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546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案.docx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案.docx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案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案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理解运用

  开基创业拉开序幕,创建人民教育事业的措施;一系列教育方针接管改造旧教育,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人民教育探究新旧教育的过渡,及教育发展的初步成就分析图表资料回放建国后新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人民的教育事业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探索社会主义教育道路的原因、战略决策、具体措施和巨大成就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教育蓬勃发展的关系;教育发展的宝贵经验探究现代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和状况分析图表

  资料回放

  情景再现

  问题探究科教兴国战略是振兴中华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迎接挑战迎接挑战的背景和具体做法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下,必须发展教育,提高素质培养人才,迎接挑战总结挑战措施,献计献策,面对机遇,迎接挑战领会概念

  分析图表

  资料回放

  归纳总结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迎接挑战的措施。

难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探索中成败的原因;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现代中国教育开基创业;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迎接挑战。

本课引言讲述了山西一个小山村通过办教育面貌焕然一新的事例,说明教育对社会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建议:

建议教师以文字内容为素材,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

问题:

通过这一事例,你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从中得出什么启发?

回答后导入新课。

第一目“开基创业”。

本目共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拉开序幕、制定方针、初具规模。

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拉开了新中国教育奠基工程的序幕,建立人民的教育事业;接着是解决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制定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初具规模。

1.拉开序幕

(1)接管改造旧教育,创建社会主义新教育。

这是本目的一个重点。

教材介绍了人民政府创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一系列措施。

1949年10月1日由毛泽东同志签发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根据这一方针,各地人民政府和军管部门出面接管了原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各级各类学校,复课开学,同时对所有学校进行了初步改革,确立了国民的道德素质标准和培养新社会所需新人的教育目标。

根据1950年政务院的有关规定,接收外国津贴的高等学校改为公办和中国人自办且由政府补贴的私立院校。

同时接收了外资津贴的中小学,初步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向新民主主义教育的转变,使教育事业真正回到人民的手中。

(2)教育向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文化教育水平。

教材重点强调了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大决议。

建国以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把发展人民教育事业作为重要的任务和工作。

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1954年9月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受教育机会。

2.制定方针。

这是本目的又一个重点。

教材介绍了以毛泽东、刘少奇等为首的党和人民政府提出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从而保证了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3.初具规模。

重点强调在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引下,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教育事业在艰难探索中前进,取得成就。

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

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认真阅读,从总体上宏观概括开基创业17年新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概括、记忆等一系列能力的基础上,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通过资料回放,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各地人民政府在所有学校进行的一系列做法。

利用“学思之窗”的材料设计并分析讨论问题。

3)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表格,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新中国17年教育取得的重大成就。

第二目“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教材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左倾思想指导下的教育混乱,使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距离被拉大了。

第二,文革结束后教育的蓬勃发展。

包括拨乱反正,全面整顿;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和新时期教育蓬勃发展四个层次。

1.“左”倾思想指导下的混乱教育。

教材首先点出这种曲折出现的原因,教育遭到的破坏以及不良影响。

由于“左”的指导思想影响,在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上,出现过一些偏差。

在“大跃进”的年代,各地出现了“教育大跃进”,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20世纪60年代初,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教育事业进行了调整。

1966年到1976年,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濒临崩溃边缘。

2.文革结束后教育的蓬勃发展。

这是社会主义教育探索道路成功的一段,是本目也是本节课的一个最重点的内容。

(1)拨乱反正,全面整顿,迎来教育的春天。

“文革”结束后,各项事业百废待兴。

邓小平同志刚一复出,就深刻敏锐地认识到教育这个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存危亡的重大问题的严重性,他自告奋勇抓科技和教育工作,亲自领导了教育战线拨乱反正和全国恢复教学秩序的工作。

在很短的时间内,全国教育界知识分子数以万计的冤假错案被平反,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教育的春天来到了!

高考制度在“文革”期间被废除了十年,国家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档。

在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下,教育界冲破重重障碍,在1977年冬天恢复了中断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

广大教师精神振奋,教育界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同时,教育界开始了全面恢复和整顿被“文革”搞乱了的教育秩序,学制的恢复与重建,使学校教育迅速摆脱混乱局面,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针对中小学教材短缺和混乱不堪的局面,邓小平同志指示要加强教材建设。

教育部积极组织编写新的中小学教材,这对于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基本保证。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

国家规定了教师节,颁布了《教师法》,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获得普遍的提高,尊师重教逐步形成风气,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邓小平教育理论全面阐明了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明确了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向。

(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

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个面向”高屋建瓴,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的远见卓识。

在其指引下,我国教育战线锐意进取,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在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法》、教育投资上、中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社会办学、“希望工程”等各领域进行改革,取得进展。

(4)新时期教育事业得以蓬勃发展。

教学建议:

1)建议教师补充资料重点讲解邓小平对教育提出的“三个面向”和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两大战略措施。

2)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关资料或是从报刊新闻介绍中了解到的信息,启发思维,引起求知的兴趣。

河北石家庄美术职业学校学生做根雕、山东平度山区的希望小学学生上计算机课的图片展示、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表格等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取得的重大成就。

3)有条件的学校可结合本课内容放映一些我国教育成就的录像片或幻灯片,以增强直观性。

第三目,迎接挑战。

本目可归纳成两部分:

迎接挑战的原因和如何迎战的具体做法。

1.原因: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背景下,只有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培养大批人才,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2.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将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带入21世纪。

教材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西部地区教育三方面提出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具体做法。

(1)首先是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具体的做法是,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动农村义务教育,促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加快课程教材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1993年,国家着手实施“211工程”,大大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

特别是涌现了一批以北大方正为代表的新型校办企业,发挥高校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方面的智力优势,进一步密切了教育与经济、科技的关系。

(3)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国家出资支持西部20所高校建设,并在西部180多个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进一步实施东西部对口支援,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教学建议:

1)对义务教育、教育改革、“211工程”等重要概念进行讲解。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办好100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大学。

2)建议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可以请学生阅读教材的图片和资料回放的内容,加以分析理解。

3)最后提问:

现代中国教育是如何发展的?

现代中国教育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即回应了开始的“探究主要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又做出了全课总结。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1.教学设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现代教育发展这一概念,建议首先采用谈话法,了解学生对现代教育发展的含义理解的程度,宏观叙述教育发展状况,然后进入本课学习。

引导学生对本课教科书进行课前通读,从总体上宏观概括本课内容包括的三大内容:

开基创业、探索发展、迎接挑战。

培养学生阅读、概括、记忆等一系列能力。

关于“开基创业”一目的教学。

首先让学生概括:

新中国教育是在什么背景下拉开序幕的?

人民政府是怎样让教育事业回到人民手中的?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什么背景下何时召开?

有何重要决议?

新中国的人民教育是如何建立的?

为发展教育,党和政府制定了哪些教育方针?

取得怎样的成果?

可以利用【学思之窗】【资料回放】帮助学生阅读、分析、理解教材内容。

关于“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一目的教学。

这一目内容有关的历史资料较多,可以事先让学生搜罗充分的信息资料,结合教材内容,利用比较表格和【历史纵横】【资料回放】,设计问题分组讨论、争辩、阐述,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问题:

(1)文革期间教育受到极大破坏,你有没有资料可以拿出来讲一讲(比如,看过的历史材料,自己家的老一辈讲过的或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

(2)邓小平复出后是如何自告奋勇抓教育的?

你如何理解“教育的春天”?

中外历史上你还学过哪些历史事件的“春天”?

(3)改革开放后确立了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据此出台了哪些大政方针?

在这些方针引导下在哪些领域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

取得如何成就?

(4)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你能举出一些吗?

这些成就为我国教育事业迈向21世纪积累了宝贵经验。

你能否分析总结有哪些经验或启发?

关于“迎接挑战”一目的教学。

提出问题:

当前国力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如何发展教育加快建设这一严峻问题,党和政府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如果你是国家教育领导人,你有何更合理的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