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模拟试题27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067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模拟试题27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模拟试题27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模拟试题27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模拟试题27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模拟试题27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模拟试题273.docx

《中考物理模拟试题27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模拟试题273.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模拟试题273.docx

中考物理模拟试题273

2017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物理试卷

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首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A.奥斯特    B.法拉第    C.赫兹   D.安培

考点:

电磁感应.

分析:

根据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可知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是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

解答:

解: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故选B.

点评:

(1)在电磁学中,最著名的科学家有两个:

奥斯特,第一个发现电能生磁即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的科学家;法拉第,第一个发现磁能生电即电磁感应的科学家.

(2)记住相关的基础知识对于解决此类识记性的题目有很大的帮助.

2.下列常见的物体通常情况下都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

A.汽油和盐水B.黄铜和石墨

C.人体和大地D.塑料和陶瓷

考点:

绝缘体.

分析:

根据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

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

解:

常见的导体包括:

人体、大地、石墨、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题中四个选项中,盐水、黄铜、石墨、人体、大地是导体,汽油、塑料和陶瓷是绝缘体.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哪些物体为导体,属于识记的内容,比较简单.

3.关于能源及其利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能源都是一次能源

B.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C.能量转化装置的效率可以达到100%

D.目前核能发电主要是利用核聚变方式

考点:

能源的分类;核能.

分析:

(1)能源按照能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取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2)能源按照能否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3)由于消耗能量在做有用功的同时,必不可少的要做额外功,因此其转化效率不可能达到100%.

(4)核电站就是利用原子核的裂变产生的能量来发电的.

解答:

解:

A、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

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二次能源是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如电能、内能.不合题意.

B、能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如:

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如:

化石能源、核能等.符合题意.

C、在利用能量做功的同时,由于机械摩擦、废气等因素影响,都要消耗能量,因此其转化效率不可能达到100%.不合题意.

D、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了有关能源的分类、能量转化、以及核能的利用等知识,是一道基础题.

4.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

解:

A、立竿见影是影子,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B、拱桥在水面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不符合题意.

C、水中的树枝好像折断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符合题意.

D、日食,是由当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时,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被月亮挡住了而形成的,其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身边常见的光现象,对于生活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形成的现象应当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

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其中熔化、汽化、升华过程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解答:

解:

A、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凝固放热.不合题意.

B、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液态的小水珠,是液化,放热,不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放热,不合题意,

D、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固态的冰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是升华,吸热,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正确的判断物态变化,然后结合吸热和放热进行分析判断.

6.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两个鸡蛋的重约为1N

B.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5℃

C.初中生跑50m所需时间约为4s

D.一支新的中华牌2B铅笔的长度约为30cm

考点:

重力大小的估测;温度;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分析:

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

解答:

解:

A、两个鸡蛋的质量m=100g=0.1kg,重约为G=mg=0.1kg×10N/kg=1N,符合实际;

B、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溫度约为27℃;

C、初中生跑50m所需时间约为7s;

D、一支新的中华牌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cm.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一些常见物理量的估测能力,需要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物理量单位、大小有所认识,此题就会得到正确答案.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磁性的物体能吸引铜、铝等物质

B.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C.发电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D.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可以通过调节电流的大小来控制

考点: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磁性、磁体、磁极;实用电动机的构造、特点和应用;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分析:

(1)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物体具有磁性.

(2)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的原理工作的.

(3)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4)电磁铁磁性强弱由电流大小来控制,磁极由电流的方向来控制,磁性的有无由电流的有无来控制.

解答:

解:

A、具有磁性的物体吸引铁、钴、镍,不能吸引铜、铝.不符合题意.

B、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工作的,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C、发电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符合题意.

D、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可以通过调节电流的大小来控制,相同条件下,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1)掌握电动机、发电机的原理图、工作原理、能量转化等.

(2)掌握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掌握电磁铁的优点.

8.已经在苏州完成验收及鉴定试验的月球车,明年将随“嫦娥3号”登陆月球.月球表面周围没有空气、没有磁场、对物体的引力仅为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到时,在月球车上能做到的是

A.用超声波测定速度B.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C.利用风能发电D.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天平的使用;磁场.

分析:

(1)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月球的表面是真空,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地球的周围具有磁场,我们成为地磁场;月球上没有磁场,指南针不能使用;

(3)月球上的物体也受到月球的吸引力,即月球上物体的重力.

解答:

解:

A、因为月球的表面是真空,没有空气,故声音不能传播;故不能用超声波测定速度;故A错误;

B、月球上没有磁场,指南针不能使用;故B错误;

C、因为月球的表面是真空,没有空气,故不能利用风能发电;故C错误;

D、月球上的物体也受到月球的吸引力,即月球上物体的重力;故可以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深入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以及月球表面的环境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关于粒子和宇宙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固体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D.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

考点:

原子结构、元电荷与带电情况.

分析:

(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

(2)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

(3)一切物质的分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

解:

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其他八个行星绕着太阳转,而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不合题意.

B、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符合题意.

C、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构成固体的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不合题意.

D、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10.下列现象中,由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分析:

本题考查了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高度和质量有关.

解答:

解:

A、动车匀速上坡,所处高度增大,速度不变,重力势能增大,动能不变,不符合题意;

D、火箭加速上升,速度增大,所处高度增大,其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大,不符合题意;

C、滚摆上升时,速度越来越小,所处高度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符合题意;

B、小孩滑下,所处高度减小,速度变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分析能量转化时,就看什么能量减少了,什么能量增加,总是减少的能量转化为增加的能量.

11.1648年帕斯卡做了著名的“裂桶实验”,如图所示.他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木桶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然后在楼房的阳台上往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灌了几杯水,桶竟裂开了.该实验现象说明了决定水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是

A.水的密度B.水的深度

C.水的体积D.水的重力

考点:

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

分析:

从筒裂这个现象可以看出倒入的几杯水使水桶受到的压强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然后再将倒入这几杯水造成的变化与液体压强的特点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

解:

倒入几杯水后,水的质量虽然变化,由于是一根细管,所以倒入几杯水后,细管中水的深度增加的很多,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可知:

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这一实验表明的是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深度.

故选B.

点评:

液体压强的大小是由液体的密度和深度决定的.与液体的质量没有直接的关系.质量大产生的压强不一定大.

12.水平地面上竖直放有一实心铜圆柱体,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1,在它底部中央开孔后,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2.孔的形状和大小如图甲所示,其中EFGH为底部孔口.孔的形状和大小与按图乙所示对称切割正方体形成的几何体的形状和大小一样(具体方法是沿四边形ABFE所在平面和四边形DCGH所在平面将正方体对称截去两块).已知正方体中线段AB的长度为圆柱体高的一半,AB=EF=2EH.关于p1与p2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

A.p1<p2

B.p1=p2

C.p1>p2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13.家庭照明电路中的用电器间是____________(串联/并联)连接的;使用测电笔检测电路时,若氖管发光,表明测电笔的笔尖接触的是____________(零/火)线.

考点:

测电笔的使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分析:

(1)照明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是并联的,开关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之间是串联的;

(2)使用测电笔时,笔尖接触要检测的导线,手接触笔尾金属体,才能在接触火线时氖管发光,接触零线时氖管不发光.

解答:

解:

(1)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是并联的,这样可以相互不影响,可以独立工作;

(2)使用测电笔时,手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