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00082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五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

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B.墨子辩术高明。

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C.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D.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不见我于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09深圳)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

(甲)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子?

传不习乎?

”(节选自《论语十则》)

(乙)子墨子起,再拜,曰: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节选自《墨子?

公输》)

5.《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

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6.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请你先简要解释“兼爱”或“非攻”的意思,然后简答:

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1)

(2)

7.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①公输盘不说:

②请说之:

③知而不争:

④不可谓知类:

8.用“/”线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9.翻译下面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

译:

10.

(1)第一段交代子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

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2)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

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①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②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11.墨子劝服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孟子》二章

默写

12.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冀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串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支持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孟子》二章中名句填写)。

13.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关系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3年青海省,无锡市)

14.寡助之至,□□□□。

□□□□,天下顺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002年北京市东城区)

15.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山东省2003年)

16.《〈孟子〉二章》中,揭示忧乐与国家兴亡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2年广东省湛江市)

17.故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2年辽宁省)

1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002年荆州市,上海)

19.陈水扁要搞“台独”,遭到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强烈反对。

这正是如《〈孟子〉二章》中写的那样:

(2004年玉林市)

20.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004年靖西)

21.孔子和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博大精深。

请你分别写出一句你所知道的最能体现二人智慧和主张的名言或短语。

(课内外皆可)(2004年济宁市)

①孔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孟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美国插手中国内部事务,一次又一次怂恿台湾加入只有主权国家才有资格加入的世界卫生组织。

当然,他们的图谋均告失败。

这充分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用《孟子二单》中的语句作答)(2004年益阳市)

语段阅读

一、舜发于畎亩之中……而死于安乐也。

(2004年四川省)

23.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被举用,被选拔。

B.曾益其所不能曾:

同“增”,增加。

C.衡于虑,而后作作:

发作。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

在外面,指国外。

24.下面语句中与“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于”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B.战于长勺

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25.比较下列各组加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恒亡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故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国恒亡

安能辨我是雄雌则有去国怀乡

26.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田野中被发现

B.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C.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能够改正

D.生于忧患——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

27.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而死于安乐也。

(2004年贵阳实验区)

28.解释语段中加线的词。

①故②是

29.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

30.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

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

(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

三、舜发于畎亩之中……而死于安乐也。

(2004年山东省威海市)

31.给下边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32.下边对加粗字的解释哪两组有错误?

A.必先苦其心志(痛苦)何苦而不平(愁)

B.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斟酌损益(利益)

C.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殚其地之出(出产的东西)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33.文章第一段写舜、傅说等六人的经历,是为了证明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

四、舜发于畎亩之中……而死于安乐也。

(2004年柳州、北海市)

34.选出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字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

A、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B、贫者语于富者曰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35.选出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苟全性命/于乱世D、几处/早莺/争暖/树

36.请你从历史或现实中,列举一个经受艰苦磨难,终于成就了不平凡事业的人物事例。

人物:

________________

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一)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三里之城……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四)故曰……战必胜矣。

”(2004年遂宁市)

37.选文横线上应填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

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B、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D、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38.下列句子中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

包围)

B、池非不深也(池:

水池)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通“叛”,背叛)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39.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

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40.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

比如“城/非不高也”、“故/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1.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42.解释加线词

 

⑴苦(   )其心志:

⑵人恒过(    )⑶衡于虑(   )⑷而后喻(   )

43.翻译句子:

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拂乱其所为

44.“大任”指什么?

45.“是人”要经历哪些磨炼?

答:

46.通过这些磨炼,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答:

47用自己的话概括人经常遭遇哪些困境?

48.经过遭遇困境后,得到的好处是什么?

(用文中三个字回答)

49.学过这篇文章以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51.文章侧重论述。

52.读过本文,使人不由想起这样两句话:

自古雄才多磨难,。

(写出下句)

5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

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鱼我所欲也》

2008山东青岛市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54.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

________________)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______________)(辟:

______________)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

5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简答题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

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

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

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泸州)

5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2)蹴尔而与之蹴:

(3)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4)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58.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妇拍而呜之(《口技》)

B.此之谓失其本心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翻译: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

60.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

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009安徽)

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

下同)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

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6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62.翻译下列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63.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64.请摘录原文中的语句,填写下表。

篇目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过零丁洋》

公输、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中考题专练参考答案

一、2008成都市公输

答案:

6.C(固:

应解释为“本来”)7.D(D项都是表转折,解

释为“但”“却”;

A项前句“以”解释为

“拿”“用”,后句“以”解释为“因为”;

B项前句“之”解释为“这件事”,后句“之”解释为“到”、“往”;

C项前句“于”解释为“在”,后句“于”解释为“对”)

8.C(公输盘并没有“主动

带墨子去劝说楚王”)9.(4分)

(1)(2分)杀害(或“损失”)不足的(民众)而去争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

(译出大意计1分;

落实“

智”的意思计1分)

(2)(2分)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二、(09深圳)

答案;

1、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忠”与“信”是老师谆谆教诲、反复传授的修身之道,我是不是经常对照它来做呢?

2、兼爱:

即兼相

爱。

也就是爱他人,博爱。

非攻,是不发动战争。

简答:

既要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又要关爱他人。

只有内外兼修,才能提高全民道德水准,消除对立,和睦相处,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

三、(09山东枣庄)

7.①同“悦”,高兴②解说③劝谏,劝阻④明白事理

8.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9.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10.

(1)闻、起、行、至、见。

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2)班门弄斧墨守成规

11.采取迂回战术。

先不直接说事由,而是用类比手法,诱发对方亮明观点,然后反驳。

《孟子》二章答案:

7.C8.D9.B10.A11.C

(二)18.①所以②这种人(每个1分)

19.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20.略(所举事例要实事求是,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每点1分)

21.略(不论考生就一点来谈或两点结合起来谈,不论考生持什么观点,只要所言有积极意义,符合情理即可)

5.①z5ng②b@6.AB

7.人恒过,然后能改。

8.生于忧患

9.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10.C(2分)

11.D(2分)

12.(2分)开放题,人名1分,事迹1分,两者之间不吻合不给分。

鱼我所欲也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

③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③“乡”通“向”,从前。

④停止,放弃。

⑤天性,天良。

(6个词,共3分,每个0.5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③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④(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4个句子,共4分,每句l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每句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3)简答题:

①道理举例(两空共1分,每空0.5分)答案示例:

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共2分,举例典型1分,叙议结合1分,列举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②答案示例: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4分)患—祸患,灾难蹴—用脚踢乡—通“向”,从前已—停止(一词1分)

2.(3分)C(C项均译为代词“……的人”;

A项分别为转折关系连词、并列关系连词;

B项分别译为“他的”、“恐怕”;

D项分别译为“却”、“就”)

3.(6分)

(1)(3分)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不可以用呢?

(“甚于生”1分,“得生者”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2)(3分)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每个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非独”1分,“是心”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4.(3分)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1分),比喻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