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1精讲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99697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1精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园林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1精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园林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1精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园林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1精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园林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1精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林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1精讲Word文档格式.docx

《园林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1精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1精讲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园林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1精讲Word文档格式.docx

•细胞的重要性:

1)结构单位——形态构成,细胞的全能性

2)功能单位——新陈代谢,生命最基本的单位

3)繁殖单位——产生变异的基本单位

2类型

根据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可以将生物分为

非细胞生物:

包括病毒、噬菌体(细菌病毒);

细胞生物:

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生物;

根据细胞核和遗传物质的存在方式不同又可以分为:

原核生物(无丝分裂,转录,翻译在同一地点)

Eg细菌、蓝藻(蓝细菌)

真核生物(有丝分裂,转录,翻译不在同一地点)

Eg:

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真菌、高等植物、动物、人类

2.2染色体

1染色体的结构

染色体主要由DNA、蛋白质、RNA组成。

(重点)典型染色体由着丝粒、长短臂、端粒和随体构成。

2染色体数目是物种的特征,相对恒定;

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2n),配子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n)

同源染色体:

体细胞内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双亲。

形态结构上不同的染色体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重点)3四级结构模型

1.核小体(DNA+组蛋白)初级结构

2.螺线管(核小体+连接丝)二级结构

3.超螺线管(螺线体)三级结构

4.染色体(超螺线体)四级结构

2.3细胞分裂

(一)有丝分裂过程

先是细胞核分裂,即核分裂为两个;

后是细胞质分裂,即细胞分裂为二,各含有一个核。

1)前期

前期:

细胞核内出现细长而卷曲的染色体,以后逐渐缩短变粗,每个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

核仁和核膜逐渐模糊不明显,出现纺缍丝。

两消失:

核仁、核膜

两出现:

纺锤丝、染色体

2)中期

各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均排列在纺锤体中间的赤道面上。

着丝粒与纺锤丝相连。

染色体具有曲型的形状,因此是鉴别和计数的好时期。

3)后期

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为二,各条染色体单体各成为一个染色体,由纺锤丝拉向二极。

4)末期

在两极围绕着染色体出现新的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一个细胞内形成两个子核,接着细胞质分裂,在纺锤体的赤道板区域形成细胞板,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又恢复为分裂前的间期状态。

第三章

1、基因:

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具有功能的特定核苷酸顺序的DNA片段,是贮存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基因可以突变,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

2、等位基因:

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两个不同形式的基因,是由突变造成的许多可能的状态之一。

3、分离律的实质:

杂交种的体细胞在形成性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产生两种不同类型、数目相等的配子。

4、分离假说验证方法:

测交法自交法花粉测定法

5、分离律实现的条件:

1二倍体,性状区分明显,显性作用完全

2减数分裂正常,配子的生活力相等

3配子形成合子机率均等

4合子发育正常

5分析的群体足够大

1.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

1.完全显性:

表现亲本之一性状

2.不完全显性:

不同于任何一个亲本

3.超显性:

表现型超过亲本

4.并显性(共显性):

AB血型

5.镶嵌显性:

同时表现父、母本的性状

6.致死基因:

白化基因

复等位基因:

在群体中占据某同源染色体同一座位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

2.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

1、互补作用(分离比为9:

7)

2、加性基因(分离比为9:

6:

1)

3、重复基因(分离比为15:

4、显性上位基因(分离比为12:

3:

5、隐性上位基因(分离比为9:

4)

6、抑制基因

第四章

连锁遗传: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常常有联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即为连锁遗传。

交换率/连锁率:

产生新组合的配子数的百分数来表示。

连锁群: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组成一个连锁群。

染色体图:

依据基因之间的交换值(或重组值)确定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绘制出来的简单线性示意图。

交换:

减数分裂前期,尤其是双线期,配对中的同源染色体在非姐妹染色单体间某些位点出现交叉缠绕的现象,即是同源染色单体间相对应的片段发生交换的地方。

4、有一杂交试验获得如下结果:

AaBb×

aabb

AabbaaBbAaBbaabb

42%42%8%8%

问:

a.发生交换和没发生交换的配子是哪些?

b.两基因间的遗传距离是多少?

c.在这两基因区段内减数分裂前期I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百分率是多少?

答;

a.发生交换的配子是AB和ab,未发生交换的配子为Ab和aB;

b.两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16个图距单位;

c.减数分裂前期Ⅰ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的百分率为32%。

5、番茄测交结果如下;

++s348

Op+306

+++73

0ps63

+ps96

O++110

+p+2

O+s2

(1)这3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如何

(2)2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

(3)这3个基因间的距离是多少?

(4)符合体系是多少?

第五章数量性状的遗传

1.质量性状:

具有明显的界限,没有中间类型,表现为不连续变异的性状。

2.数量性状:

相对性状间不易区别明显,在性状的表现程度上有一系列中间过渡类型,呈现连续变异的性状。

一、数量性状的基本特征:

1.杂种后代的数量性状表现连续分布。

2.杂种后代的数量性状对环境条件反应敏感。

3.杂种后代数量性状的表现也受遗传的影响。

4.数量性状研究的对象是群体,对于个体而言难以确定。

5.除了上述特征外,还表现其他一些情况:

若干性状表现趋中变异

有超亲类型出现

有些经济性状表现退化现象

二、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1.F1的平均值介于两亲本之间。

2.F2平均值与F1的平均值接近。

3.F2的变异幅度比F1的变异幅度更大,且F2的极端类型与亲本的变异接近。

3、多基因假说要点:

英国学者Mather提出了“微效多基因”的概念来补充孟德尔的概念,其要点如下:

1.数量性状的遗传受一系列基因所支配。

2.这些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是微小的,相互独立的,但以积累的方式发生作用。

3.等位基因之间的缺乏显隐性关系,但它们也按照基本的遗传规律,有分离和重组,连锁和交换。

4.对环境条件敏感。

这一理论为后来一系列试验所证实。

(或者)4.多基因假说的要点:

 

①数量性状是许多微效基因或多基因的联合效应造成的。

②每对基因对表型的影响是微小的,不能给予个体辨认,只能按性状一并研究。

③微效基因是相互独立的,其效应往往是相等的,而且以累加的方式发挥作用。

④微效基因往往缺乏显性。

⑤微效基因对环境条件敏感。

⑥多基因往往是多效性的,一方面对某个数量性状起微效的基因作用,另一方面在其他性状上可以修饰作用。

⑦微效基因处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

第6章细胞质遗传

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连续性、稳定性、独立性

、母性影响:

正反交的结果不同,子代表型受到母本基因型的影响而和母本的表型一样的现象。

又叫前定作用

2、细胞质遗传:

染色体以外的遗传因子,即细胞质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现象。

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

一是母系遗传;

二是后代的性状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母性影响和细胞质遗传异同点(重点)

母性影响是受核基因的控制,核基因产物在雌配子中积累,使后代的性状表现为,母亲的性状就是母性影响,如锥实螺外壳旋转方向是由核基因控制的

母系遗传是位于细胞质中的基因引起的。

雄配子没有细胞质,只有雌配子有,

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后代,细胞质都是来自于母体亲本,因此细胞质基因(如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都是存在于母体亲本的)所控制的性状总是来自于他的母亲,这就叫母系遗传

所以,他们的区别是:

基因所在部位不同,一个来自核基因,一个来自细胞质基因

相同点就是:

后代表现都与母本相似

3、遗传物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连续性、稳定性、遗传性。

4、植物雄性不育性类型:

1、核型雄性不育类型2、细胞质雄性不育3、核质雄性不育类型

5、植物雄性不育性的利用方式:

1、不育系2、保持系3、恢复性

6.何谓雄性不育?

它在生产上有何应用价值?

一般生产上多用哪种不育型?

如何利用?

植物花粉败育的现象称为雄性不育。

在农业生产上要求恢复系不仅能使雄性不育的后代恢复能育性,而且要求表现杂种优势,这样才能到达推广栽培的目的。

特别是在水稻雄性不育系的研究方面我国科技工作者做出了杰出贡献。

这类雄性不育在农作物及园艺作物育种上得到广泛利用,如玉米、水稻、小麦、棉花、洋葱等。

一区是繁殖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隔离区,在区内交替地种植不育系和保持系。

另外一区是杂种制种隔离区,在这一区里交替地种植不育系和恢复系,不育系植物没有花粉,花粉是从恢复系植株来的,所以从不育系植株收获的种植就是杂交种子,可供大田生产用

7.植物雄性不育生产上利用的评价(不确定的答案)

雄性不育性主要运用在杂种优势的利用上。

2个隔离区同时翻译3系的制作杂交种的方法,一般称为“二区三系”制种法。

(保持系、不育系、恢复系)

利用雄性不育性进行制种的优点:

1、省工、省时、节省成本:

杂交母本获得了雄性不育性,就可以免去大面积繁育制种时的去雄工作。

2、保证杂交种子的纯度。

3、对植物本身不利,对人类有利。

8.设S为细胞质不育基因,N为细胞质可育基因,r为细胞核不育基因,R为细胞核可育基因,请写出下列杂交的结果:

(重点)

S(rr)+N(RR):

细胞核可育

S(rr)+N(rr):

细胞核不育

N(Rr)+S(rr):

因父本雄性不育不能提供花粉

N(rr)+N(rr):

细胞质可育,细胞核不育

第7章遗传物质的改变

染色体组:

二倍体生物体配子中所包含的全部染色体,常用X(基数)表示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有的染色体数。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情况: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异源多倍体:

是指体细胞中包含2种甚至3种不同来源的染色体组的植物体,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

基因突变:

是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就称为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的类型:

自发突变、诱发突变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1、突变的重复性2、突变的可逆性3、突变的多方向性

(书本P107的表格)非整倍体的表达方式:

单体(2n-1)缺体(2n-2)双单体(2n-1-1)双三体(2n+1+1)

第八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1.遗传物质在理论上应当具备连续性、稳定性、自主性。

1.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的稳定性;

2.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的细胞间的稳定性;

3.同一个体不同发育年龄的稳定性;

4.仅在能自体复制的细胞器上找到。

2.DNA和RNA的区别

区别

DNA

RNA

脱氧核糖

核糖

碱基

ATGC

AUCG

单双键

长短

较长

较短

位置

大部分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更多的集中在核仁上

3.DNA复制5个特征

半保留复制

有一定的复制起始点、需要引物双向复制、半不连续复制

4.DNA复制方向只能从5‘端到3‘端

5.DNA复制过程:

起始,延伸,终止

6.中心法则;

阐述生物世代、个体以及从遗传物质到性状的遗传信息流向,即遗传信息在遗传物质复制、状表现过程中的信息流向。

7.遗传密码的性质:

简并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无逗号、不重叠

8.DNA的二级结构要点:

反向平行;

碱基配对;

碱基距离为0.34nm;

螺距为3.4nm。

9.染色体的组成:

DNA,蛋白质(组蛋白,非组蛋白),RNA

10.基因突变:

区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第十章

一、花色素的三大类群

(1)类胡萝卜素(黄色至红色)

(2)黄酮类化合物:

花色素苷(红色系)、类黄酮(黄色、白色、)

(3)其他色素

二、青素苷

   花青素苷是构成从红色到紫色、蓝色的主要物质,它们以可溶性糖苷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体中,即由真正的着色物质跟一个或多个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花色素苷的糖苷配基一般称为花色素。

目前已发现的天然花色素只有7种

三、花色的遗传学基础

绝大多数影响花色的因素是由基因控制的,而控制花色的基因又是高度专化的,各专一化的基因构成一个有序的基因系统并共同作用,形成万紫千红的花色。

(1)花色素基因

花色素合成的起始和终止完全由基因调控。

例如金鱼草的白化症,基因呈显性N时,合成色素即开始;

当基因呈n时,色素合成便停止,出现了白化症。

(2)调节花色素量的基因

花色由于色素含量的多寡,花色从浅色到深色,颜色的深浅也是基因决定的。

例如,紫花地丁花从白色到深蓝紫色,中间有过渡颜色,这是由于有A、B两组基因及其显隐性组合不同所致。

(3).花色素分布基因

在同一株植物中,根、茎、叶、花的颜色不同,即使对同一朵花来说,色调也非均匀。

色素在花瓣中的分布也是由基因决定的。

例如,藏报春

(4).助色素基因

助色素单独含于细胞中是几乎无色,但它与花青素同时存在细胞中时,就与花青素形成一种复合体。

这种复合体呈蓝色,与花青素本来的色调完全不同,这种复合体是产生蓝色花的重要原因。

(5).易变基因

易变基因:

在花朵中经常发生的花色基因频繁来回突变,这类基因称为易变基因,如矮牵牛、金鱼草等。

易变基因常造成花序或花朵上形成异质条纹、斑块。

(6).控制花瓣内部酸度的基因

花瓣内部酸性强弱也受基因的指令,控制酸度的基因与花的颜色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例如报春花,

四、花色改良的途径

1、有性杂交

2、目的基因的转化

3、调节基因的遗传操作

4、基因转录水平上的调节

5、基因转译水平上的调节

12.章、花朵直径的遗传

增加花朵直径的遗传学途径

1.诱发多倍体

2.诱发突变

3.增加重瓣性

4.发掘多基因系统的潜力

13章花发育的遗传调控

1、高等植物的成花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

花序分生组织的形成(花序发育)、花分生组织的形成(花芽发育)、花器官原基的形成(花器官发育)和花器官发育成熟(花型发育)。

2、ABC模型:

植物花由外而内的四轮花器官的形成,它们由三组不同基因(A、B、C)彼此间相互作用或拮抗所调控

3、“ABC模型”要点:

(1)控制花器官发育基因包括三类基因;

(2)每类基因控制相邻的两轮(A基因控制第一轮(花萼)及第二轮(花瓣)的形成;

B基因控制第二及第三轮花器官的形成;

C基因控制第三及第四轮花器的形成.)

(3)ABC基因相互协作,共同控制相邻两轮花器官的形成

A基因单独时则控制第一轮花器的形成;

C基因单独时控制第四轮花器之形成;

A基因和B基因控制第二轮;

B基因和C基因控制第三轮。

(4)A基因与C基因相互拮抗。

4、花器官原基形成的实验模型:

ABC模型和四因子模型。

5、(了解)成花诱导过程受光周期途径、自主/春化途径吧、糖类(或蔗糖)途径、赤霉素途径等多种途径调控。

6.花径遗传:

指植物花朵直径大小的遗传变异规律。

7.增加花朵直径的途径:

1)栽培措施的作用

2)增加花朵直径的遗传学途径:

诱发多倍体、诱发突变、增加重瓣性、发掘多基因系统的潜力、定向选择

第十四章花的发育和花型的发展

重瓣花的起源

1)积累起源的重瓣花2)雌雄蕊起源的重瓣花3)花序起源的重瓣花4)重复起源的重瓣花5)突变起源的重瓣花6)台阁起源的重瓣花

14.3重瓣花的遗传:

重瓣性是一种隐性性状。

重瓣性的遗传表现为明显的数量性状遗传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