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01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教师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05583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专题01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教师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专题01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教师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专题01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教师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专题01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教师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专题01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教师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专题01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教师版Word下载.docx

《中考历史专题01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教师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专题01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教师版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专题01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教师版Word下载.docx

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原始农业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名称

距今年代

生产、状况生活

图片

 

距今约六千年,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

今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1)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2)使用磨制石器,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

(3)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饲养猪狗等畜

(4)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彩陶;

有少量乐器,如陶埙;

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是我国黄河流域氏族聚落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相关信息:

距今约6000年、半坡人、黄河流域、半地穴式

距今约七千年,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

今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1)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考古学者还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2)使用磨制石器,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

(3)种植水稻;

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4)会制作陶器和玉器,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懂得使用天然漆

是我国长江流域氏族聚落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长江流域、干栏式

原始农业的发展

概况

(1)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黄河流域)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2)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3)农业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意义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考古发现

的作用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作用依据。

远古时代存留下的先民活动遗址与遗物,印证了一些传说的真实性。

这些发明创造,是人类迈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先民聪明才智与辛勤劳动的结晶

考点3:

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传说与神话

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炎帝和黄帝

炎黄

联盟

五六千年前,炎帝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打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华夏族的形成

四五千年前,在黄河流域,黄帝与炎帝在阪泉交战,炎帝战败。

后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发明

炎帝

①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②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

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天文和历法知识。

黄帝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①建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

②他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

他的属下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传说与神话

传说与神话反映了一定历史信息。

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尧舜禹的禅让。

远古传说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发展水平。

【核心素养提升】

【史料学史】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三战,然后得其志。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

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史记·

五帝本纪》

【设问】材料中的“轩辕”指谁?

他还有哪些贡献,这些贡献对后世产出了什么影响?

侧重体现唯物史观

【解答】“轩辕”指皇帝;

相传黄帝教人们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

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家国情怀】

【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形式和中华文化有什么样的特点?

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特点】:

中华民族是由多部落、多民族不断交融而形成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做法】:

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我们的祖国,自觉传承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们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关图片】

北京人、西南周口店、距今约70-20万年、能够直立行走、会使用火

山顶洞人、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距今3万年、磨光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

河姆渡、农业工具、骨耜、种植水稻

半坡人、最具特色为彩陶、种植粟

禅让制、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典题聚焦】

类型

一: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例1】

(2018·

北京,改编)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复原头像”(如图)的主要依据()

A.周口店的自然环境

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

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研究。

在历史研究中,最重要的是实物,即地下史料,化石是伴随地层形成的留有原生物印迹的石头,化石形成以后,无论地球上发生怎样的变化,它几乎都不会改变。

所以,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

依据这些特殊的文字,人们能够了解地层的年龄及当时的一些情况。

因此,完成“北京人复原头像”主要的依据是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它具有稳定性和不可复制性,选C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北京人的相关知识,旨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2】

(2019年湖南怀化)距今约70至20万年之间,生活在我国北京周口店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距今约70万—20万年,故B符合题意;

ACD生活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举一反三】

1.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考古学者发现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其重要研究证据是()

A.考古发现B.文献资料C.古人类化石D.神话传说

【解析】化石的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

因此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

故选C。

2.(2018·

山东烟台)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解析】本题考查北京人。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河姆渡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半坡人和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故本题选B项。

类型

二:

原始农耕生活

【例3】

(2019年福建)若要了解史前时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的历史,最可信的证据是其遗址上发现的()

A.木器B.彩色陶器C.石器D.炭化稻谷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要了解原始社会的历史,最可取的证据是历史遗址、遗迹,这是可以通过考古发掘验证的第一手资料。

而河姆渡原始居民有了原始农耕,主要种植的作物是水稻,能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所以最可信的证据是其遗址上发现的炭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2019年黑龙江齐齐哈尔)“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早期人工栽培水稻的是()

A.河姆渡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

河姆渡人种植稻,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故A符合题意。

北京人、山顶洞人会用火,半坡人种植粟,故BCD均不答题意。

故选A。

2.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历史。

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使人类由“穴居”时代步入“定居”时代,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①种植粟和水稻 

 

②饲养猪狗等家畜 

③原始聚落的出现 

④火的使用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①种植粟和水稻②饲养猪狗等家畜③原始聚落的出现。

农业首先涉及农作物种植,所以农作物的出现是标志之一;

从事农业生产还需要生产工具,所以磨制工具也是标志之一;

从事农业生产的远古居民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开始过上定居生活,于是聚落出现;

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学会饲养家畜,比如猪狗等。

④火的使用不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故答案为C。

三:

远古的传说

【例4】

(山东东营卷)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

A.炎黄战蚩尤

B.皇帝建宫室

C.舜让位于禹

D.启继承父位

【解析】尧、舜、禹是继皇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采用“禅让制”的原始民主推举的方式推荐首领,选出的部落首领没有特权。

其实质是民主推举,推举的标准是才德。

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1.(2018·

山东德州)“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

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解析】本题考查黄帝。

题干问的是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展开激战,最终炎黄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

牧野之战是商周之间的战争;

城濮之战是晋楚之间的战争;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

2.相传“他”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

材料中的“他”是( 

A.尧B.舜C.禹D.李冰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

他全身投入治水,曾三国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解除了水患。

禹这种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和尊重自然,因势利导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由此可知,材料中的“他”是禹,C项符合题意。

【真题演练】

1.(2019年山东青岛)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

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应该通过()

A.神话传说

B.历史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原始人类离我们时间久远,因此传说、推断、文字记载都可能不够准确甚至错误,而考古发掘真实性较高,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3.(2019年山东德州)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

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

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DNA研究,最终得出结论:

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龙山文化遗址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地处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故B符合题意;

北京人遗址、半坡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4.(2018年湖南邵阳市)某遗址“距今6000多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6000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属于长江流域。

他们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他们住干栏式的房屋,开挖水井,过着定居生活。

故C符合题意;

元谋人、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故AB不符合题意;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粟。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5.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下边文物反映了当时( 

A.狩猎水平提高B.装饰艺术丰富C.陪葬物品众多D.原始农耕出现

【解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

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图片,要求选出文物反映了社会现象的正确选项,根据所学知识,骨耜是原始社会时期进行农业生产的工具,它的出现说明农耕的出现。

选项中D符合题意。

6.(2018·

江苏无锡)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

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

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

故本题选C项。

7.水井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出现在( 

A.元谋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北京人遗址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家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本题难度适中。

8.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河姆渡氏族的生活状况的认识。

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用排除法解题,根据所学知识,题目中的②④是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的代表,①③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代表,本题选D。

【点评】此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识别,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易错点对题干提供的信息不理解,对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造成回答错误。

解题技巧是平时多积累基础知识,牢记基础知识。

9.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城南30公里的九嶷山舜源峰下有一座舜帝陵。

2006年舜帝陵庙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A.世袭制B.武力夺取C.禅让制D.民主选举制

【解析】在禹以前都是通过禅让制的方式来传递王位的。

所以答案选择C。

当时还没有民主选举制。

舜也不是通过武力、世袭的方式夺取王位的。

10.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

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和黄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五千年前,炎帝和黄帝结成部落联盟,着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故选项A符合题意。

【点评】此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准确记忆。

解答时,只要准确记忆,九可以顺利回答。

11.(2019年江苏苏州)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

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

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

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可见作者认为划分新、旧石器的分界线是原始农业的兴起。

ABC三项都不符合题干材料意思,不符合题意;

D项原始农业的兴起是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某班历史学习小组为七年级上册每个单元出了一期板报,其中一期有这样几幅图片,请根据图片判断这一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D.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原始社会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图片里的“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河姆渡、轩辕黄帝”等词语是解题的关键。

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中华文明的起源。

故答案为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