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02794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故事大道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故事大道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故事大道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故事大道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故事大道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故事大道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故事大道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故事大道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故事大道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可这姑娘是罗基切尔德伯爵的女儿(罗是欧洲最有名望的银行家)。

老农说:

嗯,如果是这样的话……

基辛格找到罗斯切尔德伯爵说:

我为你女儿找了一个万里挑一的好丈夫。

罗斯切尔德伯爵忙婉言拒绝道:

可我女儿太年轻。

可这位年轻小伙子是世界银行的副行长。

嗯……如果是这样……

基辛格又去找到世界银行行长,道:

我给你找了一位副行长。

行长:

可我们现在不需要再增加一位副行长。

基辛格:

可你知道吗,这位年轻人是罗斯切尔德伯爵的女婿。

于是世界银行行长欣然同意。

基辛格便促成了这桩美满的婚姻,让穷农夫的儿子摇身一变,成了金融寡头的乘龙快婿。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到商店去买东西时,营销员说了一大通话,就是没有打中决定我们掏钱的“那个需求点”,自然说的都是废话,做的是无用功。

其实推销也要像基辛格那样,善于发现各方的需求,挖掘他们的需要,抓住他们内心深处最起作用的“开关”,才能点亮销售这盏灯。

它提供了对事物客观中性的考察。

(摘自《民营经济报》)

听的艺术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

“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的回答:

“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

“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

“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当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

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

“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

“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我还要回来!

”。

当你听到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懂了他说的意思吗?

如果不懂,就请听别人说完吧,这就是“听的艺术”。

听话不要听一半。

还有,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

(海天出版社《企业管理培训故事全书》)

本期管理格言:

无法评估就无法管理。

——琼·

玛格丽塔,《哈佛商业评论》高级战略编辑

您的管理哪儿出了错?

(上)

(一)目标篇:

海马的焦虑

小海马有一天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拥有了七座金山。

从美梦中醒来,小海马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自己的家,带着仅有的七个金币,去寻找梦中的七座金山。

海马在大海里艰难地游动,心里一直在想:

也许那七座金山会突然出现在眼前。

然而金山并没有出现。

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条鳗鱼。

鳗鱼问:

“海马兄弟,看你匆匆忙忙的,你干什么去?

”海马骄傲地说:

“我去寻找属于我自己的七座金山。

只是我游得太慢了。

”“那你真是太幸运了。

对于如何提高你的速度,我恰好有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鳗鱼说,“只要你给我四个金币,我就给你一个鳍,有了这个鳍,你游起来就会快得多。

”海马戴上了用四个金币换来的鳍,发现自己游动的速度果然提高了一倍。

海马欢快地游着,心里想,也许金山马上就出现在眼前了。

然而金山并没有出现,出现在海马眼前的是一个水母。

水母问:

“小海马,看你急匆匆的样子,你想要到哪里去?

对于如何提高你的速度,我有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

”水母说,“你看,这是一个喷汽式快速滑行艇,你只要给我三个金币,我就把它给你。

它可以在大海上飞快地行驶,你想到哪里就能到哪里。

”海马用剩下的三个金币买下这个小艇。

它发现,这个神奇的小艇使它的速度一下子提高了五倍。

它想,用不了多久,金山就会马上出现在眼前了。

然而金山还是没有出现,出现在海马眼前的是一条大鲨鱼。

大鲨鱼对它说:

“你太幸运了。

对于如何提高你的速度,我恰好有一套彻底的解决方案。

我本身就是一条在大海里飞快行驶的大船,你要搭乘我这艘大船,你就会节省大量的时间。

”大鲨鱼说完,就张开了大嘴。

“那太好了。

谢谢你,鲨鱼先生!

”小海马一边说一边钻进了鲨鱼的口里,向鲨鱼的肚子深处欢快地游去……

【启示】在一个盛行速度崇拜的时代,有不少管理者把诸多的管理问题归结为速度的问题,又把速度问题简化提速的问题。

他们像那个海马一样,对“慢”的焦虑成为他们的基本焦虑——于是,他们把企业的发展战略简化为“买入、扩张”战略,用金钱来购买速度或者美其名曰为资本运作。

正像我们在海马故事中看到的,为快而快的发展模式最终可能使企业被“速度之魔”耗尽资源并且“欢快”地走向灭亡!

(四川杨春友推荐)

 

(二)纳谏篇鼹鼠的忠告

鹰王和鹰后从遥远的地方飞到远离人类的森林。

它们打算在密林深处定居下来,于是就挑选了一棵又高又大、枝繁叶茂的橡树,在最高的一根树枝上开始筑巢,准备夏天在这儿孵养后代。

鼹鼠听到这个消息,大着胆子向鹰王提出警告:

“这棵橡树可不是安全的住所,它的根几乎烂光了,随时都有倒掉的危险。

你们最好不要在这儿筑巢。

鹰王根本瞧不起鼹鼠的劝告,立刻动手筑巢,并且当天就把全家搬了进去。

不久,鹰后孵出了一窝可爱的小家伙。

一天早晨,正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外出打猎的鹰王带着丰盛的早餐飞回家来。

然而,那棵橡树已经倒掉了,它的鹰后和子女都已经摔死了。

看见眼前的情景,鹰王悲痛不已,它放声大哭道:

“我多么不幸啊!

我把最好的忠告当成了耳边风,所以,命运就给我这样严厉的惩罚。

我从来不曾料到,一只鼹鼠的警告竟会是这样准确!

“轻视从下面来的忠告是愚蠢的,”谦恭的鼹鼠答道,“你想一想,我就在地底下打洞,和树根十分接近,树根是好是坏,有谁还会比我知道得更清楚呢?

【启示】来自最底层的意见和建议价值最高,因为那是实事求是的真知灼见。

在一些企业里,越级汇报往往被视为“大忌”,但是在管理实践中,自下而上一级级地汇报常常导致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失真”,一线员工的建议往往到不了总裁那里。

这样,管理层与基层员工就被“隔离”起来,决策自然难免失误。

西游记与出租车

这个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主人公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徒弟三人保护师傅唐僧去西天取经。

在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能七十二般变化,降妖除魔、冲锋陷阵;

猪八戒虽然好吃贪睡,但打起仗来也能上天入海,助猴哥一臂之力;

沙僧憨厚老实、任劳任怨,把大家的行李挑到西天;

唐僧最舒服,不仅一路上有马骑、有饭吃,而且妖魔挡道也不用其动一根指头,自有徒儿们奋勇上阵。

那么,在他们四个当中,谁最重要呢?

唐僧,唐玄奘!

为什么?

人们发现,最没有本事的就是唐僧。

他做事不明真伪,总是慈悲为怀,动不动还要给孙猴子念上几句紧箍咒玩玩。

但是,就是他,在孙悟空一赌气回了花果山、猪八戒开小差跑回高老庄、沙僧也犹豫的情况下,他毅然一个人奋勇向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因为,唐僧心里清楚地知道,他去西天的目的是要取回真经普度众生。

他知道为什么要去西天,他们只知道保护好唐僧就行,至于为什么要保护好唐僧,他们不用去考虑,他们知道的是怎样做,并且把它做好。

所以,无论路程多么艰险、无论多少妖魔挡道、无论多少鬼怪想吃其肉,他都毫无畏惧,奋勇向前。

最后,唐僧不仅取回了真经,而且还使曾经被称为妖精的三个徒弟,最终功德圆满成佛。

大家都坐过出租车。

那么,今天你出门请再乘一次出租车,做一个试验:

上车后,你不要讲话。

司机如果问你:

“去哪里?

”你就说:

“你自己看着办吧!

”你信不信,开了几十年出租车的老司机,这个时候也没有办法把车开走。

因为司机只是知道怎样选择最佳路线把你送到“你想去的地方”。

他知道怎样做,他知道方法、手段和技巧,并且把它做好。

至于把车往哪里开?

至于你想去的地方,司机并不知道,只有你知道你想去的地方,所以,如果连你都不知道你想去哪里,你就无法告诉司机开车的方向和目的地。

司机当然就不知道往哪里开。

启示:

其实目的,永远在技巧和方法前面。

一个人如果一开始就不知道他要去的目的地在哪里,他就永远都到不了他想去的地方

在没出现不同意见之前,不做出任何决策。

——艾尔弗雷德·

斯隆,原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

一粒种子里有什么

在《平凡世界的卓越人生》一书中,牧师罗伯特·

舒勒写道:

“多年来,我反复向听众宣讲:

任何傻瓜都能数出一个苹果有多少粒种子,然而只有神才知晓一粒种子里面有多少个苹果。

”作者舒勒先生的一名听众,农场主安斯利·

米勒对这句话深有体会,他给舒勒先生寄去了一封夹有大豆种子的信。

他在信里写道:

“舒勒先生,那是1977年,我种的庄稼几乎颗粒无收,那年天气特别糟糕,雨水太多。

在10月的收获季节,我走在自家的地里,看着满目的稀稀落落的豆荚,走上去一捏,大多数都是瘪的,我感到心灰意冷。

就在那个时候,我猛然看见不远处有一株大豆特别显眼。

我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摘下上面全部的豆荚。

一共有202个,一个个看上去都硕大饱满。

我把这些豆荚剥开,得到了503颗大豆。

我把这些大豆带回家,整个冬天都放在一个平底罐里,让它们风干。

“第二年春天,那是对我有特殊意义的一个季节。

我拿出那503颗大豆种子,撒在我家屋后的一小块地里。

那年10月,那块地让我收获了32磅的大豆!

到了冬天,我又把种子全部晾干。

“1979年,我把那32磅大豆尽数种在一英亩的田里。

那年10月,我总共收获了2409磅大豆。

“1980年的春天,我将大豆种在一块69英亩的田里,那是我全部的土地。

就在那年10月,那块地大获丰收,足足收获了8万多升大豆,卖了1.5万美元!

“舒勒先生,一株大豆,202个豆荚,503粒大豆,4年以后变成了1.5万美元。

还不错,不是吗?

‘任何傻瓜都能数出一个苹果有多少粒种子,然而只有神才知晓一粒种子里面有多少个苹果’。

一粒种子里面有多少个苹果?

噢,我知道了,我明白了。

瞧,我给你寄一粒我收获的种子。

不要小瞧任何微小的可能和机会,那里蕴藏着无限的希望和收获。

(山东李慧摘自“中国申网论坛”)

本期励志文摘:

无限放大有限的价值

早年一位美国商人破产了,他很伤心地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说,我留给你们的财产只有可怜的三样东西——一本价值一百美元的经济论著、一辆折合一千美元刚刚购买的大卡车、五百美元的现金。

你们各自挑选一样吧,以后就看各自的努力了。

老大挑了经济论著,老二选了卡车,老三要了现金。

一年后,三兄弟聚在一块,聊起了这一年来的各自收获。

老大率先开口,我花了半年时间认真拜读和钻研了论著,之后用半年时间到大学里讲学,挣了五千美元。

老二骄傲地说,我这一年相当辛劳,用那辆不错的卡车为商场运货,还经常跑长途,已经赚了两万美元。

老三平静地说,其实,当初我想要的是卡车,可是二哥选走了。

我拿着那五百美元,去了二手市场,以一百美元一辆的价格买了四辆旧卡车,之后花了八十美元对卡车进行维修。

剩下的二十美元花在了旧书店里,我买了一本和大哥一样的二手经济论著。

我雇用了四个司机,让他们跑长途运输。

平时,我的任务就是联系业务,抽空看书充实自己,把学到的东西拓展到运输业务当中。

赚来的钱,我一部分用来给司机发工资,另一部分再购买二手卡车,扩大再生产。

我现在的现金和固定资产不低于一百万美元。

老大和老二听后,都对三弟佩服得五体投地,要知道,当时百万富翁屈指可数。

其实,无论是一百美元的经济论著,还是五美元现金,或是一千美元的卡车,对于一个想成就大事业的商人来说,价值都是有限的。

三兄弟中的老三聪明之处就在于,将有限的价值进行无限地放大!

不难想象,即使老三得到的是那本经济论著,他同样会发财,他一定会把讲学得到的钱用来购买二手车。

如果他得到了那辆一千美元的大卡车,那就更好了,他会以新换旧购买8辆二手车,业务一定比现在做得更大。

而老二和老大只是利用“一本书”和“一辆车”的有限价值,仅此而已。

无限放大有限的价值,不仅对商人有用,其实对每一个奋斗中的人都有借鉴意义。

把自己有限的知识和才华无限地放大,淋漓尽致地挥洒,那么生命就会焕发出无限的活力,放射出无穷的光彩。

管理不是领导者的专利,人人都是管理者。

时间陷阱

英国有个历史学家,叫斯科特·

帕金森,他分析了为何大型组织大而无当,毫无生气后,得出一个定律:

“事情增加是为了填满完成工作的多余时间。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工作效率低,是因为我们给了这个工作太多的时间。

帕金森描述了一位老太太花一整天时间,寄一张明信片给她侄女的过程:

花一个小时找那张明信片,花一个小时找眼镜,花半个小时查地址,花一个半小时写明信片,用20分钟考虑寄信时要不要带伞……就这样,一个只需要3分钟就能干完的事情,却让另一个人花了一整天才干完,并且犹豫不决,疲惫不堪。

帕金森得出结论:

“做一份工作所需要的资源,与工作本身并没有太大关系;

一件事情膨胀出来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与完成这件事情花的时间成正比。

”换句话说,给自己很多时间做一件事,不一定能改善工作品质。

时间越多反而越容易使人懒散,缺乏动力,效率低。

一个学生平均成绩一直较低,家长只好让他修学分最少的功课,儿童心理学家却建议这个学生多修一些课。

结果出乎大家意料,这个学生多修课程后,所有功课的成绩不降反升。

事实上这个学生要做的就是如何打起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山西梁丽华摘自《读者》)

只需要一次成功

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

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

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

18岁时,他媳妇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

后来,他卖过保险,卖过轮胎,还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站,但都失败了;

35岁那年,邮递员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用这105美元创办了自己的一份崭新的事业;

85岁高龄时,他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

他,就是肯德基创始人——哈伦德·

山德士!

其实,人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够了。

一次成功,就足以改变整个人生。

(宁夏李云安推荐)

 ·

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力,永远比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更好。

——孙正义,日本软件银行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大多数的错误是企业在状况好的时候犯下的,而不是在经营不善的时候。

——阿尔弗雷德·

荷尔豪森,德意志银行董事会发言人

一个卖报老汉的营销

两年前,老汉在工厂下岗了。

下岗工资就那么少,生活的压力,使得老汉开始打算卖报挣钱(制定工作目标)。

几经挑选,发现35路车总站人流量大,车次多,于是选定在35路车总站卖报(经初步市场分析,选择终端销售点)。

但是,经过几天蹲点发现,车站固定的卖报人已经有了两个(营销环境论证),其中一个卖了很长的时间了,另一个好像是车站一位驾驶员的熟人(对竞争对手进行初步分析)。

如果不做任何准备就直接进场卖报,一定会被人家赶出来的。

于是老汉打算从车站的管理人员下手(制定公关策略)。

开始,老汉每天给几位管理人员每人送份报纸,刚开始人家跟他不熟,不要他的报纸。

他就说这是在附近卖报多余的,车站管理员也不是什么大官,一来二去也就熟了。

老汉这时就开始大倒苦水,说现在下岗了,在附近卖报销量也不好,一天卖不了几份,而马上女儿就要参加高考了,高昂的学费实在是无力负担,女儿学习成绩那么好,如果让她不读了真的对不起她了……(与公关对象接触,并博取同情)

人心都是肉做的,车站管理员就热心帮他出主意:

那你就到我们车站来卖报嘛。

我们这边生意蛮好的,他们每天都能卖几百份呢。

大功告成了!

有了车站管理员的许可,老汉光明正大地进场了。

当然,老汉不会忘记每天孝敬管理员每人一份报纸(公共关系维护)。

可是,这场是进了,一共三个卖报人,卖的可是同样的报纸。

老汉冥思苦想一番(进行营销策略分析),有了!

另两个卖报的都是各有一个小摊点,在车站的一左一右。

老汉决定,不摆摊,带报纸到等车的人群中和进车厢里卖(差异化营销,渠道创新,变店铺销售为直销)。

一段时间下来,老汉还总结了一些门道:

等车的人中一般中青年男的喜欢买报纸、上车的人中一般有座位的人喜欢买报纸并喜欢一边吃早点一边看(消费者分析)、有重大新闻时报纸卖的特别多(销售数据分析)。

于是,老汉又有了新创意。

每天叫卖报纸时,不再叫唤“快报、晨报、金陵晚报,三毛一份,五毛两份”,而是换了叫法,根据新闻来叫。

什么“伏明霞嫁给53岁的梁锦松”啦、“汤山投毒案告破”啦、“一个女检查长的堕落”啦、“非典疫情新进展”、“病毒研究有重大突破”啦什么的(对产品进行分析,挖掘USP独特的销售主张)。

果然,这一招十分见效!

原先许多没打算买的人都纷纷买报纸。

几天下来,老汉发现,每天卖的报纸居然比平时多了一半!

同时,老汉还凭借和车站管理员的良好关系,让同样下岗的老婆在车站摆了个小摊,卖豆浆。

旁边卖早点的摊点已经有十来个了,带卖豆浆的也有4、5家。

而老汉不同,老汉只卖豆浆,而且老汉的豆浆是用封口机封装的那种,拿在手上不会洒出去。

比人家多花了500多块买的一台封口机,豆浆价格比别人贵一毛钱。

因为坐车吃早点的人通常没法拿饮料,因为怕洒。

有了这个封口豆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针对目标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开发边缘产品)。

结果,老汉老婆的豆浆摊生意出奇地好!

这样做了大约半年左右,车站的一家报摊由于生意不太好就不卖了,于是老汉就接下这个地方支起了自己的报摊。

但老汉又有不同:

买了政府统一制作的报亭,气派又美观(有统一的VI,有助于提升形象)。

老汉的经营品种也从单一的卖报纸发展到卖一些畅销杂志(产品线延伸),销量更上一层楼了。

老汉还会根据什么杂志好卖搞一些优惠,比如说买一本《读者》送一份《快报》什么的,因为杂志赚得比较多(促销策略,用利润空间较大的产品做买赠促销,并选择受欢迎的赠品)。

老汉的女儿周末在肯德基打工,经常带回来一些优惠券,于是,这又成了老汉促销的独特武器!

买报纸杂志一份,赠送肯德基优惠券一份(整合资源,创造差异化)。

由于老汉这个报亭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销量,很快就被可口可乐公司发现了,他们安排业务人员上门,在老汉的报亭里张贴了可口可乐的宣传画,安放了小冰箱,于是,老汉的报亭不仅变得更漂亮更醒目,还能收一些宣传费,而且增加了卖饮料的收入(开发新的盈利项目成功)。

就这样一直做了两年,老汉的卖报生意有声有色。

每月的收入都不低于4000元。

现在,老汉又有了新的目标,就是附近的有线电厂小区。

老汉打算在小区出口的小胡同里再开一家新的报亭(利用成型的管理和共享的资源,走连锁经营路线),把女儿将来读研的钱也挣到手!

(山西石振华推荐)

坏消息拖久了就是地狱

在工作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两类信息:

好消息和坏消息。

一般而言,我们都喜欢好消息,而惧怕坏消息。

因为是坏消息,我们从心里想远离它,避开它。

但问题是坏消息并不会因为你不理睬它而变好。

恰恰相反,你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它,一件小事情可能变成一件大事,大坏事。

这是我亲眼看到过的一个例子:

一个公司(甲方)把自己的一处房产租给了一家广告公司(乙方),大家签了一份合同,规定乙方要预付三个月的租金。

因为乙方急于搬入,甲方的工作人员小张觉得对方合同都签了,不会有问题,就把钥匙给了乙方,而没有坚持先收三个月的租金。

拖了几个星期,小张终于从乙方拿到了一张支票。

把支票交给财务去银行入帐时却发现,对方给了一张空头支票:

对方的帐户里根本没钱。

没有多少社会经验的小张想,也许对方暂时没钱,过几天钱可能就到了,所以也没有给上司汇报。

后来,在上司的一再追问下,才说出这件事情。

甲方就又逼迫乙方给出了另一张支票。

你已经猜对了,这张支票也是一个空头支票。

两度受骗的甲方这才高度警觉起来,意识到自己是遇到骗子了。

所以马上采取措施,和律师一道把乙方赶了出来。

但事情没有就此结束。

几个月后的一天,甲方的公司里来了两个讨债的人:

他们手中有一张欠条,借钱的人是乙方公司的,借条却写在甲方的信纸上。

所以讨债的人认为甲方公司应该还钱。

不成熟的员工不愿承认坏消息,总想事情会变好或者自己能把事情摆平。

不成熟的管理者则只想听好消息,不愿听坏消息。

他们都不知道:

好消息拖久了可能带来一个惊喜,坏消息拖久了却能让一切变成地狱。

亲爱的易中老朋友,让我们都养成我称为“比尔盖茨”的习惯:

开会的时候先听坏消息,再听好消息!

这样你的好消息才会源源不断。

(易中创业董事长宋新宇博士)

牛皮鼓面

牛皮鼓面被一个淘气的小男孩拿针锥捅了一个窟窿眼儿。

一个过路学者笑眯眯地仔细瞧着那个窟窿眼儿,好像有什么新发现似的。

卖鼓人见他这般表情,气鼓鼓地说:

“你这家伙幸灾乐祸什么呢?

“误会了!

”那位先生温和地说,“我在想,这样结实的鼓面,倘若用鼓槌东敲一下,西敲一下,即便是大力士,也未必能够一下子敲破它。

然而却经不起孩童用尖尖的针锥一捅。

你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就吗?

那就请你用心找准突破口,集中一点使用力量好了!

(广东廖聪明摘自《青年文摘》)

没有什么比忙忙碌碌更容易,没有什么比事半功倍更困难。

——[美]亚历克·

马肯策

打破瓶子的极限

培训班上,教授从包里拿出一只开口很小的瓶子放在桌上,然后指着涨得圆鼓鼓的气球对企业精英们说:

“谁能告诉我,怎样把这只气球装到这只瓶子里去?

当然,你不能这样,嘭!

”他滑稽地做了个气球爆炸的手势。

一位精明干练的女士说“我想,也许可以改变它的形状……”她走到台前,拿起气球小心翼翼地捏弄。

她想利用橡胶柔软可塑的特点,把气球一点点塞到瓶子里。

但很快发现自己的努力是徒劳的,于是她放弃了。

“还有人要试试吗?

”没人回答。

“那么好吧,让我来试一下。

”教授道。

他拿起气球,三下二下解开气球嘴上的带子,“嗤”地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