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地域联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学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04573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地域联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地域联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学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地域联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学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地域联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学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地域联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学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地域联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学案Word格式.docx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地域联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学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地域联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学案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地域联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学案Word格式.docx

比较内容

建设成本

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搬迁成本等

路线长短

原有线路、建设距离等

沿线村镇

沿线村镇数量多少、规模大小、人口多少等

施工难度

地势起伏、桥涵多少、高寒缺氧、风雪、冻土等

沿线灾害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

占用耕地

占用良田数量

生态影响

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3.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和选址原则

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

自然因素

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

平原地形对港口设备、建筑和城市平面布置有利,河流入海口处港口航道往往容易淤积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势开阔平坦,位置适宜

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

人文因素

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

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的运作服务

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

选址要求

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

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与其他交通干道系统能方便联系的地方

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能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

地势开阔平坦,坡度适当,低云、雾和暴雨较少,风速较小,地势较高,地质条件好,距城市较远的地方

 

考向1

▶ 依托某一区域交通线路的分布,考查影响交通线路修建的区位条件

(2018·

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解析▶ 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范围,即提示性信息“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

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的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

答案▶ 分布特点:

(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

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

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

(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考向2

▶ 结合人类迁移,考查自然环境对交通的影响

(2017·

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令海峡(如下图)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

在第四纪冰期的全盛时期,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

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

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

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人们徒步难以穿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区域的气候寒冷、暴雪、强风等方面进行分析。

(2)题,根据材料可知,在第四纪冰期的全盛时期,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夏季气温较高,方便通过。

第(3)题,主要考查交通建设成本高的影响因素。

据图可知,该地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质构造复杂;

夏季浮冰多,对桥墩建设的要求较高;

东西跨度大,施工难度大;

该地人口稀疏、经济发展水平低,建筑材料缺乏,需远距离运输;

该地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多暴风雪,自然条件恶劣,建设难度大,成本较高。

答案▶ 

(1)白昼短(或近极夜),极为寒冷,(受低压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风速快。

(2)夏季(暖季)。

(当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陆地相连,夏季(暖季)较温和,利于通过。

(3)(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

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

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

(建筑材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设施差,运输费用高;

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18世纪,地处欧洲西南部的西班牙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之一,在美洲、亚洲建立了大量殖民地,并将源于中国的桑蚕业引入墨西哥。

1565年,西班牙人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史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形成了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

下图所示为“太平洋丝绸之路”航线。

(1)中国帆船一般在12月从月港启航,驶往菲律宾的马尼拉,6月,载有中国生丝、丝绸的马尼拉大帆船启航,驶往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

简析两次启航时间选择的主要原因。

(2)图中①②表示马尼拉大帆船的往返航线,指出阿卡普尔科返回马尼拉的航线,并说明判断理由。

解析▶ 第

(1)题,帆船行驶要借助风力,12月,中国沿海盛行偏北风,驶往菲律宾的航线是顺风。

6月,马尼拉沿海盛行西南季风,向东吹,驶往墨西哥的航线是顺风。

(2)题,阿卡普尔科返回马尼拉的航线是②航线,因为可利用东北信风和北赤道暖流,顺风顺流航行。

①航线位于西风带,逆风逆水,不利于航行。

答案▶ 

(1)12月,中国沿海盛行偏北风(东北风);

6月,马尼拉沿海盛行西南季风。

(2)②航线。

可利用东北信风和北赤道暖流,顺风顺水航行。

2016年10月19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马来西亚深水补给码头皇京港在马六甲举行奠基仪式。

该港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岸,东岸有零散的岬角(向海突出的夹角状的陆地)或岩岛,港口由三个人工岛屿和一个自然岛屿组成,功能涵盖旅游、货运、补给、工业园等多个领域。

整个港区建设开发将于2025年完成,将成为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港口。

皇京港是中国和马来西亚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合作的典范,体现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和共享的精神。

(1)与马六甲海峡西岸相比,分析其东岸更适合建港口的自然原因。

(2)说明皇京港建成后将发展为该地区重要港口的条件。

解析▶ 第

(1)题,与马六甲海峡西岸相比,其东岸更适合建港口的自然原因可从岛礁、岬角或岩岛、沼泽与岛屿等方面分析。

(2)题,皇京港建成后将发展为该地区重要港口的条件可从位置、腹地、依托城市和交通条件等方面分析。

答案▶ 

(1)东侧附近少岛礁,便于船只进出港;

东岸有零散的岬角或岩岛,港阔水深,便于船只停泊。

西岸多大片沼泽与广大的泥质岛屿,大船不易靠岸。

(2)位于马六甲海峡,运量大;

填海造岛,港区面积大;

依托马六甲市,与马来西亚公路网相连,经济腹地广;

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合作,港区功能多样,利于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点(港口)区位选择的一般分析角度

(1)主要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从自然条件看,要考虑地形、水文等;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要考虑经济腹地、城市依托等。

(2)从陆域条件和水域条件入手:

陆域条件包括陆地上的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等;

水域条件则包括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等。

具体答题模板: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陆域条件

地质稳定、地势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建设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岩港修筑难度大,但建成后不易淤积;

泥港修建难度小,建成后容易淤积

经济

腹地

以城市为依托,有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等)与其他地区相联系,经济腹地广

水域条件

航道

港阔水深,便于船只的航行和停泊

避风

位于峡湾,背风、避浪

冰期

无冰期,利于常年通航;

冬季结冰,不利于通航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重点建设黄浦江沿岸港区。

20世纪90年代,上海港的建设重心移至长江沿岸的外高桥港区。

2005年底,洋山深水港建成,标志着上海港从河港扩展到海港。

2013年以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

2013年9月29日,包含洋山港区在内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

下图为上海港略图。

(1)从港口的水域条件,分析上海港从河港扩展到海港的原因。

(2)说明上海港水路交通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解析▶ 第

(1)题,上海港从河港扩展到海港的原因可以从河港的缺点和海港的优越性方面分析。

(2)题,上海港水路交通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可以从处于亚太等重要航线的必经之地、中国沿海航线的枢纽位置、“黄金水道”长江的入海门户等方面分析。

答案▶ 

(1)河港泥沙淤积严重,水深不足,水域较窄,岸线长度相对需求紧张;

而海港(洋山深水港)可弥补以上不足,满足日益增长的通航与停泊需要。

(2)处于亚太等重要航线的必经之地,中国沿海航线的枢纽位置,“黄金水道”长江的入海门户。

02 交通运输变化的影响

1.交通运输线对区域影响的主要表现

因素

影响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

山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对农业的影响

交通线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最明显,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

乳畜业、园艺业等产品容易变质,需要及时运输,也要沿交通线分布;

自给农业对交通线分布要求较低。

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

对工业的影响

交通线对工业的影响最明显。

交通运输成本是工业的一项重要支出,因此,工业企业都要布局在主要交通线附近

对城市的影响

沿重要的交通线可以形成城市轴线;

交通线的交会处或相交处往往可以形成新的城市;

交通线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

对商业的影响

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

商业网点和商业中心都布局在重要交通线沿线

对旅游业的影响

交通通达性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新交通线的修建,可以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

2.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3.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 交通运输方式与居民出行

江苏卷)“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

下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

读图完成1~2题。

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

A.2000年B.2005年C.2007年D.2011年

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解析▶ 第1题,“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

“绿色出行”指提倡骑自行车和乘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石化能源的使用,减少碳排放。

读图可知,自行车出行方式占比从1986年到2011年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2011年后开始回升,公共交通占比也是在2011年后明显上升,小汽车出行比例则在2011年后快速下降,由此可知,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2011年。

第2题,市民出行方式发生变化,骑自行车比重上升,汽车和公共交通比例减少,有利于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但不会扩大城市地域范围,也没有改变城市服务功能,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没有产生影响。

答案▶ 1.D 2.B

▶ 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2018·

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

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

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

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

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埃菲尔铁塔相当。

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

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

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

下图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

(3)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解析▶ 第

(1)题,由材料可知,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具有资源优势,而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所以俄罗斯配建港口可满足运输量大的要求,保证该项目的建设和顺利运营,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

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应从扩大对外联系的角度考虑。

(2)题,由图可知,该项目所处的纬度较高,永久冻土层和极寒气候对建设不利,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可减少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难度;

同时工业分散生产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不同区域的工厂同时生产,可缩短工期,降低建设成本。

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项目的主要目标市场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

开通该航线后可大大缩短太平洋沿岸国家进口石油的距离,节省燃料和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从而降低运输成本,降低销售价格,占领销售市场。

答案▶ 

(1)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

(该项目)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

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

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2)(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成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

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

(3)中国、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是其主要销售市场;

开通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与苏伊士运河—大西洋航线相比,)大大缩减产品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其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

2.(2016·

北京卷)读下图,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析▶ 公路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增加就业等。

答案▶ 扩大对外联系;

缩短距离,节约时间;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增加就业。

考向3

▶ 城市交通发展

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

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1~3题。

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

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解析▶ 第1题,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一种形式,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站点周边的人流量。

第2题,由图可知,甲、乙、丙站点位于城市中心附近,该区域交通便利,地价相对较高,应属于中心商务区。

第3题,根据图中一级站点的分布可知,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答案▶ 1.B 2.A 3.C

2017年7月1日,香港回归20周年。

香港作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支点与连接点,发挥着国际金融中心、世界航运物流中心、商贸中心的作用。

图甲为粤港澳大湾区,指珠江三角洲的广东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

图乙为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港珠澳大桥。

读图,回答1~2题。

1.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利于(  )。

①边贸往来和经济的发展 ②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 ③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地位 ④管道运输建设和资源开发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下列关于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港珠澳三地人口数量及人口合理容量的增加

B.受到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影响,工程量大,成本高

C.中段改为海底隧道是为了缩短通行距离,节约时间

D.加速大湾区的区域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解析▶ 第1题,边贸往来一般在陆地边境地区与邻国相连的地方;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利于加强与国外的联系,有利于人员的交流,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同时可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地位。

海上运输与管道运输建设关系不大。

第2题,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可以加大区域之间的联系,加速大湾区的区域融合,有利于区域的合作,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资源是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交通对人口数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小;

该地区位于板块内部,地震等地质灾害少;

中段改为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不影响珠江主航道的正常通航。

答案▶ 1.B 2.D

江苏省处于东部沿海地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苏南、苏中、苏北地区间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制定了全面提升交通路网的战略规划。

读江苏省主要铁路规划图,回答

(1)~

(2)题。

(1)与苏北、苏中地区相比,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是(  )。

A.土地和水热资源更加充足

B.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C.受上海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大

D.开发较早,政策更加优惠

(2)江苏省“十三五”铁路网规划的实施,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加强与上海的联系,促进苏南地区快速发展

B.实现南北联动,推动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C.加强东西联系,减少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异

D.拉动内需,提升铁路沿线土地和房产的价值

解析▶ 第

(1)题,主要考查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根据材料可知,苏南地区水热更充足,但苏北地区土地丰富且廉价;

苏南地区人口应该多于苏北,但不是其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

江苏以长江为界划分苏南和苏北,历史上苏北地区靠近中原,开发更早,经济发展水平比苏南高,但是因为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导致苏北衰落,现代则主要因为长江天堑阻碍了苏北与上海等地的交流,并且黄海水浅,不能形成大的港口,所以对外优势不明显;

苏南靠近上海,受上海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大。

(2)题,“十三五”铁路网有铁路连接上海,对苏北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是苏南地区经济已经较为发达,铁路修建很难再推动其快速发展;

东西部之间也有铁路规划,但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东西方向上的差异都不大,主要体现在苏南和苏北地区的差异;

铁路的修建对提升沿线土地价格和房产价值的能力有限;

“十三五”规划的线路有很多都跨越了长江南北,对推动南北地区的发展帮助很大。

答案▶ 

(1)C 

(2)B

交通建设的作用或意义

某地交通建设的作用或意义可从经济、政治、社会、战略等方面分析,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经济意义

发挥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

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社会、政治意义

完善交通运输网,促进区域交通发展;

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

有利于加快地区脱贫致富速度

战略意义

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促进区际联系,加强区际合作,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贵州省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山阻水隔的封闭环境,使其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经济长期不发达。

近年来,贵州省实施“县县通高速”计划,至2015年底,已成为我国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为其冲出“经济洼地”、总攻“绝对贫困”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下图示意贵州省高速公路分布。

简述高速公路建设对贵州省冲出“经济洼地”、总攻“绝对贫困”的积极作用。

解析▶ 由材料“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经济长期不发达”可知,交通线路建设有利于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洼地”说明周边区域经济相对发达,交通线路的建设能加强与周边区域的联系,便于信息、技术等交流,实现优势互补。

答案▶ 高速公路建设能够促进沿线地区的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有利于贵州省快速融入周边经济圈(带),加强与其他区域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扩大市场,加速商贸、旅游业等产业发展;

有利于引进人才,发展教育与科技,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有利于加快脱贫扶贫的步伐,实现小康。

0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

2.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依据

(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2)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3)安全系数高。

(4)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小。

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分析

资源调配工程的实施,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1)对于资源调入地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2)对于资源调出地区而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随着资源的开发和工程的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完善基础设施。

(3)资源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调入区与调出区的协调发展,实现共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