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443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docx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docx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第1课地球

1、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圆的(或球体的)?

 

答:

(1)出海的船只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

(2)进港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3)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的;

(4)卫星拍照的地球照片;

(5)南北半球所见的星空不同,如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6)登高望远,站得更高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

2、最早证明地球是圆的人,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3、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4、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5、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

6、地球的直径约12800千米,半径约6400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表面积约是5.1亿平方千米。

(注意计量单位!

) 

7、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

8、地球表面的海水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

所以又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9、平原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1/4左右。

10、因为地球表面71%被海水覆盖,所以有人把地球叫做水球。

 

11、地球的内部主要是熔岩,也叫做岩浆。

12、科学家推测地球由地壳(6---40千米)、地幔(约2900千米)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13、地球的内部是不是都是岩浆?

答:

不是

14、人类有哪些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

答:

(1)通过地下岩层钻探标本来推测;

(2)通过观察火山喷发出的地下熔岩来推测;

(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来推测。

第2课太阳

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

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但如此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有没有生物不依赖太阳而生存?

答:

有,深海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依靠阳光,其中的微生物是依赖地热活动生存的。

3、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而且压力极大。

4、太阳能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热源。

5、太阳能依靠什么发光发热产生能量?

答:

核聚变反应

6、太阳的寿命是100亿年,年龄是50亿年,正处于中年期。

7、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无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

8、太阳给地球带来什么(或问:

太阳对地球万物的作用)?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会是什么样子?

答:

太阳给地球带来了:

(1)太阳直接给地球提供了光和热;

(2)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成为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3)煤炭、石油等矿产的能量是古代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4)太阳能还可以通过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装置被人们直接利用。

如果没有太阳给地球提供的能量,地球就没有白天,地球的温度会变得非常低,植物和农作物就不能生长,动物就不能存活,总之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的存在。

第3课月球

1、月相,天文学术语,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2、月相变化的原因:

答:

(1)月球不发光,不透明;

(2)与月、地、日三者的相对位置有关。

3、月相变化过程(图要记住,文字要看但不需要识记)。

(1)新月(朔日)。

农历每月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相当于“黑月亮”),称为新月或朔,

(2)娥眉月。

农历初二到初七,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

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娥眉月,

(3)上弦月。

约在农历初八左右,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度。

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呈半圆形,叫上弦月。

(4)凸月。

农历每月初九到十四,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即为凸月。

(5)满月(望)。

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称为满月或望。

(6)残月。

农历每月十七到二十二,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

(7)下弦月。

农历每月二十三左右,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度。

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

(8)下娥眉月。

农历每月二十四到月末,月相又变成娥眉月,亮面朝东。

(9)晦日。

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不见月亮。

  

☆月相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

如果用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一次月相变化的全部过程)来计算,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或从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就是一个“朔望月”,时间间隔约29.53天。

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4、月相变化的规律。

(1)月相的变化顺序依次是:

新月(农历初一)→上娥眉月(初二到初七)→上弦月(初八)→凸月(初九到十四)→满月(十五,十六)→残月(十七到二十二)→下弦月(二十三)→下娥眉月(二十四到二十九)→晦日(三十)。

(2)月相变化是从缺到圆,再从圆到缺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上半月(初一到十五、十六),月亮从缺到圆(新月→满月),从右月牙开始亮,亮的部分越来越大,阴影部分越来越小,月逐渐变圆为满月;下半月(十五、十六到三十、三十一),月亮从圆到缺(满月→新月),从右边开始缺,阴影部分越来越大,亮的部分越来越小,月逐渐变得看不见为晦日或者朔月。

(3)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一月。

5、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6、判断月相与按时间顺序排列月相图的方法。

第一步,判断月相名称。

新月(晦日)和满月的判断很简单,新月(晦日)全部是阴影,满月全部是亮的。

对其他的月相图,判断步骤是:

①判断是上半月还是下半月的月相:

右边亮左边暗是上半月,左边亮右边暗是下半月。

②根据月相亮的部分和暗的部分的大小判断具体是什么月相:

上半月的月相,如果亮的部分小于暗的部分,就是上娥眉月;如果亮的部分等于暗的部分,就是上弦月;如果亮的部分大于暗的部分,就是凸(读tu)月。

下半月的月相,如果亮的部分大于暗的部分,就是残月;如果亮的部分等于暗的部分,就是下弦月;如果亮的部分小于暗的部分,就是下娥眉月。

(口诀:

右亮左暗上半月,左亮右暗下半月;亮小暗大娥眉月,亮暗相等上下弦,亮大暗小凸残月。

第二步,按时间顺序排列月相图。

顺序是:

新月→上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下娥眉月→晦日。

(参看前图)

7、1969年7月20日22时56分20秒,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经过4天多的飞行,终于降落月球。

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出的一小步成为人类历史的一大步。

8、月球的体积不足太阳的六千万分之一。

9、月球上物体的重量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10、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约30天绕地球公转一周。

也就是我们平时我们说的一月。

11、在茫茫宇宙中,月球是地球最近的“邻居”,也是人类探测与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外星球。

12、月球表面物质和引力等特点。

(1)月球基本上没有水,也就没有地球上的风化、氧化和水的腐蚀过程。

(2)月球本身不发光,天空永远是一片漆黑,太阳和星星可以同时出现。

(3)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因而月球上的昼夜温差很大。

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25℃;夜晚温度可低到-183.75℃。

由于没有大气的阻隔,使得月面上日光强度比地球上约强1/3左右;紫外线强度也比地球表面强得多。

由于没有大气,也没有声音的传播,到处是一片寂静的世界。

由于月球大气少,因此在月面上会见到许多奇特的现象,如月球上的天空呈暗黑色,太阳光照射是笔直的,日光照到的地方很明亮;照不到的地方就很暗。

因此才会看到的月亮表面有明有暗。

由于没有空气散射光线,在月球上星星看起来也不再闪烁了。

(4)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1/6,也就是说,地球上6公斤重的东西到月球上只有1公斤重了。

人在月面上走,身体显得很轻松,稍稍一使劲就可以跳起来,宇航员认为在月面上半跳半跑地走,似乎比在地球上步行更痛快。

13、如果你去月球旅游,出发前需要准备些什么物品?

准备的物品

原因

无线电对讲机

月球上几乎没有空气,无法传播空气。

氧气

月球上几乎没有空气,也没有氧气。

月球上没有水。

食物

月球上没有生命,自然就没有食物。

宇航服

月球昼夜温差大,需要穿宇航服调节气温,而且月球上没有大气层的保护,需要隔离辐射等。

第4课白天与黑夜

1、地球是绕太阳运行的一颗行星,地球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地球自转一周约24小时,也就是一天。

2.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3、说说地球上的昼夜是怎样产生的?

答:

昼夜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当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朝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背对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昼夜交替产生。

4、公元15世纪前后,人们逐渐开始怀疑“地心说”。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理论,第一次科学地论述了昼夜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5、昼夜的变化对动植物有哪些影响?

答:

昼夜的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很大,如向日葵的花盘白天总是向着太阳,牵牛花清晨开放夜间闭合,昙花总是在夜间开放,蝴蝶通常在白天活动,猫头鹰白天睡觉,夜晚出来捕食,鸡在白天活动夜晚休息等。

 

第5课春夏与秋冬

1、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

太阳本身发光的强弱是不变的。

2、直射与斜射有什么差异?

答:

太阳直射时,光热集中,地表单位面积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斜射时,光热分散,地表单位面积获得的热量少,气温低。

 

3、为什么早晨和中午温度不同?

答:

太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在早晨和中午有明显的不同,早晨斜射的角度很大,所以温度低;中午直射或近似于直射,所以温度高。

4、说说四季的成因。

答:

地球以一年为周期围绕太阳公转。

由于地球始终是倾斜着身子在公转,所以地球上的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季节太阳光照射地表的角度不同,从太阳获得的热量也就不同,这就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直射或近于直射时温度就高,也就是夏季;斜射的角度较大,温度就越低,也就是冬季。

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时,北半球就是夏季;同时太阳光斜射在南半球,南半球就是冬季。

反之,北半球就是冬季,而南半球是夏季。

5、四季的主要成因是地球始终倾斜着身子公转。

地球始终是倾斜着身子在公转→太阳光照射地表的角度不同→地面在不同的时间从太阳获得的热量不同→四季变化

6、四季各有什么特点?

答:

春天气候比较温暖,万物复苏;夏天气候普遍炎热,到处葱茏苍翠;秋天天气逐渐变凉,树木开始落叶;冬天气候寒冷,大地银装素裹。

7、说说四季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答:

四季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很大,首先随着四季的变化我们所穿的衣服不同,吃的食品也会有所变化,四季的景观也会随着改变,农民要根据四季的变化安排农业生产。

 

8、动植物是怎样抵御严寒酷暑的?

 

答:

植物:

大部分树木利用落叶来减少水分的散失,树木的体内产生抗冻物质;松树、樟树由于自身独特的结构,外形基本上不变,但体内也有抗冻物质产生;草本植物利用根、种子来过冬。

动物抵御严寒的方法:

冬眠(如青蛙、蛇、熊、蝙蝠、松鼠等)、换毛(如狗、骆驼、羊、黄牛、狼、貂等)、迁徙(如燕子、大雁)、储存食物(如松鼠、蜜蜂)、挤在一起取暖(帝企鹅)。

抵御酷暑的方法:

夏天泡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