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讲义黄达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98359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8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讲义黄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金融学》讲义黄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金融学》讲义黄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金融学》讲义黄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金融学》讲义黄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讲义黄达Word文档格式.docx

《《金融学》讲义黄达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讲义黄达Word文档格式.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学》讲义黄达Word文档格式.docx

银行券的产生:

由银行券到纸币

纸币:

由国家强制发行和流通的不可兑换为金银的纸制货币符号。

(不兑现的银行券)

纸币的优点和缺点:

(2)存款货币(depositmoney):

可用于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五)电子货币(electroniccurrency)通过电子资金转帐系统储存和转移的货币资金。

电子货币发展阶段

电子货币的优点和缺陷

三、货币形式演变的动因

1、交易费用的节约

2、信用制度的发展

第二节货币职能

一、价值尺度:

用以衡量和表现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特点:

只需要观念或想象中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作用:

为各种商品和劳务定价:

货币单位:

以货币表示的价值计量单位.

价格:

以货币单位表示的价值,即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的内在决定因素是价值,而外在的决定因素为供求,市场上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对所有商品而言),价格指数与货币购买力成反比.

目前存在的争议:

二、流通手段: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流通手段职能.

①必须使用现实的货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货币需求:

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取决于3个要素:

价格(P)、待出售的商品数量(Q)、货币流通速度(V).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

M=PQ/V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

②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在交换中转瞬即逝。

人们注意的是货币的购买力,只要有购买力,符号票券也能作货币。

纸币、信用货币因此而产生。

即,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可以是足值的,也可以是不足值的。

三、支付手段:

货币在偿还债务或作单方面支付时发挥支付手段职能。

▲特点:

没有商品(劳务)与之作相向运动,是在信用交易中补足交换过程的独立环节。

▲发展:

扩展到商品流通以外的各个领域:

纯粹的货币借贷、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工资和其他劳务收支等。

→改变了一定时期的货币流通量。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需求量: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赊销商品总额-抵消总额)/同一单位货币作为流通和支付手段的流通速度

四、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时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目的:

贮藏财富,为购买或支付做准备;

为投资积累资本;

为预防不测之需或其他目的。

形态变化: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方式变化:

个人窖藏→请人代管→存入银行

用途变化:

单纯致富→积累资本,提高消费

▲作用:

金属货币制度下可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

信用货币制度下形成部分储蓄,影响即期购买力。

思考:

在考察货币需求时,是否要考虑对价值贮藏的货币需求?

五、世界货币:

尤为世界货币,充当国际间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转移财富的手段

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

贵金属(黄金和白银),各国金铸币比价稳定

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

某些国家的硬通货,各国货币兑换比率--汇率

第三节货币的界说

一、从货币职能来定义货币:

Anythingthatisgenerallyacceptedinpaymentforgoodsorservicesorintherepaymentofdebts.(米什金)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种种说法:

货币就是现金;

货币等于收入;

货币就是财富

附:

货币与通货、财富、收入的区别

(money、currency,wealthandincome)

1、货币(money)不等于现金或通货(currency)

通货通常指硬币和现钞,较货币范围小;

2、货币不等同于财富(wealth)

财富即个人拥有的、包括所有资产在内的总资源,包括房产、汽车、家具、艺术品、股票、债券、货币等。

货币和财富是存量,货币是财富的表现形式之一。

3、货币不等同于收入(income)

收入是单位时间内收益的流量,是流量概念。

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在商品世界里与所有商品处于等价地位的事物或一般等价形态。

三、货币和流动性

最具有流动性的资产或金融工具就是货币。

流动性,即资产在不受损失的条件下迅速的变现能力。

变现的难易和快慢、变现成本、其自身价格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把通货、活期存款、股票、定期存款、国库券、房屋的流动性从大到小排列。

四、货币是社会计算的工具或选票

货币是社会计算的工具

货币是选票

五、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定义货币P306

(一)货币的不同定义方法

1、归纳方法:

归纳方法在界定什么是货币时,侧重于货币的特质,这种特质是货币能够区别于其他事物独特的特征。

如果某种东西有这种特征,就将其划为货币的范畴。

归纳方法将货币狭义地界定为被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

2、实证定义方法:

强调货币对经济及货币政策具有何种重要影响。

因为:

货币供给的变动对名义国民收入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央银行要能够控制货币供给,从而在宏观经济发生波动时便于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来稳定经济。

所以,实证方法把货币定义为与名义国民收入具有很强的相关关系的、可以由中央银行加以控制的流动资产或流动资产的集合。

按这种方法,除了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外,货币还包括定期存款。

显然,实证方法定义的货币比归纳方法定义的货币要宽泛得多。

(二)为什么要划分货币层次?

▲现实经济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货币,需要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使货币供给的计量有科学的口径。

▲处于不同层次的货币,货币性不同。

(货币性就是指一项资产执行货币的职能的高低)

▲由于不同层次的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不同,特性不同,调控方式也不同,因此划分货币供给层次有利于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货币政策的操作。

(三)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和各国的具体划分

1、划分依据

▲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共同依据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由于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流动性最高,可以直接用现金和活期存款支票购买你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所以在统计上它们是货币;

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的流动性较低,它们不能直接用着交换的媒介,更多的是发挥着价值储藏的功能,它们只是准货币。

准货币又叫亚货币或近似货币(Quasimoney),是一种以货币计值,虽不能直接用于流通但可以随时转换成通货的资产。

2、货币层次的划分

M0=流通中的现金(Currencyincirculation)

M1=M0+活期存款(支票存款)(狭义货币)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广义货币)

M3=M2+其它短期流动资产(国库券、商业票据等)(广义货币)

储蓄存款中的活期存款应划入哪一个层次?

活期存款---Demanddeposits定期存款--Timedeposits储蓄存款--Savingdeposits

(三)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和我国的具体划分

3、我国货币层次的具体划分P310

▲各国具体货币层次的划分均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进行。

▲现阶段我国货币层次3个口径的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

4、美国现行货币供给各层次的定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货币供应量的划分

5、货币的流动性结构

货币的结构也叫货币的流动性结构,是指流动性较高的货币与流动性较低的货币余额之间的比率。

衡量指标

(1)M0与M2之间的比率;

(2)M1与M2之间的比率。

例如M1/M2的增大,货币流动性增强,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也可能表明人们消费信心和投资信心的增强,经济趋热。

货币流动性的变化虽然可能是对经济环境变化的一种自然的反应,但货币流动性的变化也可能使经济环境出现新的变化,中央银行往往可以通过观察货币流动性结构的变化来判断宏观经济的走向。

第四节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一)确定本位货币金属和货币单位

规定货币的币材是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也是一种货币制度区别于另一种货币制度的依据。

确定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价格标准是铸造单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

在纸币本位制度下,货币不再规定含金量,货币单位与价格标准融为一体,货币的价格标准即是货币单位及其划分的等份,如元、角、分。

(二)确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小额周转使用,通常用贱金属铸造。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特点:

(1)是足值货币,可以自由铸造。

(在纸币制度下,本位币由国家垄断发行)

(2)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力。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辅币的特点:

(1)通常用贱金属铸造,是不足值货币

(2)规定辅币限制铸造。

(3)辅币具有有限法偿力。

(4)辅币可以与本位币自由兑换

在不兑现纸币制度下,本位币和辅币的特点?

(三)规定发行准备制度

通常以货币金属作为发行信用货币的保证。

1973年以后,各国都取消了货币发行保证制度。

三、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一)银本位制(16世纪以前)

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的主要内容:

(1)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币材,

(2)白银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

(3)银币具有无限的法偿能力

(4)白银可以自由输入与输出

(5)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银币。

(二)金银复本位制(16-18世纪)

其主要内容包括:

(1)金银两种本位币都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

(2)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3)都可以自由输入与输出。

(4)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银币。

类型:

1、平行本位制(金币和银币的兑换比率由市场上金和银的实际比价确定

2、双本位制(法律规定金币和银币的比价)

格雷欣法则(GreshamLaw):

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排挤出流通。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两种货币同时流通会出现什么现象?

(三)金本位制(1816-19世纪30年代)

类型:

1、金币本位制

(1)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

(2)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3)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出入

(4)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

评价:

金币本位制是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

2、金块本位:

3、金汇兑本位制

金本位的崩溃:

从金本位到不兑现的纸币制度

(四)纸币本位制(1933-至今)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后,各国实行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

纸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1)纸币发行权由国家垄断

(2)纸币具有国内无限法偿性,但不能兑现为黄金

(3)广泛实行非现金结算

(五)地区货币制度和跨国货币制度

1、一国两制下的地区货币制度

1997年和1998年,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出现了人民币、港币、澳元“一国三币”的的特有历史现象。

由于这三种货币是在不同的地区流通,所以不会产生“格雷欣法则”效应。

2、跨国货币制度和欧元

1999年元月1日,欧元启动,欧元成为欧共体十一国唯一的法定货币,各成员国原有的货币可继续流通到2002年6月30日。

欧元是人类历史上的跨国货币制度的创新。

可以预见的是:

一个主权国家内部的货币制度发展成为跨国货币制度,地区性的跨国货币制度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跨国货币制度,将是货币制度发展的必然历史趋势。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货币?

货币与通货、财富、收入有何区别?

2、代用货币与目前的纸币有何区别?

3、信用卡是货币吗?

支票是货币吗?

4、试小结货币形式演变不同阶段的基本特点,并讨论货币形式演变的基本动因。

5、什么是流动性?

6、什么是信用货币?

有何特点?

包括哪些形式?

7、货币有哪些职能?

哪些需要现实的货币?

是否构成对货币的需求?

8、货币层次划分依据的标准是什么?

了解各国的基本划分。

9、试述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演变过程。

第二章利息和利率

2.1利息

2.2利率概述

2.3利息的复利计算(货币的时间价值)

2.4利率决定

2.5利率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

第一节利息

一、利息的来源(利息的来源与本质是研究利率理论的出发点)

利息报酬说(威廉.配第(1633-1687)和约翰.洛克)利息是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配第),利息是贷款人因承担了风险而得到的报酬(洛克)

资本租金论(达德利.诺思(1641-1649))资本所有者出借它们的资金,像出租土地一样,从中得到的东西就是利息,利息是资本的租金。

节欲论(西尼尔)利息是借贷资本家节欲的结果

人性不耐说(欧文.费雪)人性具有偏好现在就可提供收入的资本财富,而不耐心地等待将来提供收入的资本财富的心理。

利息是不耐的指标。

流动性偏好论(凯恩斯)是人们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

利息来自剩余价值(马克思):

利息是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体现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二、利息被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

(一)利息被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的原因:

利息被看作资金所有者理所当然的收入。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利率的大小制约企业主收入的多少

(二)利息转化为收益一般形态的作用

★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的主要作用在于导致了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或价格。

利息收益(B)=本金(P)×

利率(r)

如果知道收益和利率,就可以利用这个公式套算出本金,即:

P=B/r

★收益资本化在经济生活中被广泛地应用.

▲例1:

土地价格=土地年收益/年利率

▲例2:

人力资本价格=年薪/年利率

▲例3:

股票价格=股票收益/市场利率

▲例4:

债券价格=债券利息/市场利率

第二节利率概述

一、利率的含义:

货币资金的价格

二、利率的种类

(一)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二)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就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率。

实际利率为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差,它是用你所能够买到的真实物品或服务来衡量的。

r=i+p(粗略公式)

r=(1+i)(1+p)-1(精确公式)

实际利率计算公式:

i=(1+r)/(1+p)-1

精确公式的推倒:

FV=A(1+r)=A((1+i)(1+p)

(三)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调整依据:

LIBOR或国库券利率(美国以3个月的国库券利率为参照,欧洲主要参照LIBOR)

(四)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和行业利率

由官定利率到市场利率的过程称为利率市场化

(五)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六)基准利率

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利率体系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在多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目前有两种说法

1、在市场经济中,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即对机会成本的补偿

利率=机会成本补偿水平+风险溢价水平

利率=基准利率+风险溢价水平

利率=国债利率+风险溢价水平

2、中央银行发布的利率:

再贴现率、再贷款率等

三、利率的作用与利率市场化P90

1、利率市场化定义

2、利率与投资

利率与实业投资

利率与金融投资

利率与债券价格

利率与股票价格

对中国来讲,利率上升对储蓄和投资有何影响?

投资的利率弹性和储蓄的利率弹性P91

✤储蓄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

中国的储蓄利率弹性

1979年前的强制储蓄

90年代后的利率和储蓄的关系

中国的投资利率弹性

对投资总量的影响:

对投资结构的影响:

在劳动力密集行业和资本密集行业、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上

利率市场化

各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三、利率的作用与利率市场化

3、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进程和现状:

1978年以前,低利率水平

1978-1992调整利率结构和利率水平

1995年提出渐进式改革方案

1996年6月开放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1996年8月贷款利率浮动上下10%,农信社+40%

98年放开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

98年9月扩大贷款利率浮动范围+30%,农信社+50%

99年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

2000年9月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大额300万美元以上外币存款利率

2002年3月8家农信社试点,存款利率上下30%,贷款利率上下100%

2004年1月1日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在人行制定的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

2004年10月29日,放开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的下限。

对利率的约束只剩下对人民币贷款利率设有下限和对人民币存款利率设有上限这两项。

2005年中央银行发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进一步利率市场化的步骤选择

1彻底放开直接金融工具的利率

2放开银行贷款利率

3银行存款利率的放开

进一步利率市场化的条件

第三节货币的时间价值

一、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

✤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持有的等量的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

一般用利率来表示货币的时间价值。

为什么现在的1元钱比将来的1元钱更值钱?

前提是什么?

二、货币时间价值的计量

(一)利息的计算方法:

单利和复利

单利:

不管贷款期限的长短,仅仅按本金计算利息。

I=P×

n

S=P(1+r×

n)

单利计算利息的优缺点

复利:

通常按一定期限将所生利息加入下一期的贷款本金一并计息。

复利反映了利息的本质。

例:

假定你存入10000元,年利率为10%,按复利计算,五年后会有多少钱?

(一年计息一次)

第一年结束时,现值10000元的存款的终值为:

10000×

(1+10%)=11000

在第二年结束时,本息余额,即第二年结束时的终值为:

(1+10%)2=12100

依次类推,到第五年结束时的终值为:

(1+10%)5=16105.1

复利公式:

S=P(1+r)n

复利计算利息的优缺点

如果一年之中计算多次利息,称为连续复利。

 

假定你存入10000元,每半年复利计息一次,年利率10%。

终值计算为:

在第一年年中时,本利总额为:

(1+10%/2)=10500

第一年结束时的本利总额为:

(1+10%/2)2=11025

在第二年年中时的本利总额为:

(1+10%/2)3=11576.3

第二年年末的本利总额为:

(1+10%/2)4=12155.1

依次类推,到第五年结束时的本利总额为:

(1+10%/2)10=16288.9

一年多次复利时的终值计算公式:

P43

(二)现值和终值的概念

终值(futurevalue,FV):

一定金额的货币按一定的利率计息后,在未来某一时期结束时它的本息和。

现值(presentvalue,PV):

未来某一时点上一定金额的货币,按现行利率计算出要取得这样金额的本利和在现在所必须具有的本金。

现值的应用:

贴现、项目评估等

三、年金终值的计算

(一)年金的概念

我们在前面只计算了投入一笔资金PV在N年后会获得的本利和:

FV=PV(1+r)n,如果在每年连续投入等额的PV,则N年后会取出多少钱?

我们把这一系列均等的现金流或付款称为年金,通常用A表示。

最现实的例子包括:

零存整取、整存零取

均等偿付的住宅抵押贷款

养老保险金

住房公积金

(二)年金的分类

即时年金:

就是从即刻开始就发生一系列等额现金流,零存整取、购买养老保险等都是即时年金。

普通年金:

如果是在现期的期末才开始一系列均等的现金流,就是普通年金。

例如,假定今天是3月1日,你与某家银行签订了一份住宅抵押贷款合同,银行要求你在以后每个月的25日偿还2000元的贷款,这就是普通年金。

在时间轴上标示即时年金与普通年金

(三)年金终值的计算

1、年金终值的概念:

一系列均等的现金流在未来一段时期的本息总额。

2、年金终值的计算:

以你在银行的零存整取为例,假定你现在在招商银行开了一个零存整取的账户,存期5年,每年年初存入10000元,每年计息一次,年利率为6%,那么,到第五年结束时,你的这个账户上有多少钱呢?

实际上就是求你的零存整取的年金终值,它等于你各年存入的10000元的终值的和。

思考:

年金是即时年金还是普通年金?

根据前面的终值公式,可以得到各年存入账户的终值如下:

第一年:

(1+6%)5

第二年:

(1+6%)4

第三年:

(1+6%)3

第四年:

(1+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