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新编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183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60 大小:1.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定新编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审定新编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审定新编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审定新编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审定新编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定新编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审定新编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定新编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1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审定新编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审定新编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出混合算式的过程,理解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初步学会借助直观图等方式,分析、表示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列式或者综合列式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提高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3.体会“先乘除后加减”的合理性以及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进行简单的整数混合运算(两步),激发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第1课时小熊购物

(一)(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

2.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

课件、食物面包、饼干、饮料的图片。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教学反思

一、情境引入(5分)

 

出示“小熊购物”课件。

谈话引入:

今天,小熊胖胖和乐乐听说下午要开联欢会,就来到商店买些东西。

你们看商店里有什么?

(出示主题图)

学生根据问题,独立读图,找到图中的数学信息。

说出商店里有面包每个3元,饼干每包4元,饮料每瓶6元,花生每包7元,糖果每袋5元。

关注学生对于问题的表述能力。

关注学生读图的有序性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探究新知(25分)

 

1.建立模型

提出问题:

小熊胖胖要买什么呢?

买这些东西需要多少钱呢?

快帮算算吧!

(小组同学交流)

(1)怎样列算式?

(2)每个算式分别求的什么问题?

(3)如果把这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就可以列一个综合算式3×4+6或6+3×4

2.小组讨论:

这两个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先算什么?

为什么?

(1)选择算式试算。

(2)探究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

引导学生讲一讲思考过程,为什么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结合情境说清楚。

(3)再次体验运算的顺序

在会书写一个算式的基础上,选择另一个算式算一算。

提问:

6+3在情境图中表示什么意思?

通过与情境图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比较,发现运算顺序的道理。

(4)交流书写体会

(5)离开具体情境,掌握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

(6)总结计算方法。

3.介绍脱式写法

看胖胖,读出胖胖的问题:

我要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

3×4=12(元)

12+6=18(元)

 

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

先算乘法,得出4个面包多少钱。

再算出和饮料一共多少钱。

如果先算4+6就是把4个加上6元,没有道理;同理如果先算6+3得出1个面包和1瓶饮料的价钱,再乘以4就求出共买4个的价钱。

 

在计算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题时,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脱式计算时等号要对齐,不计算的部分要照着写下来。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对于画图策略的应用。

 

关注交流讨论的实效性。

 

再次体验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10分)

 

课后练习1、2题

1.引导学生先读懂题意,再列式计算,可以画图帮助理解。

2.根据运算顺序直接进行计算。

根据自己画图找到题目中的数据,再根据理解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根据理解进行脱式计算。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

分步:

3×4=12(元)综合:

3×4+6

12+6=18(元)=12+6

=18(元)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2课时小熊购物

(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

2.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

课件、食物面包、饼干、饮料的图片。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教学反思

一、情境引入(5分)

 

出示“小熊购物”课件情境。

谈话引入:

小熊壮壮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学生根据问题,独立读图,找到图中的数学信息。

说出商店饼干每包4元。

关注学生对于问题的表述能力。

关注学生读图的有序性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探究新知(25分)

 

1.小熊壮壮拿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怎样列算式?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展示。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理解应用。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作为答辩人对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接受其他同学提问。

(1)每一个算式分别解决什么问题?

(2)混合运算的算式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为什么?

观察黑板上的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

3.

(1)你知道这个算式解决什么问题吗?

7×3+5

30-4×5

7+6×2

(2)讨论:

在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如果给你20元钱,你准备买什么?

你还能提出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家解决。

你有什么收获?

独立思考,要解决壮壮购物找钱的问题,必须收集那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尝试画图表示数量关系,借助直观图解决问题。

 

在一个算式中,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思考我们是如何学习和理解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的?

结合实例说一说为什么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对于画图策略的应用。

 

关注学生对于算式意义的理解,不要形成固定思维。

 

关注学生对于乘加、乘减运算算理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0分)

 

结合小熊购物图,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再算一算。

20-2×7

5×3+4

4×6-20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决。

看图找到题目中的数据,再根据理解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根据理解进行脱式计算。

 

沟通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

(二)

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第3课时买文具

(一)(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

2.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除加、除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教学反思

一、情境引入(5分)

 

出示课件,观察情境图。

1.提问:

“原价每本3元”、“现价每本5元”和“现价5本10元”表示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从图中读懂数学信息。

理解原价和现价的含义,从复杂句子中分析数学信息。

学生提出问题:

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钱?

关注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25分)

 

解决问题一:

1.提出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钱?

)后,要求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怎样列算式?

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

方法一:

在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表示的意思,再引导他们说一说怎样用算式表示;

还可以怎样列式?

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

方法二:

让学生对应图示,说说每部分表示的实际含义。

方法三:

结合情境说说思考的过程,以及每部分的实际含义。

3.怎样书写呢?

有除法又有减法,先算什么?

为什么?

解决问题二:

1.出示:

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必须知道哪些信息,需要先求什么

3.独立解决

4.集体交流

重点讨论:

为什么先算10÷5,为什么3-要写在10÷5前面?

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什么?

5.集体计算3-10÷5。

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三种方法:

1.直接画图解决问题

画图并分布列式解决问题

2.

3.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再次体验运算顺序,根据算式说说每部分的实际意义,并算一算。

 

读题明确题意。

分析题中要求。

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对于画图策略的应用。

关注交流讨论的实效性。

 

关注学生对于算式意义的理解。

 

关注算理的理解。

渗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

 

通过计算全班体验先除后减的运算顺序。

三、讨论总结(10分)

 

哪种做法对?

让学生说一说,选择合适的方法判断算式的正误。

适时追问:

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

如何避免这样的错误?

你有没有好办法介绍给大家。

总结除加、除减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不参加运算的部分照抄,保证等号两边相等。

强化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板书设计:

买文具

分步:

10÷5=2(元)综合:

3-10÷5

3-2=1(元)=3-2

=1(元)

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第4课时买文具

(二)(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

4.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5.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除加、除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教学反思

一、情境引入(5分)

 

出示课件,观察情境图。

1.提问:

“原价每支5元”、“现价4支12元”表示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从图中读懂数学信息。

理解原价和现价的含义,从复杂句子中分析数学信息。

学生提出问题:

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

关注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25分)

 

解决问题一:

1.提出问题(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

)后,引导学生理解,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从情境中选择哪些信息可以解决问题。

2.要求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

3.讨论交流,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怎样列算式?

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

4.怎样书写呢?

有除法又有减法,先算什么?

为什么?

解决问题二:

结合上面的情境说一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法算是在情境图中表示什么,12表示什么,然后完整的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即“买3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