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1717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试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8、教师在上课时不能让学生处于同样强度的注意在( 

)分钟以上。

A.10分钟 

B.20分钟 

C.45分钟 

D.30分钟 

9、下列不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的选项是:

( 

A、音乐智力 

B、人际智力 

C、美术智力 

D、空间智力

10、主要用来了解人们的需要和成就动机的是( 

) 

A.评定法 

B.墨渍测验 

C.问卷法 

D.主题统觉测验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环境和________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2、叶克斯—道得生定律表明_________与激奋水平的关系。

3、分类心须确定_______或标准,否则就会出现逻辑错误。

4、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是__________。

5、离差智商反应一个人在同龄人中智力所处的位置,其依据是每个年龄组人群总体是智力水平呈_________分布。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泛化

2、诱因

3、超限抑制

4、知觉定势

5、心理发展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2、简述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及表现。

3、简述注意的功能。

4、简述常用的比较方式。

5、简述华生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主张。

6.简述智力技能及其特征。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联系实际谈谈性格与气质区别。

2.知觉的理解性及影响因素是什么?

在教学中如何利用?

3.分析动机冲突类型及在教育实践中解决学生动机冲突的办法。

心理学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1.B 

2.C 

3.C 

4.A 

5.A 

6.B 

7.C 

8.B 

9.C 

10.D

1.教育 

2.作业效率 

3.方向 

4.克服困难 

5.正态

1、泛化:

巴甫洛夫认为任何一个刺激物一旦成为条件刺激物后,在初期不仅本身能引

起条件反射,就是和它相近似的刺激物初次作用时,也会产生条件反射,这种现象称为泛化。

2、诱因;

心理学家把凡能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

3、超限抑制:

当刺激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发生抑制。

4、知觉定势:

即先前知觉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影响人的当前知觉。

5、心理发展:

广义的心理发展指个体或种系(即人和动物)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过程。

狭义的心理发展则指个体(即人)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四、间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答:

(1)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

(2)形成的基本条件就是无条件刺激物与中性刺激物在时间上反复结合。

(3)在巩固的条件反射基础上也能形成经典性条件反射。

(4)除需要多次强化外、还要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

情绪和情感有四种品质,每个品质都可以表现为两个极端、对立的情况。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表现为:

(1)在强度方面有强弱之分。

(2)在紧张度方面有紧张与轻松之分。

(3)在快感度方面,有快与不快之分。

(4)在复杂度方面,有简单与复杂之分。

(5)有积极与消极的体验。

(6)有增力作用和减力作用之分。

(1)选择的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刺激、避开与

之无关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并抑制对它的反映。

(2)保持的功能:

即使注意对象的印象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的反映。

(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而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前进。

比较是在思想上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

常用的比较方式有以下几种:

(1)对事物特征进行比较。

(2)对事物发展进行纵向比较。

(3)对事物的各种关系进行比较。

在儿童教育方面华生主张:

第一,反对同一标准,提倡区别对待。

第二,反对体罚儿童。

第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各种习惯。

第四,对儿童养护的要求。

华生从行为主义观点出发,提出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五,提倡对儿童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智力技能又称心智技能,是指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心智操作方式系统。

智力技能的特征有:

(1)观念性。

就智力技能的对象而言,其直接对象不是具有一定物质形成的客体,而是这种客体在头脑中的印象。

可见,智力技能是一种观念性的活动。

(2)内潜性。

就智力技能进行的方式而言,它是在头脑中借助内部言语默默进行的,从外部很难觉察到头脑中加工改造的思维过程,可见,智力技能是一种非外显的活动。

(3)简缩性。

就智力技能的结构而言,它已从完整的变为压缩、简化的。

由于它是高度省略、高度压缩的,所以往往难以使人察觉到其活动的全部过程。

智力技能是一种非扩展性的自动化的过程。

性格与气质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首先,性格与气质的性质是不同的。

由于性格更多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化特性。

在不同的社会文化条件下,人们的性格有较大的差异。

而气质是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稳定的动力特点,受遗传影响较大,人们生来的气质差异就比较明显。

其次,性格与气质的生理基础有所区别。

气质的生理基础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气质的特点也源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

由于高级神经系统不受生活条件的影响,故而气质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而性格的生理基础是两个方面的“合金”,一方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对性格具有影响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经验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对性格发挥着主导作用。

性格的基本机制是在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基础之上后天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性格与气质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一方面,基于后天经验的性格可以掩蔽和改造气质,指导气质的发展,使它更有利于个体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

另一方面,气质也会影响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风格,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

而且,气质还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对一定的性格特性起着促进或阴碍的作用。

比如具有胆汁质与多血质特点的人,更容易培养起勇敢和果断的性格品质。

虽然,气质对性格的形成与表现发生一定的影响,但它并不决定一个人最终形成什么样的性格。

研究表明,气质不同的人形成相同的性格品质是可能的,而同一气质类型的人也可能形成不同性格。

(1)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

(2)人的知觉的理解性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有密切的关系。

知识经验不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程度也不同,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

人的已有知识、经验参与知觉,可促进对事物的理解。

知识经验参与知觉不仅提高知觉的质量,还能提高知觉的速度。

(3)知觉的理解性对人的知觉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一方面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进知觉的理解性,提高教学的效果;

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的知觉活动所产生的消极作用。

此外,知觉的理解性不仅可提高知觉的效果,还是形成事物表象、并转为科学概念的重要条件。

3.分析动机冲突类型及在教育实践中解决学生动机冲突的办法。

动机冲突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双趋冲突:

有时,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同时达到,像这种从两所爱者或两趋向中仅能选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

有时,一个人同时遇到两种都想躲避的威胁,而他又必须接受其一。

像这种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选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

有时,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动机:

一方面好而趋之,一方面恶而避之,像这种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

在教育实践中解决学生动机冲突的办法:

针对动机冲突类型,在教育实践中解决学生动机冲突,主要看动机冲突的内容是否涉及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问题。

从动机冲突的内容看可分为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和原则性的动机冲突。

对于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即个人兴趣爱好方面的动机冲突,例如周末是去看电影还是看小说?

这类动机冲突一般来说内心斗争不那么激烈,持续时间也不长,可让学生自行解决。

对于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即涉及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动机冲突。

例如,周末既有精彩的电影又有集体劳动,是去看电影还是参加劳动?

这时教师要对学生讲清道理,树立榜样,加强管理,帮助学生以高级的动机战胜低级的动机,培养他们的意志,从而使他们的行为服从于社会道德标准。

心理学练习题二

l、不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 

)进行的。

A.细胞体 

B.树突 

C.突触 

D.轴突

2、孩子连续弹奏钢琴30分钟,父母允许他看电视10分钟,这种强化属于( 

A、定比间隔强化 

B、定时间隔强化

C、不定比间隔强化 

D、不定时间隔强化。

3、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面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称为(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机械识记 

D.意义识记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主体对客体适应过程中,主体改变内部试图适应环境现实,这种现象称为( 

A、平衡 

B、顺应 

C、同化 

D、成熟

5、本来是由一连串刺激形成的一连串反应,训练巩固以后,只要开头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可以依次出现,这种现象叫做( 

)。

A.强化 

B.诱导 

C.分化 

D.动力定型

6、由火想到热,由久旱逢甘露想到丰收、由骄兵想到必败,这些联想属( 

A.类似联想 

B.对比联想 

C.接近联想 

D.因果联想

7、一个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来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受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8、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意志品质称为:

A、意志的自觉性 

B、意志的果断性 

C、意志的自制性 

D、意志的坚韧性

9、学生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这是利用知觉的(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10、脾气暴躁、好冲动的人所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l、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是________,没有了这个前提和条件,相应的心理就不能发展。

2、技能按其性质和特点可分为_________和动作技能两种。

3、 

__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

4、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_________个组块。

5、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把人的智力分为_________、操作和产品三个维度。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适应

2.识记

3.感觉阈限

4、激奋水平

5、意志

1、简述反射弧及其结构。

2、简述知觉恒常性的含义及其种类。

3、什么是工作记忆,它包括哪些成分?

4、简述遗忘的原因

5、简述思维的品质。

6、简述性格的形成因素。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论述气质差异和因材施教的关系。

2.通过实例说明技能与习惯的区别。

3.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练习题二参考答案

1.C 

2.B 

3.C 

4.B 

5.D 

6.D 

7.C 

8.C 

9.A 

10.A 

l、遗传素质 

2、智力技能(心智技能) 

3、感觉 

4、7±

5、内容

1、适应:

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

2.识记:

是获得事物的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也就是说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

3.感觉阈限:

是指持续一定的时间并刚刚能引起某种感觉的刺激量,它是对感受性的度量。

4、激奋水平:

人或动物的神经系统在高度兴奋与高度抑制之间有不同的水平,谓之激奋水平。

5、意志:

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的的心理过程。

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一般包括五部分:

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

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大小恒常性:

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因距离远近的不同而不同。

形状恒常性:

观察物体的角度发生变化,但人们仍把它知觉为统一形状。

亮度恒常性:

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

颜色恒常性:

不同照明条件下,人的颜色知觉的映象仍然相对稳定。

工作记忆:

是完成认知任务时,对信息进行暂时存储和操作的一个记忆系统。

具有加工和存储的功能。

工作记忆和许多复杂的认知技能都有关系。

工作记忆包括三个成分:

语音回路:

保持和处理以声音为基础的信息。

视觉空间画板:

保持和处理视觉的和空间的信息。

中央执行系统:

核心的成分,负责注意资源的分配和协调来自语音环路和视觉空间画板的信息。

4、简述遗忘的原因

关于遗忘的原因目前涉及两种理论假设,一是衰退理论,一是干扰理论。

衰退理论认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减弱、衰退以至消失。

干扰理论指遗忘是由于多种痕迹之间相互引起抑制而产生的,抑制被解除,记忆还可恢复,这一理论与衰退理论不同点在于记忆痕迹并没有在头脑中消失,知识因相互抑制而造成遗忘。

干扰理论可分为两类,一是前摄抑制,一是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

思维的品质有:

思维的广阔性:

是指能全面而细致地考虑问题。

思维的批判性:

是指能使自己的思维受到已知客观事物的充分检验。

思维的深刻性:

是指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里面去考虑问题。

思维的灵活性:

是指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思维的敏捷性:

是指能在很快的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

(1)遗传的有限作用,在整个性格形成过程中,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

(2)家庭和环境的影响,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和他人结成的复杂的社会联系。

(3)家长的责任感教育态度对孩子的性格形成起重要作用。

(4)家庭气氛对子女性格形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1)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气质特征,气质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2)由于气质特点不同,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学生身上实际收到的效果可能很不一样。

这就要求教育方法的“个性化”。

(结合个性化教育的实例论述)

(3)同时,气质也有可塑性,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不同气质类型中的消极面。

如帮助抑郁质的学生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

帮助粘液质的学生克服迟钝性,提高反应速度;

帮助胆汁质的学生克服冲动性,加强稳定性等。

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气质中的优点,使其在学校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结合因材施的实例论述)

从表面上看,习惯和技能都是若干动作的组织体系,但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

第一,技能是越来越向一定的标准动作体系靠近,而习惯则越来越保持原来的动作组织情况。

这就是说,习惯是保守的,技能则不断向一个标准趋近。

第二,习惯没有水平高低之分,但有好坏之别。

比如,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早晨起来,不要别人提醒,也不要自己专门去想,就会去叠被子、扫地、刷牙、洗脸等等。

而没有养成卫生习惯的人,则往往做不到这些。

有的人一坐下来就把一只脚踩在椅子上,或者随地吐痰,这些都是坏习惯,都是在无意中形成的。

习惯是把某种动作的组织情况越来越固定化。

所以,养成好习惯,不用动脑子就去做符合规范的好事;

形成坏习惯,不知不觉就做了不符合规范的坏事。

第三,技能是既和一定的情境,又和一定的任务联系起来的;

习惯则只和一定的情境而没有和一定的任务相联系。

由于技能和一定的任务相联系,所以需要时才那样做,不需要时就不那么做。

也就是说,技能是由任务始动的,所以它是主动的,需要时就出现,不需要时就不出现。

习惯则只由一定情境而始动,所以习惯是被动的。

有些动作既可能是技能,也可能是习惯。

比如写字,如果当作一种技能,则由一定任务所始动,所以需要时就写,不需要时就不写;

如果某人养成了写字的坏习惯,一见到纸笔就乱画,这就是由一定情境来始动。

两者显然是不同的。

第四,技能要与一定的客观标准作对照;

而习惯则不是,它只和先前的动觉做对照,拿这一次动作的动觉和前一次动作的动觉作比较。

给技能作对照的,一定是客观标准,或者是别人的示范,或者是动作的产品,或者是要求的指标。

给习惯作对照的,则只是上次的动作。

这就是说,技能形成中除自己的动觉反馈外,还需要别的反馈,如外受感觉(视、听觉等等)的反馈。

只有这些外受感觉的反馈,才能使人拿自己的动作或动作产品,去与标准动作或标准动作的产品进行对照(因为标准动作或标准动作的产品需要靠外受感觉才能被感知)。

习惯则不是这样,它只需要动作本身的动觉反馈。

即只要觉得这次动作所产生的动觉,和以前动作所产生的动觉相同,就会感到舒服。

如果觉得不相同,就感到不舒服。

兴趣是力求知识、探究某事物的心理倾向。

兴趣不是天生的,它可以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建立,兴趣产生于认识的需要。

要激发和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丰富自己的生活。

变幻莫测、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驱动下的探索可以转化为学习兴趣。

其次,要树 

立远大的理想,着重发展高层次的需要。

在低层次需要基础上建立的兴趣是直接的、暂时的 

兴趣,随问题的解决而消失。

在高层次需要基础上建立的兴趣是稳步而又持久的兴趣。

再次,兴趣是可以转移的。

在培养学习兴趣时要合理地运用兴趣转移规律。

大发明家贝尔在学校学习时各门功课都很差,但他很爱玩小动物。

后来贝尔的爷爷给他讲了很多有趣的科学故事,教育他学好功课,使他将玩小动物的兴趣转移到学习知识和发明创造上来。

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还要了解哪些事物或活动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 

在个人经历过的事物或活动中,曾获得成功的事物或活动容易引发人的兴趣。

如学生对学习好的功课容易发生兴趣;

对学习成绩差的功课一般是不感兴趣的。

第二,在未经历过的事物或活动中,有成功希望的事物或活动容易引起兴趣。

第三,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活动最容易引起兴趣。

如学生对那些略超出其智力水平的问题最感兴趣,但如果难度过大,则不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凡是那些能带来愉快感的事,就容易引发兴趣。

如解决了某一难题而体验到喜悦感,会增强人对从事相应活动的兴趣。

第五,新奇的事物容易引发兴趣。

不论是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还是新颖的教学内容,都可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练习题三

1.由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和实验情境并由其操纵藉以引起被试反应的因素或条件,这指的是(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无关变量 

D.控制变量

2、从黑暗处到明亮处视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叫( 

A.嗅觉 

B.皮肤觉 

C.触压觉 

D.痛觉

3、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去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想象形成方式中的( 

A.综合 

B.夸张 

C.拟人化 

D.典型化

4、神经系统活动最基本的方式是( 

)。

A.反射 

B.反映 

C.感应性 

D.感觉

5、“人格社会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斯金纳 

B.班杜拉 

C.卡特尔 

D.克瑞其米尔

6、依据兴趣有无效能,可以把兴趣分为( 

A.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B.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C.短暂兴趣和稳定兴趣 

D.积极兴趣和消极兴趣

7、教师在上课时,让学生目视黑板,坐端正,这是(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集中 

D.注意的转移

8、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对应于( 

)气质类型。

A.抑郁质 

B.多血质 

C.胆汁质 

D.粘液质

9、主要用于精神异常者诊断的性格测量方法是( 

B.主题统觉测验 

C.墨渍测验 

D.问卷法

10.一个人是自信、自尊还是自负、自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