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市场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1365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猪养殖市场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生猪养殖市场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生猪养殖市场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生猪养殖市场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生猪养殖市场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猪养殖市场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生猪养殖市场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猪养殖市场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猪养殖市场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因此,规模养殖比例的上升有助于平抑生猪产业的周期波动。

但根据中国目前的国情,一定比例的散养户的存在还有其合理性,主要体现在散养户存在的经济条件还具备,散养户是发展地方品种猪养殖的重要力量以及各地不同的自然和经济条件适合不同的养殖方式这三个方面。

生猪养殖规模结构调整过程中,规模化养殖是一个趋势,但也不能一味发展规模养殖,完全排斥散养户,应根据具体情况保持适当的养殖规模结构。

自80年以来,中国猪的年存栏数和年出栏头数及年产肉量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猪肉在全国人民肉类食品的消费中仍占主导地位,占国内肉类消费量的比重超过6成。

端午节、春节、清明、国庆、中秋节、红白喜事等传统习俗成为肉类消费的集中时节,致使以往的生猪价格几乎在每个年度内出现“两头高、中间低”的发展格局。

1962与2002年中国各种肉类产量构成变化

1979年中国猪肉产量仅为1001.4万吨,1995年达到4037万吨,2005年为5010万吨。

猪肉产量约占世界一半(2003占46.7%)

虽然,随人们食品结构的改良,猪肉在肉类总消费量中比例下降,但仍就是人们的重要肉食品,养猪数量一直有增无减地发展,1991-2001年生猪存栏数和产肉量增长率均保持在3-4%。

不仅如此,中国养猪数量,猪肉产量及生猪出栏数,到目前为止,一直位居世界首位,中国生猪的年存栏数超过世界总存栏数的一半,年出栏头数及年产肉量基本占到世界总量50%。

猪肉不但是中国肉类生产的主体,是城乡居民肉食消费的主体,而且在世界猪肉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的猪肉产量与人均占有量

近三四十年来世界肉类构成的变化,猪肉作为人类主要肉食来源,并未因猪肉是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品而改变其主导地位(尽管其消费量有所减少),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猪肉都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营养食品,猪肉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动物性蛋白,也是人类的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重要来源,不仅如此,猪由于①适应性广,饲养地区范围大,②多胎高产、饲养期短、产肉多,③杂食性、饲料转化率高等优越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特性,给生产者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而深受生产者的欢迎,养猪业为人类提供了肉食、肥料、轻工业原料,还可作为实验动物和出口创汇等用途,所以,养猪生产在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生产中始终占居重要位置。

世界肉类构成

世界养猪生产的发展是随人类的文化、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和提高的。

现代家猪都是从人类狩猎所余的野猪驯化而来,野猪驯养不是开始于一个中心,而是由居住在世界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程度进行着。

中国在距今约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前就已驯养猪,埃及于三千五百年前才开始养猪,欧洲于罗马时代后猪才成为主要家畜,美洲大陆本来没有猪,是十六世纪欧洲移民带入的。

人类驯养野猪因为它是一种小型的产肉和产仔多的动物,且具有杂食性,驯养后的猪,在人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生活需要的不断变化中,家猪一直朝着肉用家畜的方向发展,并逐步变化成现代肉多脂少,耗料省和繁殖力强的瘦肉型猪种。

自2000开始至2003年期间,生猪价格低位徘徊,2003自“非典”后猪价开始呈现回升的良好发展态势,生猪养殖盈利状态一直持续到2005年9月之后才开始由南向北迅速下跌,至06年5月跌至“低谷”后又开始回升直至现在仍保持在历史最高价位,以往的波动规律逐步打破。

全国生猪生产形势总体向好。

中国历年生猪出栏量及猪肉产量

年份

1985

1990

1995

2000

2006

2007

生猪出栏数(万头)

23875.2

30991.0

48049.1

52673.3

61207.3

56508.3

猪肉产量(万吨)

1654.7

2280.8

3648.4

4031.4

4650.45

4287.82

2006年中国猪肉进出口情况

出口

进口

数量

金额

冷鲜肉

26.89万吨

4.01亿美元

2.38万吨

2129.76万美元

加工肉

14.99万吨

3.56亿美元

67.41吨

31.09万美元

猪杂碎

573.83吨

50.41万美元

19.49万吨

1.34亿美元

活猪

171.96万头

无记录

合计

8.91亿美元

1.556亿美元

2008年,中国生猪存栏4.63亿头,同比增长5.17%;

出栏生猪6.09亿头,同比增长7.88%;

猪肉产量4,620.5万吨,同比增长7.6%。

据农业部统计,到2008年年底,中国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户)出栏数量所占比重已经上升至62%。

截止2009年6月30日,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数为4,830万头,较2008年能繁母猪存栏5,014万头下降3.7%,占全国存栏生猪的比重为10.8%,预计2009年全年生猪出栏量约6.11亿头,与2008年生猪出栏量基本持平。

2008年,中国生猪出栏量在前十位的区域是四川、湖南、河南、山东、湖北、广东、河北、广西、云南、江苏,占总出栏量的60%以上。

此外,2008年以来,国内外生猪养殖上、下游企业开始意识到中国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市场机遇,纷纷对外宣布投入巨资进入该行业。

国内外积极介入生猪养殖的上游企业,主要是饲料生产企业。

开始进入本行业的下游企业,主要是屠宰和猪肉食品生产企业。

然而由于生猪养殖的特殊性,新进入养殖企业的规模扩张必须依赖于自身种猪规模的扩大,因此以上企业的投资计划一般按照5年设计,目前,大多新进入企业的养殖计划尚处于实施初期。

由于2009年上半年度猪肉供应过剩,猪肉价格出现大幅下降,许多养殖户减少饲养量,下半年随着猪肉消费量的增长,猪肉价格明显回升。

随着猪肉消费的增长,猪肉价格也将呈现波动向上的趋势。

十年前,国内90%的生猪主要以散养为主。

但是,近两年,随着农业合作组织的出现,农户开始建立合作组织规模化饲养,统一管理,节约成本。

有实力的企业和农户也逐渐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规模化饲养方式。

整个养殖方式由散养主导向规模化养殖转变。

据农业部统计,2007年全国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专业户和商品猪场共224.4万家,出栏生猪占全国出栏总量的比例约48%,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有1,800多个;

2008年全国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专业户和商品猪场出栏生猪占全国出栏总量的比例达62%。

然而中国生猪出栏数量在5万头以上的企业总生猪出栏量占全国比例仅1%,中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

2008年中国生猪养殖规模结构

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生猪价格前一个月小幅上涨,之后一直保持窄幅震荡状态,基本都在12.4~12.50元/kg徘徊。

猪粮比价由5.5:

1上涨到6.28:

1。

2010年第三季度全国生猪平均价格走势

中国猪肉价格随着生猪价格的上涨也小幅上涨,仔猪价格先涨后跌。

据锐奇数据中心监测显示,截止9月末中国猪肉均价为18.60元/kg,较7月份上涨11.64%;

中国仔猪均价为12.00元/kg,较7月份上涨2.30%。

猪肉价格是反映市场活跃度的主要指标,猪肉价格的上涨,从侧面反映当前终端消费市场坚挺。

2010年猪肉、仔猪第三季度平均价格走势

第三季度东北生猪优势地区价格在7月末的时候到达12.50元/kg左右,此后开始小幅振荡调整。

东北地区平均价格为12.24元/kg,较全国平均价格12.15元/kg高0.09元/kg,第一季度平均价格在12.19~12.29元/kg之间。

2010年第三季度东北生猪优势地区价格走势

第三季度中部生猪优势地区价格7月份大幅上涨,随后小幅振荡整理趋于平缓,平均价格为12.31元/kg,较全国平均价格高0.16元/kg。

江西和湖北地区上涨幅度较大。

其中山东省第三季度生猪平均价格较低,为11.55元/kg,与全国生猪平均价格相比低0.60元/kg,P=0.0017,差异极显著;

江西省的平均价格最高,为12.57元/kg,与全国生猪平均价格相比高0.42元,P=0.0298,差异显著,其他省市平均价格在12.40~12.54元/kg。

2010年中部生猪优势地区价格走势

第三季度沿海生猪优势地区生猪价格7月份涨幅明显,8月份较平稳,在9月份的时候有一个小幅的上涨,平均价格为12.36元/kg,较全国平均价格高0.21元/kg。

其中浙江省生猪平均价格为12.88元/kg,较全国生猪平均价格高0.73元/kg,P=0.0008,差异极显著;

江苏省的平均价格为11.51元/kg,较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低0.64元/kg,P=0.0022,差异极显著;

其他两省福建和浙江平均价格在12.30~12.74元/kg之间。

2010年第三季度沿海生猪优势地区生猪走势

第三季度西南生猪优势地区平均价格为12.08元/kg,较全国平均价格低0.07元/kg。

其中四川省生猪平均价格最高,为12.40元/kg,较全国生猪平均价格高0.25元/kg,P=0.2060,差异不显著;

云南省生猪平均价格最低,为11.59元/kg,较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低0.56元/kg,P=0.0327,差异显著;

其他几个省市平均价格在11.95~12.39元/kg。

2010年第三季度西南生猪优势地区价格走势

2011年初全国存栏生猪4.77亿头,约占世界总存栏量的60%;

2011年年底存栏生猪4.59亿头,据统计2011年全国生猪出栏总量为6.41亿头,约占世界总出栏量的54.55%;

比2010年减少3600万头(5.6%);

2011年出栏率为134.4%。

全年进口生猪(包括种猪)10000头,出口156万头。

2009-2011年生猪存栏及能繁母猪存栏数据趋势图

但是2012年生猪养殖发展良好。

二、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现状

2011年生猪出售价格为840元/50公斤,去年同期为449元/50公斤。

去年,中、小规模的生猪养殖基本处于微亏状态,今年的规模养猪户每头生猪(以100公斤计)能挣650元左右。

对养猪户而言,今年是个丰收之年,不仅弥补了去年的亏损,也刺激了后续的生猪养殖积极性。

生猪养殖成本加大。

每50公斤生猪养殖成本从去年的456.12元提高到今年的525.17元。

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苗猪价格涨幅较大。

至2011年6月份,苗猪价格已飙升至15元/斤,比去年同期上升了近40%;

二是饲料价格上涨较快。

与去年同期相比,精饲料价格上涨了32%;

三是用工成本略有增加,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较多,造成了从事生猪养殖的人员减少,雇工工资有所增加。

此次生猪价格的持续上涨,是周期性的价格波动,是去年生猪价格低迷后的价格反弹。

去年生猪价格偏低,养猪户亏损较多,挫伤了农民的养猪积极性,部分农民宰杀能繁母猪,不再饲养生猪,造成2011年苗猪供应严重不足,生猪出栏量较少,市场供求状况的不平衡,导致苗猪和生猪价格的直线上升。

这是此轮生猪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

催生今年这一现象还有以下因素:

专业的规模养猪场数量偏少、规模不大,致使零星养猪户的退出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力;

政府的生猪储备准备不足,在市场供求失衡时,调控乏力;

在生猪价格低迷时,缺乏对养猪户利益的保护政策,容易造成养猪效益的“大小年”现象;

等等。

生猪出栏价格上涨过快,虽然给生猪养殖带来利好,但也给广大消费者带来生活支出的增加,政府调控价格难度加大。

因此,有必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生猪市场的政策调控,将猪肉价格稳定在合理的区间内:

一是加强对饲养能繁母猪的政策扶持。

近期,国家出台了对母猪饲养的扶持政策,地方政府应尽快出台配套政策,并贯彻落实到位;

二是鼓励发展规模养殖。

规模养殖既能减少苗猪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又能适当降低养殖成本,可以提高经营者的整体经济效益。

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规模生猪养殖的技术扶持,推荐养殖适合本地消费者口味的肉猪,满足本地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

三是充分发挥储备的调剂功能。

完善适度的猪肉储备制度,并适时动用储备平抑市场价格,进一步提高市场调控能力;

四是加强后期规划引导。

此次猪肉涨价,一定程度上刺激生猪养殖的积极性,政府有关部门应主动发布供求信息、价格信息,对养殖户进行合理的引导,规避盲目补栏或空栏罢养的现象发生,保持生猪生产供应的相对稳定。

2011年9月平均每头生猪养殖成本、销售收入和出栏纯收入再创2009年以来新高从不同规模养殖户的调查情况来看,2011年9月出栏每头生猪平均活重113.97kg,环比较上月增加1.33%。

本月活猪平均价格环比继续上涨,养猪户每头生猪销售收入2235.38元,比上月增加41.21元,环比增长1.88%,比2010年9月增加805.27元,同比增长达56.31%。

养殖总成本1506.72元,比上月增加17.93元,环比增长1.20%,比2010年9月增加313.68元,同比增长26.29%。

进一步分析发现,由于本月生猪出栏活重较上月有所增加,生猪销售收入的增加一方面源于生猪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源于活重的增加。

数据显示,2011年9月份全国活猪平均价格19.68元/kg,比上月上涨1.81%,与2010年同期相比上涨56.81%。

仔猪费用和饲料费用的增加是出栏成本上升主要原因。

养殖场户每出售一头生猪盈利728.65元,与2010年9月比增加491.58元,同比增长两倍多,比上月增加23.27元,环比增长3.30%。

2011年以来生猪价格连创新高,生猪养殖盈利较为乐观。

2012年2月初起,猪肉价格及生猪价格便开始一路震荡下行,4个月之内猪肉价格跌幅约达20%,而且比去年同期下降10%;

全国生猪市场也结束23个月的盈利期于5月底出现亏损。

但进入6月份以后,无论是猪肉价格还是生猪价格都呈现止跌企稳迹象。

业内预计,后期随着出栏数量的减少和缺口的增加,猪肉价格将继续上涨。

2012年8月14日全国生猪分省价格行情分析:

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3.69元/公斤(注:

外三元、内三元、土杂猪均价得出的平均价格),较昨日生猪均价上涨0.07元/公斤,比上周均价上升1.66%。

从地区来看,较昨日相比,今日东北地区猪价涨跌互现,辽宁、吉林猪价小幅下跌,黑龙江猪价小幅上涨;

华北地区河北猪价微幅上涨;

华东地区猪价小幅上涨,其中江苏涨势明显;

华中地区猪价整体小幅上涨;

华南地区猪价小幅上涨;

西南地区四川猪价小幅上涨。

近期全国猪价已经连续5日保持小幅上涨态势,生猪价格反弹接近13.70元/公斤。

在发改委启动冻肉储备之后,首次出现全国大范围上扬,冻肉储备调控效果显现。

不过,对于养殖企业来讲,依旧不容乐观;

美国干旱、国内涝灾不断袭击,不断推升国内料价,加剧养殖企业经营风险,养殖成本压力巨大。

据神农网数据,2012年8月6-10日,全国自繁自育养殖户生猪养殖亏损10.0元/头,与上周基本稳定;

购买仔猪养殖亏损165.0元/头,比上周增加亏损5.0元/头。

2012年8月14日全国生猪分省价格行情

2012年10月份以来生猪价格呈现下降趋势,但跌幅不大。

近1个月时间全国生猪收购均价维持在14.4-14.6元/公斤。

2013年的养殖盈利、猪粮比都低于2012年,与2010年类似;

自2012年3季度开始,生猪养殖可能面临连续四个季度低盈利,13年1季度为最差;

自2013年2季度开始,养殖盈利将经历一年半的持续恢复。

三、生猪养殖行业发展前景

中国是一个生猪养殖大国,近十年来,中国的综合猪肉生产增长率为每年5.1%。

虽然目前仍然是出大于进,但大量进口生猪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经济持续健康良好的发展,将促进养猪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的回升,中国养猪业在最近两年将处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阶段。

大规模猪场(万头以上)和农村散养户(小规模50-500头)将同时并存,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大规模猪场做好出口市场就有无限发展机会,农村散养户面向的主要是国内市场。

国内市场空间和潜力很大。

农村市场将随经济的发展发生质的飞跃。

并且将出现一定程度的社会化分工。

小而全的猪场将逐渐减少,规模化猪场和农村养猪户将根据自身情况、市场和地区优势选择是培育种猪还是商品猪,是饲养母猪卖仔猪还是买仔猪卖肥猪。

养猪业将与饲料业结合得更紧密。

以前存在着各奔一头,各忙各的现象。

而现在随着饲料工业的迅猛发展,饲料业将给养猪业注入新鲜血液,而养猪业也给饲料业提供了场地和生存环境,既分工又相互补充,互利互惠。

经营管理不善的猪场,倒闭(破产)的将加剧,在一定程度范围内猪场间的合作和兼并时有发生。

中国养猪业面临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但目前的发展势头还比较乐观,我们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迎势而上。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结合实际情况,寻求各种有效的促进养猪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使中国成为真正的养猪大国、养猪强国,这也是大家所期盼的。

中国养猪生产未来趋势,从总体上看是猪肉产量还会增加,但在肉类的比重将继续下降,小规模的农户饲养将减少,而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将不断增加。

针对中国养猪存在的问题,要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养猪业整体经济效益,保持中国养猪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今后养猪业应:

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断增加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产、供、销的运行机制,推动养猪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正常情况下,提高生产力,成本就会降低,在养猪生产中应着重提高三个方面的生产力:

①提高母猪生产力:

母猪的主要生产任务是繁殖仔猪,提供猪源,每头母猪年提供育成仔猪数是其生产力高低的直接表现。

目前,国内母猪虽产仔数多,但育成本低,且年产窝数少,提能提高母猪生产力,可在减少母猪存栏数与不降低出栏率的条件下,达到年出栏肉猪数的现有水平,甚至增加。

以全国饲养能繁母猪2500万头计,每头母猪年育成仔猪数若能增加1头(每头母猪提供15头∕年仔猪),则可减少母猪饲养量170万头(2500万头÷

15),这不仅可节省大量饲料,而且也减少了公猪圈舍、设备和劳力的支出。

②提高肥育猪的生产力:

肥育猪生产力水平高低,主要表现在出栏率和头均年产肉量(或胴体重);

中国大多数育肥猪饲养期偏长,增重速度慢,饲料消耗大(其中FS用于过长的维持需要),圈舍周围慢、利用效率低、占有劳力时间长。

若肥育猪增重速度增高,出栏率增大,饲养期缩短10天,以每天节约0.5kg维持饲料计算,4.8全国亿头肉猪将节省240万斤饲料,若饲料利用率提高,以每千克增重少耗料0.3kg计算,则100kg肉猪可节省30kg饲料,全国4.8亿头肉猪又可节省1440万吨饲料,仅此即可节约1680万斤饲料费用,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③提高劳动生产力:

养猪生产中通常用每生产一吨猪肉,所用的工时来衡量劳动力水平,一些先进国家,所用工时平均不足10个而中国则是其几倍,甚至有十几倍,如果劳动生产力能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倍,则可节省50%的劳力及其费用。

衽猪群专业化管理有助于劳动效率的提高。

●适度规模、集约化经营

中国的生猪饲养绝大多数分散粗放的模式,由养猪场提供生猪份额很少,据最近的国内统计,(2003年)全国万头以上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