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针对训练 高频考点三 文言翻译与断句 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4106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4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针对训练 高频考点三 文言翻译与断句 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针对训练 高频考点三 文言翻译与断句 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针对训练 高频考点三 文言翻译与断句 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针对训练 高频考点三 文言翻译与断句 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针对训练 高频考点三 文言翻译与断句 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针对训练 高频考点三 文言翻译与断句 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针对训练 高频考点三 文言翻译与断句 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针对训练 高频考点三 文言翻译与断句 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针对训练 高频考点三 文言翻译与断句 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2011·

(1)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答:

(2)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答案 

(1)罗公招募擅长游泳的人,(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在上游的水中。

(2)(罗)并且延请读书人一一记叙那些事情,实在是个不寻常的男人。

解析 

(1)句为省略句,“匿(于)上流水中”省略介词“于”。

匿,隐藏。

(2)句中“历”为副词,释为“逐个,一一地”。

“洵”为副词,释为“诚然,确实”。

3.(2010·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2)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答案 

(1)现在上天把(这个地方)送给我,不可错过(机会)呀。

(2)皇上指挥军队渡过河水,擂鼓呐喊径直冲向敌人的队列。

解析 

(1)句为省略句,应为“以之授予”的省略;

(2)句中“麾”释为“指挥”,“鼓噪”释为“擂鼓呐喊”。

4.(2009·

(1)语迪曰:

“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2)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答案 

(1)(章献太后)对李迪说:

“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现在看来)你大概错了。

(2)(皇上)下诏不批准,但是非常欣赏他的想法。

解析 

(1)句中要注意:

向(先前),预(参与),殆(大概)。

(2)句中要注意:

“诏(下诏),壮(以……为壮,欣赏),意(想法)。

二、文言断句

5.(2011·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答案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解析 对句子进行断句时,要注意断句标志词,如“乃”“也”“此”“然”“既”“其”“殆”“安”等。

断句时句意完整通顺是首要前提。

6.(2010·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答案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解析 根据全文内容,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对句子进行断句,注意断句标志词,如“也”“之”“曰”“耳”等。

断句时句意完整通顺是最大前提。

7.(2009·

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答案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解析 根据全文内容,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对句子进行断句,注意断句标志词,如“也”等。

1.《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什么?

如何理解这一要求?

答案 

(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放在文言实词里讲解了)。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2.本考点有何命题规律?

答案 全采用主观题形式,要求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

这几个句子一般为:

①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考生须通读全文才能理解该句;

②含有关键词(重点实词、虚词)的句子,考生须熟悉关键词,特别是多义词,才能确定其义,准确译出,这是得分点;

③句式较特殊的句子,从表达方式上看,多为叙事性句子,少有议论性句子。

广东高考断句题有何特点?

答案 文言断句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难点,广东卷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题目往往要求划出节奏即可,不要求标出具体的标点。

2012年高考广东卷虽未涉及对断句的考查,但作为往年广东卷连续考查的稳定题型,文言断句仍需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Ⅰ.语境加推断,落实得分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一)判断句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D项中①为一般句式,②为判断句。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无论地位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予之所得也。

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这吗?

这就是我此次游山的收获。

解析 

(1)“道……所存也”为判断句。

(2)“此……得也”为判断句。

整合点拨

 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常见的形式有三种,一是以“……者……也”“……也”“……者也”“……者,……”作标志的判断句;

二是以“为”“乃”“即”“则”“皆”“是”等作标志的判断句;

三是无标志的判断句。

判断句在翻译时一般译成“是”“就是”。

值得注意的是,文言文中的“是”一般不作今天的判断动词“是”,而是作指示代词“这”等。

判断句一直是高考翻译题中的重点,每年都有多套试卷考查到。

如2010年湖南卷第10题“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

这是一个没有标志的判断句,翻译时要考虑到这种句式特点。

(二)被动句

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  )

解析 D项中①为状语后置句,②为一般句式。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让自己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2)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墓中的)五个人,是在周蓼洲先生被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奋而死在这件事上的人。

解析 

(1)“为……所”,表被动。

(2)全句为判断句,“……者,……也”;

有两个被动句,“被”“于”两字为标志。

 被动句有两大类型:

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个被动词来表示;

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即意念被动句。

值得注意的是“被”字,它在文言文中有时表示被动,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但多数情况下为动词,如“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被动句也是高考翻译题常考的句型之一。

如2010年山东卷第13题“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中“常不见听信”就是一个用“见”表示被动的句子。

(三)宾语前置句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 D项中①为宾语前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虽然这样却还不能称王的,这是从未有过的事。

(2)其李将军之谓也?

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解析 

(1)宾语前置,“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

(2)“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宾语前置句在文言倒装句中最为复杂,有三种类型:

一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二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提前,如“沛公安在”“不然,籍何以至此”等;

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如“夫晋,何厌之有”“无乃尔是过与”等。

宾语前置句虽是《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查句式,但在高考翻译题中并不常见,只是视选材而定。

如2010年浙江卷第21题“吾为德请,财何为也?

”“何为”就是一个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的例子。

可译为:

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

(四)介宾短语后置句

1.下列句子中,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介宾短语不能提前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答案 C

解析 C项“于”应译为“到”。

(1)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他们,用威严的盛怒来震慑他们,他们最终也只是苟且以求免于刑罚却并不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却不会在内心诚服。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老虎犀牛从木笼中逃了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是谁的过错呢?

 介宾短语后置句(也叫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是指在文言文中带“于”“以”的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的后面的句型。

翻译时,一般按照现代汉语习惯将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

这种句式虽然《考试说明》未作要求,但因为它在文言文中很常见,所以高考翻译题中经常出现。

(五)定语后置句

1.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解析 其余三项皆为定语后置句。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铿然有声的石头,所见到的全是这样。

(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士大夫,偌大的中国,有几个人呢?

解析 

(1)“石之……者”为定语后置句。

(2)“缙绅……者”“四海之大”都为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一般以“……之……者”“……者”为标志,将定语后置。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句在高考翻译题中极少考到,但并不是不考。

如2010年上海卷“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应是“桂阳有争舟而相殴至死之民”。

桂阳有争船而相互斗殴至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

(六)省略句

1.下列各句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句是(  )

A.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D.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解析 A项“日三四里”省略谓语动词“行”。

B项后三句省略主语。

D项省略“鸣”的宾语“之”,代指“钟磬”。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项伯就在夜里骑马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解析 两处省略(见译文括号内),“具告以事”是介宾短语后置句。

 省略是文言文中最普遍的语言现象。

省略句最常见的是省略主语,省略动词或介词宾语“之”以及介词“以”“于”等。

对省略句翻译的考查,在历年高考对句式翻译的考查中题量是最大的。

它要求考生在翻译时补出省略的部分。

如2008年山东卷第13题“‘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

’遂以斧自刎其项”。

“况”后省略主语“他”,“遂”前省略主语“张讷”。

(七)固定句式

1.对下列固定句式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①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②无乃……乎,译为“恐怕……吧”

③孰与,译为“与……一起”

④奚以……为,译为“凭什么……呢”

⑤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

⑥不亦……乎,译为“不也……吗”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D.②③⑤⑥

解析 ③表比较,应译为“与……比,谁……”;

④表反问,应译为“哪里用得着……呢”。

(1)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该责备你们吧?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

 固定句式在高考翻译题中不是必考点,带有因文命题的特点。

不过,一旦考查到,必须按其固定译法翻译。

如2011年四川卷第11题第

(2)句中“得非吕徽之乎?

”“得非……乎”要译为“莫非……吧”。

二、文言文翻译原则和标准

(一)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试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直译的特点。

(1)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答案 于是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行踪,害怕别人看见、认出。

(2)(申)甫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答案 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术)拜见许多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

2.翻译中需要意译的多是使用固定词语及修辞方法(比喻、互文、用典、借代、委婉)的地方。

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意译的特点。

(1)纵一苇之所如。

答案 任凭小船随意漂荡。

解析 这里的“一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需要把本体翻译出来。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答案 我活着应当不惜肝脑涂地,死了也要报恩。

解析 “结草”是用典,要把典故意思译出。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答案 燕赵韩魏齐楚六国所积存的金玉珠宝。

解析 这里用了互文手法,不能直译。

(4)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答案 既没有伯伯叔叔,也没有哥哥弟弟。

解析 “无”与“鲜”构成互文,须把“鲜”意译为“没有”。

(5)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答案 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愤怒得头发像要顶起帽子。

解析 “怒发冲冠”用了夸张手法,仍要译为夸张,前面要加上“像要”或“快要”。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

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一句,就译一词一句(个别失去意义的文言虚词除外),而且词句的顺序也不变动。

直译要“一对一”地翻译。

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词语、句子,要根据其大意灵活变通地翻译。

(二)翻译标准——信、达、雅

1.请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漏译、错译现象,体会翻译要“信”的要义。

(1)原句:

(2010·

江苏)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译句:

您所结交的应是当时的贤人,现在跟这种人一起喝酒高兴吗?

漏译、错译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漏译了“皆”这个“全都”意思,改变了语气;

只译出“贤”而未译出“隽”,即“才华出众之人”。

(2)原句:

湖北)耕者,不复督其力;

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耕种的人,不再出力;

使用的人,不再计算支出与收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漏译“督”字。

“督”,督促,这里是“被督促”。

②错译“计其出入”,应译为“根据收入确定支出”。

(3)原句:

(2008·

江苏)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等到召见,就受到亲近信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译句有两处漏译。

一是“得”字,应译为“获得”;

二是省略的成分应补出。

如谁获得召见,获得谁的召见。

这里的人称须译出。

当补不补,也属于漏译,会损害原意。

(4)原句: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学习的道理没有流传也已经很久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原句中“也”是个句中助词,翻译时不必译出。

将原句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助词翻译出来,也是违反“信”的标准的。

(5)原句:

福建)凡数日得若干人,(焦翁)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

一共好几天,遇到了若干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焦翁留他们在铺子里住,给他们东西吃,等到洪水平息了,又出旅费送他们坐船回去。

赘译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该译句没有遵循“字字落实,一一对应”的直译原则和“信”的基本标准,自己添加了“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坐船”等内容。

赘译是考生不忠实于原文,任意发挥、译而无据的表现,更是无“信”。

2.请指出下列译句的不“达”现象,认真体会“达”的要义。

天津)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母亲回来后,只见女儿靠着院中的树睡觉,不再怀疑了。

不“达”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该句中“不之虑”是个宾语前置句,“之”是动词“虑”的宾语。

译句未译出这个句式特点,既丢掉了得分点,又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须转换成现代汉语的句式,这是“达”的要求。

(2009·

江苏)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刚刚被罢黜了巡抚住居家里,认为奇异而闻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半句结构混乱,后半句表意不明,“认为”什么“奇异”没有译出。

“闻”属错译。

全国Ⅰ)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馆陶的全体百姓都悲伤痛哭,于是跟着魏德深去居住的达到了几百家之多。

答案 不是“全体百姓”,而是整个境内的百姓;

不是跟着魏德深去居住,而是跟随魏德深去安家。

 

1.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漏译、不随意增减意思。

在平时翻译时,考生做不到“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漏译、误译和赘译上。

漏译,误译,赘译,就不可能达到“信”这一最基本的翻译标准。

2.达,就是指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为此,一些特殊句式须要译成现代汉语句式,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语意更流畅,不得出现病句。

硬译是不“达”的典型表现,翻译固然需要字字句句对应,但也要临场变通、灵活处理,尤其对那些难理解而靠推断的词语,不能强行翻译。

3.雅,是翻译较高层次的要求。

在考试中一般不做要求。

如何落实得分点?

一、下面文段的现场译文均有问题,请你修改为正确译文。

翻译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子。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

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