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物理部分答案与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005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物理部分答案与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物理部分答案与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物理部分答案与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物理部分答案与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物理部分答案与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物理部分答案与解析.docx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物理部分答案与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物理部分答案与解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物理部分答案与解析.docx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物理部分答案与解析

2016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物理部分)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2016·浙江宁波)如图是两车发生交通事故后的现场照片,由照片可判断();

A.—定是甲车去撞乙车的;

B.碰撞前瞬间乙车的速度一定比甲车大;

C.碰撞时两车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一定相等

D.碰撞前瞬间两车的动能大小一定相等

答案:

C

考点:

力作用的相互性;动能大小的比较

解析:

A、由图中的情形,无法判断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故A错误;B、由图中的情形,无法判断两车速度的大小,故B错误;C、甲汽车对乙汽车的撞击力与乙汽车对甲汽车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故C正确;D、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通过图片无法判断两车动能的大小,故D错误。

2.(2016·浙江宁波)如图所示是利用磁悬浮原理浮在空中的盆栽,盆栽底部有磁体,底座内装有电磁铁。

给盆栽浇水前后()

A.盆栽受到的磁力大小不变

B.底座对桌面的压强大小不变

C.要使盆栽与底座之间距离不变,可改变电磁铁线圈内的电流方向

D.要使盆栽与底座之间距离不变,可适当增大电磁铁线圈内的电流

答案:

D

考点: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平衡状态的判断;电磁铁的应用

解析:

A、该盆栽悬浮的原理利用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当盆栽悬浮在空中静止不动时,受的力是平衡力,即盆栽的总重力和磁力大小相等,当浇水后重力变大,故磁力也变大,故A错误;B、影响压强的因素是压力和受力面积,当浇水后重力变大,磁力也变大,对桌面的压力也变大,根据p=F/S在压力变大,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强变大,故B错误;C、要使盆栽与底座之间距离不变,需增大磁力,磁力的大小与电流的方向无关,故C错误;D、要使盆栽与底座之间距离不变,需增大磁力,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有关,其他条件相同,电流越大,磁性越强,故要增大磁力需增大电流,故D正确。

2.(2016·浙江宁波)如图,用5N的力F向下拉绳子,使物体在6s内匀速上升0.3m。

这一过程中()

A.物体上升速度为0.lm/s

B.拉力所做的功为1.5J

C.拉力做功的功率为0.5W

D.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答案:

C

考点:

功的计算;能量守恒定律;功率的计算

解析:

A、物体上升速度v=s/t=0.3m/6s=0.05m/s,故A错误;B、由图知,n=2,则s=2h=2×0.3m=0.6m,拉力所做的功:

W=Fs=5N×0.6m=3J,故B错误;C、拉力做功的功率P=W/t=3J/6s=0.5W,故C正确;D、物体在上升的过程中,除了重力做功以外还有拉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故D错误。

4.(2016·浙江宁波)把一支牙刷放在镜子的前方,镜子中牙刷像的上、下部分明显“错位”了,如图所示。

从镜子的左侧面观察,发现该镜子的背面涂有反射膜,镜子的下端被磨成“V”形,使得前表面的下边成斜面状。

牙刷像“错位”()

A.仅由光在前表面发生反射引起

B.仅由光在后表面发生反射引起

C.由光在前、后两个表面发生反射共同引起

D.由光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发生折射和光在后表面发生反射共同引起

答案:

D

考点:

光的反射

解析:

因为镜子两个反射面,镜子的背面涂有反射膜,镜子的下端被磨成“V”形,镜子的两个反射面不再平行,首先是前表面的反射成像,然后光首先会进入玻璃,然后在玻璃后表面又发生反射,再折射出来成像,而发生错位现象,故ABC错误,D正确。

5.(2016·浙江宁波)如图所示,干路上的电流I恒为1A不变,滑动变阻器规格为“15Ω1A”,小灯泡L上标有“6V3W”字样。

忽略温度对小灯泡阻值的影响,则()

A.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6Ω

B.当滑片P移到最左端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1A

C.在滑片P向左移动过程中,并联电路两端电压会减小

D.在滑片P向左移动过程中,并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会增大

答案:

C

考点:

电路的动态分析;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计算

解析:

(1)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小灯泡L正常发光,所以,电源的电压U=UL=6V,由P=UI可得,通过灯泡的电流: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

,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

,故A错误;

(2)当滑片P移到最左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会造成电源短路,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A,故B错误;

(3)在滑片P向左移动过程中,因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所以,并联部分的总电阻变小,因干路上的电流I恒为1A不变,所以,由U=IR可知,并联电路两端电压会减小,故C正确;由P=UI可知,并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减小,故D错误,故选C。

二、填空题

6.(2016·浙江宁波)在如图所示的“汽油机模型”实验中,厚壁有机玻璃圆筒内底装有两根与静电起电机相连接的放电针。

(1)将适量的汽油喷入筒内,用软木塞塞住筒口,摇动起电机。

如果观察到放电针放电,汽油燃烧,软木塞被高温高压的气体_______,即可模拟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的_______冲程。

(2)实验时若发现点火装置不能工作,可用火柴替代放电针。

为了点燃圆筒内的火柴,可用_______会聚太阳光使其燃着。

答案:

(1)冲出;做功;

(2)凸透镜(或凹面镜)

考点: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7.(2016·浙江宁波)如图所示,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

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

(1)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______的虚像。

(2)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α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αB,则αB______αC。

答案:

(1)浅;

(2)=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

(1)当沿杯子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变浅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

(2)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光从水中进入人的眼睛的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不变,所以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从B点和C点射出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不变的,即αB=αc。

 

8.(2016·浙江宁波)宁波公交车上备有灭火毯,该灭火毯在无破损的情况下能重复使用。

若车内起火,在起火初期快速取出灭火毯,抖开后覆盖在火焰上,直至扑灭。

(1)灭火毯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推测,制造灭火毯的材料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等特性

(3)这种灭火毯我们家庭中也可以备用。

若家里的电器起火,使用灭火毯前应先____________,以防止电线绝缘层烧毁而引起电源短路,造成二次火灾。

答案:

(1)隔绝助燃物

(2)不可燃、不助燃、耐高温、无毒、不易破损、绝缘性好、柔软性好等(写出一点即可)(3)切断电源

考点:

灭火的方法(化学);物质的基本性质;安全用电

 

9.(2016·浙江宁波)2016年1月21日,“霸王级”寒潮来袭,狂风大作,当晚宁波气温低至-7℃。

第二天,东钱湖岸边树木的枝条上挂满冰凌。

在大风作用下,湖水拍击到岸边的树木上,水在低温下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冰凌。

答案:

凝固

考点:

物态变化;凝固;凝固放热

 

10.(2016·浙江宁波)甲车两侧远光灯的规格均为“12V60W”,供电的蓄电池电压为12V,最大容量为60Ah。

某天晚上,该车熄火时忘记关闭远光灯,则车上蓄电池最多能供两个远光灯正常工作______h。

由于蓄电池的电能耗尽,甲车无法启动,需要借用乙车的蓄电池“搭电”启动,如图所示。

“搭电”时,先用电线将甲车蓄电池的正极与乙车蓄电池的______极相连,再将另两个电极用电线连通(如果误接,蓄电池会被短路)。

答案:

6;正

考点:

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电路的三种状态

解析:

(1)甲车两侧远光灯并联,总功率P=2×60W=120W,由P=UI可得,总电流,由可得,车上蓄电池最多能供两个远光灯正常工作的时间:

(2)因甲、乙两车正负极依次串联时会造成电源短路,烧坏电源,所以,两车“搭电”启动时,先用电线将甲车蓄电池的正极与乙车蓄电池的正极相连,再将另两个电极用电线连通。

 

三、实验探究题

11.(2016·浙江宁波)洗衣服时,小科发现肥皂泡在不断地破裂。

小科觉得,肥皂泡的破裂可能与肥皂泡内气压大小有关,而肥皂泡内的气压大小可能与肥皂泡的半径大小有关。

为此小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1闭合阀门3,打开阀门1和2,吹出较大的肥皂泡A,闭合阀门2;

2打开阀门3,用同一肥皂水吹出较小的肥皂泡B,闭合阀门1;

3打开阀门2,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肥皂泡A变大,肥皂泡B变小。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肥皂泡半径越大,肥皂泡内的气体压强越______。

【实验反思】如果上述结论同样适用于半径达到一定值后的气球,小科就能解释用嘴吹气球时,当吹到一定程度后,越吹所需要的力越______的原因。

答案:

小;小

考点: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

(1)由题意可知,较大肥皂泡A变大,较小肥皂泡B变小,因肥皂泡内气压大于外部气压时体积变大,肥皂泡内气压小于外部气压时体积变小,且外部大气压相同,所以,相同条件下,肥皂泡半径越大,肥皂泡内的气体压强越小;

(2)由

(1)的结论可知,用嘴吹气球时,当吹到一定程度后,越吹所需要的力越小。

 

12.(2016·浙江宁波)小科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仪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0Ω1A”,AB间接入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为25Ω。

【实验步骤】

1连接电路:

完成图甲中的连线,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3.0V,读出电流表示数并记录,此时滑片P在中点附近;

3断开开关,在AB间换接20Ω的定值电阻;

4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示数并记录;

5断开开关,在从间分别换接15Ω、10Ω和5Ω的定值电阻,依次重复步骤④。

【实验数据】

电阻R/Ω

25

20

15

10

5

电流I/A

0.12

0.14

0.16

0.20

AB间接5Ω的定值电阻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表中“★”处的数值为____________。

【数据分析】小科找不出上述数据的定量关系。

而其他同学都通过实验得出了“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正确结论。

【实验反思】

(1)小科得不到正确结论的原因是______,需要重新实验。

(2)根据小科的实验数据,通过进一步分析计算可以发现,当间的阻值变小时,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实验步骤】如图所示;【实验数据】0.26;【实验反思】

(1)小科实验时未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2)变小

考点: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

①使滑动变阻器的右下接线柱与开关的右接线柱相连,如下图所示:

⑤根据图乙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6A;

(1)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需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根据表中数据和U=IR可知,电阻两端电压随阻值的减小而减小;因此小科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是因为没有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2)假设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位置,则当AB间的阻值为25Ω时,电源电压:

U=0.12A×(25Ω+5Ω)=3.6V;

当AB间的阻值为20Ω时,电源电压:

U=0.14A×(20Ω+5Ω)=3.5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