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影像超声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06437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影像超声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09影像超声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09影像超声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09影像超声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09影像超声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影像超声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

《09影像超声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影像超声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9影像超声考试重点Word下载.docx

正常二尖瓣开口面积为4~6cm2,反复的风湿性瓣膜炎症改变,致二尖瓣瓣叶交界处粘连、融合,瓣叶增厚、畸形,瓣膜开放面积缩小而形成狭窄,其病变亦可累及腱索和乳头肌。

因二尖瓣口狭窄,舒张期左房血液排出受阻,左房压力增高,左房扩大,肺静脉回流障碍而致肺淤血,进一步可发展为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

由于左房血流淤滞,易导致左房血栓形成。

本病好发于女性,狭窄口面积如大于正常的一半时,患者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

狭窄程度加重,瓣口面积<

1.5cm2,患者可出现明显症状,表现为劳力性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肺淤血时可咯血。

患者双颊暗红,呈特征性的二尖瓣面容。

心尖区可闻及舒张中晚期杂音。

超声变现:

(二尖瓣瓣叶增厚;

左房腔扩大;

二尖瓣瓣口面积减小)

1)M型及二维超声心动图

①M型超声心动图上,二尖瓣狭窄主要表现为前后叶开放幅度降低,后叶与前叶同向运动及EF斜率减慢,前叶E、A两峰间的F点凹陷消失,呈平台状曲线,即城墙样改变。

②左室长轴切面二尖瓣瓣叶增厚,回声增强,瓣口狭窄而致开放受限。

在瓣体增厚或钙化不严重,瓣体尚柔软时,前叶可出现舒张期圆顶样改变。

二尖瓣短轴切面舒张期瓣口面积缩小,呈鱼口样改变。

病变严重者,常致腱索及乳头肌等瓣下结构明显增厚、钙化,此时瓣叶活动僵硬。

③左房腔扩大,而左室腔在单纯二尖瓣狭窄时,其大小可在正常范围内或因充盈不足而偏小。

病程晚期,可出现不同程度肺静脉扩张及右室扩大。

部分患者可并发左房血栓,多附着于左心耳或左房后侧壁,少数附着于房间隔上,超声表现为上述部位见形态多样的稍强或低回声团。

2)彩色及频谱多普勒:

彩色多普勒成像显示舒张期二尖瓣口五彩镶嵌的射流束。

频谱多普勒显示典型的全舒张期方向朝上的双峰实填宽带频谱,频谱峰值流速较正常增快。

二尖瓣狭窄时,左房压增高致肺静脉高压,继而出现肺动脉高压。

多普勒超声测量三尖瓣反流频谱,可评估肺动脉收缩压。

3)二尖瓣狭窄程度定量:

二维超声直接测量瓣口面积,无论经胸壁超声还是经食管超声,在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上,直接勾画测得的瓣口面积代表瓣口解剖面积。

二尖瓣狭窄的定量评估

△P(mmHg)MVA(cm2)PHT(ms)

轻度狭窄<

10>

1.590~150

中度狭窄10~201.0~1.5150~220

重度狭窄>

20<

1.0>

220

△P:

平均压差MVA(cm2):

二尖瓣口面积

2、房间隔缺损的超声表现(右房、右室增大;

房间隔中上部回声中断)

1)M型和二维超声

心脏形态学表现:

右房、右室增大,右室流出道增宽。

由于右室容量负荷过重,M型超声多表现为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同向运动。

直接征象: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在四腔心切面、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及剑突下双房切面显示房间隔中上部回声中断;

若房间隔上下断端均能显示为继发孔中央型;

若心房顶部侧无房间隔残端显示,通常为继发孔腔静脉型,剑突下切面,有助于上腔型或下腔型房缺的鉴别。

若房间隔残端小多为混合型房缺,未见到房间隔回声,则为单心房。

房间隔中断区及右房侧显示全心动周期的正向(左向右)分流频谱,峰值分流速度位于舒张期,速度一般在120cm/s左右,三尖瓣口及肺动脉内血流速度增快(右心血流量增加所致)。

CDFI显示房间隔缺损部位穿隔血流束,左向右分流者,呈红色为主的分流信号,由于分流速度不高,湍流不明显。

当合并有重度肺动脉高压时,缺损部位CDFI可显示右向左蓝色分流信号或分流不明显。

第三章

1、肝内管道:

包括门静脉、肝静脉、肝动脉分支和肝内胆管。

2、肝囊肿的超声表现

1)二维超声:

肝内出现一个或多个圆形的无回声区,有包膜,包膜光整菲薄呈高回声,可有侧壁回声失落征象,囊肿后方有回声增强现象。

囊肿较大者囊壁可增厚,回声增高,囊内可出现较细薄的条带状分隔。

囊肿合并出血或感染时,囊内可出现细小的点状回声,这些点状回声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位置。

肝囊肿较小时,肝脏可无形态改变;

囊肿较大时可致局部肝叶膨大,使肝脏下界下移或膈抬高等形态改变。

2)彩色多普勒:

肝囊肿内无彩色血流信号,在大的肝囊肿囊壁上显示少量点状、细条状彩色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多为静脉血流或低阻动脉血流信号。

3)超声造影:

注射造影剂后,肝囊肿内回声无增强,表现为无回声,而囊肿壁可显示与肝实质同步增强。

3、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表现

肝癌结节形态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内部回声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低回声型、等回声型、高回声型、混合回声型,而以低回声型和混合回声型较多见。

癌结节内部回声多不均匀,部分肝癌具有周围暗环,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

肝癌结节后方回声常可呈轻度增强变化,尤其是小肝癌。

此外,大部分肝癌具肝硬化背景。

不同病理类型肝癌的超声表现也不尽相同,具有各自的特征。

①块状型:

块状型肝癌边界清楚,形态比较规则,周边常有声晕。

病灶的内部回声多为混合回声。

如果病灶由数个癌结节融合而成则边界不规则,癌肿内部出现结中结或马赛克样表现。

周围肝组织内可出现肝内播散的卫星灶。

②结节型:

病灶可单发可多发,回声类型也比较多样,结节型肝癌的边界不及块状型清晰,周边可无声晕。

③弥漫型:

癌结节以不均匀低回声多见,少数为高回声。

此型癌肿与周围肝组织边界不清且多伴有明显肝硬化,有时声像图上难以区分癌结节与肝硬化结节,仅表现为肝内回声强弱不等,诊断较为困难。

但本型肝癌较常出现侵犯门静脉分支形成癌栓,故超声发现门静脉内栓子时应警惕存在弥漫型肝癌的可能。

肝癌间接征象包括:

①癌栓:

原发性肝癌易发生门静脉癌栓,表现为血管内团块状低、中等回声;

癌栓亦可出现在肝静脉或肝管内及下腔静脉内等。

②肝表面局限性膨隆:

较大或位于肝包膜下的癌肿可引起局部肝包膜膨隆,二维超声上出现驼峰征。

癌肿临近肝缘处可使肝缘变钝。

③肝内管道受压:

由于癌肿的压迫、推移可造成肝内血管走形移位、管腔受压变细。

癌肿压迫肝内胆管可引起远端肝内胆管扩张。

2)彩色多普勒

①富血供型:

较常见,即使是小肝癌内也多可检出彩色血流,癌结节内部和周边出现线状、分枝状彩色血流,脉冲多普勒可检测到动脉血流,RI>

0.6。

②少血供型:

肿瘤内部无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也不易检测到动脉血流。

此型较少见。

常见表现为快进快出,即注射造影剂后,在动脉期早期(10~20秒)病灶出现整体均匀增强,早于并强于周围肝实质,如病灶有坏死可呈现不均匀增强。

随后,病灶回声快速消退,在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常呈低回声改变,这种较典型的超声造影表现对诊断肝癌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4、胆囊结石的超声变现

胆囊结石的声像图表现可以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大类。

1)典型胆囊结石具有以下三大特征:

①胆囊腔内出现形态稳定的团状强回声:

由于结石的形状、组成成分和种类不同,强回声形态也存在差别。

一般较大而孤立分布的强回声多呈新月形、半圆形或圆形团状强回声;

体积较小的多发结石,堆积于胆囊后壁时形成一片强回声带,不易分辨结石数目。

②强回声后方伴有声影:

结石后方出现一条无回声带即为声影,是超声束在通过结石的途径中由于反射、衰减和折射等作用所致。

结石的声影边缘锐利,宽度与结石的宽度基本一致,这可以与肠胃气体形成的声影相鉴别。

声影的出现对诊断胆囊结石,特别是较小的结石有重要的价值。

③强回声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由于多数结石的比重大于胆汁,仰卧位时结石沉积于胆囊后壁,当患者改变体位时,容易引起结石的移动。

利用这个特点可以鉴别胆囊结石和胆囊内新生物。

 

2)不典型胆囊结石的声像图表现

①充满型胆囊结石:

胆囊内胆汁较少或无胆汁,胆囊腔的无回声区消失,胆囊无正常的轮廓或形态,声像图仅表现为胆囊前壁呈弧形或半月状的强回声带,后方伴较宽声影,致使胆囊后壁不显示。

另外,此型胆囊结石还有一种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

囊壁结石声影三联征,前方为增厚胆囊壁的弱回声包绕中间结石的强回声,后方伴有声影。

②胆囊颈部结石:

胆囊颈部结石未嵌顿时,结石在周围胆汁的衬托下易于显示,表现为强回声后方伴有声影;

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时,周围无胆汁的衬托,结石的强回声显示不清,造成诊断的困难,但结石后方的声影仍可显示,借此可确诊。

③泥沙样胆囊结石:

主要成分为胆色素,由于结石质地较松软,常呈泥沙样而得名。

声像图表现为沿胆囊后壁分布的厚薄不一的强回声带及后方较宽的声影。

④胆囊壁内结石:

胆囊壁常增厚,壁内可见单发或多发的微小强回声斑,后方出现多重反射回声,类似彗尾征,改变体位时结石不移动。

胰腺炎的超声表现:

胰腺肿大;

回声减低;

周围有积液

5、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表现

1)胰腺形态、大小的变化:

胰腺肿大及增厚,多数表现为弥漫性肿大,少数表现为局限性肿大,胰腺肿大以前后径为主。

轻症胰腺炎表现为轻度到中度肿大,多数胰腺边缘光滑,边界清晰,若水肿消退,胰腺形态可恢复正常;

重症胰腺炎较轻症胰腺炎肿大明显,胰腺大多边缘不规则,边界模糊不清。

2)胰腺实质回声变化:

轻症胰腺炎以出血和间质水肿为主,胰腺实质表现为低回声或极低回声,后方回声可呈增强效应。

重症胰腺炎因有出血、坏死及坏死后继发性病理变化,胰腺实质大多数呈高回声,声像图显示为密集的较粗的不规则高回声,分布不均。

坏死、液化严重时,胰腺内还可出现片状无回声或低回声区,使整个胰腺呈混合回声。

急性胰腺炎时主胰管多无扩张,但少数有轻度扩张。

3)胰腺假性囊肿:

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4周可在胰腺内(外)形成假性囊肿。

典型假性囊肿表现为位于胰腺局部或周围的无回声区,边界较清楚,囊壁可毛糙,也可光滑,后方回声增强,囊肿多为单房,少数囊肿内可见分隔。

4)急性胰腺内、外积液:

主要见于重症胰腺炎,液体可积聚在胰腺内或胰腺外。

积聚在胰腺内时声像图表现为胰腺实质内无回声或低回声区,边缘多模糊不清,后方回声增强。

胰腺外积液可向纵隔、心包、腹盆腔等部位扩散,表现为积液部位的无回声或低回声区。

5)胰腺脓肿:

胰腺脓肿是重症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

脓肿早期病变部位回声增粗、不均匀、边界不清,随病情发展变为低回声至无回声区,内部可有点状回声。

另外由于急性胰腺炎可引起肠道内积气,超声出现全反射现象,从而使胰腺显示不清。

6、慢性胰腺炎的超声表现

1)胰腺大小形态的变化:

胰腺正常大小、肿大或萎缩,可呈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但程度不如急性胰腺炎,部分患者胰腺大小无变化。

胰腺萎缩发生在病程后期或纤维化患者;

胰腺形态常不规则,边缘不清,与周围组织分界模糊。

部分患者胰腺形态可无变化。

慢性胰腺炎由于胰腺纤维化而引起胰腺实质回声增强、增粗、回声不均匀,但在病变早期,炎性水肿或纤维化致胰腺弥漫性肿大时胰腺可呈低回声。

胰腺实质内钙质沉着可引起胰腺钙化或结石,表现为点状或斑块状强回声,后方伴声影。

3)胰管变化:

主胰管不规则扩张,粗细不均,可呈囊状、结节状,管壁不光滑,管腔内可伴有结石,较大的结石声像图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弧形致密强回声,后方伴声影;

小的结石表现为点状强回声,后方可伴有彗尾征。

结石常多发,大小不等,沿胰管走行分布。

部分病例胰管可与假性囊肿相通。

4)胰腺假性囊肿:

胰腺内(外)可形成假性囊肿。

典型假性囊肿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无回声区,囊壁可毛糙,后方回声增强。

囊肿可增大、自发破裂、缩小或消失。

7、脾脏位于9-10肋深面,长约11~12cm,宽约7cm,厚约4cm,重150-200g。

第四章

1、腹膜后间隙由前向后分为三个间隙:

肾前间隙、肾周间隙和肾后间隙。

2、腹膜后肿瘤的特点

腹膜后肿瘤种类繁多,来源复杂,分为间叶性肿瘤、尿生殖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生殖细胞源性肿瘤、淋巴源性肿瘤,以间叶性肿瘤最为多见,约占全部腹膜后肿瘤的2/3,且多数为恶性肿瘤。

腹膜后肿瘤位置一般较深,活动度小,其前方及两侧可见肠腔气体强回声;

肿瘤形态常为多形性,由于组织来源、病理类型复杂,回声多样,可为囊性、实性及混合性回声;

肿块与腹膜后间隙内脏器和血管紧邻,脏器可被推挤,腹膜后血管有移位、绕行、管腔变窄或被肿物包绕征象,脏器与大血管之间的腹膜后肿瘤可使其间距增宽。

3、肠系膜动脉包括:

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

4、布-加综合征:

是指肝与右心房之间的肝静脉或(和)下腔静脉发生阻塞而引起肝静脉回流受阻,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第五章

1、肾的正常超声表现

1)正常声像图:

正常肾二维灰阶声像图从外向内分别为周边的肾轮廓线、肾实质和中央的肾窦回声。

周边的肾包膜光滑、清晰,呈高回声。

肾窦回声位于肾中央,通常表现为长椭圆形的高回声区。

肾包膜和肾窦之间为肾实质回声,呈低回声,包含肾皮质和肾髓质(肾锥体)回声,肾锥体回声较肾皮质回声为低。

2)正常测量值:

正常肾大小,男性正常肾超声测量值长径约10-12cm;

宽径4.5-5.5cm;

厚径约4-5cm。

女性正常肾超声测量值略小于男性。

2、肾囊肿的超声表现:

无回声、内透声好、后方回声增强、可伴有侧壁声影。

3、肾良性肿瘤中以错构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最为多见,肾恶性肿瘤中以肾癌最多见,儿童最常见的为肾母细胞瘤。

4、肾癌的超声表现:

肾癌的二维灰阶超声表现为肾内实质性占位性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少数肿块也可呈不规则形。

较小肿块多呈高回声,而较大肿块多呈低回声。

肾病变的回声强度比较是以肾皮质回声为参考的。

肾癌的彩色血流图表现多样,肿瘤内部彩色血流信号可以丰富,也可以稀少,甚至没有血流信号,还有一些肿瘤表现为周边血流信号丰富的抱球形彩色血流信号。

5、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表现:

肾实质内高回声或强回声团块,无声影,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分布均匀;

当肿块较大且发生出血时,内部回声不均匀,高回声与低回声层层交错,呈洋葱样改变。

小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般没有彩色血流信号,大者可有少量的彩色血流信号。

6、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肿瘤,分为上皮性和非上皮性两类,好发于膀胱三角区。

超声表现:

1)膀胱无回声区内可见一个或多个乳头状、菜花状中强回声向腔内凸出,肿瘤基底部常较宽,肿物大小不一,表面不光滑,不随体位移动。

2)膀胱壁局限性增厚,膀胱壁的正常结构消失,局部连续中断或层次不清晰。

3)CDFI显示肿瘤基底部有细条状血流,为动脉频谱,RI>

0.60。

7、前列腺增生主要是内腺增大,外限受压变薄,发病部位多数位于内腺(注意:

肿瘤的发病部位多见于外腺)。

前列腺增生的超声表现:

1)前列腺增大(前后径增大最为重要)。

2)前列腺形态变圆,饱满,向膀胱凸出。

3)前列腺内出现增生结节。

4)前列腺内外腺比例失调,主要是内腺增大,外腺受压变薄。

5)前列腺内外腺之间出现结石。

6)彩色血流图表现为内腺血流信号增多,在增生结节周围可见血流信号环绕。

7)出现膀胱小梁小房、膀胱结石、肾积水等并发症。

第六章

1、输卵管可分为间质部、峡部、壶腹部及漏斗部(伞部)。

2、绝大多数子宫肌瘤长在宫体部,根据其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为:

肌壁间肌瘤;

浆膜下肌瘤和黏膜下肌瘤。

3、子宫肌瘤的超声表现(二维超声)

1)子宫内回声改变:

①肌壁间肌瘤:

子宫肌层内异常回声结节,多呈不均低回声、少数为等回声或强回声,较大的肌瘤多伴后方回声衰减,瘤体与宫壁正常肌层之间界限较清晰。

②浆膜下肌瘤:

子宫肌层内异常回声结节向浆膜下突出,子宫变形;

完全突出于宫体的浆膜下肌瘤,与宫体仅以一蒂相连。

③黏膜下肌瘤:

内膜下肌层可见低回声结节,突向宫腔,子宫内膜变形或缺损;

肌瘤完全突入宫腔时,宫腔内可见实性占位病变,与宫腔内膜之间有裂隙。

2)肌瘤变性声像:

肌瘤发生变性时,瘤体漩涡状结构消失,无明显声衰减,内部回声多样化,囊性变和钙化较具特征性。

①囊性变:

瘤内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不均质低回声或无回声区。

②红色变:

瘤体增大,内部回声偏低,呈细花纹状,无明显衰减,声像图无特异性,需结合妊娠史、局部压痛判断。

③钙化:

瘤体内环状或斑点状强回声,伴后方声衰减。

④肉瘤变:

瘤体增大,边界不清,内部回声减低、杂乱,无声衰减。

第七章

1、临床上以月经龄计算,早期妊娠为孕13周末前,中期妊娠为孕第14周~第27周末,晚期妊娠为孕28周后。

2、颈部透明层:

最适检查时间在11~13+6周。

3、早孕期的超声表现(腔内出现一完整、厚度均匀的回声环,周边为高回声,可见或不可见到卵黄囊,胚芽及心管搏动)

1)妊娠囊:

正常妊娠囊位于宫腔中上部,周边为一完整、厚度均匀的强回声环,厚度至少不低于2mm,这一强回声壁由正在发育的绒毛与邻近的蜕膜组成。

早早孕时,妊娠囊表现为子宫内膜内极小的无回声,有人将此称为蜕膜内征。

随着妊娠囊的增大,形成特征性的双绒毛环征或双环征。

这一征象在妊娠囊平均内径为10mm或以上时能恒定显示。

当妊娠囊内未见卵黄囊或胚胎时,须与假妊娠囊鉴别。

假妊娠囊轮廓不规则或不清楚,形状与宫腔一致,囊壁回声低,厚度不一,无双环征,内无胚芽和卵黄囊,有时可见少许点状回声。

2)卵黄囊:

是妊娠囊内超声能发现的第一个解剖结构。

正常妊娠时,卵黄囊呈球形,囊壁薄呈细线状,中央为无回声,透声好,在5-10周间,其大小稳步增长,最大不超过5-6mm至孕12周时卵黄囊囊腔消失。

3)胚芽及心管搏动:

一般来说,胚芽长为4-5mm时,常规能检出心管搏动,相应孕周为6-6.5周,相应妊娠囊大小为13-18mm。

胚芽长≥5mm仍未见胎心搏动时,提示胚胎停止发育。

4)羊膜囊:

早期羊膜囊囊壁菲薄(厚约0.02-0.05mm),超声常不能显示。

孕7周以后加大增益或用高频阴道探头检查,可以清楚显示薄层羊膜,在绒毛膜腔内形成一球形囊状结构即为羊膜囊,胚胎则位于羊膜囊内。

在头臀长达7mm或以上时,正常妊娠常可显示弧形羊膜及羊膜囊,在超声束与羊膜垂直的部分更易显示出羊膜回声。

一般在孕12-16周羊膜与绒毛膜全部融合,绒毛膜腔消失,羊膜不再显示。

5)颈项透明层:

是指胎儿颈部皮下的无回声带,位于颈后皮肤高回声带与深部软组织高回声带之间。

胎儿NT增厚是产前筛查染色体异常(尤其是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畸形及一些遗传综合征的超声指标。

4、胎盘声像分级

胎盘分级主要根据绒毛膜板、胎盘实质、基底膜三个部分的回声特征进行判断。

一般情况下,胎盘厚度约2.0~4.0cm。

级别绒毛膜板胎盘实质分辨不清

0级直而清晰,光滑平整均匀分布,回声细微分辨不清

Ⅰ级出现轻微波状起伏出现散在点状强回声似无回声

Ⅱ级出现切迹并伸入胎盘出现逗点状强回声出现线状排列小点状

实质内,未达到基底强回声其长轴与胎盘

膜长轴平行

Ⅲ级深达基底膜出现环状回声和不规点状强回声增大,可

则点状和团状强回声,融合相连,后方伴声

后方伴声影影

5、异位妊娠:

孕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

本病95%~98%发生在输卵管,其中80%发生在输卵管壶腹部,有时也可发生在腹腔、卵巢、宫颈等。

6、输卵管妊娠的超声表现

输卵管妊娠的共同声像为子宫稍增大,子宫内膜明显增厚,但宫内无妊娠囊结构,有时可见宫腔内积血,形成假妊娠囊声像。

根据症状的轻重、结局分为4种类型。

1)未破裂型:

附件区可见一类妊娠囊环状高回声结构,壁厚回声强,中央呈无回声,似甜面圈,故称为甜面圈征。

在类妊娠囊周围可记录到类滋养层周围血流频谱。

停经6周以上经阴道扫查常可以见到卵黄囊、胚胎和原始心管搏动。

此期盆腔和腹腔多无积液声像。

2)流产型:

附件区可见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混合回声包块,包块内有时可以辨认类妊娠囊结构,盆腔内可见少量无回声区。

3)破裂型:

附件区可见较大、形态不规则混合回声包块,无明显包膜,内部回声杂乱,难辨妊娠囊结构,盆、腹腔内大量游离液体,内有大量细密点状回声或云雾样回声。

4)陈旧型:

附件区可见实质性不均匀高回声包块,边界清楚,包块内不能辨认妊娠囊结构,可有少量盆腔积液。

CDFI包块内血流信号不丰富,可检测到怪异型血流频谱。

7、胎儿生长受限:

是指孕37周后,胎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

或胎儿体重小于正常值的第10百分位数或低于同孕龄平均体重的2个标准差。

8、胎儿生长指标:

头围、腹围、股骨长低于正常平均值的两个标准差。

9、羊水过多:

妊娠晚期羊水量超过2000ml为羊水过多。

AFI≥20.0cm或最大羊水池深度>

8.0cm为羊水过多。

10、羊水过少:

妊娠晚期羊水量少于300ml为羊水过少。

超声表现:

最大羊水池深度<

2.0cm或AFI<

5.0cm为羊水过少。

11、前置胎盘:

可发生于.04%-.08%的妊娠中,是指妊娠28周后胎盘部分或全部位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

超声表现有四种:

低置胎盘、边缘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和中央性或完全性前置胎盘。

12、脊柱裂是后神经孔闭合失败所致,主要特征是背侧两个椎弓未能融合,脊膜和(或)脊髓可通过未完全闭合的脊柱疝出或向外暴露,可以发生在脊柱的任何一段,常见于腰骶部和颈部。

脊柱裂的类型:

隐性脊柱裂、囊状脊柱裂、脊髓外翻。

13、胎儿脑积水是指脑脊液过多地聚集于脑室系统内,致使脑室系统扩张和压力升高。

其发生率在新生儿中约占2‰。

侧脑室后角宽径大于10mm、小于15mm为轻度脑室扩张。

侧脑室后角宽径大于15mm为脑积水或重度脑室扩张,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也可增大,如果没有合并其他脑发育异常称为孤立性脑积水。

14、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及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15、侵蚀性绒毛膜癌的超声表现:

绒毛膜癌的声像图表现与侵蚀性葡萄胎的声像图表现相似。

子宫轻度或明显增大,肌层回声分布不均,有不均质回声肿块,边缘清但欠规整,CDFI显示肿块血流丰富,频谱多普勒为低阻血流。

肿瘤细胞可破坏血管壁,形成动静脉瘘,出现典型高速低阻频谱。

合并黄素化囊肿者有相应表现。

发生宫旁转移时可出现盆腔肿块。

第八章

颈内动脉的频谱多普勒:

正常颈内动脉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速度具有对称性(PSV/EDV=2-2.4:

1)、低阻力型特征(阻力低于颈总动脉)。

第九章

急性睾丸附睾炎的超声表现

1、二维超声:

急性附睾炎多局限于附睾尾部,少数表现为附睾弥漫性肿大,炎症区域多呈不均匀低回声,脓肿形成时,炎症区内可出现含细点状回声的液性区,边界不清晰。

急性睾丸炎时,睾丸弥漫性肿大,回声不均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