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配套复习题及答案doc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03760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原理配套复习题及答案doc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管理学原理配套复习题及答案doc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管理学原理配套复习题及答案doc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管理学原理配套复习题及答案doc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管理学原理配套复习题及答案doc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原理配套复习题及答案doc资料文档格式.docx

《管理学原理配套复习题及答案doc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原理配套复习题及答案doc资料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学原理配套复习题及答案doc资料文档格式.docx

6、目标管理的优点有(ABCE)

A.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效率B.有利于形成激励C、有利于明确各级成员任务

D.有利于长期目标的实现E.有利于成员的自我管理

四、是非判断:

1、计划是计划部门的事,和其他管理人员无关。

X

2、当环境不断变化时,计划也要不断调整,因此计划的意义不大。

X

3、计划是一种约束,会降低组织的灵活性。

4、计划是首要的职能,对其他各项起着统率和基础作用。

V

5、目标是指在目的和任务指导下,提出组织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五、简答题:

1、简述滚动试计划法及其特点

 

2、目标管理及其基本原理

六、论述题:

计划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参考答案]

五、简答题:

1、答:

是指在编制和制定计划时,根据本期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客观环境的变化情况,将计划期顺序向前推移连续滚动编制计划的方法。

特征是以滚动的形式编制出具有弹性的计划,可以避免未来环境变化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远粗近细”把计划分为不同阶段,符合人们看待事物的规律;

以一年为一个执行期,然后根据计划执行实际情况和客观环境的变化制定下期计划,有利于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的衔接和协调。

2、答:

目标管理是指将企业一定时期的工作任务转化为明确的工作目标,并通过“自我控制”,按目标实现情况决定奖惩的一种管理制度。

其基本原理是:

通过对总目标具体化的展开,使组织目标成为组织内每个单位、部门、层次及成员的努力方向,并以此作为评价个方面工作绩效的标准,从而产生激励作用,保证组织的有效运作。

计划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要点:

1、计划是企业管理的首要只能,在各项管理中处于领先地位,任何组织的管理活动都首先从计划开始来确定组织的目标和行动方案。

渗透在其它各项管理职能之中,是其它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

2、计划为实施决策和实现目标服务,计划是决策的具体化,通过计划决策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组织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组织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只有计划工作才能为实现目标提供保障。

3、计划贯穿与组织系统的各个方面,贯穿于组织活动的全过程。

一个组织要合理的配置和充分的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协调平衡组织活动中各方面,各环节之间的关系,都必须通过计划管理来组织和实现

管理学原理配套复习题及答案(七)

二、单项选择题:

1、当代管理机构变革的一大趋势是(B)

A、管理层次复杂化B、组织结构扁平化 

C、管理幅度日益减少 

D、锥型结构更受欢迎

2、斯隆模型指的是(D)

A、直线制B、职能制

C、直线职能制D、事业部制

3、在企业中,财务主管与财会人员之间的职权关系是(A)

A、直线职权关系B、参谋职权关系

C、既是直线职权关系又是参谋职权关系D、都不是

4、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条件下,管理层次越少,其管理幅度就会(A)

A、越大B、越小

C、不变 

D、不一定

5、管理人员涉及组织的层次和管理幅度,确定各个管理部门和岗位,规定他的责任和权利。

这些工作称为(C)

A、职能分析 

B、管理规范设计

C、组织结构设计D、协调方式设计

6、上级把权力或职权委任给中、下层管理人员的组织过程是(A)

A.、授权B、劳动分工

C、管理幅度D、分散

7、实行集中控制与分散经营的组织形式是(C)

A、直线制B、矩阵制

C、事业部制D、职能制

8、职能制的优点是(C)

A、权力集中 

B、命令统一

C、解决主管负责人对专业指挥的困难D、决策迅速

9、对于规模小、任务较为单一且人员较少的组织,一般适宜于采用(B)

A、职能制的组织结构B、直线制的组织结构

C、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 

D、矩阵式的组织结构

10、组织文化的核心是(B)

A、组织的精神 

B、组织的价值观

C、组织哲学D、组织行为准则E、组织道德规范

三、多项选择题:

1、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包括(ACDE)

A、企业的生命周期B、市场份额 

C.技术D、环境

E、组织的规模 

2、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有(ABCD)

A、实践性B、独特性

C、可塑性D、综合性

3、直线型组织结构的优点有(ABC)。

A、结构比较简单B、责任和职权明确

C、作决定较容易和迅速D、减轻了上层主管人员负担E、分工较细

4、职能部门化的局限性表现在:

不利于产品结构的调整、(ABCD)。

A、难以形成统一的政策 

B、不利于高级管理人员的培养

C、会出现多头领导D、部门之间活动不协调 

5、矩阵组织的弱点有(AB)。

A.稳定性较差B.多头领导

C.适应性不强D.灵活性不够E.部门之间难以协调

6、过分集权的弊端,除了会降低决策的质量外,还会造成(BCD)

A、不利于政策的统一B、阻碍信息的交流

C、降低成员的工作热情 

D、助长官僚主义

1、授权与分权都是将权力下放,二者没有区别。

2、在组织运行中分权较集权有效。

3、组织结构的设计必须按统一的标准模式设计。

4、矩阵结构是现代企业的最佳组织结构。

5、战略决定结构。

6、现代组织更倾向于“扁平化”,科层组织已经过时了。

1、组织结构设计应考虑哪些因素?

2、授权应遵循哪些原则?

3、试述组织设计的权变理论.

4、简述组织文化的功能。

5、简述事业部制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六、论述题:

1、如何进行组织结构的设计?

[本章参考答案]

每一组织内外的各种变化因素,都会对其内部的组织结构设计产生重大的作用。

(1)、组织的规模 

(2)、组织的战略(3)、组织的环境(4)、组织的技术

(1)、重要原则:

要使下属认为被授予的权限是该层次比较重要的;

(2)、明确原则:

要向被授予者明确其责任、目标及权力范围;

(3)、适度原则:

授权既要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又要保证不失去控制;

(4)、不可越级授权原则:

以免扼杀中层管理者的积极性,导致机构混乱。

3、答:

组织权变的观点认为: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组织结构,一个好的组织结构能够实现任务、组织以及人员等三者的最佳配合,能够满足成员的需要,有效适应环境的变化,不能用单一的模型解决组织设计问题。

有效的组织设计依赖于组织所处的环境、结构、技术等。

(1)、环境于结构:

有两种结构——机械的和有机的,稳定的环境中的结构是机械的,急剧变动中的组织结构应是有机的。

(2)、战略于结构:

组织的结构要符合组织的战略,新的战略将导致内部结构的变化,否则战略将归无效。

(3)、技术与结构:

一定生产过程要由一定自制结构来保证,组织结构必须适应技术,大批量生产成功的公司倾向于采用机械性的管理系统,不属于大批量生产而成功的公司倾向于采用有机的系统。

4、答:

组织文化作为一种自觉和理性的文化,具有特定的功能:

(1)、自我内聚的功能:

组织文化通过沟通职工的思想,使之形成对组织目标、准则、观念的认同感,产生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对组织的归属感,从而使职工的集体意识大大加强,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同组织整体联系起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2)、自我改造功能:

组织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对组织本身及其成员产生强大的作用力,改变其原有的价值观念,建立新的价值体系,建立适应组织运转所需的观念和模式。

(3)、自我调控功能:

组织文化作为一种软性文化,对组织的影响更多的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内化过程,形成一套自我调控机制,调控、规范和操纵着组织的管理活动和事物活动。

(4)、自我完善功能:

组织文化的积淀、形成的过程既是其本身的不断辐射、反馈、强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优化的过程,也是在其深化和完善过程中持续推动组织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5)、自我延续功能:

组织文化有其历史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一旦固化成型,不会轻易的改变和消失,相反会在对自我的不断认可、强化和修缮中延续和保持下去。

5、答: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其管理原则是“集中政策,分散经营”,即在集中领导下进行分权管理。

企业按产品、地区或经营部门分别成立若干个事业部。

该项产品或地区的全部业务,从产品设计直到产品销售,全部由事业部负责。

各事业部实行独立经营、单独核算。

高层管理者只保留人事决策、财务控制、规定价格幅度以及监督等大权,并利用利润等指标对事业部进行控制。

事业部的经理根据企业最高领导的指示进行工作,统一领导其所管的事业部和研制、技术等辅助部门。

其优点是:

有利于公司的最高层摆脱日常行政事物,致力于公司的战略和长远规划;

有利于增强各事业不领导人的责任感,增强公司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有利于专业化生产和事业部的协作;

有利于锻炼和培养管理人员。

不足:

一是容易产生本为主义,各自为政。

二是由于各事业部均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势必造成管理管理层次和管理人员增多,管理机构重叠,管理成本上升。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适合经营规模大,产品种类较多,生产工艺差别大,市场分布较广且变化较快的大型企业。

组织结构设计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确定组织目标:

在综合分析组织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组织的总目标。

(2)、确定业务内容:

根据组织目标的要求,确定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进行的业务管理工作项目,并按其性质适当分类。

(3)、确定组织结构:

设计各个管理层次、部门的责任和权力。

(4)、配备职务人员:

根据业务工作的性质和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挑选和配备称职的人员及其行政负责人,并明确其职务和职称。

(5)、规定职责权限:

明确各单位和部门及其负责人对管理业务工作应负的责任以及评价工作成绩的标准。

(6)、联成一体:

明确各单位、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相互协调方面的原则和方法,把整个组织连接起来,协调运作。

管理学原理配套复习及答案(八)

第八章控制

二、单项选择:

1、计划为控制提供依据,控制是计划实现的(C)

A、前提B、基础C、保证D、措施

2.控制过程的最后一步是:

(B)

A、制定标准B、纠正偏差

C、用标准衡量业绩D、质量控制

3.现场控制还可以被称为C

A、反馈控制B、前馈控制

C、同步控制D、预防控制

4.控制过程中合理的顺序是(D)

A、制定标准、纠正偏差、衡量业绩

B、衡量业绩、制定标准、纠正偏差

C、衡量业绩、纠正偏差、制定标准

D、制定标准、衡量业绩、纠正偏差

5.控制最基本的目的在于(C)

A、寻找错误B、衡量业绩

C、确保行为依循计划发展D、使人们失去自由

6.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大量的管理控制工作,尤其是基层的管理控制工作属于(C)

A.前馈控制B.反馈控制C.现场控制D.计划控制

7.以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为控制重点的控制工作是(B)

8.控制论是由美国的(A)创立的。

A.维纳B.波特C.劳勒D.泰罗

三、多项选择:

1.按照控制作用的环节来分,控制类型有(ABD)

A、前馈控制B、现场控制

C、更正控制D、反馈控制

2.按照采用的手段来分,控制类型有(CD)

A、前馈控制B、直接控制

C、间接控制D、预先控制

3.下列控制方法中,属于现代控制方法的有CD

A、预算控制B、程序控制

C、计划评审技术D、动态控制

4.控制的基本过程是ACD

A、确定标准B、改变标准

C、衡量业绩D、纠正偏差

5.为了实施有效控制,必须要注意ABCD

A、控制的目的性B、控制的及时性

C、控制的经济性D、控制的客观性等

6.预算分为(ACD)

A.经营预算B.项目预算

C.财务预算D.投资预算

7.经营比率包括(ABD)

A.市场占有率B.投入一产出比率

C.存货周转率D.相对市场占有率

8、管理者控制的主要内容有(ABCDE)

A、人员B、信息C、财务D、作业E、绩效

四、是非判断:

1.大部分组织仅仅只需要一种控制系统。

2.衡量业绩是控制活动的唯一目的。

3.对企业的一切业绩都要制定出以实物或以货币来衡量的标准。

4.反馈控制的工作重点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结果上,并将它作为未来行为基础。

1.控制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2.谈谈你对控制的认识。

3.零基预算的程序是什么?

4.简述计划评审技术的特点。

试论如何实现有效控制

1.答:

控制的基本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步骤:

(1)、确定控制标准:

所谓标准也就是评定成效的尺度和准绳,标准的制定依赖于计划,应根据计划内容和组织实施的具体情况,确立专门的控制标准。

标准应该是客观、可核实的。

(2)、衡量工作绩效;

是将实际工作成绩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对工作作出客观评价,从中发现二者的偏差,为进一步采取措施及时提供全部准确的信息。

(3)、采取行动、纠正偏差:

是控制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改进工作绩效,标准反映了实际情况应立即纠正偏差;

2.答:

控制是监督各项活动以保证他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

其目的只保证组织活动按计划进行。

控制的内容包括对人员、财务、作业、信息与组织的总体绩效进行控制.对人员控制的重要性体现在人员是完成工作的主体,所以对人员有效控制也就是对工作有效控制。

对财务控制的重要性在于资金是企业运作与发展状大的重要资产,对现金流量进行管理,合理进行投资决策与筹资决策对实现组织的营利目标有重要。

对作业的控制是从劳动力原材料等资源转换为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进行控制。

对信息控制目的是保证组织的信息流通,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

对总体绩效的控制可以反映组织的目标达成与否。

因此,控制工作的每项内容对组织经营均有重要作用。

4.答:

是指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把所有还在继续的活动都看做是从零开始,预算也以零为基础,在预算人员指导下,从新安排各项活动及各部门的资源分配和收支。

一般而言包括三个过程:

(1)、审查预算前。

主管人员应首先明确组织目标,分清主次,建立一个可考核的目标体系。

(2)、审查预算时。

将所有过去的活动都当作重新开始。

说明各项目的开支和要达到的目标效益。

(3)、对确定的项目,根据已定出的目标体系重新排出各活动的优先次序。

(4)、编制预算。

资金按优先次序分配,尽可能满足前面的项目。

5.答:

(1)、体现了系统工程的整体性、科学性和综合性原理。

(2)、能够帮助主管人员进行计划时,掌握全局,找出主要矛盾,抓住关键环节。

(3)、能够有效的对工作进度进行控制。

(4)、能够通过网络分析,得出完成计划的多个可行方案,从而为选取最优方案创造条件。

(5)、工程项目越复杂,其优点越显著。

答:

要是控制发挥作用。

取得预期的成效,在设计控制系统时要注意:

(1)、控制系统应切合主管人员的实际情况。

控制系统和信息是为了协助每个主观人员行使其控制职能,控制系统必须符合主管人员的情况,使他们能够理解、信任并自觉的运用。

(2)、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

管理工作难免有许多主观因素在内,对下属工作的评价不能仅凭主观来决定,要客观的评价就需要有客观、准确和适当的标准。

(3)、控制工作应具有灵活性。

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一个复杂的管理计划可能失常,控制系统应该反映这种失常的情况,有足够的灵活性。

(4)、控制工作应讲究经济效益。

控制所支出的费用必须是合算的,要是所花费的控制费用最少,而又能实现控制的目的。

(5)、控制工作应有纠偏措施。

一个正确的有效控制系统,除了应能揭示出哪个环节出了差错,谁应当负责外,还应该确保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否则控制系统就会失效。

(6)、控制工作要具有全局观点。

对一个主管人员来说,进行控制工作的时候,不能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应从整体利益出发来实施控制,将各局部的目标协调一致。

(7)、控制工作应面向未来。

有效的控制系统应该能预测未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偏差,预先采取措施,调整计划,而不是等到出了问题在去解决。

管理学原理配套复习题及答案(九)

第九章激励

1、需要层次理论,是由B最先提出的

A.赫茨伯格 

B.马斯洛 

C.弗鲁母 

D.亚当斯

2.在激励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是要发现职工的( 

A.安全需求 

B.现实需求 

C.主导需求 

D.自我实现的需求

3.在赫茨伯格的领导理论中,下列哪一个因素与工作环境和条件有关?

(B

A.激励因素 

B.保健因素 

C.环境因素 

D.人际因素

4、不仅提出需要层次的“满足-上升”趋势,而且提出“挫折-倒退”趋势的理论是(C 

A、需要层次理论 

B、成就需要理论 

C、ERG理论 

D、双因素理论

5、有一种强化方法是撤除消极的行为后果,以鼓励良好的行为。

这种方法是B)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1.在双因素理论中,更多的属于激励因素的有AD

A.责任感    

B.与同事的关系

C.薪水     

D.成就

2.激励理论可以分为ABC)

A.过程型激励理论B.内容型激励理论 

C.行为改造激励理论 

D.强化激励理论

3.赫茨伯格提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CD

A.满意因素  

B.不满意因素    

C.保健因素  

D.激励因素

4.根据双因素理论,( AC )往往与职工的不满意关系密切。

A.企业政策  

B.工作的成就感  

C.工资水平  

D.责任感

5、强化的方法按强化的手段来划分有ABCD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E.学习

6、美国心理学家麦克莱兰(D.C.Maclelland)提出的激励需求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ACE)

A.权力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对成就的需要 

D.安全的需要

E.对社交的需要

1、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他认为“激励力=效价×

期望值”。

2、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一定是优秀的管理者,特别是在大组织当中。

3.强化理论认为,正强化应保持渐进性和连续性。

4.麦克莱认为人们建立友好和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愿望是成就需要X

5、能够促进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一类因素叫做激励因素。

1、简述激励理论的基本种类。

2、麦克莱兰的三种需要理论。

3、简述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1、试论双因素理论的现实意义。

2.根据期望理论,企业如何对员工进行激励?

关于激励的理论有很多,但从激励理论研究的侧重点看:

可以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1)、内容型的激励理论,着重探讨决定激励效果的各种基本要素,研究人的需要的复杂性和结构包括:

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等;

(2)、过程型的激励理论,侧重于研究激励实现的基本过程和机制,包括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

(3)、结果反馈型理论,主要研究对一个人行为评价所产生的激励作用,有强化理论等。

麦克莱兰通过实验研究,归纳出三大类的社会性需要:

成就、权力和社交需要。

具有成就需要的人有强烈的成功愿望、事业心强、责任心强、敢于冒险、比较实际,的多是进取的现实主义者;

具有社交需要的人喜欢与人沟通,并希望与人建立友善关系,获得他人的友谊,维持融洽的社会关系,并从中得到乐趣,也乐于帮助别人;

追求权力需要的人渴望能够影响别人,控制别人的行为,也希望受到别人的赞许。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

当一个人作出了成绩并取得报酬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

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横向公平:

个体会把自己的投入与收益之比和他人的投入和收益之比进行比较;

二是纵向公平:

个体会把自己的投入与收益之比和自己过去的投入和收益之比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判断报酬的分配是否公平,从而决定下一步的行为。

[答案要点]

双因素理论的现实意义在于:

第一;

双因素理论认为:

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因素可按其激励功能的不同,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大类。

认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应着眼于激励因素,即从内部和工作本身入手,调动员工的内在动机,改善保健因素不能直接产生激励作用,只能起到预防不满和消除情绪的作用。

第二;

按照双因素理论,管理者要持而高效的激励员工,必须改进员工的工作内容,从而使员工在工作中感到有成就、担负着责任、自己在成长。

同时经常表扬员工,使他们感到自己受重视、受尊重。

管理者不能忽视保健因素。

第三;

在具体应用中,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在一定的条件下并非一成变,有效的管理者应把保健因素化为激励因素。

2.根据期望理论领导者必须处理好三方面关系:

(1)、努力与工作成绩的关系。

如果人们通过较大的成绩可以获得好的成绩

即期望值较高时,才能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

这要求管理者把提高员工工作能力、增强工作信心放在首位。

(2)、工作成绩与奖酬的关系。

二者应该有机结合统一起来,才能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这要求管理者必须严格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3)、奖酬与满足需要的关系。

即人们总希望通过努力的得到的奖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