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臣手足三针文学理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243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显臣手足三针文学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张显臣手足三针文学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张显臣手足三针文学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张显臣手足三针文学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张显臣手足三针文学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显臣手足三针文学理论.docx

《张显臣手足三针文学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显臣手足三针文学理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显臣手足三针文学理论.docx

张显臣手足三针文学理论

手足三针

张显臣•《杂病辨治》

笔者研究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

入针即效,拨针即愈。

从众多的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症的治疗观察中,大多能足三针1~2分钟之内收到显效或治愈。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来历

手三针、足三针是笔者足三针近30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根据其对颈肩腰腿痛等痛症的确切疗效而提出命名的。

二、手三针、足三针各是哪几个穴位

手三针是:

后溪、中渚、间谷。

足三针是:

太冲、内庭、足临泣。

间谷穴:

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

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

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

现将《针灸聚英》关于三间、合谷两穴的主治范围摘引如下:

三间:

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症,唇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等17种病症。

合谷:

主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症,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血翳,头痛,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片单乳蛾等22种病症。

间谷穴之所以能治上述两穴之病症,是因为其穴在两穴连线之中点,其敏感度较两穴高得多。

用指甲或其他小棒如火柴杆、圆珠笔头去按压该点,即会感酸胀,用同样的方法去按压合谷其酸胀度就会感到差一些,三间就更差了。

敏感度高的穴,得气快,疗效速,似乎无需争议的。

中渚,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

其主治,《针灸聚英》谓:

“热病汗不出、目眩头痛,耳聋,目生翳膜,久疟,咽肿,肘臂痛,五指不得伸屈”等,《医宗金鉴》谓:

“四肢麻木,战振,蜷挛无力,肘臂连肩红肿疼痛,手背痈毒。

后溪,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线上,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

其主治,《针灸聚英》谓:

“疟寒热,目赤生翳,鼻衄,耳聋,胸满,头项强不得回顾,癫疾,臂肘拘急,痴疥。

”《医宗金鉴》谓:

“手足拘挛,手足颤摇不能握,中风卒然昏仆,不能言语,癫痫不省人事,瘈疭抽掣,头痛及暴发火眼,热泪常流,行痹,腿膝腰背历节周身疼痛,项强,伤寒感冒,汗不出,不能解,牙齿腮龈及咽喉肿疼,手足麻痹,破伤受风,寝汗。

以上三个穴位均在手掌背侧部,且系手三阳经的循行线上,分取之可治各自的主症,合而用之更有协同作用。

或三穴同用,或两穴同用,或与足三针之一两穴同用,对于颈、肩、臂、肘、手指,及背、脊、腰、胯、腿、足、趾等部位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理想。

笔者在治疗上列部位的痛症肿胀,或头痛、牙痛、偏头痛、胁肋痛(肋间神经痛、胆囊或肝部疼痛),常用手三针、足三针,往往有拔针而愈的效果。

这三个穴位的取穴方法均以握拳少虚为度。

下面谈谈足三针。

足三针:

足临泣、内庭、太冲今就三个穴的各自适应症分述如下,

足临泣,位于足少阳胆经的循行线上,在第四、五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其主治,《针灸资生经》谓:

“主胸中满,缺盆中及腋下马刀疡瘘,善啮颊,天牖中肿,淫泺,(骨行)酸,目眩,枕骨合颅痛,洒淅振寒,心痛,周痹痛无常处,厥逆气喘,不能行,痎疟日发,妇人月事不利,季肋支满,乳痈。

《医宗金鉴》临泣穴,主治歌:

“中风手足举动难,麻痛发热筋拘挛,头风肿痛连腮项,眼赤而痛合头眩,齿痛耳聋咽肿症,游风瘙痒筋牵缠,腿痛胁胀肋肢痛,针入临泣病可痊。

内庭,位于足阳明胃经的循行线上,第二、第三蹠趾关节前当足次趾外间凹陷中。

其主治,《针灸聚英》谓:

“四肢厥逆,腹胀满,数欠,恶闻人声,振寒,咽中引痛,口喎,齿龋,疟不思食,脑皮肤痛,鼻衄不止,伤寒手足逆冷,汗不出,赤白痢。

”其中并没有关于治疗颈肩腰腿痛等内容。

但笔者在临症中单刺内庭治疗大、小腿的疼痛麻痹(特别是前侧),足面的肿痛、足趾痛麻等症效果特别突出。

太冲,位于足厥阴肝经的循行线上,在第一、第二蹠骨的骨间隙中,当大趾本节后1寸5分凹陷中,以指轻按有动脉应指。

其主治,《针灸聚英》谓:

“主心痛脉弦,走黄,瘟疫,肩肿吻伤,虚劳浮肿,腰引少腹痛,两丸骞缩,溏泄,遗尿,阴痛,面目苍色,胸胁支满,足寒肝心痛,苍然如死状,终日不得息,大便难,便血,小便淋,小肠疝气痛,溃疝,小便不利,呕血呕逆,发寒,嗌干善渴,肘肿,内踝前痛,淫泺,(月行)酸,腋下马刀,疡漏唇肿,女子漏下不止,小儿卒疝”等多种病症,大致有7种与本文有关。

太冲对大小腿内侧的疼痛麻痹、足肿筋挛,腰卒然疼痛等痛症单刺之亦有良好的效果。

纵观以上手三针、足三针的6个穴位,除内庭一穴没有关于颈肩腰腿病的直接记述以外,其他5个穴位均有着较为突出的记述。

据笔者体验,内庭的主治病证,不仅仅是上述那么多,其对大、小腿前侧,足面、足趾、足心、内外踝等部位的疼痛肿胀,拘急麻痹疗效比较突出,比古医籍列述的主治病证效果更为理想。

三、手三针、足三针的适应症 

手三针、足三针对90%以上的颈肩腰腿痛有突出的疗效,对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头痛、牙痛的疗效尤为突出。

 

四、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痛的作用机理

笔者在临证时凡见到上述诸症状,不论其发病原因,均先以手三针、足三针进行治疗,一般的不加配穴。

五、手三针、足三针具有以下特点

1、取穴少。

手三针、足三针取穴数最多也只是手足各三针。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只取1~3个穴即可,手三针足三针同用者极少极少。

2、进针快。

进针的速度快如闪电,一般不超过l秒。

3、手法快。

针如闪电一样进入穴内,手法要如疾风飞箭一徉。

从进针到手法完成约几秒种。

4、得气快。

手法快的特殊效应就是得气快,手法到时立即得气,酸麻重胀应针而至。

5、收效快。

入针即效,快者几秒钟慢者10余秒钟,就会感到疼痛有所减轻。

6、针刺时间短。

针刺时间的长短,是与疗效的有与无、好与差有关。

收效显著,即可出针,针感差没效果时间就可稍长一点。

笔者在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时从入针到出针多在1分钟左右,2~3分钟者较少。

六、手三针、足三针的具体手法

手法问题,包括针前准备、刺入、行针得气、出针等几个具体的程序。

1、针前准备,针手三针时,要向患者讲明,解除其紧张心情,对从未刺灸过的人,更要说明,不痛,几秒钟便可基本解决问题。

患者握成虎拳,稍松弛一点;拳头过紧,进针不畅利,不仅会加重疼痛,疗效也不好;太松了针感差,收效相对亦差。

待患者握成拳头后,术者用筷子粗细的小棍,从虎口的一侧轻轻穿过尺侧即为合适的握拳。

2、穴位常规消毒后,医生的右拇、食指摄紧针体的锋端,使针尖露1~1.5厘米,先以左手拇指端稍用力向穴位点按即提起,右手之针迅疾刺入,后溪、间谷均垂直刺入,中渚倾斜30度刺入,足三针均倾斜30度刺入。

3、行针得气。

针体刺入到一定的深度后,医生右手拇、食、中三指摄住针柄迅疾提针到皮下,又快如飞箭一样完成另两穴的行针路线,针感即至。

4、行针得气后,医生松开持摄针柄的右手指,令患者活动,如颈痛,做摇头、勾头、后仰;肩臂肘痛,做手臂的各种活动,腰痛,做弯腰、侧弯等动作;腿痛做腿的各种活动,等等。

一般是行针得气后疼痛即减轻甚或消失。

待活动到痛的姿势时,令患者停止活动,并保持痛的姿势,医生把针或提或左右轻旋,问是否减轻或消失,当一个痛的姿势消失,还令其活动寻找疼痛的姿势。

从行针得气到患者活动找疼痛的姿势,到收效出针一般是1~2分钟。

如一针即生效止痛,一针即可;如一针疗效不显著,可再取一穴。

5、取穴原则

手三针、足三针有其一定的取穴原则,一是以经络的循行线路进行取穴,即循经取穴,二是经验取穴。

一般的讲,巅顶痛、颈椎病、手颤抖、大小臂拘急、脊背痛、腰脊痛、尾骨痛、急性腰痛、扭伤、三叉神经痛、牙痛等手太阳经和督脉经的病痛,取后溪(后溪通于督脉)。

肩前痛、肘痛,大、小臂桡侧痛麻,拇食指痛麻、牙痛等,取间谷。

大小臂麻木疼痛、手指振颤、握物无力、肘痛等,取中渚。

如肩周炎及肩前后的病痛,可三针同取,亦可以间谷为主配中渚,或配后溪,总之应以疗效既好取穴又少为宜。

手三针、足三针是以手三针为主,足三针为辅。

本文所涉及的病症,往往取手三针即可治愈,但在不少情况下,特别是腰腿痛足(月付)足趾麻痹肿痛等,足三针是必用之穴。

足三针以足临泣为主穴。

后面所治病例,对取穴甚有帮助,可供参阅。

七、病例

本文所列举的27个病例,大多数是经过中西医诊断治疗而收效不理想,经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而很快收效和治愈者。

(一)颈椎病

1、周xx,男,45岁,安徽省淮南市城乡建设开发公司经理,1988年11月求治。

患者颈部僵痛伴两肩疼痛5个月,拍片示第5-7颈椎增生,经中西医治疗收效甚微。

检查:

颈部僵硬,左右旋转约15度,前屈30度,后伸30度,两肩活动疼痛。

取双侧后溪。

先针左侧,迅疾进针成“↑”形,患者立即感到有一股气流从左臂冲过颈部直到上脊背;再针右后溪,颈脖即可左右旋转,前屈、后伸仍有点僵痛,但较针前减轻大半。

令其带针活动两臂,肩痛锐减,患者高兴地讲:

“神了,神了,几个月来又是推拿又是悬吊,封闭、吃药,颈子老是硬痛硬痛的,现在真好多了。

”日针一次,10次而愈。

1994年4月13日,笔者在合肥与周先生相遇,自述6年来一直未复发。

2、林xx,男,50岁,广州市供电局干部,1989年元月求治。

自述头痛,头昏,颈部僵痛半年,近两个月来,逐渐加重,每天去医院悬吊1个小时,并打过两次封闭,服过芬布芬、消炎痛及中药,但均只能缓解一时。

患者面色红润,身体健壮,别无他病。

查:

左旋20度,右旋15度,前屈15度,后伸15度,若再用力加强其活动角度即痛不可忍。

当即取双后溪,行针得气后,颈部活动疼痛顿失大半,头痛立解。

二诊时,患者自述针后症状消失,颈部活动已基本不痛。

共针3次而愈,随访6个月,一直正常。

3、谢xx,男,62岁,安徽省临泉县税务局离休干部,1987年9月求治。

患者于3个月前开始颈左侧、右肩、右臂及手指隐隐痛麻,时有时无,时轻时艰,后来逐渐加重,疼痛剧烈时如刀割电击,夜间尤甚,常常终夜难眠。

经拍片示第5~第7颈椎两侧有骨质增生,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多方治疗收效甚微。

患者面色憔悴,不住呻吟,时时用左手掐捏右臂。

检查:

颈部活动尚可,唯姿势稍有不适,右臂就阵阵窜痛,令其旋肩举手,当手臂后旋时一阵剧痛,立即蹲下,出了一身冷汗。

即给刺后溪、中渚,行针得气后疼痛立刻缓解,再令其自己摇头、活动右臂,痛减过半。

第二天下午二诊时,自述夜间虽痛但可以忍受住并能入睡,又针右侧手三针。

后每日一次,针7次后已不再痛,又针3次而愈,7年未复发。

4、庄某,男,52岁,干部,安徽省临泉县城内人,1987年9月求治。

自述2年前感到颈右侧、右肩痛,常落枕但可不医而愈。

后来逐渐加重,1987年5月的一天早晨颈部突然僵痛,一动也不能动,继而右臂亦痛:

注院治疗两个月稍为缓解,而颈部僵痛伴右指麻痹一直未能消失,经针手三针10次而愈。

5、杜某,男,40岁,《深圳特区报》,总编室主任,颈部僵痛,脸扭向左侧一个多月,稍稍一动即痛,多方治疗无效,1992年12月底由《深圳商报》两位记者陪同求治。

先对其左后溪扎了一针,颈部立即可以左右活动;又扎右后溪一针,头前屈后伸,左右摆动不再疼痛,于是高兴地说道:

“一个月来推拿按摩、扎针吊颈吃药,一直无效,可痛苦了,这一下不到两分钟就好了,真是神针。

”为了巩固疗效又针两次,10个月后回访,无异常。

(二)肩痛

肩痛的病因有多种:

有因风寒湿阻闭经络者,有因肩部软组织急慢性炎症者,有劳损者,有外伤者,有扭挫者等;凡此种种,手三针均可以治疗,而且收效显著。

如仅仅是活动时疼痛,无粘连者或虽有粘连而较轻微者,常常针一两次即愈,兹举数例如下:

6、张某,男,60岁,安徽合肥市人,1985年5月求治。

(本例1985年11月12日《合肥晚报》以“骨质增生患者的佳音”进行过专题报道)。

患者自述右肩疼痛6个月,上举外展疼痛加剧。

查肩后及肩峰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