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专业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080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专业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专业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专业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专业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专业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专业技术方案.docx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专业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专业技术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专业技术方案.docx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专业技术方案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编制目标及原则

四、最常见的质量通病

 

五、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一、编制依据:

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

1.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1.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1.6、建筑防水工程施工工艺质量验收标准规范

1.7、施工手册

1.8、工程设计图纸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庐江中心城46#楼项目,位于安徽省庐江县文明中路西侧庐江县人民医院北侧。

建设单位:

庐江县云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安徽祥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江苏大汉建设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勘探单位:

安徽工程勘察院。

本工程为庐江县庐江中心城46#楼项目工程,本工程相对标高+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值为11.5m、室内外高差为0.30m,主要使用功能为商业。

建筑工程等级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面积为77263.34㎡,其中地上62464.18㎡、地下14799.16㎡、建筑基底面积7045㎡;建筑层数为地上28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99.9m。

耐火等级为Ⅰ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为Ⅰ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Ⅰ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主要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三、编制目标及原则:

3.1、建设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

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

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虽多,涉及面亦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缺乏质量意识,不讲“认真”二字。

其实,消除质量通病,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要求,办不到的事。

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二”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认真贯彻执行技术责任制;认真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实行层层把关;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渗、漏、裂、空、堵”等质量通病的防治效果,这些质量通病主要表现为:

外墙面渗水;外门窗周围渗水;屋面渗水;卫生间、厨房间渗漏;管道接口渗漏;地面、顶棚空鼓;楼地面、墙面裂缝;下水道堵塞等。

3.2、质量通病防治基本原则

1、质量通病的治理要以管理和技术措施为主,反对不计成本,以治理为名进行不必要的变更的治理行为。

在管理上,要加强施工组织,完善各项制度,落实质量责任,推广标准化、精细化施工管理;在技术上,要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研发、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完善工艺流程和标准,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

2、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治理工作注重从小、从细抓起。

治理质量通病的过程就是一个精细化管理的过程,要注重抓好工程质量的细小部位,施工管理的细小措施,施工工艺的细小环节。

3、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加强协作,各负其责。

在治理过程中,要通过治理责任这个纽带,建立治理沟通、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

4、质量通病的治理要预先制定专项治理措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做到事半功倍。

质量通病是长期形成的痼疾,治理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突出重点、重点突破,带动全面。

5、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要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要防止质量通病的治理要求、治理措施和一线人员不见面的情况,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治理的措施和施工工艺关键环节,把治理的直接责任落实到一线,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

3.3、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段建年(项目经理)

副组长:

李振(项目技术总工)

成员:

张程(质检员)、各栋号施工员、劳务班组负责人

四、最常见的质量通病:

4.1基础不均匀下沉,墙身开裂;

4.2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出现蜂窝、麻面、露筋;

4.3现浇钢筋混凝土阳台、雨蓬根部开裂或倾覆、坍塌;

4.4砂浆、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任意加水,强度得不到保证;

4.5屋面、厨房渗水、漏水;

4.6墙面抹灰起壳,裂缝、起麻点、不平整;

4.7地面及楼面起砂、起壳、开裂;

4.8门窗变形,缝隙过大,密封不严;

4.9水暖电工安装粗糙,不符合使用要求;

4.10砖墙接槎或预留脚手眼不符合规范要求;

4.11饰面板、饰面砖拼缝不平、不直,空鼓,脱落;

五、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5.1基础不均匀沉降处裂缝的控件

5.1.1、在基础坑放线开挖后,敬请勘察人员、设计人员以及质监人员进行现场验收基坑,对不适合作基础持力层的土层应彻底挖去,然后再根据设计要求认真做好处理工作,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通过监理部门,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1.2、素砼垫层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强度的混凝土,按水平控制点浇筑,再用平板振动器纵横依次振实,抹平,在其强度达到1.2Mpa以后,才能在其上面施工。

5.2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

5.2.1蜂窝

1、现象及原因:

混凝土结构局部质量出现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2)混凝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4)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5)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2、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

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

洗刷干净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5.2.2、麻面

1、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防治的措施

(1)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等堵严;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5.2.3、孔洞

1、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2、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3、防治的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5.2.4、露筋

1、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2、产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3、防治的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

2或1:

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2.5、缝隙、夹层

1现象:

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2、产生的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3、防治的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一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5.2.6、缺棱掉角

1现象: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2、产生的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3、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5.2.7、表面不平整

1、现象: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3、防治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