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00982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单元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记忆的形成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4.(2012·

全国卷)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

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明确条件反射的过程。

(2)掌握兴奋在反射弧的传导与传递过程中信号变化规律。

【解析】选C。

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增加是一种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指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

具体反射过程:

酸梅的颜色、形状刺激感受器(视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传出神经→效应器(唾液腺)。

在这一过程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5.(2014·

重庆高考)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

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信息:

“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突触小泡属于囊泡”。

(2)关键知识:

线粒体的功能、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神经递质的释放机制。

本题考查突触的传递功能。

A项,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故正确;

B项,同一个体的各种体细胞具有相同的基因,神经元无特有基因,故错误;

C项,囊泡与突触前膜的受体(特定蛋白)结合后释放神经递质,故正确;

D项,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故正确。

6.(2016·

长春模拟)下图表示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内的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

B.②处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③对神经递质的识别不具有专一性

D.④一定是某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

【解析】选A。

图中①表示突触小泡,其内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

②是突触前膜,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③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对神经递质的识别具有专一性;

④是某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

7.下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信号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并使之产生相应反应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Ⅰ兴奋时膜内为负电位

B.Ⅱ处与血浆相比,含较少的蛋白质

C.Ⅱ处神经递质的作用效应是使Ⅲ抑制

D.Ⅱ处神经递质的作用效应是使Ⅰ兴奋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具备以下知识:

(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内负外正,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2)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Ⅱ处是突触间隙,充满的是组织液,组织液与血浆相比,含较少的蛋白质;

从图可看出Ⅰ处先产生兴奋再传到Ⅲ处引起兴奋;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兴奋只能由Ⅱ传向Ⅲ。

8.(2016·

铁岭模拟)如图为膝跳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b处注入麻醉剂后,在②处检测不到膜电位变化

C.在c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

D.若在①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c处不会发生膜电位的变化

【解析】选D。

由图分析知,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处注入麻醉剂后,抑制兴奋的传递,因此在②处检测不到膜电位变化;

在c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具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

若在①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c处膜电位会发生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的变化。

9.将灵敏电流计连接到图1神经纤维和图2突触结构的表面,分别在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点离左右两个接点距离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分别刺激a、d点时,指针都偏转一次

B.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两次

C.由于a点离两个接点距离相等所以理论上指针不偏转

D.分别刺激a、b、c、d处,指针偏转一次的现象只发生在刺激d点时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a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同时传导到左右两个接点,没有电位差,电流计不偏转。

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只能传递到右边接点,电流计偏转一次。

在b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首先传导到离b近的左边接点,电流计偏转一次,接着兴奋传导到离b远的左边接点,电流计再偏转一次;

在c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传导到左边接点,电流计偏转一次,接着兴奋通过突触传导到右边接点,电流计再偏转一次。

根据以上分析,刺激a处,指针不偏转;

刺激b、c处,指针偏转两次;

刺激d处,指针偏转一次。

【延伸探究】

(1)若c点到左右两个电极的距离相等,则刺激c点,指针会发生几次偏转?

试解释原因。

提示:

两次。

原因是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兴奋不能同时到达左右两极。

(2)若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图2的结构,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会不会受到影响?

为什么?

会。

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细胞呼吸受到抑制,ATP的合成减少,兴奋的传递就会受到影响。

10.(2016·

双鸭山模拟)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b、c、d、e为各个刺激点,①②为电位变化检测各位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刺激a点①②都有电位变化,刺激e点①②都没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

B.若刺激c点②有两次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内是双向传导的

C.刺激b点②有电位变化,①没有电位变化,是因为兴奋在神经元内是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是化学信号,而电流表对化学信号不反应

D.d位于②两个电极中间,刺激d位点①②指针都没有偏转,原因是相同的

若刺激a点①②都有电位变化,刺激e点①②都没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

若刺激c点②有两次电位变化,不能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内是双向传导的;

刺激b点②有电位变化,①没有电位变化,是因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d位于②两个电极中间,刺激d位点①指针不偏转的原因是d处产生的兴奋传不到①处,②指针不偏转的原因是d处产生的兴奋同时传到②的两个电极,不产生电位差。

【知识总结】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传导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结构基础

神经纤维

突触

传导形式

电信号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传导过程

刺激→电位差→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兴奋区)→未兴奋区

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

传导方向

双向传导

单向传递

传导速度

迅速

较慢

传导效果

使未兴奋部位兴奋

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11.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膜内外的电位差。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Na+通道打开,膜外Na+顺浓度梯度大量流入膜内,Na+通道很快就进入失活状态,与此同时,K+通道开放,膜内K+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推动下又向膜外扩散。

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

B.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内负外正

C.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D.从静息状态受刺激到恢复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

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表现为内负外正,电表会测出电位差;

由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所以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内正外负;

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相反;

从静息状态受刺激到形成动作电位,电表指针会通过0电位偏转一次,由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电表指针又会通过0电位偏转一次,共两次。

【延伸探究】若把电极都放到膜的内侧或外侧,能否测量到静息电位?

不能。

原因是静息电位是指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12.图甲中A、B、C为三个神经元,图乙是图甲中突触结构的放大。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C细胞间信息的传递方向为A→B→C

B.刺激部位①,该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为负

C.当神经冲动传到D点时,将导致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

D.X物质的释放引起的效应是E细胞的持续兴奋

【解题指南】解答此题注意两点:

(1)神经递质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类;

(2)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

图甲由于A上有神经节,因此A为传入神经,故A选项正确;

刺激部位①,将产生动作电位,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为负;

当神经冲动传到D点时,将导致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

X物质是神经递质,引起的效应是E细胞的兴奋或抑制,故D选项错误。

13.(能力挑战题)(2016·

银川模拟)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的方式不同,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

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小体内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如图所示,以下有关突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速度较化学突触快

B.兴奋在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中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C.兴奋通过化学突触时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兴奋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解题指南】分析题图:

图示表示电突触的结构示意图。

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小体内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

可知,兴奋在电突触处可以双向传递。

据图可知,电突触的传递依靠电信号,而化学突触的传递借助于神经递质,因此电突触的信号传递速度比化学突触的信号传递速度快,A正确;

由于电突触的突触前膜没有突触小泡,不借助于神经递质,且突触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因此构成电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中,任何一个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均可以传给另一个神经元,B错误;

兴奋通过化学突触时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正确;

兴奋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与细胞膜上的信息交流功能有关,D正确。

14.(2016·

牡丹江模拟)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C.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温觉感受器分布于皮肤和内脏器官;

通过汗液蒸发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15.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

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  )

A.红细胞吸水增加

B.胰岛素分泌降低

C.肝糖原的分解增加

D.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

(1)题干关键词:

“高渗葡萄糖溶液”“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

(2)隐含知识: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

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红细胞吸水减少或失水;

由于血糖水平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糖类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降低血糖水平。

16.(2016·

中卫模拟)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是由于患者所产生的抗体X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某激素的受体Y结合,致使甲状腺细胞持续被激发,产生高水平激素Z所致。

对患者使用物质UDP可减弱Graves病的症状。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激素Z为甲状腺激素

B.分泌抗体X的细胞为浆细胞

C.UDP可能会抑制X的分泌

D.Y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激素Z是由甲状腺细胞分泌,因此激素Z是甲状腺激素;

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Graves病是由于患者所产生的抗体X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某激素的受体Y结合,致使甲状腺细胞持续被激发,产生高水平激素Z所致,而UDP可减弱该病的症状,因此推测UDP可能会抑制X的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而不是甲状腺上的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17.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使血糖升高的动物激素,当人体受到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下图所示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拮抗作用

B.下丘脑促进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调节机理不同

C.下丘脑中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但没有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

D.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可促进垂体的活动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都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根据题图可知下丘脑通过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然后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而胰高血糖素是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调节分泌的,两者调节机理不同;

下丘脑中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接受神经调节,也有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反馈调节;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其分泌增加可抑制垂体的活动。

18.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过咸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结构甲、乙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C.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

D.结构丙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减少

食物过咸或机体失水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

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

丙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其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6分)

19.(11分)(2016·

眉山模拟)下图为人体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图可知,完成一个反射活动,至少需要______个神经元,如果上图表示缩手反射,则图中少画的神经元类型为____________。

图中乙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__。

(2)若图中AB=BC=5cm,刺激A点,测得兴奋到达B、C的时间分别为5.2×

10-2s、5.4×

10-2s,则由此计算,局部电流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为____m/s,经过突触结构的时间约为____s。

(3)在检查膝跳反射时,如果测试者事先告诉受试者,受试者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抵制或加强这一反射,可见膝跳反射弧受____________的控制。

(4)若在走路时脚心被铁钉所刺,此时被刺的脚会立刻提起,同时另一条腿的肌肉也协调活动,脚立即着地,承担全身重量,使身体能保持平衡,可见该过程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参与了调节。

【解析】

(1)人体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最简单,仅由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两个神经元组成,而人体的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较复杂一些,在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还含有中间神经元。

由图可知,与甲相连的是感觉神经元,故乙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2)由题意,兴奋在BC之间的传导时间为5.4×

10-2-5.2×

10-2=2×

10-3(s),而BC长5cm,故兴奋在BC之间的传导速度为5÷

(2×

10-3)=2.5×

103cm/s=25m/s;

经过突触结构的时间约为5.2×

10-2-2×

10-3=5×

10-2(s)。

(3)人的意志是大脑皮层产生的,在神经系统中,高级中枢控制着低级中枢的活动。

(4)人的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答案:

(1)两 中间(或联络)神经元 效应器

(2)25 5×

10-2(或0.05)

(3)大脑皮层 (4)小脑

20.(12分)(能力挑战题)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

下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对毒品或药物的依赖。

(1)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多巴胺储存在____________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神经元A上的________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2)多巴胺释放后,在其释放的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________;

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________,以此造成毒品依赖。

(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内流,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____________,多巴胺的释放量________。

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__________________,“奖赏”效应增强。

停用时,造成药物依赖。

(1)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2)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增加;

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减弱,从而造成毒品依赖。

(3)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Cl-内流,使膜内外电位差加大,从而抑制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使多巴胺的释放量减少。

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如果长期过量使用吗啡,该神经元的兴奋性会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结果造成多巴胺释放增加。

(1)突触小泡 受体 

(2)增加 减弱

(3)受到抑制 减弱 多巴胺释放增加

【知识总结】正常与异常情况下神经递质的变化

(1)正常情况分析: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2)异常情况分析。

①若某种有毒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②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

21.(10分)(2015·

全国卷Ⅰ)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

(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

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______,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____________,血压恢复。

肾上腺素的作用是______(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

(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

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____________调节。

乙酰胆碱属于____________(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特点和作用。

(1)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该过程中心脏是肾上腺素的靶器官,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血压恢复。

肾上腺素是一种可调节细胞代谢的信息分子,其功能是传递信息。

(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故该过程中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

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需要与靶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3)由题干分析可知,乙酰胆碱对心脏活动的作用表现为抑制作用,肾上腺素对心脏的作用为兴奋作用,它们各自与自己的受体结合后才能表现出相应的作用,同时二者分别与靶细胞结合发挥作用后都会被灭活。

(1)靶器官 灭活 传递信息

(2)神经 神经递质 受体

(3)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2.(13分)下图为某同学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为器官或细胞,①~④为激素)。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_。

兴奋在传入神经上以____________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完成信号传递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当激素③以B为靶细胞时,体现了激素的__________调节,③对B的作用效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寒冷环境下比炎热环境下的精力________(填“更容易”或“不容易”)集中,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相同饮水量的情况下,冬天的尿液比夏天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