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质检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1397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8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质检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质检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质检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质检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质检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质检文档格式.docx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质检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质检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质检文档格式.docx

A.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B.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以发展资本主义

C.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改革中国的制度

D.保持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以维护其统治

11.历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

“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

”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12.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

“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13.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

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变法革新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4.梁启超说:

“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

”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B.科学C.西学D.民权

15.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

”与材料所说相关的历史人物有(  )

①魏源 ②洪仁玕 ③李鸿章 ④孙中山 ⑤陈独秀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16.如果看到如下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A.魏源B.林则徐C.洪仁轩D.严复

17《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一文认为:

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

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

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力点是()

A.经济的现代化B.器物的现代化C.制度的现代化D.精神的现代化

18.《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  )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9.“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她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

”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

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20.有首歌颂中国某著名高校的诗云:

“横空出世非一般,继往开来济世艰,奋舞德赛自由剑,拨云现日整坤乾。

”据此推断是哪所高校?

A.京师同文馆  B.清华大学   C.复旦大学   D.北京大学

21.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的推论是(  )

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B.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22.“八荣八耻”第三条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下列运动中思想主张的内涵与其一致的是:

() 

A.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整风运动

23."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

这种语体和风格的诗最早出现于()

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24.“每逢民主运动失败一次,反动潮流便高涨一次,同时孔子便被人抬高一次,之后必有更进一步的斗争。

”下列历史进程中,最符合陈独秀这一说法的是(D)

A.太平天国运动一洋务运动一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一戊戌变法一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一戊戌政变一辛亥革命

D.辛亥革命一袁世凯复辟一新文化运动

25.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指的是()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B.系统地介绍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C.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D.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

26.17世纪上半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

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A.是自相矛盾的B.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C.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27.小张看到一篇短文,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

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

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

”这种文学风格的盛行,与近代哪一次革新运动有关()

A.自强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新中国成立

28.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

“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

一是《时务报》;

一是《新民丛报》;

一是《新青年》。

”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29.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到: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

从材料中你得到的历史信息是(C)

A.首倡民主与科学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

C.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D.宣传马克思主义

30.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A.抗争——摆脱外来的侵略B.探索——寻找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31.毛泽东指出:

“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

A.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

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32.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殊途同归”。

“同归”是指两派都致力于()

A.实行三民主义 B.实行君主立宪C.推动民主进程 D.建立共和政体

33.中华民国17年,南京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生前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规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

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

A.民本主义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34.下列两组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史上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运动。

下列哪一人物与这一运动没有关系?

A.陈独秀    B.孙中山

C.鲁迅     D.李大钊

35.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36.某博客在分析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时列出了下列四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其奠定了现实基础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

C.工人运动发展,中共的成立为其奠定了阶级基础

D.以中共为首的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为其奠定了实践基础

37.近代中国人民与西学所倡导的民主政治屡屡擦肩而过。

这种状况其根本原因是:

A.民主政治不适合中国人的习惯B.中国近代政局的动荡

C.中国没有实行政治民主化的历史条件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缺乏民主化的基础

38.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B.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统一战线等理论

C.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D.文化大革命中阶级斗争的理论

39.1925年毛泽东《沁园春·

雪》: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其中“谁主沉浮“揭示了作者当时思考的关于中国革命的问题是()

A建立政党,发动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问题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的问题

C国民革命领导权的归属问题

D应对国民党右派的叛变,组建革命队伍的问题

40.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

没有抽象的

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41.《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到: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其中的“春天”主要是指(  )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②邓小平南方讲话 

③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④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4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中国化的三大思想理论成果,它们回答的共同问题是(B)

A.社会主义革命问题B.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C.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D.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

43.在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创举有()

①用逐步过渡的形式改造个体农业和手工业

②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和平赎买的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③实行土地改革 ④用暴力方式将生产资料的私有改造成公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44.流坡坞镇逯王村支部书记王明柯75岁,任支部书记40年之久。

2010年8月由于连续降雨,村内出现严重积水,王明柯组织党员转移村民5户,村民挖通排水沟,及时排出积水,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王明柯的事迹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A、代表中国先进的生产力

B、代表中国先进的文化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45.“三个代表”的思想成为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因为其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那么发展主要体现在()

A.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B.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创造性的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思想建设问题

D.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处于什么阶段的重大问题

46.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47.邓小平指出: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

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这段话揭示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带来的最重要的社会影响是()

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B.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促进了中共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

48.毛泽东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政策的著作是()

49下列论述的基本观点倾向于近代维新派的是:

(D)

A.“夫不可变者有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B.“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

根本之固,在人心不在技艺”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君权与民权合者情意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也”

50以下是近代出现于中国的进步的报刊书籍。

它们在近代中国出现的先后是()

①②③④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④①②D、②④①③

二主观题

5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思想界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这一争论贯穿中国近代史始终,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魏源提出: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

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分)王韬认为他“实倡先声”是指什么?

(1分)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

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⑵根据材料二,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

(2分)这一思想观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分)

材料三 毛泽东认为: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

……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⑶根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

(2分)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

⑷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史上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

(3分)

52.(15分)在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在总结20世纪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历程时指出: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请指出中国20世纪这“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指什么?

(3分)

(2)请列出三位历史伟人在探索民族独立与富强道路的实践中分别形成了哪些成熟的理论或思想,由此产生直接的历史影响分别是什么。

(6分)

(3)三位伟人的革命或建设理论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存在较多的相似点。

请扼要归纳其共性之处(至少两条)。

这些共同的观点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怎样的启示?

(6分)

53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

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

吾敢断言曰:

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个三阶段?

其实践和结果如何?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得原因。

(3)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话,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53.(l)三个阶段:

①学术觉悟;

林则徐、洋务派“师夷长技”(或答“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

结果失败。

(3分。

每点1分)

②政治觉悟;

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结果都失败了,未能拯救中国。

③伦理觉悟;

新文化运动;

促进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自•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2)原因:

①政治:

专制制度(或“皇帝制度,'

)的阻碍。

(1分)

②经济: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③思想:

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或传统文化思想的制约。

(3)理解:

材料一、二及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说明,全盘西化不行,全盘传统化也不行。

应该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开拓创新;

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分)

参考答案

1-5ACCBB6-10CAABA11-15ACCDB16-20DCCAD21-25BCDDC

26-30BCCCB31-35CCCBD36-40ADDCB41-45BBACC46-50BCDDD

51.

观点:

提出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但认为封建制度和文化不能改变。

(2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肯定西方资本主义文化。

(2分)原因:

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对西方文化认识肤浅;

中国落后。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批判吸收。

(2分)。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全盘西化,再到正确认识西方文化。

52.

(1)“历史性巨变”:

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结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2)理论或思想:

分别是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历史意义:

分别指导了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并相应取得了成功。

(3)共性: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

都主张与中国国情和革命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

其各自的思想都是经历了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答出两点即可,其它要点只要言之有理也可。

4分)

启示:

社会主义建设可以借鉴他国的经验与理论,但必须从国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