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课程论文无凸缘圆筒形工件的首次拉深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98380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压课程论文无凸缘圆筒形工件的首次拉深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冲压课程论文无凸缘圆筒形工件的首次拉深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冲压课程论文无凸缘圆筒形工件的首次拉深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冲压课程论文无凸缘圆筒形工件的首次拉深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冲压课程论文无凸缘圆筒形工件的首次拉深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冲压课程论文无凸缘圆筒形工件的首次拉深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冲压课程论文无凸缘圆筒形工件的首次拉深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压课程论文无凸缘圆筒形工件的首次拉深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冲压课程论文无凸缘圆筒形工件的首次拉深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确定工艺方案..............................................................................................................3

4.相关力的计算.............................................................................................................4

1.计算压边力、拉深力.............................................................................................4

模具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4

1.拉深模的间隙..........................................................................................................4

2.拉深模的圆角半径..................................................................................................4

3.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和公差...........................................................................6

4.确定凸模的通气孔.......................................................................................................6

模具总体的初步设计..................................................................................................7

设备的选择.......................................................................................................................9

关键零件的设计............................................................................................................10

1.凸模的结构设计.........................................................................................................11

1.1凸模的尺寸设计......................................................................................................11

2.凹模的结构设计..........................................................................................................11

2.1凹模的尺寸设计......................................................................................................12

装配图..................................................................................................................................12

总结.......................................................................................................................................14

参考文献.................................................................................................................. 

..........15

一、设计任务

零件名称:

生产批量:

大批量

材料:

Q235

材料厚度:

1mm

(一)冲压件工艺分析

此工件为无凸缘圆筒形件,要求外形尺寸,没有厚度不变要求。

此工件的形状满足拉深的工艺要求,可用拉深工序加工。

工件底部圆角半径Rt=8mm,大于拉深凸模圆角半径Rp4~6mm(首次拉深凹模圆角半径Rd=6t=6mm,而Rp=(0.6~1)Rd=4~6mm,R>Rp),满足首次拉深对圆角半径的要求。

尺寸都为IT14级,满足拉深对工件公差等级的要求。

Q235钢的拉深性能较好。

经过对制件工艺性分析,工件适合拉深成形。

故采用单工序拉深模在单动压力机上拉深。

总之,该工件的拉深工艺性较好,需进行如下的工序计算,来判断拉深次数。

1、计算毛坯直径D

如后图1所示。

h=(12.85-0.5)mm=12.35mm,d=(69.53-1)mm=68.53mm。

工件的相对高度h/d=12.35/68.53=0.209。

根据相对高度从冲压简明设计手册查得修边余量Δh=2mm。

由参考文献[1]表4.2序号1,查得无凸缘圆筒形拉深工件的毛坯尺寸计算公式为

D=

将d=68.53mm,H=h+Δh=(12.35+2)=14.35mm,r=(8+0.5)=8.5mm代入上式,即得毛坯的直径为

mm=89.889mm

取毛坯的直径为90mm。

2、判断拉深次数

工件总拉深系数m总=d/D=68.5mm/90mm=0.7611。

毛坯的相对厚度t/D=1mm/90mm=0.011

用参考文献[1]式(4.27)判断拉深时是否需要压边。

因0.045

(1-0.76)=0.01025,而t/D=0.011>0.045

(1-0.76)=0.01025,虽然如此,但仍加压边圈。

由相对厚度可以从参考文献[1]表4.8中查得首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m1=0.52.

因m总>m1,故我所负责的范围内,工件只需一次拉深。

若是需要多次拉深成形,那么对每次拉深都需要重新计算拉深直径,以满足拉深次数的要求。

3、模具压力中心的确定

由于该制件的毛坯及各工序件均为轴对称图形,而且只有一个工位,因此压力中心必定与制件的几何中心重合。

图1工作步骤简图 

1-毛坯;

2-第一次拉深;

3-第二次拉深;

4-最后一次拉深;

(二)确定排样裁板方案及材料利用率计算

1、排样方式的确定

由于毛坯直径比较大,采用有废料排样;

考虑操作方便,排样采用单排。

2、搭边值的确定

由参考文献[2]表19.1-18可得:

条料沿边a=1.5,工件间a1=1.5;

条料进距h=D+a1=90+1.5=91.5;

条料宽度b=D+2a=90+3=93。

3、材料利用率

由参考文献[2],板料规格选用热轧钢板1.0mm×

750mm×

1500mm。

若横裁,则

裁板的条数n1=A/b=1500/93=16(条),余12mm

每条零件个数n2=(B-a1)/h=(950-1.5)/91.5=10(个),余33.5mm

零件总个数n总=n1×

n2=16×

10=160(个)

材料利用率η=(n总πD2)/(4×

B)×

100%=(160×

3.14×

90)/(4×

750×

1500)=90.432%

若用纵裁,则

n1=B/b=950/93=10(条),余20mm

n2=(A-a1)/h=(1500-1.5)/91.5=16(个),余34.5mm

n总=160个,所以横裁、纵裁的零件总数一样,横、纵裁皆可。

材料利用率为90.432%。

排样如图所示。

图2排样图 

(三)确定工艺方案

本工件首先需要落料,制成直径D=90mm的圆片,然后以D=90mm的圆板料为毛坯进行拉深,拉深成内径为

、内圆角R=8mm的无凸缘圆筒,最后按h=14.84mm进行修边。

(1)采用的结构形式 

拉深模结构采用带压边圈的倒装式结构,采用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可采用通用的弹顶装置(弹性压边装置)。

 

(2)模具工作过程 

这种拉深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容易。

工作时,将坯放入压边圈5上面的定位销或定位板内上模下降,弹性压边圈先将毛坯压住,然后凸模6对毛坯进行拉深。

当拉深结束上模回升时,包在凸模上的工件被压边圈顶出,并由推件板3把工件从凹模4内推下。

这里弹性压边圈不仅起压边作用,而且还起定位和卸件作用。

凸模上需开设排气孔,以防拉伸件紧吸于凸模上而造成卸件困难。

采用倒装式结构,方便在空间位置较大的下模部分安装和调节压边装置。

图3初定上模图

(四)相关力的计算

1、计算压边力、拉深力

由参考文献[2]表4.24确定压边力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rd=rp=8mm,D=90mm,d1=68.5mm,由表4.25查得p=2.8Mpa。

把各已知数据代入上公式,得压力为

由参考文献[2]表4.17计算拉深力

已知道m=0.76,由参考文献[2]表4.18中查得

=0.40,Q235钢的强度极限

=490Mpa。

=0.40,d1=68.5,t=1,

=490Mpa代入上式,即

按参考文献[2]表4.31,压力机的公称压力为

故压力机的公称压力要大于62KN。

二、模具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

1、拉深模的间隙

拉深间隙是指凸凹模横向尺寸的差值,双边间隙用Z表示。

间隙过小,工件质量较好,但拉深力大工件容易拉断,模具磨损严重,寿命低。

间隙过大,拉深力小模具寿命提高了,但工件易起皱变厚,侧壁不直,口部边线不齐,有回弹,质量不能保证。

在一般拉深成形中,当压边力增大时,凸缘处的摩擦阻力也增加,压边力过大可能出现拉断。

压边力的作用本来足为了防止毛坯凸缘起皱,所以只要在保证凸缘不起皱的前提下,施加最小的压边力就可以了。

因此,确定间隙的原则是:

既要考虑到板料公差的影响,又要考虑毛坯口部增厚现象,故间隙值一般应比毛坯厚度略大一些,其值按参考文献[2]表4.28查得拉深模的单边间隙为

则取拉深模的间隙

=2

1.1=2.2mm

2、拉深模的圆角半径

拉深力是通过凸模圆角传递到被拉深工件上的,位于凸模圆角处的工件材料是最容易破裂的,“危险断面”凸模圆角半径r增大,则该处拉深件材料因厚度变薄量减小而强度增大,所传递的极限拉深力F也增大,因而可以减小拉深系数m。

拉深模的凹模圆角半径要取得适当,如果增大凹模圆角半径

则材料拉入凹模时的阻力减小,拉深系数m也减小,但当如果当

取得过大,则有更多的材料未被压料圈压住,而容易起皱。

在拉深工件时,对于变形量较大处,就需要用较大的

,由于在矩形件拉深时,角部的变形量最大,为了使金属的流动性较为均匀,角部的凹模圆角半径应比直边处的凹模圆角半径大。

凹模的圆角半径ra 

一般来说,大的ra可以降低拉深系数,还可以提高拉深件的质量,所以ra应尽可能取大些。

但ra过大拉深时板料过早地失去压边,有可能出现拉深后期起皱。

凹模圆角半径ra的合理值应当不小于4t(t为板料厚度)。

凸模圆角半径rt,rt对拉深变形的影响,不像ra那样影响拉深的全过程,但rt过大或过小同样对防止起皱和拉裂及降低极限拉深系数不利。

故rt的合理取值应不小于 

(2~3)t.只有变形程度变小时,才允许取rt 

2t。

按参考文献[2]表4.31查得拉深模凹模的圆角半径rd=8t=8mm,凸模的圆角半径rp等于工件的内圆角半径,即rp=r=8mm。

3、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和公差

由于工件要求外型尺寸,以凹模为设计基准。

凹模尺寸的计算按文献[2]表4.29间隙取在凸模上。

将模具公差按IT14级选取,则

=0.05mm,

=0.08mm

式中,

为工件外形的工称尺寸;

-工件的公差;

凸凹模的制造公差;

把Dmax=70.2mm,=0.7mm,Z=2.2mm代入上式,则凸、凹模的刃口尺寸分别为

4、确定凸模的通气孔

凸模应钻通气孔,这样会使卸件容易,否则凸模与工件由于真空状态而无法卸件。

按参考文献[2]表4.32查得,凸模的通气孔直径为6.5mm。

表1拉深凸模出气孔尺寸

凸模直径

≤50

>

出气孔直径

5

6.5

8

9.5

数量

按圆周直径

三、模具总体的初步设计

拉深模具在单边压力机上拉深,压边圈采用平面式的,坯料用压边圈的凹槽定位,凹槽深度小于1mm,以便压料,压边力用弹性元件,模具采用倒装结构,出件时用卸料板顶出。

因为毛坯为圆形,所以只需要在凹模相应位置加工出毛坯直径大小的沉头即可,这种定位方法定位可靠且结构简单。

此次设计工序为一次拉深,因此选用单工序拉深模。

顶件的作用是将制件从凹模中顶出来(凹模在上)。

设计在上模的弹性顶件装置,通过凹模下压使弹性元件在冲压时储存能量,模具回程时顶件器的弹性元件释放能量,顶件块将制件从凹模中顶出。

顶件块的形状和顶杆的位置应根据被顶材料的尺寸和形状来确定。

模具采用弹性卸料。

由于此拉深模为非标准形式,需要计算模具的闭合高度。

其中各模具的尺寸需按国家标准取值。

模具的闭合高度为

H模=H上模座+H压边圈+H固定板+H下模座+25mm

式中25mm是模具闭合时,压边圈与固定板之间的距离。

取H上模=(45+8+14+30)mm=97mm,取H压边圈=20mm.H固定板=20mm,H下模座=55mm,则模具的闭合高度为:

H模=97+20+20+55+25=217mm

模具的总装简图如下图所示。

图4初定装配简图

四、设备的选择

设备的工作行程需要考虑工件成型和方便取件。

因此,工作行程2.5

h=2.5

14.8=37mm。

由前面的计算,根据压力机型号,确定选择JA21-35压力机。

技术规格如下。

表2压力机参数

规格

数值

公称压力kN

350

工作台尺寸mm

左右

380

滑块行程mm

130

前后

610

滑块行程次数r/min

50

工作台孔尺寸mm

200

最大封闭高度mm

280

290

封闭高度调节量mm

60

直径

260

滑块中心线至机身距离mm

205

模柄孔尺寸

深度

70

立柱间的距离mm

428

工作台板尺寸mm

厚度

五、关键零件的设计

1凸模的结构设计

因为该拉深件为结构形状简单的圆形件,因此采用凸模固定板来固定的形式(台肩固定)。

而凸模固定板则靠两个对称的销钉定位,同时靠三个均匀分布的螺栓来固定。

为避免精加工面太多,故在凸模与凸模固定板的接触面开退刀槽。

凸模与凸模固定板之间的配合为过渡配合。

装配图中要标。

如下图所示:

图5凸模示意图

1.1凸模的尺寸设计

凸模的长度L应根据模具的结构确定。

采用固定板,无卸料版和导尺时,固定板厚度为

(凸模固定板的厚度应取其凸模设计长度L的40%),凸模附加长度(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

及模具闭合状态下凸模固定板至凹模上表面的安全距离

2凹模的结构设计

因为该拉深件为结构形状简单的圆形件,因此采用凹模固定板来固定的形式(台肩固定)。

而凹模固定板则靠两个对称的销钉定位,同时靠三个均匀分布的螺栓来固定。

凹模与凹模固定板之间的配合为过渡配合。

图5凹模示意图

2.1凹模外形尺寸的确定

凹模的外形尺寸是指凹模的厚度H、厚度H与外径D(圆形凹模)。

凹模板的厚度直接关系到模具的使用。

厚度过小,影响凹模的强度和刚度;

厚度过大,会使模具的体积和闭合高度增大,从而增加模具的质量。

外径D选择直接与厚度有关,同时也是选择模架外形尺寸的依据。

通过查表可知:

凹模厚度H=k*b1,查表知:

k=0.25所以H=77*0.25=19.25mm

凹模壁厚C=2*H=38.5mm

3顶件导向零件的确定

3.1顶件装置的确定

模具采用弹性卸料,刚性打件,并利用装在压力机工作台下的标准缓冲器提供压边力。

3.2导向方式的确定

常用的模架有:

滑动式导柱导套模架、滚动式导柱导套模架。

模架有上、下模座和导向零件组成,是整副模具的骨架,模具的全部零件都固定在它的上面,并承受冲压全过程的全部载荷。

模具上模座和下模座分别与冲压设备的滑块和工作台固定。

上、下模间的精度由导柱、导套的导向来实现。

主要模架形式有:

对角模架:

由于导柱安装在模具的中心对称的对角线上,所以上模座在导柱上滑动平稳,常用于横向送料级进模或纵向送料的落料模、复合模。

后侧导柱模架:

由于前面和左右不受限制,送料和操作比较方便,因导柱安装在后侧,工作时偏心距会造成导柱导套单边磨损,并且不能用浮动模柄结构。

中间导柱模架:

导柱安装在模具的对称线上,导向平稳,准确,但只能在一个方向送料。

四导柱模架:

具有平稳、导向准确可靠、刚性好等优点,常用于冲压尺寸较大或精度较高的冲压件。

滚动式导柱导套模架的导向精度高,使用寿命长。

主要用于高精度、高寿命的精密模具及薄材料的冲裁模具。

根据标准模架的选择,为了提高模具寿命和工件质量,方便安装调整,该单工序拉深模采用中间导柱的导向方式用GB/T2851-2008L=280mm,B=200mm,H=220~260mm,Ⅰ级精度的滑动导向中间导柱。

3.3导柱导套的选用

模具选用中间导柱标准模架,可承受较大的冲压力。

为防止装模时,上无转

装配,将模架中两对导柱与导套制作成粗细不等:

导柱

分别为

GB/T2861.1

导套

GB/T2861.3

六、装配图

七、总结

这次冲压设计相当充实,因为它与其他四门课程设计同时进行。

首先感谢周老师认真看我们设计的模具。

坦率的说,我是年级里少数几个自己设计的同学,由于时间紧迫,有几个好朋友复制了我的设计。

是好朋友,我不好意思拒绝。

但我可以保证,我解答了他的所有问题。

间接上帮助了他们复习知识。

个人浅薄的认为,老师今后布置多样一点的题目,别全年级只有三个题目,自己做的同学压力太大了,大量跨班的复制。

至少各班题目不同,同班数据不同。

老师的数据根上一届的题目一模一样。

回到主题,自己的设计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个别尺寸没有查国标。

真心体会到3D建模的优势,因为有插件,查国标方便,可节约大量时间,且导出的二维图正确无误。

今后自己会好好学习solidworks。

模具设计里面所包含的东西繁多,在设计的过程中极其需要耐心,翻手册的耐心。

而且还需相当细心。

才能确定其设计尺寸与机构。

通过在设计,我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平时学习中的不足,特别是觉得对手册的了解远远不足,查表翻书过程中耽误了太多时间,通过这么一次彻头彻尾的课程设计,有助于巩固知识。

而且这样的实践性学习,不容易遗忘。

由于自己想考研,刚开始自己也不愿花太多时间。

但随着设计的深入,我越来越认真,越来越想看到最终陈果。

所以我得出结论:

设计是有瘾的。

最后,再次感谢周老师对我们的教导。

今天我们以是周老师学生为荣,争取明天周老师以我们为荣。

参考文献

[1]王秀凤,张永春.《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8

[2]伍先明,刘厚才.《冲压模具设计指导》.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