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卓越人格优秀学生的培养一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97992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锻造卓越人格优秀学生的培养一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锻造卓越人格优秀学生的培养一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锻造卓越人格优秀学生的培养一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锻造卓越人格优秀学生的培养一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锻造卓越人格优秀学生的培养一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锻造卓越人格优秀学生的培养一文档格式.docx

《锻造卓越人格优秀学生的培养一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锻造卓越人格优秀学生的培养一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锻造卓越人格优秀学生的培养一文档格式.docx

求知欲较旺盛,知识接受能力也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方法较科学因而成绩较好。

3. 

长期担任学生干部,因此演说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其他工作能力都较强,在班上同学中容易形成威信。

4. 

课外涉猎比较广泛,爱好全面,因而知识面较广。

5. 

由于智力状况比较好,课内学习较为轻松,因而容易自满,不求上进。

6. 

长期处于学生尖子的位置,比较自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

7. 

在畸形的“升学率”压力下,有的“优生”之间容易产生互相嫉妒、钩心斗角的狭隘情绪和学习上的不正当竞争。

8. 

从小就处在受表扬、获荣誉、被羡慕的顺境之中,因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远不及一般普通学生。

以上几点,只是就一般“优生”的共性而言,当然不一定每一个“优生”都是如此,但根据我的教育实践,至少多数“优生”基本如此,只是也许有的学生侧重于其中的某些部分,而有些学生又偏重于另外的特点而已。

还需特别指出的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一些教育者不但只注重“优生”的学习分数,而且“一好遮百丑”,把他们其他方面的优点也有意无意地夸大了;

相反,他们所独有的思想偏差、人格缺陷,在很大程度上上却被教育者忽视了。

我仅举一个关于三好生的事例,可能会让读者的心灵受到震动。

几年前,某直辖市有关部门对该市16名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进行了一次特殊考试——“特殊”之处在于这次考试有些设计是隐性的。

在考室门口放有一把倒置的扫帚,结果,进教室16名学生无一人弯腰把扫帚扶起来;

考试前,需要削铅笔,结果,削完铅笔后主动把铅笔屑打扫干净的仅有三人!

考试完毕后,主持人对所有学生说:

“今天的考试结束了,但我很遗憾地告诉大家,你们都未通过今天的考试,因为你们在考试过程中的言行已经给自己的文明习惯打了个不及格的分数!

是的,上面这个例子都涉及的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正因为是小事,才说明其普遍性;

更何况,这些应试者的当事人都是中小学生中的佼佼者啊!

至于近几年来,不少因承受不了各种“打击”而自杀的中学生,其中绝大多数是我们教育者眼中的“优生”,应该说,这也早就不是“新闻”了。

————问题的严重性正在于此!

因此,如果我们第一次走进教室,面对“优生”时,在深感“幸运”的同时,切不可认为“优生”教育只是“维持”教育,而应该意识到:

“优生”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决不亚于对其他学生的教育。

根据我的体会,在培养“优生”的问题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引导“优生”树立志向。

“优生”一般来说,智商较高,即使不那么刻苦,他们的学习也会在班上名列前茅,高中毕业也能考上大学。

这就往往使一些“优生”不求上进。

当然,从“应试教育”的角度看,这类学生固然是“上线生”;

但如果他们仅以考上大学为目标,那么我们国家不过是又多了一名大学生而已,而决不会又多了一名钱学森、华罗庚。

因此,要让这些学生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潜力,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班主任就应该引导他们树立理想,明确志向,真正做到“志存高远”。

我常常通过谈心,让“优生”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将来比别人多一分责任,而现在起就应该比别人多一分努力。

引导学生立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给他们推荐有关伟人、名人的传记读物,使“优生”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时代背景中认识自己的使命。

第二, 

帮助“优生”认识自己。

一般来说,“优生”有较强的自信心,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我们应该予以保护和发展。

但同时,有些“优生”对自己的不足往往认识不够,也有的“优生”对自己的人格修养、知识框架、能力结构等综合素质也缺乏科学的分析与评价,还有些“优生”对自己某些方面的发展潜力认识不足……如此等等,都妨碍着他们进一步充实自己的综合素质,妨碍着他们发展自己应有的才华,最终也阻碍着他们成长为教育者所期待高素质人才。

所以,我们应该帮助“优生”超越某些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活动……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进而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

第三, 

教育“优生”保持童心。

少年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具有纯朴善良的本质的;

何况我们面对的“优生”是经过其家庭教养和小学老师的精心教育,他们的思想品德一般还是比较好的。

因此,我们对“优生”的所谓“思想品德教育”,固然包括随着他们年龄增长而注入一些新的思想品德养料,但我个人认为,更重要的还是教育他们应保持自己的一颗纯洁童心。

这种情况应该说不是个别现象:

一些“优生”随着荣誉的增多和头脑的“成熟”,虚荣、自私、骄傲自大、心胸狭隘等等心灵的毒瘤也开始滋长,而且由于他们在班上往往有较高的威信,因而他们的这些毛病在班上产生的消极影响也较大。

教育“优生”保持童心,单靠说教是不行的,更多的时候是要让他们通过与班上的同学平等相处感受其他同学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优良品德,让他们在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让“优生”之间面对分数和荣誉学会淡然处之和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

适当淡化这类学生的“优生”意识,帮助“优生”去掉他们头上自我陶醉的“光环”以恢复他们普通同学的感觉,是使他们保持一颗纯朴童心的有效方式之一。

第四、激励“优生”超越自我。

我常常对“优生”说:

“本来可以得100分,却只得了99分;

本来可以考上名牌大学,却只考上了普通院校;

本来可以成功一番辉煌的事业,却只是找到了一个谋生的饭碗……造成这种种遗憾的原因当然很多,但其中重要的原因则是本人不具有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气、毅力和能力。

在未来人生的道路上,千万不要自己埋没了自己!

”如果我们对所有学生都这样说,显然不妥,因为我们的社会既需要像陈章良那样的杰出科学家,也需要像李素丽那样的普通劳动者;

但是,对少数具有出类拔萃潜质的“优生”,我们则应理直气壮地向他们提出“追求卓越”的希望。

激励“优生”超越自我的要点有二:

一是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

二是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

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第五、训练“优生”受挫心理。

 

长期处在“金字塔尖”的“优生”们,很少品尝失败和被冷落的滋味,这就使他们对受挫的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弱,一旦遇到各种“打击”往往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个别学生甚至对前途失去信心。

因此,优化“优生”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受挫的心理承受力,是“优生”培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

训练并强化“优生”的受挫心理,首先不可将“优生”的身份和地位在班上特殊化,而应与其他学生一视同仁,这样,“优生”平时本来就是和一般同学一样,也就避免了因某些因素可能出现的“失落感”;

其次,“优生”担任学生干部不宜搞“终身制”,而应合理轮换,使“优生”适应“能上能下”的学生干部机制;

另外,对“优生”犯错误切不可迁就,而应该严肃批评,让他们习惯于挨批评包括严厉的批评甚至必要的处分;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要多给“优生”创设一些品尝失败的机会————这当然不是说要有意让“优生”不断失败,而是引导“优生”尽可能多地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摸索、尝试,在此过程中必然会有失利,而当“优生”对此习以为常的时候,他们就学会了坦然面对人生路上的失败、挫折和各种意想不到的打击。

第五, 

培养“优生”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般来说,“优生”的学习成绩是很拔尖的,但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高分低能”的现象却不是个别的。

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决不能满足于“优生”名列前茅的考试分数,而应有意识地培养其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要教育“优生”敢于“让思想冲破牢笼”————即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的大前提下,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崇尚真理的理性精神,让学生大胆地冲破迷信权威的思想牢笼,冲破盲从书本的思想牢笼,冲破膜拜师长的思想牢笼,冲破固执已见的思想牢笼!

总之,让他们养成善于质疑、勇于否定、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的治学方法和人生态度。

从解题时的独特方法到作文时的新颖构思,从独当一面地开展班干部工作到积极参与各类课余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只要学生具备了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其创造能力锻炼的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程桦:

让思想飞翔

1985年春天,我班上学来了一个男生,名叫程桦。

也许是刚到一个新的环境还不太适应,程桦给我和同学们的印象是不太爱说话,性格似乎有些内向。

但他的学习却十分优秀。

他交来的第一次作业《翻译〈愚公移山〉》就让我刮目相看:

且不说那准确生动的文笔让人不相信这是出自一位初一学生之手,单是看那印刷体一般美观的书写就使人爽心悦目!

“这位新同学写的字就像钢笔字帖一样!

”班上的同学议论纷纷。

虽然程桦现在还谈不上有什么好朋友,但在同学们看来,他无疑是一位优秀学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程桦各方面的才能逐渐显露了出来:

绘画、书法、作文、朗诵、表演……其中最让人羡慕的,是他拉得一手漂亮的小提琴。

现在的中小学生,擅长一、两样乐器,当然不算什么稀罕。

但在八十年代中期,像程桦这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的确少见。

于是不但本班同学十分敬佩他,甚至在外班,程桦都颇有些“知名度”。

其实,程桦的家庭是很普通的。

父母都是长期在边远山区工作的中学教师,程桦也随父母长期生活在相对闭塞的少数民族地区。

现在,他父母深感当地的教育不能满足程桦的成长,于是依靠程桦姑姑在乐山一中工作的关系,才把他到了这所省重点中学。

于是,12岁的程桦便开始了自己半独立的生活。

平时他寄住于姑姑在学校分的一间简陋的小木板房,日常生活当然有姑姑照顾;

但有时姑姑要回自己的家————乐山师专,这样程桦就得自己照顾自己。

但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每天傍晚,在学校那间小木房里,总是准时飘出悠扬的小提琴声————那是程桦在练琴。

我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位学生的喜爱,但这种喜爱并非宠爱,而是一种精心雕琢的欲望。

这种欲望使我细心观察并认真分析了程桦的现在的优势和不足:

他天赋较高,反应很敏捷,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很强;

比起同龄人,他有着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而且他身上保持着十分纯朴的本色,没有一般优秀学生的矜持和傲气。

但是,他的不足也是明显的————可能是由于长期生活在边远落后的地区,他的思维不够开阔,知识面相对较窄,比起他扎实的知识基础,他的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明显较弱。

显然,仅就学习成绩特别是分数而言,程桦当然是一个“尖子生”,然而,作为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他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但是,程桦无疑是具备成长为高素质人才的潜质的。

作为他的老师,我应该让他今后的发展出类拔萃。

我也有这个信心。

我从谈心入手。

于是,在学校操场的环形跑道上,我常常和他一圈又一圈地散步。

我们聊天的内容十分广泛:

学习、生活、我的学生时代甚至童年趣事、他的志趣和理想,也包括当时国内外的热门话题,比如中曾根访华、“挑战者”号失事、夏时制的利弊、步鑫生的沉浮……在这一次次平等愉悦的谈心过程中,我不知不觉走进了他的心灵,他也由衷地把我当作最尊敬也最信赖的师长。

我并没有直接向他大谈“志向”、“能力”、“责任感”之类的字眼,我只是努力通过我们之间的心灵交流把他的视野引向一个个广阔的空间。

除了谈心,还有推荐书籍。

程桦特别爱看书,于是,几年间,他陆续从我的书架上借走了《马克思的青年时代》、《周周恩来传略》、《徐悲鸿一生》、《历史在这里沉思》、《傅雷家书》、《超越自我》、《长征:

前所未闻的故事》、《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第三次浪潮》……

渐渐地,他对集体活动和班级事务热心起来,并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他的第一次崭露头角是在我班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50周年而举办的“思想节”上,程桦扮演马克思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你们好!

”虽然是模拟讲演,但由于程桦事前准备充分,再加上他的表演才能,因此程桦一出场,他颇有风度的演说便吸引了同学们。

“马克思”谈到了对中国的敬仰:

“我终于来到了中国,这是我一百多年前就向往、关注的东方文明古国。

”他谈到少年时代的立志:

“17岁时,我曾在一篇作文中写道: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被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

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他谈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我十分高兴地看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丰富发展了我的学说,在中国这块多灾多难而又充满光荣的土地上建立了真正属于劳动人民的共产主义政权。

而在最近几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为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更蓬勃的生机!

”最后,“马克思”以一段气势磅礴的话结束了演说:

“当然,在共产主义运动的前进路上,也许还会有曲折和困难,但不管怎样,我仍然坚信:

共产主义革命必将胜利。

在这场革命中,无产者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也许从讲演技巧的角度看,这段演说还略显幼稚和生硬,但如果我们知道程桦此刻还只是个13岁的初二学生,我们就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了。

作为他的班主任,我更赞赏他在准备时的认真态度:

仅仅为了这段不太长的演说,他硬是半懂不懂地读了好几遍《共产党宣言》和《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无疑,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程桦所得到的能力锻炼和思想提高是相当大的。

又一届班委改选了。

我鼓励程桦竞争班长。

结果在四位竞选者中,程桦当选班长。

为了进一步锻炼两位班长的能力,同时为了调动全班同学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我决定在班上搞一次“做班级主人”的主题班会,让程桦发表“就职演说”,并主持“模拟记者招待会”。

班会之前,我对他进行了一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指导,特别告诫他不要紧张,面对各种问题,怎么想就怎么答。

实在回答不出也不要紧,说声“很抱歉,请允许我以后回答你”就行了。

反正都是自己的同学。

于是,这次班会就以程桦别开生面的“就职演说”拉开了序幕……

“我既然自荐当班长,就一定能尽力当好。

请同学们相信我,并拥护我!

”在程桦自信地作完“就职演说”之后,他紧接着宣布道:

“现在,由我主持‘记者招待会’,在座的同学都是‘记者’。

欢迎大家就班级事务广泛提问,我将尽力答复。

第一个“记者”问道:

“我是《未来日报》的记者。

首先祝贺你就任班长。

请问,你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程桦答道:

“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既不是督促大家学习,也不是批评不守纪律的同学,而是设法发挥全班每位同学关心集体的积极性。

比如,我准备在班上搞一次评选‘全班之最’的活动:

选‘最真诚的同学’、‘最热心的同学’、‘劳动最踏实的同学’、‘做值日最负责的同学’等等,通过评选,让每位同学发现自己的长处,激发同学们关心班集体的热情。

一位女同学问:

“你对同学们有什么希望吗?

程桦答:

“希望同学们多给我提意见和建议!

同学们的掌声刚落,一位男同学站了起来:

“对你自荐当班长的精神,我极为钦佩。

请问:

将来你有没有胆量自荐当国家主席?

程桦显然对这个问题没有思想准备,但他略加思考,便朗声回答:

“我有这个胆量!

不过,仅有胆量是不行的。

照我现在的样子,若当上国家主席,一定会把国家搞糟。

”同学们发出一阵笑声。

“但是,只要以后我的思想、知识、能力达到了国家主席的水平,而又有这么一个机会,我想我一定敢自荐当国家主席!

又一个同学发问了:

“请问,你的家长支持你自荐当班长吗?

“我的父母不在乐山市”程桦回答,“但我相信他们知道此事后一定会支持我的。

因为我爸爸、妈妈一向教育我不仅要勤奋学习,而且要关心集体,培养能力。

教室里又响起了一阵掌声。

“记者招待会”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同学们的提问越来越多,程桦也越来越从容自如。

教室里不断响起朗朗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在半小时之内,三十多位同学提出了四十多个问题。

下课铃响了,我想给程桦出个难题,试试他的应变能力:

“作为你的班主任,请允许我也问一个问题,你自荐当班长,有没有名利思想?

请说实话。

十几秒钟的沉默之后,程桦从容回答:

“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

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不存在任何名利思想的,因为我们只想为大家服务。

但是,既然是为集体服务,我就应通过自己的工作‘争’集体之名,‘图’集体之利。

——这就是我的‘名利思想’。

“哗!

……”程桦的妙语激起了空前热烈的掌声。

日本市川市市长高桥国雄一行将到乐山一中参观访问的消息,使学校一下子开始了紧张的迎宾准备工作。

我却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我找到程桦和几个同学:

“你们能不能在高桥国雄来访时,主动采访采访他?

一来是为了锻炼一下自己,二来想让日本人看看我们中国中学生的形象。

程桦等同学当即便答应了,而且还兴奋地跳了起来。

到了采访那天,小“记者”们友好而勇敢地向高桥市长频频发问:

“请问高桥先生,对我们学校印象如何?

”、“请问,贵国中学生教育开了哪些课程?

”、“贵国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请问,贵国是怎样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

”……高桥先生看来对孩子们的采访很感兴趣,从容而风趣地回答着各种提问。

规定时间到了。

程桦鼓起勇气提了一个事先对“上级审查”隐瞒的问题:

“请问高桥先生,贵国正是怎样对你们中学生讲日本侵华战争的?

高桥国雄稍稍顿了一下,随即便十分和蔼而坦率地答道:

“我们一般还没对中学生讲这些。

不过,我们总是教育我们的青少年学生要热爱世界和平、维护日中友谊。

”市长还笑盈盈地拍了拍程桦的肩膀,显然不认为这是一个“不友好”甚至“影响中日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的提问。

但程桦却“固执”而天真地向高桥国雄提出:

“请市长先生回国后代中国中学生向贵国政府建议,教育日本青少年全面地正确认识历史,珍视中日友好关系。

应该说,程桦的采访是相当成功而得体的。

临近初三毕业之际,程桦代表学校参加了乐山市中学生现场作文比赛。

这次作文比赛的题目是临场抽签决定。

初中的题目有三个:

《笑后的思索》、《生活中美丽的一瞬》和《从夏时制说起》。

程桦的运气似乎不太好,他抽中了《从夏时制说起》,题目要求写议论文,而且重在“说起”,即展开联想,通过发散性思维发表议论。

这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但程桦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自己的思想积累和表达能力,写了一篇令后来的评卷老师拍案叫好的佳作。

文章以驳论的方式一开始就展示出对“夏时制”持不同意见者发出的种种言论(“现在简直什么都跟外国学!

”“就是,连时间也……唉!

”“中国有中国的时间,外国有外国的时间,为什么连时间都要跟着别人学?

”),接着对这些概念不清、观点糊涂的言论进行分析论辩:

诚然,这“夏时制”确实为“外国引进”,但这时间却怎么分“中国的”“外国的”?

正如天上的月亮,中国境内人说是中国的,外国境内看着的人又说是他们的。

然而不管怎样,那天上却只有这么一轮月亮。

时间也如此,不管怎么争,时间,却也是地球上的时间,大家都在过的时间,从何谈起“中国的”“外国的”?

接下来,程桦紧扣“引进”二字大做文章:

中国和外国,都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天底下。

为了生活得更好,各自想了些好主意。

有时中国有的,外国没有;

有时外国有的,中国又没有。

如指南针、火药,外国不是稳稳当当地学去了吗?

那么,外国好的,我们为什么又不能学呢?

程桦进而剖析这种盲目排外的历史根源,指出这是一种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吃够外国人的亏而引起的变态心理的反映:

从什么时候开始由这种怕“外国的”,而产生盲目排外思想的?

大概是从那“鸦片战争”开始的吧!

外国人说的是让我们享受“西方文明”,却让我们享受了鸦片、炮火、军队的滋味。

大概从那时起,我们民族有个普遍心理现象:

啊呀呀,不得了,那、那是外国的!

“外国的”是瘟疫!

最后程桦站在清醒中国人的立场论述道:

我们是中国人,因而也要有自己的脑袋,要用它来辨别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中国的东西有好有坏,外国的东西也有好有坏,我们都要分出好坏,然后留下好的,去掉坏的。

这留下的,也就势必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我们都应该充分占有和利用。

特别是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神速,倘若坚持“外国的不用”,恐怕哪年又要被别人,被我们蔑视的“外国人”欺侮了!

这篇文章一举夺得那次作文大赛一等奖的第一名。

我这里不厌其烦地评述程桦的获奖作文,并不是因为我也是那次作文比赛的优秀指导奖的获得者,而是这篇作文反映出程桦在我的影响下,思维已比较敏锐活跃,思考比过去严密周到,思想也开始犀利深刻起来。

这正是我所期待的。

两年之后,已是高一学生的程桦受学校委托主办了一期纪念国庆38周年的专栏,又在全校引起了反响。

一位高三学生说:

“这期板报内容别具一格,不落俗套,很有新意!

”一位语文老师说:

“这是我在学校任教二十多年来看到的最好的一期学生板报!

然而,也有个别人提出了非难:

“国庆板报怎么能这样办呢?

”“这些学生的思想太片面、太偏激!

所谓“国庆板报怎么能这样办呢?

”是因为这期板没有象以前的“庆祝专栏”一样,摘抄几句“从井岗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