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6课 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06094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6课 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6课 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6课 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6课 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6课 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6课 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6课 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6课 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6课 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

3.生活状况

(1)北京人使用工具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

(2)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劳动。

4.火的使用

(1)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2)用途:

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

(3)意义:

改善了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5.北京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地位及意义

(1)北京人的地位、意义: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地位、意义: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

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与元谋人相关的基本知识

2、掌握有关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比较古猿、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或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

2、想象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3、思考比较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那些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值得热爱。

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着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应该珍惜它

教学重点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教学难点

年代距今久远,需要科学推断和合理想象这些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教学方法

导学法、点拨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结合“导入框”内容放映有关传说的录像,激发学生兴趣。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教师根据幻灯片简介1965年在云南元谋盆地的发现,强调指出:

1、“距今约170万年”这个数据经科学测定出来,是我国考古学界一致公认的研究成果。

但是近来不断有新的考古发现,其中有两处可能比元谋人更早。

一个是重庆巫山龙骨坡的“巫山人”,另一个是山西芮(ruì

)城县的西侯度文化。

因此,究竟谁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学术界未有一致的定论。

说不定在座的同学中,将来有人会探究出新的成果,为我国历史科学的殿堂添砖加瓦,使它更加灿烂辉煌。

2、遗存中的牙齿是人类的,而且有几件打制的石器,说明元谋人已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炭屑和烧骨则证明他们已知道用火了。

(二)北京人

教师简介1929年以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发现,强调1、裴文中发现北京人第一块头盖骨。

2、迄今已出土的北京人化石,包括6件头盖骨、15件下颌骨、157枚牙齿以及大量骨骼碎块,代表40多个北京人个体。

3、洞内还发现近10万件石器。

由此可见,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生活痕迹最丰富的遗址。

结合教材内容放映有关“北京人”的录像,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和探究。

1、头部特征:

放映三幅人物头像幻灯片以及相关表格,让学生对比古猿、北京人、现代人的头部区别,得出结论——北京人的头部特征与古猿区别不大,与现代人区别却很大。

古猿低平粗壮高突前伸很不明显

北京人低平粗壮高突前伸很不明显

现代人高耸细柔低突后敛明显

2、打制石器:

指导阅读课本第5页的“自由阅读卡”,学生讨论:

“打制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什么不同?

”接着指导阅读同页的“活动与探究”2,组织学生讨论(题目如书)。

3、用天然火:

指导阅读课本第3页的“阅读文字”(介绍北京人遗址的灰烬堆),学生讨论:

“北京人遗址里为什么会留下这么多的灰烬堆?

”(他们只能使用天然火,需要保留火种。

4、群居生活:

指导阅读课本第2页的“文献资料栏:

《韩非子》语句”,观察彩色插图1《北京人的生活》,学生想象并描述:

“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三)山顶洞人

结合课文放映有关“山顶洞人”的录像,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比较、辩论。

放映北京人、山顶洞人、现代人的头部区别,得出结论:

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2、生产生活水平:

指导阅读4—5页有关山顶洞人的“正文”和“阅读文字”,组织学生活动。

A.问:

“山顶洞人的遗址里还有没有大量的灰烬堆?

这是为什么?

”(已能人工取火,不必刻意保存火种了。

B.放映《山顶洞人的装饰品》幻灯片,学生“动脑筋”并辩论(见教材第5页)。

C.放映第5页“活动与探究”1的幻灯片,学生先思考:

“应从哪些方面比较?

”接着放映《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表》幻灯片标题行,然后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现各项答案。

D.教师通俗地解释“氏族公社”里血缘纽带、财产公有、平等相处等情况。

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讲到了三种代表。

其中,元谋人被称为“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生活痕迹最丰富的遗址,山顶洞人的模样已经同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2、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距今年代分别是约170万年、约70万到20万年、约18000万年。

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分组填《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表》)

4、对各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醒预习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情况。

以他们为例说出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情况,认识到他们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认识到中国不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起源地之一,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民族意识。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所反映出的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一、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课前导入框:

大家回想一下,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是靠什么获得食物的?

(采集、打猎、捕鱼)

他们这种靠“采集”获得食物的方式有哪些不便?

(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

采集的食物量有限等条件的限制)。

大家分析的有道理,原始人要改变这种这些,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

开始一种什么样的新生活?

我国原始的农耕是怎样出现的?

本节课将了解到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的遗址图》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具体位置。

【出示目标】:

学生阅读或教师提示。

导学1、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

生产工具怎样?

他们种植什么作物?

住什么样的房子?

主要饲养何种家禽?

手工业制造有哪些?

学生阅读第一目后回答。

讨论:

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引导学生从生产工具、农作物种植、居住房屋、原始的饲养业和手工业等方面思考。

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的房子,过定居的生活,已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禽、会制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

导学2、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是这样的。

那么,半坡原始居民生活情况如何呢?

请大家仿照第一目学习第二目——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学生阅读第二子目后回答。

比较:

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的房屋?

而半坡原始居民却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

主要是地理环境的影响长江流域地势低洼,潮湿温热;

而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

所以,我们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想象:

我国原始的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分工?

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想象。

妇女:

耕作、防止;

男子:

打猎、制陶;

老人:

做家务。

导学3、请大家自学第三目——大汶口原始居民。

思考:

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出现了贫富悬殊。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琢鹿之战,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

2.掌握黄帝、炎帝的发明,了解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掌握“禅让”的含义,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

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

知道大禹治水。

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区别;

正确认识尧舜禹时期“禅让”的含义。

【基础知识】

一、炎黄联盟

1.时间:

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2.基本情况

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

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

3.炎黄联盟

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4.炎黄战蚩尤

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琢鹿激战,黄帝部落运用指南车,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5.影响

炎黄部落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炎帝的贡献

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考古发现

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址发现了大量彩陶如尖底瓶、陶罐等,充分证明当时已有较高的制陶技术。

3.黄帝及其贡献

(1)简介: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2)贡献:

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学会炼铜,发明了弓箭、指南车。

仓颉发明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4.考古发现

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距今8000至5000年的遗址中,发掘出水井遗迹、蚕茧和丝织品、原始骨笛、船形陶壶等。

这些发现,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尧、舜、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

为抵御黄河泛滥、洪水成灾,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2.禅让制

(1)含义:

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过程:

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在位时,派禹治水,解除水患。

舜年老时让位于禹。

3.大禹治水

(1)方法:

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

(2)精神:

禹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解除了水患。

(3)尊称:

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归纳三朝灭亡原因,概括相似之处,掌握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识读“周初分封略图”。

通过学习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分析历史的能力,用表格对历史现象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

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的更替,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知道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努力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区分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观看动画──“大禹治水”导入:

师:

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他凭借日益增长的威望和权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学生回忆夏朝建立的时间及意义)进入本课学习

二、落实课标

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夏朝都城、国家机构等问题。

学生回答。

师问:

启是怎样继承王位的?

王位世袭制和禅让制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回答。

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进步还是倒退”为主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出示图“桀把人当坐骑”,学生回答此图说明了什么?

会导致什么情况出现?

引入下一目。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商汤为什么能灭夏?

学生归纳商强大的原因。

学生回答商建立的时间、建立者等情况。

学生回答“商朝为什么又叫殷朝?

结合课本材料了解商纣王的暴政,引出商的灭亡和周的建立的相关史实。

引导学生分析“夏商灭亡原因”与“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指导学生总结出奢侈残暴是夏桀、商纣的共同点,认识到人心所向是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还可问:

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西周建立后是如何巩固统治的,引入第三目。

3、西周的分封制

投影问题:

1、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有哪些分封国?

我们现在的地区在当时是属于哪个封国内?

4、分封制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探究后小组讨论解决。

三、反思完善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2、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

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的关系;

大屏幕欣赏联合国“世纪宝鼎”图

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前夕,收到了中国人民赠送的珍贵的礼物--世纪宝鼎。

这个大型青铜器,安放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鼎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

鼎身高2.1米,象征21世纪,底座上饰56条龙,象征华夏的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

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

你知道吗?

它的制作是以商周时期的大鼎为范本设计制造的。

让我们共同走进灿烂的青铜文明时代,学习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设计1:

导学提示

第一步:

图片赏析

请同学们欣赏商周时期青铜器图片,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第二步:

问题导读

阅读课文第一目内容,并思考:

1、青铜制造业开始于:

2、青铜制造业鼎盛于:

3、青铜制造中的精品有:

、。

4、除青铜制造外,夏、商、西周的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这个时期,的制造也很兴盛。

设计2:

拓展交流

拓展一:

展示图文资料,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农民发现司母戊鼎的经过,引起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配以模型或照片,讲述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冶炼过程,使学生对当时青铜制造业的高超水平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拓展二:

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录像资料,展现“三星堆”文化的独特神韵。

文字介绍:

北纬30°

线,一条看不见的曲线然而却具有非凡的神奇魔力,它所经过的是地球上最亮丽、最神奇的风景线:

最高的山峰、最深的海沟、最奇怪的湖泊、金字塔百慕大、撒哈啦、神农架……我们不得不惊诧三星堆文化遗址也位于这条神奇的北纬30°

线上。

设计3:

合作探究

青铜器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在学习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讨论并概括出这个时期青铜器的特点。

夏、商、西周的青铜器特点是什么?

(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设计4:

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

关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这一内容,结合“问题导读”栏目的设计,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相互交流,然后以选择、填空、列举等练习形式提出。

归纳升华

夏、商、西周时期,农业、畜牧业和青铜制造业高度发达,我国奴隶制文明出现了辉煌灿烂的景象。

教师进一步指出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广大奴隶辛勤劳动的结果。

通过欣赏“商朝戴枷的奴隶俑”“人牲”“殉葬”或安阳商王大墓图片,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的本质,并得出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基础上这一历史结论。

设计5:

各抒己见

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

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男孩:

我认为考古学家说得很对。

这是祖国历史上的一个光辉时代。

女孩:

不对!

那时候多么残酷,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有什么好?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指出商代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

当然这又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

三、课堂小结(反思完善)

课堂感悟

谈一谈学习本课的感想或启发。

学生谈论夏商周时期青铜器文明高度发展的表现。

教师提出问题:

“既然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经过学生讨论,结合图表,通过推理的方式突破难点,深入浅出地解释“青铜文明”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青铜文明”与青铜制造业的区别。

史海泛舟

本栏目设置了请你选择、知识园地和问题探究等形式新颖的栏目,进行复习巩固。

通过多种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1)请你选择(略)

(2)知识园地

说一说:

本课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三件青铜器的名称。

(3)问题探究

你能列举出汉语中有关“鼎”的成语吗?

它的含义是什么?

四、结束语

青铜的发现的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

每当我面对青铜器,无不从内心深处感到一种震撼:

那硕大的形体,显示了青铜文化的恢宏;

那铜绿斑驳的外表,昭示着青铜文化历史的久远;

那通体所饰的精美图案,展示着传统文化的深邃与璀璨。

商周青铜器凝聚着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所取得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全部成果,它所构成的青铜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和青铜时代

2.夏商周的青铜文化

3.“三星堆青铜文化”

4.夏、商、西周的陶瓷和玉器业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课题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政治局面上诸侯争霸斗争及其影响。

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变动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

通过对铁器、牛耕出现的出土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记载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培养证据意识;

通过春秋时期与西周相关制度的对比,理解社会制度的变化和西周制度的瓦解,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

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识争霸战争具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开放创新的思维品质和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转型,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

通过霸业兴替的探究,认识到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大国崛起的意义。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诸侯争霸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

讨论、练习、启发

教学手段

课件、触控一体机

课型

新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讲故事《一鸣惊人》与《楚王问鼎》。

问:

西周时期,诸侯对天子绝对服从,为什么春秋时期楚庄王可以对周天子如此无礼,周天子却无能为力呢?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一下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板书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

1、春秋时期,经济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2、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特别是铁农具的使用的牛耕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中国进入铁器时代。

生:

农业方面;

手工业及其他作业方面;

商品的交换及金属货币的使用。

铁农具的牛耕的使用。

王室衰微

指名读《王室衰微》部分。

1、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到了春秋时期发生了怎么的变化?

说明了什么?

2、周平王的势力较西周时期有哪些变化?

周王室的地位开展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

他们竞相争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已经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分封制得不到延续,并被逐渐瓦解。

势力大减,财政陷入困境。

诸侯争霸

指导学生默读本部分。

并思考:

1、诸侯争霸的原因是什么?

2、诸侯争霸使用“尊王攘夷”的口号?

3、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有哪些?

4、齐桓公首霸诸侯的原因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