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98670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不在父母身边,在家中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思想,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

在家庭教育中,部分家长的礼仪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礼仪修养的提高。

家长普遍未重视孩子的礼仪教育,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思想道德教育不经常开展,礼仪更是无所谓。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大多数学生的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而且父母一年到头在外打工挣钱,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少得可怜,管教孩子的大多是爷爷奶奶,对孩子宠爱有加,往往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礼仪教育。

从学校方面来讲,我国长期以来对小学礼仪道德教育,在方法上采用说教方式,过于空泛抽象,脱离生活,不重体验。

对小学生而言,缺乏知识性、价值型。

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述教科书中有关道德观念的优点,向学生进行灌输,不允许有任何异议。

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某些道德条目并养成某些道德习惯,过早地以成人的行为规范约束儿童,压抑了儿童的天性,极易造成儿童对道德认知的反感,明显背离了道德的目的。

从社会方面来讲,中国当今社会正处于一种大变革、大转型时期,金钱第一,精神成了金钱的奴隶,不文明和反文明成了社会的一种时尚,与此同时,现代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赌博抹牌的不良风气,给孩子的道德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

导致现在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在礼仪教育方面十分欠缺,一些学生对师长出言不逊,对同学态度粗暴,行为野蛮无理,处处盛气凌人,毫无礼仪修养。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理论意义

通过研究,探索出一系列结合学校实际工作的新的礼仪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对进一步弘扬古今“礼仪美德”,增强小学德育工作的时效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现实意义

1、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现代的教育要求学生的个性不断地完善,培养文明礼仪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活动中讲文明、懂礼仪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走向社会进行交往的必备素质。

另外,学校除了教授学生掌握知识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双重职能,而文明礼仪则是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一面。

2、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必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3、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和谐,而达到这种和谐的根本就是人们自身文明素质的提高。

一个人只有讲文明、懂礼仪,才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得到大家的认可,才能很好地与他人合作,把事情办好、办成。

4、使用价值

(1)礼仪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学校,能使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友善,使学校的文明氛围更浓,树立起学校的良好形象;

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充满关爱,更加和睦、幸福,使邻里的关系更加融洽;

在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有人情味,少一些矛盾,多一份温情,使行为受到自我约束,使社会更加文明。

(2)礼仪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通过课堂教学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礼仪规范的认识教育和礼仪实践教育,这是培养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重要途径。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社会学依据:

注重同伴间的合作与交往

2、文化原理:

学生总是生活与文化中,既接受文化的熏陶,又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创造自我。

集体正是通过文化影响学生个体的,个体也正是通过参与集体文化的创新,发展自己的创造个性。

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根据我校德育发展形式的需要,结合农村小学生的特点:

1、对我校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

以查资料、问卷等形式,分析我校学生在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上存在的各种问题与学生自身发展潜力。

2、根据调查报告中农村学生文明礼仪素养情况与学校现状,对农村小学文明礼仪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同时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方案。

3、对文明礼仪教育实施研究和实践活动。

采取不同途径、不同策略与方式,探索以学校行政部门为导向、学校少先队为支撑、以学校班级为实施主题结合家庭教育的农村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研究机制。

结合课内教育、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方式有集中培训、活动与个人独立的实践活动结合。

通过对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调查研究,以及对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实施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必定逐步改变农村留守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让学生能知书达理,学会做人。

其次帮助教师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转变育人方法,提高对教育事业的成就感,探索出一条针对农村学生德育教育途径,并在研究实践中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

再次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形成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特色学校发展的基本策略,使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发展方向。

最后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研究实施,对学生家长、家庭带来重大的影响,特别对学生家长忽视孩子文明行为教育的思想起到了警戒与督促重视的作用。

五、研究的对象、过程和方法

1、研究对象:

合水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2、研究的基本过程

(1)开题研究阶段,本阶段为课题的酝酿准备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

1、反复论证,确立课题;

2、由专家给予实施框架,撰写方案;

3、组织研究,制定目标及操作体系。

(2)实践研究阶段,本阶段为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

1、深入学习、研讨,在广大师生中形成共识;

2、分解子课题,组织教师扎实地研究,逐步形成成果;

3、定期组织学生个案研讨活动,展示研究的实践成果。

(3)总结反思阶段,本阶段为总结阶段,主要做以下工作:

1、完成各项有关测试,进行对照、分析;

2、整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规律;

3、完成研究报告,举行结题会。

3、研究的方法

(1)调查分析法:

观察法、访问法、问卷法、调查法等

通过对我校学生的礼仪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中了解本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的现有状态,不同年段学生的差异,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从而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及措施。

(2)“调查--研究--实践--反思--总结--实施”式行动研究法。

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促进“礼仪道德教育”的有效粗略,寻找提高学生礼仪素养,促进学生现代文明意识的途径、方法、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3)文献法。

查阅文本资料及其相关教育信息网,搜集资料,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

(4)经验总结法

利用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分析概括教育现象,选择有代表性的总结对象,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得出在礼仪道德教育中规律性的结论,并使之有推广价值。

六、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开题研究阶段(2011.4--2011.8)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任务分工。

(2)、收集资料,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理论研究框架。

(3)确立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

第二阶段:

基础研究阶段(2011.9--2012.2)

(1)、通过调查、访谈、问卷等形式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存在的问题,确立研究方向。

(2)、课题组培训教师,组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3)、摸索途径、方式与策略。

第三阶段:

实施研究阶段(2012.12--2013.2)

(1)、实践文明礼仪教育,不断修正完善目标与内容。

(2)、形成初步的教育内容体系及方法。

(3)、阶段小结,撰写中期报告。

(4)、初步建立评价体系。

第四阶段:

总结反思阶段(2013.2--2013.4)

(1)、总结反思,撰写报告。

(2)、形成可操作性的内容、方法及评价体系

七、研究的初步成效

在几年研究基础上,我们深入探究小学生礼仪教育研究工作,进一步优化影响农村小学生主体性素质发展的各种因素。

整理资料、些论文形式实验报告。

通过个阶段实验研究总结形成农村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实施途径的基本粗略,广泛收集社会、家庭、学校的评价意见,主要的工作和成效有:

1、学生行为得到了改善

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整个学生群体的行为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大多数学生养成了在学校里良好的基本礼仪行为,比如:

碰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

仪容仪表也变好了,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戴首饰;

勤洗澡、换洗衣服;

卫生习惯也变好了,没有出现乱扔垃圾的现象;

勤俭节约的习惯也养成了,乱倒饭菜的行为也不见了;

语音也文明了,听不到脏话粗话;

也看不到打架的现象了。

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得到上级领导及兄弟学校的好评,并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很多家长都说:

“学礼仪让我们的孩子文明多了,回到家里,都会主动的做家务,家里来了客人能主动问好,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

2、形成了良好的文明校风

学生的行为变好了,文明的校风也就浓厚了。

现在的学校真今非昔比,校园环境美了,学生也文明多了。

看不到过去脏乱的现象,学生有饱满的精神风貌,校园有干净的环境,师生有和谐的人际氛围。

3、德育工作得到了提升

检验学校德育时效性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学生行为上的变化。

现在学生的行为变文明了,证明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成效。

首先,全员育人的氛围正在形成,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以前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上倾注了心血,随着教育形式的变化,新课改的深入人心,教师除了教书外,还承担着育人的职能,与差生结对,加强了教师的育人职能,现在老师看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就会主动制止,同时增强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感。

如吸烟的教师,以前都有随手乱扔的现象,但自从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之后,随手乱扔的现象就再也没有发县,教师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善。

其次,德育生活化的方式也正在形成。

长期以来,传统的学校德育方式流于说教,片面强调道德知识的传授,忽视道德能力的培养;

德育评价方法、途径单一,缺乏灵活性;

德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脱节,使学生的知、行不能统一,德育效果微乎其微。

现在我们关注和引导学生,让学生的行为在做中感悟人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内化,使学生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

八、课题研究的思考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各班主任、科任老师及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课题组开展大量的课题研究工作,获得和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但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1、如何针对农村小学生的日常行为特殊习惯进行及时、全面、分层、准确的评价,并使这种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是最大的困惑。

我们也进行了许多尝试,虽有一些成功之处,但总的来说,感到不尽人意。

有时往往因为设计过于周密而难以操作,有时又往往因简单而流于形式。

我们将在以后的习惯养成教育中对此问题做深入细致的研究,更希望得到专家的帮助和指导。

2、从德育的内容与形式相互统一的关系看,由于种种原因,重德育形式轻德育内容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割裂了德育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还存在形式主义的隐患。

3、在习惯培养研究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注重片断性教育,轻习惯培养内容的延续性、整体性、

4、农村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如何与农村的文化环境、家庭环境有机结合,虽然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常识性的教育工作,也取得一些成效,但毕竟农村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复杂,要做到科学、细致,使之常态化,还很不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