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习题附答案第4章 染色体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02538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遗传学习题附答案第4章 染色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医学遗传学习题附答案第4章 染色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医学遗传学习题附答案第4章 染色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医学遗传学习题附答案第4章 染色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医学遗传学习题附答案第4章 染色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遗传学习题附答案第4章 染色体Word文档格式.docx

《医学遗传学习题附答案第4章 染色体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遗传学习题附答案第4章 染色体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遗传学习题附答案第4章 染色体Word文档格式.docx

14.核型为47,XXY的细胞中可见到______个X染色质。

A.0  B.1  C.2  D.3  E.2或3

15.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显带技术是______

A.Q带  B.G带  C.C带   D.T带  E.N带

16.染色体长臂紧靠着丝粒的带描述为______。

A.Q11 B.P11 C.q11  D.p11  E.P00

17.正常人体细胞核型中具有随体的染色体是______。

A.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B.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C.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D.端着丝粒染色体   E.以上都不是

18.制备染色体标本通常要获得______的细胞。

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 E.末期

19.根据ISCN,人类X染色体属于______。

A.A组B.B组C.C组D.D组 E.E组

20.下列关于界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着丝粒和染色体末端可以充当界标B.某些稳定且显著的带可以允当界标

C.两个相邻的界标构成了区D.界标不可能是带

E.每条染色体都以着丝粒为界标分为长臂和短臂

21.人类D组染色体属于______。

A.中央着丝粒染色体B.亚中着丝粒染色体C.端着丝粒染色体

D.近端着丝粒染色体E.没有随体的染色体

22.定义一个特定染色体的带时,下列______是不必要的

A.染色体号B.臂的符号C.区的序号D.带的序号E.染色体所属组号

23.人类G组染色体属于______。

A.中央着丝粒染色体B.亚中着丝粒染色体C.端着丝粒染色体

D.具有随体的染色体E.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24.关于人类X染色体不正确的说法是______。

A.X染色体属于C组

B.X染色体是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C.X染色体从形态上大于Y染色体

D.正常女性的两条X染色体中有一条在胚胎发育早期可发生随机失活

E.在性别决定上X染色体比Y染色体重要

25.根据着丝粒的位置,可将染色体分为四种类型,其中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______。

A.中央着丝粒染色体B.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C.近端着丝粒染色体D.远端着丝粒染色体  E.端着丝粒染色体

2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23对染色体的共有结构的是______。

A.端粒B.随体C.着丝粒D.自主复制序列 E.长臂和短臂

27.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称为______。

A.二倍体  B.基因组  C.核型   D.染色体组  E.联会

28.根据国际命名系统,人类染色体分为______。

A.4组B.5组C.6组D.7组  E.8组

29.根据ISCN,人类Y染色体属于______。

A.A组B.B组C.C组D.F组  E.G组

30.下列染色体中,不属于中央着丝粒染色体的是______。

A.1号染色体B.3号染色体C.9号染色体

D.19号染色体 E.20号染色体

31.下列染色体中,不存在次级缢痕(副缢痕)的是______。

A.1号染色体B.6号染色体C.9号染色体

D.21号染色体 E.22号染色体

32.在人类染色体组中,所有染色体成员均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的是______。

A.A组B.B组C.C组D.E组 E.F组

33.在人类染色体组中,所有染色体成员均具有随体的是______。

A.G组B.B组C.C组D.D组 E.E组

34.下列染色体组中,不包含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的是______。

A.A组B.B组C.C组D.D组 E.E组

35.下列染色体中不存在随体结构的染色体是______。

A.13号染色体B.14号染色体C.15号染色体

D.21号染色体 E.Y染色体

36.下列关于21号染色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形态最小B.属于近端着丝粒染色体C.具有随体结构

D.属于G组E.不参与形成核仁

37.下列关于1号染色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形态最大B.属于中央着丝粒染色体C.参与形成核仁

D常有次缢痕结构E.属于A组

38.下列染色体组中,所有染色体成员均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的是______。

A.A组B.B组C.D组D.E组 E.F组

39.下列选项中,在人类体细胞中占数量最多的是______。

A.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B.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C.近端着丝粒染色体D.具有随体的染色体   E.端着丝粒染色体

40.下列染色体中,具有次缢痕,但不参与核仁形成的是______。

A.9号染色体B.14号染色体C.15号染色体

D.21号染色体 E.22染色体

41.下列染色体中具有随体的是______

A.15号染色体B.16号染色体C.17号染色体

D.18号染色体 E.19染色体

42.下列染色体中具有次缢痕的是______。

A.16号染色体B.17号染色体C.18号染色体

43.下列染色体组中,参与形成核仁的是______

A.A组B.B组C.D组D.E组 E.F组

44.在人类体细胞的23对染色体中,最小的染色体属于

A.A组B.B组C.E组D.E组 E.G组

45.在人类体细胞的23对染色体中,最大的染色体属于

A.A组B.B组C.E组D.E组 E.G组

(三)是非判断题

1.所有真核细胞内都存在染色体。

×

2.异染色质常常位于间期核的中央部分。

3.人类F组的染色体均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4.人类G组染色体均有随体。

5.人类X染色体属于C组。

6.正常男性的体细胞内可检测到X染色质和Y染色质各一个。

7.第一次减数分裂的结果即造成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8.所有染色体短臂末端都有可能带有随体。

9.每个染色体的区带模式都是可重复的。

10.利用C-显带染色技术可以将染色体着丝粒区域深染。

11.C显带可用于检测Y染色体、着丝粒区以及次缢痕区的变化。

12.每一染色体都以着丝粒为界标,分成短臂(p)和长臂(q)。

13.区和带的序号均从着丝粒为起点,沿着每一染色体臂分别向长臂、短臂的末端依次编号。

14.从早中期、前中期、晚前期细胞可制备出带纹更多的染色体。

15.由于X染色体随机失活,正常女性的体细胞内将只有一条X染色体具有活性,对于核型为45,X的个体来说,由于其X染色体不失活,将不表现出疾病表型。

16.人类染色体有端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和中央着丝粒染色体三种。

17.两次细胞分裂之间的间隔称为细胞分裂间期,这一事件细胞从形态到分子方面均无变化。

18.染色体结构畸变属于片段突变。

(四)名词解释题

1.核型(karyotype)

2.核型分析(karyotypeanalysis)

3.高分辨显带染色体(highresolutinbandingchromosome)

4.染色体多态性(chromosomalpolymorphisms)

5.端粒(telomere)

6.随体(satellite)

7.次级缢痕(secondaryconstriction)

8.染色体组(chromosomeset)

9.核仁组织者区(nucleolusorganizingregion,NOR)

10.Lyon假说

11.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

12.GO期细胞

13.着丝粒(centromere)

14.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chromosome)

15.减数分裂(meiosis)

16.常染色质(euchromatin)

17.核小体(nucleosome)

(五)问答题

1.细胞周期分为那几个时期?

各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2.简述精子发生的过程。

3.简述染色体的形成过程。

4.比较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异同。

5.减数分裂前期有哪些分期?

试述各分期特点。

6.什么是减数分裂?

其发生的意义何在?

7.细胞周期中间期各分期的特点有那些?

8.简述人类染色体的多态性及其应用。

9.高分辨率显带染色体如何命名,有何意义。

10.说明显带染色体是如何描述的。

11.常用的染色体显带技术有哪些?

12.人类染色体是如何分组的,核型是如何描述的?

三、参考答案

1.A2.D3.C4.C5.B6.D7.C8.A9.B10.B

11.A12.B13.D14.B15.B16.C17.E18.E19.C20.C

21.D22.E23.E24.E 25.D26.D27.C28.D29.E30.C

31.B32.E33.D34.D 35.E36.E 37.C 38.B 39.B 40.A

41.A 42.A43.C44.E 45.A 

1.错。

2.错。

3.对。

4.错。

5.对。

6.错。

7.对。

8.错。

9.对。

10.对。

11.错。

12.对。

13.对。

14.对。

15.错。

16.错。

17.错。

18.对。

1.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就称为核型。

2.将待测细胞的核型进行染色体数目、形态特征的分析,确定其是否与正常核型完全一致,称为核型分析。

3.通过技术的改进从早中期、前中期、晚前期细胞得到更长、带纹更多的染色体。

一套单倍体染色体即可显示550~850条或更多的带纹,这种染色体称为高分辨显带染色体。

4.在正常健康人群中,存在着各种染色体的恒定的微小变异,包括结构、带纹宽窄和着色强度等。

这类恒定而微小的变异是按照孟德尔方式遗传的,通常没有明显的表型效应或病理学意义,称为染色体多态性。

5.在短臂和长臂的末端分别有一特化部位称为端粒。

6.人类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短臂末端有一球状结构,称为随体。

7.在某些染色体的长、短臂上还可见凹陷缩窄的部分,称为次级缢痕。

8.人体正常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所包含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9.随体柄部为缩窄的次级缢痕,次级缢痕与核仁的形成有关,称为核仁形成区或核仁组织者区。

10.Lyon假说:

1)正常雌性哺乳动物细胞中的两条X染色体只有一条具有活性,另一条失活,呈异固缩状态,形成X染色质。

2)失活的X染色体随机的,但失活的X染色体一旦确定后,由这一细胞增殖产生的所有细胞都是这条X染色体失活。

3)失活发生于胚胎发育早期。

人大约在胚胎发育第16天。

11.螺旋化程度高,结构紧密,直径20~30nm;

着色较深,多位于核膜边缘;

复制晚,转录不活跃。

这种染色质称为异染色质。

12.这类细胞较长时期停留在G1期而不越过R点,一般情况下不进行细胞增殖,但仍保持着增殖能力,在适当情况下可以恢复增殖状态。

13.是在主缢痕处两条染色单体相连处的中心部位,即主缢痕的内部结构。

14.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它们含有同样的线性基因顺序,是除了突变点之外都相同的染色体。

15.有性生殖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在这一过程中,DNA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形成的生殖细胞只含半倍数的染色体,其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故称为减数分裂。

16.螺旋化程度低,结构松散,直径10nm;

着色较浅,常位于核中央;

复制早,转录活跃的染色质称为常染色质。

17.由五种组蛋白和约200bp的DNA组成。

其中H2A、H2B、H3、H4各两个分子组成八聚体的核小体核心颗粒。

由140~160bp的DNA在其外缠绕1.75圈,相邻核小体之间由60bp左右的DNA形成连接DNA。

组蛋白H1在核心颗粒外与DNA结合,锁住核小体DNA的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

1.答:

细胞周期分期及其特点是:

G1期:

大量合成RNA、蛋白质。

如:

①DNA复制所需酶系,如DNA聚合酶。

②G1-S转变的相关蛋白,如触发蛋白,钙调蛋白细胞周期蛋白。

S期:

大量合成DNA,组蛋白及非组蛋白;

DNA合成所需要的酶。

早S期:

复制GC含量高的DNA,如常染色质。

晚S期:

复制AT含量高的DNA,如异染色质,X染色质。

组蛋白合成及磷酸化,组装成核小体;

中心粒的复制。

G2期:

合成M期相关的蛋白质,如成熟促进因子,微管蛋白。

中心粒开始分离。

有丝分裂期①前期(prophase)染色体凝集:

在于组蛋白的磷酸化;

核膜破裂:

核纤层的磷酸化。

纺锤体形成:

由星体微管、极间微管和动粒微管组成。

S期已复制的中心粒(两对)周围出现星体微管,构成两个星体;

极间微管增长,向两极移动。

动粒微管:

A端接动粒,D端接中心粒。

②中期(metaphase)有丝分裂器:

染色体、中心体、纺锤体三部分。

③后期(anaphase)染色体分离(着丝粒分裂),移向两极(动粒端A端微管去组装)。

④末期(telophase)子细胞核出现,胞质分裂。

2.答:

增殖期:

青春期曲精细管上皮精原细胞(2n)恢复有丝分裂。

生长期:

精原细胞增大分化成初级精母细胞(2n)。

成熟期:

初级精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2次级精母细胞(n)2次级精母细胞第二次减数分裂4精细胞(n)。

变形期:

精细胞成熟精子。

3.答:

染色质的一级结构—核小体:

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组蛋白H3、H4、H2A、H2B组成八聚体和一段长约200bp的DNA分子,DNA分子在八聚体上缠绕1.75圈,约146bp,两个核小体之间有平均大小为60bp的DNA连线,H1组蛋白位于其上。

染色质的二级结构—螺线管:

在H1存在情况下,每个核小体间紧密连接、螺旋缠绕,形成螺线管,螺旋的每一周含6个核小体。

染色质的三级结构—超螺线管:

螺线管进一步盘绕,形成的圆管状结构。

染色质的四级结构—染色单体:

染色质在超螺旋管的基础上进一步盘曲折叠,形成染色单体。

4.答:

常染色质异染色质

结构螺旋化程度低螺旋化程度高

结构松散,直径10nm结构紧密,直径20~30nm

功能复制和转录活跃转录不活跃

5.答:

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

(1)细线期:

染色质-染色粒

(2)偶线期:

二价体、四分体出现,Z-DNA合成。

联会复合体(SC):

侧生组分-中央成分(含重组节)-侧生成分(3)粗线期:

重组节形成,交叉出现,交换、重组、P-DNA合成。

(4)双线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

(5)终变期:

出现X、8、O形状

6.答: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产生配子的分裂,细胞仅进行一次DNA复制,随后进行两次分裂,形成四个单倍体子细胞。

意义在于:

维持了物种遗传的稳定性。

通过减数分裂形成了单倍体的配子,配子通过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又恢复了二倍体的染色体数目,从而保证遗传物质的恒定性。

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联会、交换与重组、染色体随机组合等产生的遗传物质变异,又使遗传物质呈现了多种多样的变化。

7.答:

G1期主要特点:

①最主要的变化是合成一定数量的RNA和某些专一性的蛋白质。

②可形成以下三种细胞:

继续增殖细胞;

暂不增殖细胞;

不再增殖细胞③是整个细胞周期中时间变化最大的时期。

S期主要特点:

①完成DNA合成以及合成与DNA有关的蛋白,非组蛋白也有合成。

②细胞中的组蛋白合成与DNA合成是同步进行。

③DNA复制是成簇式地不同步启动,许多复制起始点同时复制。

G2期主要特点:

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做物质和能量准备,合成一定量RNA和蛋白质。

8.答:

染色体多态性是在正常人群中可看到各种染色体的恒定微小变异,主要表现为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带纹宽度和着色强度等有着明显的差异,例如,Y染色体的长度变异,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短臂及随体柄部次缢痕的增长或缩短、随体的有无、大小以及重复等。

第1、9、和16号染色体次缢痕的变异。

染色体的多态性是按孟德尔方式遗传的,可以以一定的遗传方式传递给下一代,可作为较稳定的、显微镜下可见的遗传标志,应用于临床实践和研究工作。

例如,基因定位,亲权鉴定、额外或异常染色体来源的追溯等。

9.答:

高分辨显带的命名方法是在原带之后加“.”,并在“.”之后写新的带号,称为亚带。

例如:

原来的1p31带被分为三个亚带,命名为1p31.1,1p31.2,1p31.3,即表示1号染色体短臂3区1带第1亚带、第2亚带、第3亚带。

1p31.3再分时,则写为1p31.31,1p31.32,1p31.33,称为次亚带。

染色体高分辨显带能为染色体及其所发生的畸变提供更多细节,有助于发现更多、更细微的染色体结构异常,使染色体发生畸变的断裂点定位更加准确,因此这一技术无论在临床细胞遗传学、分子细胞遗传学的检查上,或者是在肿瘤染色体的研究和基因定位上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0.答:

根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的国际体制》(AnInternationalSystemforHumanCytogeneticsNomenclature,ISCN)规定的界标,每条显带染色体划分为若干个区,每个区又包括若干条带。

每一染色体都以着丝粒为界标,分成短臂(p)和长臂(q)。

区和带的序号均从着丝粒为起点,沿着每一染色体臂分别向长臂、短臂的末端依次编号为1区、2区、……,以及1带、2带……。

界标所在的带属于此界标以远的区,并作为该区的第1带。

被着丝粒一分为二的带,分别归属于长臂和短臂,分别标记为长臂的1区1带和短臂的1区1带。

描述一特定带时需要写明以下4个内容:

①染色体序号;

②臂的符号;

③区的序号;

④带的序号。

1p31表示第1号染色体,短臂,3区,1带。

11.答:

根据不同显带技术所现带纹的特点,可将染色体显带技术作如下分类:

用芥子喹吖因或盐酸喹吖因等为染料,显示的荧光带称为Q带,其方法称为Q显带法;

用吉姆萨染料显示的带称为G带,其方法称为G显带法;

同样用吉姆萨或其他荧光染料,但在其中加上不同的预处理而获得的与Q带或G带着色强度下好相反的带称为R带;

其方法称为反式G显带法(R显带法);

专一地显示结构性异染色质的方法称为C显带法,其带称为C带;

专一地显示端粒的方法称为T显带法,其带称为T带;

专一地显示随体及核仁形成区的显带技术称为N显带法,其带称为N带。

12.答:

根据国际命名系统,1~22号为常染色体,是男女共有的22对染色体;

其余一对随男女性别而异,为性染色体,女性为XX,男性为XY;

将这23对染色体分为A、B、C、D、E、F、G7个组,A组最大,G组最小。

A组包括1~3号染色体;

B组包括4~5号染色体;

C组包括6~12号染色体、X染色体;

D组包括13~15呈染色体;

E组包括16~18号染色体;

F组包括19~20号染色体;

G组包括21~22号染色体、Y染色体。

核型的描述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染色体总数,第二部分是性染色体的组成,两者之间用“,”分隔开。

正常女性核型描述为:

46,XX,正常男性核型描述为:

46,XY。

(杨利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