样读“哎呀!

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⑤真的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吗?

让我们也做一下实验吧!

(师拿出一杯满水,让学生把金鱼放入杯中,学生观察结果。

  ⑥自己动手做了后,再来读“哎呀!

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读出惊讶、奇怪、吃惊的语气)[板书:

贴金鱼放入水杯,水漫出来了图]

【设计一个小实验,既可以让学生松弛一下精神,提高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动手做做看的意义。

(3)读第四段:

  ①伊琳娜小朋友是不是一回家就动手做了?

她是在谁的鼓励下动手做的?

  ②女生读第4段,理解妈妈说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光”是什么意思,应怎样读妈妈说的话。

(指导读出鼓励的语气)

3.学生回答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

(1)理解朗志万说的话。

(2)伊琳娜生气时对朗志万说了一句什么话?

应该怎么读?

(3)指导分角色读6~7段(伊琳娜的话读出生气的语气,朗志万的话读出鼓励、高兴的语气。

(4)想:

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后,创设情境,把自己当成伊琳娜,把老师当成朗志万,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分析重点词语时,多次指导学生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注重在语言环境中积累词语。

例“光、哄、骗”等。

五、再次有感情朗读,感受动手做做看的意义

  1.引导学生分角色读文中的对话,用语言再现当时的情形。

  2.再次齐读课文,感受动手做做看的意义。

  (视时间相机而行,可老师参与其中,老师读一段,学生轮流读其他段落。

 【在本次的教学中,除指导重点词、句、段的朗读外。

我还注重课文全文的朗读,由自由读→全班齐读→默读思考→分角色读→老师和学生轮读,通过反复的读,让学生与语言多次面对面的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使课文中蕴涵的科学精神,人文境界等感染学生,并在读的形式上避免单一,让学生不会感觉枯燥无味。

六、课外延伸:

1.做做看:

(1)把一块海绵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会漫出来吗?

(2)一个10斤重的铁球,一个5斤重的铁球,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抛下,谁先落地?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外,自己去切身体会动手做做看的意义。

2.阅读《小马过河》。

【拓展阅读是阅读能力的运用,因此,我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和本篇课文类似的注重实践的文章《小马过河》,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生气———→高兴

动手做

提出问题     追问科学家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第二课时

1.读朗志万说的话,体会其中的含义,进一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2.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引导学生说出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教学

重点

难点

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引导学生说出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教学过程

修改建议

一、复习

1.开火车检查生字。

2.分角色朗读1——6自然段。

二、读文

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

伊林娜为什么笑了?

三、交流

1.指名读朗志万的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1)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2)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3)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4)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3.假如你是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呢?

【此环节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教师可以当记者进行采访,同时建议学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四、朗读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示范读——分组练习读——竞赛读

2.伊琳娜值得你学习吗?

为什么?

你想对她说什么?

五、拓展

1.读课外书或网上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2.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再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3.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

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从课内走向课外,在各种语文活动中强化学生不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五、写字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2.班级交流展示,对于写得好得同学奖励一面小红旗。

六、作业

1.美读课文,把课文讲给家长听。

2.搜集科学家的故事。

教学反思

 

 

课堂达标训练题

1.读拼音,写词语。

wèntílǎnɡdúhǒnɡpiànhēshuǐ

()()()()

mànchánɡlìnɡwàitónɡzhìtíwèn

()()()()

2.读一读,想一想,括号里该填哪个字?

  慢 漫

  

(1)老爷爷(  )地走。

  

(2)水满了,从鱼缸里(  )出来。

  (3)发大水了,河水(  )过了小桥。

  提  题

  

(1)小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