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考纲知识种群和群落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9941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考纲知识种群和群落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考纲知识种群和群落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考纲知识种群和群落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考纲知识种群和群落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考纲知识种群和群落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考纲知识种群和群落复习教案.docx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考纲知识种群和群落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考纲知识种群和群落复习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考纲知识种群和群落复习教案.docx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考纲知识种群和群落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考纲知识种群和群落复习教案

第4种群和群落

【单元知识网络】

 

【单元强化训练】

1欧洲极品海水鱼类—地中海鳎鱼,目前在威海市人工育苗成功。

该种鱼个大肉厚,体形修长,优美,肉质具有特殊微妙的甜味,十分适合在我国南北方大面积推广养殖。

在威海市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2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是(D)

A.一个群落B.一个物种两个种群D八个种群

2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B②

③D④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D)

A雌虫生殖能力下降B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

雌性个体也减少D种群出生率下降

4下列关于种群和物种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个个体具有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

B.两个池塘中的所有鲤鱼是同一种群、同一物种

.东北虎和华南虎两个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可以交流,所以它们是同一物种

D.不同物种间有生殖隔离,所以不同物种之间不能产生后代

(2010•东省临沂市高三一模)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所采用的方法是(D)

A.样方法B.标志重捕法

.纸层析法D.取样器取样调查法

6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其种群数量会发生变化。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达到值以后会保持稳定

B.值是环境条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先呈“S”型增长,后呈“”型增长

D.先呈“”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

7下图表示某草地上草、虫、鸟三类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甲、乙、丙依次是鸟、虫、草

B.生态系统崩溃的原因最可能是鸟类的锐减

.b点时甲的下降主要是天敌的减少

D.a点时甲数量的上升主要是食物的增加

8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捕食者蜘蛛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

下列有关说明中,正确的是(B)

A.在A期间,若对害虫使用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

B.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在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发生的两个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没有关系

D.虽然蜘蛛对害虫数量变化产生影响,但不能说是害虫的天敌

9下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A.是环境条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B.在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假设这是一个鼠的种群,可通过增大值,减少鼠害

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10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11(2010•江苏省通州区高三模底)用奶瓶培养黑腹果蝇,在食物保证充足的培养条下,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第13—21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种内斗争

B.第2天以后,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成虫增长率下降

.奶瓶中的成虫数量应该呈“S”型增长

D.预计37天后,成虫增长率会继续下降,当降到0时,成虫数量达到值

12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B)

 

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完全相同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

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

13(2010•东省青岛市高三二模)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一定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B①④②③D②④

14表示物种Ⅰ和物种Ⅱ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的图是(A)

A

1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

在条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

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

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型增长

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16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D)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17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物层

B.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

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18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19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B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0为保护生态环境,我国西部干旱荒漠地区大片耕作区将退耕,随着时间的推移,退耕地上将会发生一系列的群落演替。

有关该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物种丰富度增加,群落结构复杂化B.最终一定演替出森林

.演替初期种间关系以竞争为主D.该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21在群落演替中,下列哪一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D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

B.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小,群落演替越慢

.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22下列有关右图的说法错误的是D

A.若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

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

B.若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

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一般为a→→d→b

.若表示生物体内汞的含量,a~d表示四种生物,则由它们组成的食物链中,b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D.若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则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23(2010•江苏省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BD

A种群“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

捕食和竞争等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活动不能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但能改变演替速度

24(2010•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二模)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

2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导致群落演替的因素包括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变化

.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D.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而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渐降低

26查某草原田鼠的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志后在原地释放。

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志过的个体1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只(计算公式是N∶[a]=[b]∶

[]注:

[a]为第一次捕获数,[b]为第二并标志的个数次捕获数,[]为第二次捕获数中被标志个数)。

A30B3264D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是()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

据图分析: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型;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出防治准备工作。

(4)若某种群有成鼠a只(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只雌鼠一生产仔16只,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只。

()

Aa×8n-1Ba×8n+1a×8nDa×8n-2

()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只,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的数量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图中曲线。

答案

(1)D

(2)B

(3)乙稳定甲增长

(4)()

27(2010•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二模)生态学家高斯曾在实验室里做过这样的实验:

他将两种草履虫,即有尾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分别培养在容器中,各给予细菌作食物,不久两种草履虫分裂繁殖并和细菌数量达到平衡。

但是如把两种草履虫放在同一培养皿中,并给予细菌混合培养,16天后,结果如图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

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是,不能正常生长的是。

(2)试分析高斯实验结果的原因:

(3)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个体发展趋势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生物因素间的关系将由转变为。

(4)如果在自然界中,两种草履虫生活在同一环境里,是否会发生与高斯实验相同的结果?

说明原因。

答案:

(1)双小核草履虫(1分)有尾草履虫(1分)

(2)由于双小核草履虫繁殖速度略高于有尾草履虫,具有一定优越性,因此在食物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它能胜过有尾草履虫而生存下(2分)

(3)先增加后稳定(1分)竞争(1分)种内斗争(1分)

(4)不会(1分)原因:

自然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

(2分)[su]

28(2010•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一模)Ⅰ(8分)某同学利用暑假放假时间到农村参加社会实践,在参与大豆田间管理的过程中,除感受到“粒粒皆辛苦”外,还尝试着将生物学的相关知识用到实践中。

请帮他完成以下内容。

(1)如果他想估算一下自家大豆的植株数量,利用所学的知识他应该__________。

(2)该农田中有一种从外地带的昆虫,该昆虫终将呈s型增长。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豆与根瘤菌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人长期不种这块地,将会发生群落演替。

自然状况下,发生的演替将使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__。

Ⅱ(8分)下图表示遗传信息在生物大分子间的传递规律。

A-为物质,①-⑤为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