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酸盐型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研制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24236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磺酸盐型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研制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磺酸盐型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研制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磺酸盐型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研制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磺酸盐型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研制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磺酸盐型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研制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磺酸盐型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研制研究.docx

《磺酸盐型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研制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磺酸盐型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研制研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磺酸盐型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研制研究.docx

磺酸盐型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研制研究

磺酸盐型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研制研究

  

发布日期:

2013-07-29  浏览次数:

184

中国胶黏剂网讯:

摘要:

简述水性聚氨酯(WPU)特性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

综述以磺酸盐作亲水剂改善WPU性能的途径、效果和依据。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亲水剂;磺酸盐;羧酸盐

中图分类号:

TQ433.4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2191(2013)01–0001–09

1·水性聚氨酯特性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水性聚氨酯(WPU)分子结构主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链节,它以水为介质,比溶剂型聚氨酯(PU)制备、使用安全,有机挥发物(VOC)低,无着火危险。

WPU中的异氰酸酯基团耗用殆尽,几乎无游离异氰酸酯存在,大幅度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属环保型制品,且适用于易被有机溶剂侵蚀的基材。

理论上其制备成本应低于溶剂型,但因目前国内生产WPU时常加有丙酮等溶剂,既危险又不能达到低成本生产目的,产品性能尚不尽如人意,未能被用户完全认可接纳。

因此,在我国如何将该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发。

目前我国WPU生产和使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①制备过程中合成的PU预聚物(或称低聚物)黏度偏大,将其分散于水之前,必需用溶剂降黏,分散扩链后又需将溶剂蒸除。

这不仅使生产工艺复杂化,且提高了生产成本和不安全性。

又因溶剂未能完全蒸除,故不能保证下游应用制品如塑料复合膜食品包装袋的安全性。

②由于WPU介质水的表面张力大,约为7.3×10–2N/m,为通常有机溶剂的3倍,致使WPU涂敷成膜过程中在基体表面润湿性欠佳,铺展性差(因表面张力小的液体才能很好地润湿表面张力相对大的基体表面);或被多孔性基材吸收快速干燥,不易得到连续性的胶层,影响涂膜质量和黏结性;对非极性基材的润湿性更差。

③水的蒸发潜热高,1g水在37℃时完全蒸发需要吸收2402J(574cal)热量,干燥滞缓,耗能。

④国内生产的WPU固含量低,含有大量水,设备利用率低,运输、贮存成本高,且易受冻。

⑤基料分子内部具有亲水基团,耐水性不理想。

⑥国内生产的产品质量欠佳,批间稳定性差等。

中国大陆生产的WPU产品现多数用作涂料,作为胶黏剂用量有限。

自21世纪以来,WPU胶黏剂的研究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很多问题均有所突破,主要从采用适当助剂以及改善合成工艺着手。

现所用原料、助剂的供应比较充足,可供选择的品类较多。

这些均有利于WPU胶黏剂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改善WPU胶黏剂品质的措施较多,文中仅介绍以磺酸盐作亲水剂制备WPU的最近进展。

2·磺酸盐亲水剂的特征

自1975年D.Dietrich等研发出向PU分子链中引入离子型基团制备WPU技术以来,一直沿用和发展至今。

研究表明,即使少量离子基团引入PU分子中,由于库仑力的相互作用,也会形成凝集的离子性畴,从而促进硬畴相分离,大幅度影响WPU性能,尤其是黏结性的提高。

聚合物分子链中电荷的种类(磺酸盐、羧酸盐等阴离子型,季铵盐等阳离子型以及聚氧化乙烯等非离子型)、电荷的位置(主链、侧链、链端)、离子及反离子多寡、胶粒结构与粒径等,均对WPU黏度与性能有较大影响。

工业上二氨磺酸盐和二醇磺酸盐以及二羟基羧酸盐最重要。

氨基磺酸盐H2NCH2CH2NHCH2CH2SO3Na羟基磺酸盐HOCH2CH2CH(SO3Na)CH2OH因α,α–二羟甲基丙酸(DMPA)来源渠道多,国内现广为采用。

该化合物的羧酸基团受空间障碍影响,不与异氰酸酯反应,避免了消耗离子基团和异氰酸酯原料,或发生支化反应而导致产品黏度增大或质量劣化。

DMPA熔点高(工业品≥175℃,纯品为190~191℃),又不溶于多元醇等反应物,在水和丙酮中的溶解度均低,25℃时分别为0.11g/g和0.01~0.02g/g。

需预先溶于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才能使反应均匀而平稳地进行。

该溶剂现被有些国家定为有毒、有刺激性物质,需限用。

国外高性能WPU多用磺酸盐亲水剂合成。

与羧酸盐相比,它属强酸强碱盐,具有更强的亲水性,离子化程度高,在水中可自由解离,形成较强的库仑力;分子间作用力强,产生很强的静电相互作用效应,促使形成的WPU胶粒可稳定分散于水中,具有优良贮存稳定性;分散体具有更稳定的“双电层”结构,其综合性能(如耐酸碱性、耐电解质性、耐水解性、力学性能稳定性、与助剂相容性以及胶膜性能等)更优。

由其制得的WPU的胶膜初黏性高,使较低硬度的WPU具有较高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力学性能良好。

以磺酸基计算,合成WPU时用量较低,制得的乳液固含量高,黏度低,在较宽pH(5~7)范围内稳定,外观再现性佳。

一般磺酸型亲水剂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偏高,使用量大,价高,国内工业尚不常用。

3磺酸盐型WPU合成、生产进展

向PU分子结构中引入磺酸盐基团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①以磺酸盐基团作扩链剂;②以磺化的聚醚二醇制备磺化的端异氰酸酯预聚物;③以磺化的聚酯二醇制备磺化的端异氰酸酯预聚物;④以磺化的聚酯二醇制备磺化的端异氰酸酯预聚物,以含羧基的扩链剂制得兼具磺酸和羧酸亲水剂的WPU。

德国Bayer公司是全球最早、最大的生产WPU产品的企业,全球约有几万吨WPU生产装置,也是研究磺酸型WPU最早的企业。

它生产的鞋用WPUDispercollU–53、U–54等系列产品,配以适当助剂,即所谓的第4代鞋用胶黏剂,就是磺酸盐型WPU胶黏剂。

产品广受国内外制鞋业青睐,为世界四大名牌运动鞋的最大供应商。

表1列出其主要性能。

 

 

表1DispercollU–53、U–54主要性能

该产品特点:

固含量高、黏度低,为胶黏剂制作者提供配制的高度自由度。

活化温度低,可用于粘接热敏性基材。

该WPU采用可乳化异氰酸酯交联剂(亲水醚链段改性的HDI基异氰酸酯)交联,胶膜同时满足透湿,初黏强度、剥离强度,耐水解、耐溶剂、耐增塑剂、耐油和脂肪的迁移、耐热性等要求,成本也能为用户接受。

性能与溶剂型一般羟基PU相当。

该产品基于脂肪族异氰酸酯,所得胶膜高度抗UV黄变。

热活化型提供很强的黏结性,尤其对富含增塑剂的基材。

当DispercollU–53和U–54用于制鞋时,其粘接含质量分数30%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增塑剂的PVC(聚氯乙烯),显示出良好的初黏性,最终剥离强度均>10N/mm。

一般,将WPU用以粘接非吸收性基材,如皮革、热塑性橡胶、PVC等,需采用热活化胶黏剂粘接过程,以避免夹杂水分以及在室温下因干燥不均匀,形成鳞片状物质,严重降低黏结强度,尤其在长期湿环境下更加严重。

此时,将WPU施用于被粘接物体后,在热活化条件下,胶黏剂层的水全部蒸发后,完全转化成胶黏剂状态[2]。

但是,基于结晶性的聚酯型WPU胶黏剂,在施胶、干燥和冷却时,形成一非黏性膜,其模量高(低渗透率)。

需经热活化,迅速加热至50℃以上(U型WPU),可熔融结晶聚酯链段,同时模量骤降(高渗透率),胶膜变得可流动,黏着性提升。

即聚合物的结晶聚酯链段在加热隧道内或借助红外辐射,在最低活化温度下熔融,胶膜展示足够黏着性和流动性,便于粘接。

两基材黏合后,即完成粘接。

热活化过程要求在几秒至几分钟内完成,这样,基材实质上保持非受热状态,仅施予少量热,基材黏合后,胶黏剂即可快速冷却而实现粘接。

因此,活化温度不宜太高,以免损伤基材,或当粘接热塑性橡胶鞋材时,不至于变形。

Bayer鞋用WPU胶黏剂的性能突出,热活化温度低,是国产胶难以相比的。

早在20世纪60年代Bayer就有专利叙述采用磺酸盐制备WPU方法。

为降低活化温度适应制鞋工业等应用,Bayer[2]在选用磺酸盐亲水剂的同时,采用至少2种不同(环)脂肪族二异氰酸酯(每种至少是所用二异氰酸酯总物质的量的10%以上)与聚酯二醇反应制得胶黏剂。

混合异氰酸酯优选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

磺酸盐亲水剂采用质量分数45%水溶液的N–(2–氨基乙基)–2–氨基乙烷磺酸钠(AAS),亲水剂中还加入DMPA并用。

从举例看,采用HDI/IPDI混合异氰酸酯(摩尔比为66∶34)、聚四次甲基己二酸酯、AAS和DMPA混合亲水剂等主要原料制作的鞋用胶黏剂,其活化温度为45℃,胶层均匀,耐热80.5℃。

采用HDI–IPDI混合异氰酸酯WPU的活化温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是这2种异氰酸酯的分子结构对称性促使硬段微区的结晶,软硬段相分离程度较高。

在此状态下,软段不受硬段影响,越接近本身最低玻璃化温度,也就越使活化温度降低。

又因引入了环状结构,产物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耐热性等表现优异。

Bayer曾采用改性鞋用胶黏剂,制作深受全球足球爱好者注目的世界杯用足球,使之做得更圆,更耐久,更能随人们意志而定向运行。

国内为提高鞋用WPU胶黏剂的质量,以BayerU–54商品为主要原料,加助剂配制而成,如李喜兰等[3]向市售的BayerU–54常用鞋用WPU和耐热的MYT6996AWPU混合物中加入流平剂、消泡剂等功能性助剂,配制成鞋用胶黏剂。

其外观呈乳白色,不挥发物质量分数达到50%,黏度(25℃)为5000mPa·s左右,适用于橡胶、EV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皮革、帆布等鞋材材质表面刷涂。

胶样在55~60℃活化温度下干燥2~5min即可烘去水分,其胶接面具有较高的黏结强度,对于橡胶、PVC材质,初期剥离强度可达6.0N/mm以上,后期剥离强度可达10.0N/mm以上或材质破坏。

该胶黏件在70℃、10min受热环境条件下,完全不弹开。

耐黄变值可达4.8,基本不黄变,这样完全可用于白色或浅色鞋材的粘接,经3周耐水解性实验,胶接面仍可保持70%以上的强度。

近年国内也已开始研发以磺酸盐为亲水剂的WPU。

王哲等人[4]采用羧酸、磺酸盐混合亲水剂,自乳化和外乳化型混合乳化剂,合成的WPU不挥发物质量分数可达55%。

他们以己二酸乙二醇酯、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Mn为2000)、DMPA与IPDI和小分子扩链剂反应(在质量分数0.2%催化剂存在下),待—NCO反应至所需值,降温,以丙酮降黏。

加入三乙胺中和成盐。

缓慢加入溶解于水的磺酸盐、OP–1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SDS(十二烷基磺酸钠),控制不挥发物质量分数在50%以上。

高速乳化,滴加适量消泡剂,减压蒸除丙酮,得乳白色带蓝光乳液。

当n(聚酯)∶n(聚醚)为2∶1,DMPA、磺酸盐扩链剂、外乳化剂质量分数分别为1.6%、0.25%、1.6%时,结果最佳。

此时产物黏度为114mPa·s(不挥发物质量分数55%),拉伸强度为6.49MPa,模量为0.25MPa,断裂伸长率为1439.87%。

王哲等人[5]又以己二酸丁二醇酯替代上述聚酯,当n(聚醚)∶n(聚酯)为4∶1,DMPA、磺酸盐扩链剂、外乳化剂质量分数分别为1.6%、0.5%、1.6%时,所得产品w(不挥发物)为54%,黏度为98mPa·s,拉伸强度为17.28MPa,模量为1.14MPa,断裂伸长率为1413.61%。

采用的二氨基烷基磺酸钠H2N(CH2)nNH(CH2)mSO3Na(AAS),是带有伯胺基和仲胺基的双胺基磺酸盐,可与反应体系中—NCO反应,使亲水性较强的磺酸基连接在PU链段,生成脲。

由此PU分子链中既含氨基甲酸酯又含脲基,可优化WPU性能,使具有强亲水性磺酸盐的PU易于乳化,以此提高固含量。

李晓萱等[6]认为,以磺酸盐作亲水剂用量少,乳液黏度低,乳液贮存稳定性和外观再现性佳,由其可以合成AAS。

它是由乙二胺与2–氯乙磺酸钠在NaOH存在下,发生取代反应所制。

当pH为10,将2–氯乙磺酸钠配成溶液滴加入乙二胺,以防止反应放热,温度上升,产生副反应。

以磺酸钠在端基方式引入,采用无水乙醇判断反应终点,AAS收率48.62%,提纯后质量分数98.2%,为黄色透明结晶性离子化合物。

以AAS(质量分数2%,扩链25min)制备的WPU外观呈乳白蓝光,可贮存6个月以上,黏度为41mPa·s,不挥发物质量分数为52%。

李伟等人[7]采用质量分数50%AAS水溶液为亲水扩链剂,丙酮法制WPU。

其他主要原料:

HDI、IPDI(混合异氰酸酯)、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PBA,Mn3000,羟值56),1,4–丁二醇(BDO)等。

蒸除丙酮后,不挥发物质量分数为50%。

主要研究一次性加入和连续滴加AAS对WPU性能影响。

结果表明,后者乳液的平均粒径和黏度明显偏高。

相比之下,一次性加入AAS所得乳液的平均粒径和黏度适中。

当反应时间较短成膜会破裂,可能是磺酸盐尚未全部接入PU链段,制成的PUMn未到位;随反应时间延长,体系稳定性提高,乳液薄膜的摆杆硬度稍微增加。

但当反应时间过长时,乳液初黏性明显减弱,因扩链时间过长,AAS反应完全后残余—NCO基团将与水缓慢反应,生成取代脲,交联密度迅速增大,导致黏度增大,加水乳化困难,乳液中产生部分块状物。

当扩链时间为25~40min时,可获得性能较佳的磺酸盐型WPU。

氢键对WPU的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由红外谱图明显观察到—C==O(质子接受体)与脲键中的—N—H(质子给予体)形成有序的氢键,但随着扩链时间延长,会影响氢键的形成。

制成的WPU胶粒均呈规则球形结晶性结构,且大小粒子同时存在。

当扩链时间延长时,其粒径明显增大。

软段规整结构和硬段有序排列均将形成结晶,但硬段中的一些刚性基团如氨酯键、脲基和脲酯基等的亚氨基—NH—与软段中的酯羰基形成氢键会增加软硬段间的相容性,导致结晶并不完整,多为一些无定型相态或微晶、次晶等。

从X射线衍射曲线看,显示的主要还是软段衍射结晶峰,产品中依然存在相当程度微相分离。

李伟等人[8]在另一篇文章中揭示控制乳液胶粒的大小粒径比(R)是制备高固含量乳液的一个有效途径。

当R=6.37~11.15,小粒径体积分数占25%时,乳液黏度最小。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适量和适度小粒径胶粒,可有效填充入较大粒径胶粒的空隙间,而不影响乳液黏度,相反可有效地提高乳液固含量。

李伟等人以Mn2000的PBA与HDI、IPDI和DBTDL(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搅匀,加入计量的BDO和环氧树脂,保温反应至—NCO含量达规定值后,加入丙酮降黏。

同时加入磺酸盐扩链剂(AAS)反应,再加入EDA(乙二胺)扩链,减压蒸除丙酮,得环氧改性的磺酸盐型WPU。

从WPU胶粒粒径看,无EP(环氧树脂)者粒径最小(95.8nm),当EP质量分数从1%增大至4%时,WPU乳液粒径由121nm增大至169nm,且粒径分布也增宽,无EP时为32.1nm,加入EP后为41.7~66.8nm。

这是由于EP与PU反应时,产生支化,形成部分网状结构所致。

随EP含量递增,乳液变成乳白,半透明,吸水率递减,由5.8%(无EP)减至2.5%。

Zeta电位均大于–30mV,形成稳定乳液。

这说明EP的加入降低体系的亲水性,乳液不容易分散转相,乳液粒径变大,影响乳液外观和贮存稳定性。

因此,需优化EP的加入量。

引入EP提高WPU的苯环刚性结构,硬段含量增加,从而提高拉伸强度,最大值为49.3MPa。

综合考虑,EP加入质量分数以4%为宜。

PU的热分解从硬段开始,取决于氨酯键和脲键的相关结构,温度一般为150~300℃。

当温度升至300~450℃,分子中软段开始分解。

该WPU制品在250℃以下,胶膜质量基本未变,超过300℃时胶膜快速分解,300~430℃质量损失达90%。

引入EP后,由于引入刚性苯环结构,又提高了交联密度,可提高胶膜的热分解温度,即明显提高胶膜的热稳定性。

上述段落提及的Zeta电位[9],又称电动电位或电动电势(ζ–电位或ζ–电势),它是指剪切面的电位,是表征胶体分散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由于分散粒子表面带有电荷而吸引周围的反向离子,这些反向离子在两相界面呈扩散状态分布而形成扩散双电层。

根据Stern双电层理论可将双电层分为两部分,即Stern层和扩散层。

当分散粒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稳定层与扩散层发生相对移动时的滑动面即是剪切面,该处对远离界面的流体中的某点的电位称为Zeta电位或ζ–电位,即Zeta电位是连续相与附着在分散粒子上的流体稳定层之间的电势差,可通过电动现象直接测定。

目前测定Zeta电位的方法主要有电泳法、电渗法、流动电位法和超声波法,其中以电泳法应用最广。

Zeta电位的重要意义在于其数值与胶态分散的稳定性相关。

Zeta电位是对颗粒之间相互排斥或吸引力强度的度量。

分子或分散粒子越小,Zeta电位(正或负)越高,体系越稳定,即溶解或分散可以抵抗聚集。

反之,Zeta电位(正或负)越低,越倾向于凝结或凝聚,即吸引力超过了排斥力,分散被破坏而发生凝结或凝聚。

Zeta电位与体系稳定性之间的大致关系如表2所示。

 

 

表2Zeta电位与体系稳定性之间的大致关系

通过Zeta电位的测量,能详细了解分散机理,它对静电分散控制至关重要,是WPU极其重要的参数。

孙东成等[10]以AAS–Na(质量分数50%水溶液,自制)为亲水单体,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PNA,羟值56)、IPDI、HDI和EDA为原料,采用丙酮法合成了不挥发物质量分数为50%的双峰粒径分布的WPU,并讨论了其形成过程。

当人们预想提高WPU中固含量,特别是当分散相含量高于连续相含量时,将会导致分散体黏度的急剧上升,不利于分散体的制备。

而双峰粒径分布的分散体可避免黏度的上升,因为小胶粒填充在大胶粒间的空隙中,有效地利用了连续相,降低了黏度,有利于高固含量分散体的制备。

根据实验现象和测试结果,分析了双峰粒径分布的形成。

在预聚阶段形成—NCO封端的预聚物;在扩链和引入亲水剂阶段,体系的黏度提升,预聚物Mn增大,分子链上引入离子形成PU离聚物;在分散阶段,加入少量水时,体系保持透明,极性增加;进一步加水,极性进一步增加,体系颜色变白,疏水性强的聚合物链段相互聚集,形成大胶粒;再进一步加水,体系的极性更进一步增加,疏水性弱的聚合物链段也相互聚集,形成小胶粒,体系发生相反转,得到含丙酮的双峰粒径分布的WPU;减压蒸除丙酮,形成双峰粒径分布的WPU。

随着体系亲水基团含量的增加,PU离聚物的亲水性增强,WPU的粒径减小。

在每100g树脂含亲水基团6mmol时,PU离聚物的亲水性弱,疏水性强,随着水的加入,体系极性增加,加入质量分数50%的水就发生明显相反转,只形成大胶粒,无小胶粒。

在每100g树脂含亲水基团8mmol时,PU离聚物的亲水性增强,疏水性减弱,随着水的加入,体系极性增加,加入质量分数50%水时,体系颜色变白,形成大胶粒;加入质量分数70%水时,体系极性进一步增加,形成小胶粒,体系发生相反转。

在每100g树脂含亲水基团10mmol和12mmol时,PU离聚物的亲水性继续增强,疏水性继续减弱,加入质量分数60%或70%水时,体系颜色略变白,形成大胶粒;加入质量分数90%或95%水时,形成小胶粒,体系发生相反转。

由此可见,亲水基团的含量影响PU离聚物的亲水性,进而影响分散阶段相反转时加水量、相反转时间和粒径分布。

当扩链度从80%到85%,再到90%时,PU离聚物的Mn增加,单个PU离聚体分子上的亲水基团含量增加,亲水性增强,在分散阶段,相反转时加水量增多,相反转时间延后,大胶粒减少,小胶粒增多;当扩链度增加到100%时,形成小分子的NH2单封端离聚物,PU离聚物的亲水性减小,在分散阶段,形成单峰分布的大胶粒。

孙东成等研究亲水基团含量对WPUζ–电位的影响。

研制成的WPU的ζ–电位绝对值均大于40mV(–40~–56mV)。

随着亲水基团的增加,ζ–电位绝对值增加。

这是因为带有电荷的亲水基团能吸附水分子,在胶粒表面形成一层水合膜,还能吸引体系中的异性电荷形成双电层。

水合膜和双电层的存在,使胶粒间不会相互凝聚,成为稳定的分散体。

随着PU离聚物中亲水基团的增加,水合膜和双电层增厚,胶粒间的斥力增加,ζ–电位的绝对值提升,WPU的稳定性得以提高。

孙东成等还研究了PU结构对WPU平均粒径和黏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揭示,随亲水基团的增加,WPU平均粒径减小,黏度增大;当每100g树脂含亲水基团大于10mmol时,WPU平均粒径减小缓慢,黏度继续增加。

亲水基团的增加使PU预聚物的亲水性增强,有利于PU预聚物的分散,WPU的平均粒径减小;亲水基团增加,离子电荷数增加,水化作用增强,水合膜增厚,胶粒的有效体积比其真实体积大,水合膜厚度和胶粒流体动力学体积增加,导致胶粒移动阻力增大,从而分散体黏度上升。

扩链度影响反应体系的NH/NCO摩尔比,决定PU预聚物在分散前Mn的大小。

NH/NCO摩尔比越接近于1,PU预聚物Mn越大,反应体系分子数越少;在相同的亲水基团含量情况下,平均到每个PU预聚物分子上的亲水基团数越多,PU分子亲水性越强。

扩链度从80%到85%,再到90%,NH/NCO摩尔比越来越接近于1,PU预聚物的亲水性增强,WPU的平均粒径减小,黏度增大。

当扩链度增加到100%以上时,受副反应影响,NH/NCO摩尔比大于1,形成了Mn较小的氨基单封端的离子聚合物,PU预聚物的亲水性减小,WPU的平均粒径增大,黏度减小。

孙东成等还研究了PU结构对WPU粒径分布的影响。

当亲水基团含量较低时,WPU的粒径呈单峰分布且粒径较大,分散体不稳定,1个月后就有沉淀生成;当亲水基团含量增加时,WPU的粒径呈双峰分布,小粒的平均粒径为205nm,大粒平均粒径为454nm,小粒多于大粒,分散体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6个月后无沉淀出现;当亲水基团含量继续增加时,大小胶粒的粒径均减小,小粒增多,大粒减少,分散体的贮存稳定性也>6个月。

因此,在一定亲水基团含量范围内,可制得贮存稳定的双峰粒径分布的WPU。

随着扩链度的提升,粒径分布由双峰变为单峰。

在扩链度为80%时,WPU呈双峰粒径分布,有较多的大胶粒;当扩链度增加到85%、90%时,小胶粒增多,大胶粒减小,呈双峰粒径分布;当扩链度增加到100%时,WPU呈单峰粒径分布并具有较大的粒径。

因此,在一定的扩链度范围内,可制得贮存稳定(>6个月)的双峰粒径分布的WPU。

产品WPU经透射电镜(TEM)检测,其胶粒呈大小不均的球形结构。

郭晋晓等[11–12]以PBA(Mn2000)和聚丙二醇醚(PPG)为软段,自制AAS–Na为亲水基团,HDI和IPDI为硬段,采用丙酮法合成了磺酸盐型WPU,并以此作为胶黏剂的基体树脂。

结果表明:

不同配方的WPU均具有较低的黏度(<1000mPa·s)、较小的粒径(<200nm)、较高的固含量(不挥发物质量分数≥50%)和较好的贮存稳定性(180d无沉淀);不同配方的WPU胶膜均具有良好的耐热性(250℃以下无降解)和耐水性(吸水率<4%);当w(PPG)=4%、n(HDI)∶n(IPDI)=9∶1时,WPU胶黏剂胶膜的剥离强度达到最大值(13.52N/mm),此时初期剥离强度也相对较高(2.11N/mm),适于作鞋用胶。

原料组分中PPG分子链柔性相对较大,向分子链中引入适量的PPG链段,可适度增加PBA型PU的柔顺性,降低WPU胶黏剂的热活化温度,提高其初期剥离强度;另外,PBA型PU柔顺性的适度增加也有利于PBA链段的结晶,从而提高成品的剥离强度。

但当PPG用量过多时,PU分子链段极性减小,分子内聚力下降,PU胶黏剂与PVC间的黏结力降低,表现为初期和最终剥离强度均呈下降趋势。

在实验范围内,当n(HDI)∶n(IPDI)=9∶1时,最终剥离强度相对最大,此时初期剥离强度也相对较高。

这是因为HDI呈直链型分子结构,其刚性小于环状结构的IPDI,故HDI比例越高,PU分子链柔顺性越好,最终剥离强度也越高。

由所制WPU胶膜的应力应变曲线得知:

不同配方的WPU胶膜,其应力应变曲线均呈现出典型的结晶聚合物拉伸行为。

这是由于WPU胶膜中存在晶区(由PBA链段形成)和非晶区(由其他链段形成),当拉伸应力达到一定值时,PBA结晶区产生屈服并细颈化,进一步冷拉至试样断裂,此时,断裂强度可达28.67MPa,断裂伸长率为1453%,其值相当高。

随PPG用量增加,WPU胶膜的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强度均增大,这是由于PPG既提高PBA型PU的结晶能力,又提高PU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