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名家王培生健身小功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02137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极名家王培生健身小功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太极名家王培生健身小功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太极名家王培生健身小功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太极名家王培生健身小功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太极名家王培生健身小功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极名家王培生健身小功法文档格式.docx

《太极名家王培生健身小功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极名家王培生健身小功法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极名家王培生健身小功法文档格式.docx

五个手指代表五脏。

大拇指代表肺,食指代表脾,中指代表心包经,无名指代表三焦、肝脏,小拇指代表肾。

什么叫“九齿钉钯灌气功”呢?

就是人站起来往下蹲,同时两手伸直对正,手指头就会发胀,如果有一个手指气最微弱,说明你相关的内脏有病。

动作如下: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想一想肩井穴在哪?

两手交叉扶肩,左右手的中指尖所点之位置。

先想一下左肩井与左脚心的涌泉穴,脚掌(去趾)前1/3与后2/3交界凹陷的位置谓之涌泉穴。

等左肩井与左涌泉穴垂直了,才想右肩井与右涌泉穴,反复三次,慢慢两脚与两肩就成一条垂直线了。

(许多人练气功或打太极拳,都知道“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的意思,到底为什么要同宽呢?

怎样才能达到“同宽”?

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随便一站,自以为“同宽”了,实际上两脚与两肩并没有同宽。

这个动作在我的许多功法都有,属于基本要领,所以,我在篇章开始的时候要求练功的人需明白其中之功理,达到动作的要求,收效才快。

)脚与肩成垂直线后,松肩坠肘。

松肩坠肘这个动作也是许多功法的基本要领,因为肩、肘、腕这有三个部位有密切的连带关系,即“肩松气到肘,肘坠气到手,手心一空,气才能到指梢”之理。

怎样才能做到松肩坠肘呢?

先讲松肩。

想一想肩井穴,肩就松了。

坠肘怎么做?

从手的外侧绕个圈,想一下曲池穴到少海穴,肘尖就会有下坠之意,就可坠肘了。

大小臂一折,当中有条横纹,靠近大拇指那点谓之曲池,靠近小指这点谓之少海。

掌握了上面讲的两个动作要领后,两手抬起,手心相对后伸直,两膝一屈,两手也微微屈了。

这时就会感到手指头发胀。

如果手指不发胀怎么办?

两脚往下蹲一蹲,上下来回蹲,你感到蹲到哪个程度手指发胀了就是准确的位置。

体弱的人,不一定一蹲手指就发胀,上下来回几次试验,慢慢找,什么时候感到蹲的姿势手指最麻最胀,那就是准确的位置。

手指发胀了,自己体会一下10个手指中哪个手指气最微弱,就能检查出你体内哪个部位有病。

比如你觉得大拇指气最微弱,说明肺部有病。

肺脏的病大概有十种类型,除了肺结核肺上空洞很多,扩散性肺结核及结核后期发高烧卧床不起的三种情况不能锻炼外,其他几种都可以练气功治疗。

如果你感到食指气微,说明大肠和脾脏有病,如果中指气微,是心脏部位有病。

无名指气微,是肝脏部位有病。

小指气微,是肾脏有病。

凡属肺脾心肝肾五腑的病有实病及虚病之分。

收功动作如下

把两手收起来,食指相接,眼看食指。

中指相接,眼看中指。

大指相接,眼看大指。

两手收到鼻尖下,然后松右肩,坠右肘,收左脚,两脚靠拢。

松脚腕、松膝、松胯、身体立直,眼神逐渐离开手指,该系列动作叫收功,实际是开后三关和前三田。

松肩坠肘,两手自动分开,意念在手心,气存丹田,再静一静,两手放在身体外侧。

松胯、想环跳穴,往脚后跟上坐。

意念提膝(想阳陵泉穴),感到膝盖有身上升起之感。

最后想想两手、两肘、两肩、两胯、两膝、两足,就可以任意散步了。

全部收功动作就完成了。

做此功法,一般人多是一个手指感到气微,但也有同时两个手指感到气微的。

第二节

三田合一与三球合一功――强身醒脑、清除疲劳法

如何较快地消除疲劳?

孙悟空的名字告诉我们什么呢?

孙系子时,悟字是竖心,指鼻子,两个眼睛,修炼自己的鼻子和两个眼睛,,即眼耳口鼻,七窍。

吾就是我,自己的意思,能悟透,要在全身穴道上下功夫,为之空。

所以我将孙悟空的金箍棒看作全身上中下三个丹田合一的表征,不管多累,只要三田合一,成金箍棒,一条直线,马上就消除疲劳。

……

所谓三田合一,三田就是指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三田成一条直线就叫三田合一。

关于三田的位置各说不一,我根据自己的实践总结出来它们的位置。

通常所说的上丹田即两眉椽、两大眼角之间,也就是左右攒竹穴和左右睛明穴之间,从祖窍往里一寸,然后在囟脑门(出生小孩头上跳动的那个地方,也叫天门)往里一寸,两个一寸的交叉区就是上丹田,叫祖窍,也叫天目、玄关。

为什么名词这么多呢?

过去保守思想,不愿人家知道,故弄玄虚。

中丹田叫绛宫。

在两乳正当中膻中穴的下面,在肝脏的口上面一点,谓之中丹田。

下丹田在气海穴即肚脐下一寸五,关元穴上一寸的交汇点。

现在讲一下我在实践中确定的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

我通常所说的上丹田和下丹田之间作为中丹田,即仰卧,肚脐朝天往里3/10,肚脐跟命门是相对的,命门往前的7/10这个点。

实际上这个3/10就是囟脑门往下,它是一条直线。

下丹田,即会阴穴(阴茎或阴道与肛门当中的位置)。

你试试看,用意念一想会阴,百会穴就动;

用意念想百会,会阴就动,这是我从练功中得到的体会,这就是孙悟空所持的金箍棒,它就是一条直线,就是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合一。

三田合一这个功法关键是中间不好凑,怎样才能笔管条直地很快成一条直线?

可按照我的说法去做:

开始你用大脑先想一想会阴,觉得百会穴刺痒。

这时,百会穴前面的囟脑门就通了,古通古通的,这叫蠕动感。

有了这种感觉以后,你再想一想肚脐往里3/10,从命门往前的7/10的位置,你这么一想,三点往一块凑,三点成垂直状,你仿佛刹那间迷糊似的,待你一睁眼,马上就消除疲劳,就像睡醒一觉早晨起床一样,脑子特别清醒。

做这个功法,侧卧、仰卧、坐着都行,不论什么位置,你的上丹田同会阴都是直的,就是百会穴前面的囟脑门跟会阴总是保持一条直线,老是那么去凑,成一条直线就得到这种效果。

下面再谈谈三球合一功法。

两脚站立并齐,靠拢,脚尖脚跟都要直,两脚靠拢立正站好,两手中指扣着肚脐边缘,两手心贴着腹部边的天枢穴,少海穴贴着章门穴(少海在肘窝横纹尺侧端与肱骨上髁之间,章门穴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往上一抱,像抱一个球。

把自己的躯干和腹部当成一个大球抱起来,觉得身上是个圆的东西。

肘要贴紧,抱要抱紧,把自己端起来,然后想两脚踩个球,两脚一踩,两脚心便自然往里一扣。

两手抱个球,两脚踩个球,头再顶个球,三个球成一条直线,这时候叫“束身”,感觉自己长高了,还要继续抱紧,别让这个球跑了,三球成一条直线,练会以后,觉得百会穴与会阴穴在一直线上,你感到仿佛迷糊了连自己是什么样都忘了,再睁眼时,疲劳全消除了。

收功动作如下:

将头顶的球忘掉,脚底下的球忘掉,原先抱的球就没有了,这就收功了手自然落下,想想两手、两肘、两肩、两胯、两膝、两足就可以散步了。

第三节

七星禅杖功――增强体质法

身体不好,说不清哪里不舒服,特别容易累,医院检查没病,只是体质弱,建议加强锻炼,请问什么功法能改变这种状况?

经常练七星禅杖功就能增强体质。

沙僧的兵器名为七星禅杖,它的形象非同一般。

七星禅杖是锻炼人身上的内七星和外七星。

外七星是头、肩、肘、手、胯、膝、足;

内七星是以天枢穴为轴,围着肚脐转。

实际是增强身体及骨关节的柔韧性,还可以提高身体的素质,使岁数大的人,体内的骨质、石灰质、胶质总量达到平衡,这是七星禅杖起的作用。

内七星和外七星结合起来,使身体弱的转强,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经常锻炼能帮助身体健康。

七星禅杖上圆下方,倒过来是下圆上方。

这在人身上代表什么?

先看上圆下方这个形象:

下方是身体下蹲,蹲到两膝盖与两环跳穴成水平线,想着两脚心涌泉穴和两环跳穴(这叫四颗星星)入地。

做这个动作时意念下方,上面产生半圆形(意念为一圆环),这个半圆呈三颗星星,即两个手上举,手心像两颗星星贴在上空,百会穴叫头顶星也意念接触到上空,等于三颗星星。

做这个动作时即四条线往下入地,三条线上升上天。

相反的姿势,意念想上方下圆,也是先看一下七星禅杖的形象,它与刚才不同了,现在不是上圆下方,而是下圆上方了。

怎么做呢?

上方就是两手的中指尖(中冲穴)向上,两个肩井穴也要向上方,就等于四颗星星接触上空,四条线往上升时,下圆也就有反应了,即两脚心涌泉穴入地,两条线向下,这时候,会阴有向上提之意。

这两个意念想的动作不同点在记住:

想上圆下方时是三条线向上升,四条线向下入地。

反过来,想下圆上方时,是四条线向上升,两条线向下入地,一条线有上提之意。

无论是上圆下方或下圆上方,意念总是想方而不是想圆,这是要领。

练七星禅杖功就是使得百会穴与会阴穴总是保持一直线,这叫任督二脉通,可以百病不生。

因为手心属火,在心经。

两涌泉穴入地,属水。

会阴向上提,属水,在肾经。

心肾相交,使身体上的穴道都通,这叫气血畅通,可以强身健体。

由于阴阳相交,体内穴道通达全身,可以使全身的神经都活动开,是主要健身之法。

人本身是一间房子,房子的组成最主要的就是柱子和房梁。

柱子就是脊椎,由大椎到尾骶骨共24节(24节与一年24个节气相符),其中由大椎到命门是14节,由命门再往下为10节,再加上颈椎7节共计31节。

房梁就是梁门穴。

在中脘穴旁开2寸,梁门就是横梁,所以梁门必须要坚固,房梁必须要好,这样就能无病强身,延年益寿。

评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培生先生受国家体委邀请,担任武术裁判和出席专业会议。

七八十年代以来,受聘于武术气功科学研究机构,传授武艺。

受到热诚欢迎与尊重。

1981年北京老年人运动会上,获太极刀金牌。

是年,日本少林拳法代表团来华访问,在一次同王培生的会见当中,一位身高1.8米以上的日本武林高手不宣而战,猝然出击,同年过花甲的王培生交手。

王培生敏捷应对,收发自如,交锋不过八个回合,对方已跌跌撞撞退到一角,双手按在膝上,向王培生深深鞠躬,心悦诚服表示认输,场面紧张,一时在武林界传为佳话,王培生被日本《阿罗汉》杂志尊为中国十大武术家之一。

王培生先生一生习武,一心习武同时学儒、学佛、学道、学医,把武术气功同中国古代哲学、太极、五行、八卦以及医学、力学、心理学贯通起来,融一炉而冶之。

所以,他的太极拳理论含有深奥的哲理,并富于科学性。

他武功上乘而拳理彻悟,在这基础上,近10年间写了《吴氏简易太极拳》、《吴式太极剑》、《吴氏太极拳学新编体用功法》、《吴式太极拳三十七式行功图解》、《气――实用意功》,远销海内外。

《三才门乾坤戊己功》被誉为一代武学宗师。

近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太极拳的健身和技击作用》,对太极拳的健身和技击作用进行了极有意义的探讨,引起武术界的高度重视。

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时,中华医学气功学会向各国朋友介绍中国武术气功大师的成就,其中有王培生先生的八卦桩功理、功法。

王培生先生武德高尚,居陋室而门庭若市,求教者络绎不绝,无论来自海内、海外,均以得到王先生的指点为一快事。

他兼任:

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功理功法委员会顾问;

中国人体科学研究院教授等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