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考核知识点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97850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10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心理学考核知识点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学前心理学考核知识点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学前心理学考核知识点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学前心理学考核知识点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学前心理学考核知识点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心理学考核知识点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前心理学考核知识点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心理学考核知识点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心理学考核知识点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习得法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保证,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要掌握以下三种方法:

1.抓住学科特点。

2.明确基本概念、基本知识。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原则P10

1.客观性原则

2.活动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三、(领会)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P10~17

1.观察法P10

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

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1)制定观察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观察者对被观察儿童的影响;

(2)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

(3)对学前儿童的观察一般应反复多次进行。

2.实验法P11~14

(1)实验室实验法

(2)自然实验法

(3)教育心理实验法

3.测验法P14

4.调查访问法P15~16

5.问卷法P16

6.谈话法P16

7.作品分析法P17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一、(识记)年龄特征的概念

年龄特征是指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二、(识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三、(识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P21

儿童心理发展既有稳定性的一面,又有可变性的一面。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百年前和几十年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所揭示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基本点,至今仍适用于当代儿童。

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受社会和教育条件的影响,因此也表现出可变性。

比如,现在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和过去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相比,是有变化的。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稳定性与可变性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

在处理两者关系问题上,既要反对过分夸大其稳定性,以免忽视社会条件和教育工作对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作用,也要反对过分强调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以免不顾儿童年龄特征而盲目地对儿童提出过高的要求。

四、(领会)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和个别特征的关系P18~20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在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时还要注意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特征相区别。

个别特征是指每个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具体特征,它与年龄特征之间是一般性与个别性、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

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的心理表现、心理特征中概括出来的,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说,这一年龄阶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

因此,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问题上,要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与非本质的辨证关系,既不能用一般性否定个别性,用典型性否定多样性,用本质特征否定非本质特征,更不能反过来以个别性否定一般性,用多样性否定典型性,用非本质特征否定本质特征。

五、(识记)学前期心理发展各阶段的名称P24

我国现在通用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是:

1.婴儿期(或称乳儿期)0~1岁

其中可分为:

新生儿期0~1月

婴儿早期1~6月

婴儿晚期6~12月

2.先学前期(或称幼儿早期)1~3岁

3.学前期3~6岁

幼儿初期3~4岁

幼儿中期4~5岁

幼儿晚期5~6、7岁

4.学龄期6、7岁~18岁

学龄初期6、7~11、12岁

学龄中期11、12~14、15岁

学龄晚期或青年期14、15~17、18岁。

六、(领会)划分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必要性和复杂性P23

七、(识记)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P25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这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各种表现,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

八、(识记)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P26

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某种特征的形成,或某种能力的发展,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

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九、(识记)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P26~27

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十、(识记)儿童心理发展的最近发展区P28

儿童心理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一、(识记)新生儿期(0~1月)的心理特征P29~34

二、(识记)1~6月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P34~36

5~6月的孩子开始认生。

三、(识记)6~12月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P34~36

四、(领会)婴儿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反射及其对新生儿适应新生活的意义P29~31

五、(领会)条件反射和儿童心理的发展P31~32

六、(识记)儿童言语和思维的发生发展P42~43

七、(识记)儿童最初独立性的出现P43~44

八、(识记)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P44~47

1.最初步生活自理。

2.认识依靠行动。

3.情绪作用大。

4.爱模仿。

九、(识记)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P47~50

4岁以后,儿童心理发展出现较大质变,主要表现在认识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地开始发展。

这具体表现在:

1.更加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十、(识记)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P50~54

5~6岁是学前晚期,即幼儿园大班年龄,这时期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突出特征是:

1.好问、好学。

5~6岁儿童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他们喜欢探索,还经常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想知道为什么收音机能说话,电视机里那些人躲在哪里。

5~6岁儿童喜欢学习。

他们喜欢动脑筋,做算术题、编故事、编谜语、下棋等等,都是他们喜欢的活动。

每当学到一些新知识或解答一些智力活动问题时,他们会感到很满足。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

5~6岁儿童已经能够根据概念分类,如能将物体图片按照交通工具、家具、水果等概念分类;

在日常生活中喜欢运用已经学会的一些概念,如能发现生活环境中的“三角形”;

对因果关系有所理解,懂得物体沉浮的原因等。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5~6岁儿童出现了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能力,如在观察活动中能学会按一定的方向或路线观察;

在注意活动中,能采取各种方法使自己不分散注意;

能用默默地跟着念、复述等方式帮助记忆。

4.个性初具雏形。

5~6岁儿童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兴趣,如有的爱玩球,有的爱看书;

情绪也变得比较稳定、不那么外露。

第三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第一节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识记)注意的概念P55

心理学上的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领会)注意在学前儿童实际生活中的表现P55

三、(识记)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与学前儿童知觉、记忆、坚持性发展的关系P57~58

四、(领会)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与学前儿童学习活动的关系P58~59

第二节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

一、(识记)选择性注意的概念P59

选择性注意是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

二、(识记)无意注意的概念P59

无意注意是指无预定目的、不需意志的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

三、(识记)有意注意的概念P60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四、(领会)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P59~60

五、(领会)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先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P60~61

第三节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一、(识记)新生儿注意的特征P61~62

二、(领会)新生儿选择性注意的表现P62

三、(识记)1岁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P65~67

1岁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选择性的发展上。

其基本特征是:

1.注意的选择性带有规律性的倾向。

这些倾向主要表现在视觉方面,因而也称为视觉偏好。

2.从注意局部轮廓到注意较全面的轮廓;

从注意形体外周到注意形体的内部成分

3.经验在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

四、婴儿注意的选择性的规律和特点P63

婴儿注意的选择性有如下主要规律和特点:

1.偏好复杂的刺激物。

2.偏好曲线多于直线。

3.偏好不规则的模式多于规则的模式。

4.偏好密度大的轮廓多于密度小的轮廓。

5.偏好集中的刺激物多于分散的刺激物。

6.偏好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对称的刺激物。

五、(领会)经验在婴儿注意活动中的作用P64~65

六、(识记)1~3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P65~67

1~3岁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有如下特征:

1.注意的发展和“客体永久性”的认识密不可分。

2.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表象的影响。

3.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言语的支配。

4.注意的时间延长,注意的事物增加。

七、(领会)表象的发生与1~3岁儿童注意发生的关系P66~67

八、(领会)言语的发生与1~3岁儿童注意发展的关系P67

九、(领会)3~6岁儿童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1.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都属于无意注意。

3~6岁儿童的注意仍然主要是无意注意。

但是和3岁前儿童相比,儿童的无意注意有了较大发展。

儿童的无意注意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①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②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密切关系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2.3~6岁儿童的有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水平低,稳定性差,而且依赖成人的组织和引导。

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及具体表现:

①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主要是额叶部分成熟程度的局限。

额叶大约在7岁时才达到成熟水平,因此,幼儿期有意注意远未充分发展。

②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

成人的指引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同时引导了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向。

③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

例如,为了注意看书,幼儿会用手指着书。

④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能够更好地维持有意

第四节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

一、利用幼儿注意选择性发展的规律来组织幼儿园活动P70~72P59

注意的选择性是指幼儿倾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

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期注意的选择性表现较以前更加明显。

它一方面依赖于生理的成熟,另一方面与后天的学习、训练,个人的知识经验以及兴趣、情绪有关。

根据幼儿注意选择性发展的特点,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应注意以下方面以提高幼儿活动的效果:

一是应当根据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和教育的目的要求,有意识地训练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使幼儿的注意指向和集中到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内容上来。

二是教师或家长在安排幼儿教育教学内容时,一定要适合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

三是教师要了解、研究幼儿的兴趣及当时的情绪状态。

二、注意的范围与幼儿的活动P70

三、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P72~73

四、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P73~75

第四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识记)感觉的概念P76

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动觉与平衡觉等。

二、(识记)知觉的概念P76

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三、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P77

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如下:

1.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

3.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

一、(识记)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P77~78

二、(识记)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P78~79

三、(识记)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P79

第三节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

一、(识记)视觉敏度的概念

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二、(领会)学前儿童视觉敏度的发展P80~82

三、(领会)学前儿童颜色视觉的发展P85~86

第四节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一、(识记)新生儿听觉发生的指标P87

二、(识记)婴儿听觉和视觉的协调P88

三、(领会)学前儿童听觉发展的表现P89

第五节学前儿童触觉、动觉和痛觉的发展

一、(识记)学前儿童触觉的发生P94

二、(识记)口腔的触觉探索P94~95

三、(识记)手的触觉探索P95~96

四、(识记)学前儿童动觉的发展P96~97

五、(识记)学前儿童的痛觉P97

第六节学前儿童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

一、(领会)学前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P99~101

二、(领会)学前儿童大小知觉的发展P101~102

三、(领会)学前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P102~103

四、(领会)学前儿童距离知觉的发展P103~104

五、(领会)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P104~106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第七节幼儿观察的发展

一、(领会)学前儿童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和观察方法的发展

1.幼儿观察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观察的目的性加强。

(2)观察的持续性延长。

(3)观察的细致性增加。

(4)观察的概括性提高。

(5)观察方法的形成。

第八节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一、(识记)适应现象的概念P109

适应现象是指人的感觉会因刺激的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的现象。

二、(识记)感觉的对比P109~110

对比现象,即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三、(领会)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P110~112

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规律。

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出来受几种条件的影响。

一是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两者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别出来。

比如,为了让幼儿观察红花,教师要以绿树为背景。

教师的板书、挂图等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二是对象的活动性,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对象。

因此,教师应当尽量多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以及幻灯、录象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三是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

在视觉刺激中,凡是距离上接近或形态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组成知觉的对象。

因此,教师在绘制挂图时,为了突出需要观察的对象或部位,要注意拉开距离或加上不同颜色。

教师讲课的声调应有抑扬顿挫。

四是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相结合。

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知觉的效果大大提高。

因此,教师对直观材料的运用,必须与言语讲解正确结合起来。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一节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识记)记忆的概念P113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

二、(领会)幼儿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表现P113

完整的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恢复三个环节。

记忆的第一步是“识记”,识记是把感知或体验过的东西“记”下来的过程,也就是获得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好比图书馆购进新书。

记忆的第二步是“保持”,即把识记材料保存在头脑里,也就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里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保持过程不是简单地、原封不动地储存材料,而是要对材料进行一定的加工整理,好比图书馆对买来的新书分类登记,分门别类地储存在书库里一样。

记忆的第三步是“恢复”,也就是把头脑里的知识经验重新呈现或提取出来的过程,相当于把藏书从书库里提取出来。

三、(识记)记忆与儿童知觉的发展P114

四、(识记)记忆与儿童想象、思维的发展P115

五、(识记)记忆与儿童言语的发展P115

六、(识记)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P115

第二节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识记)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P117~121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有四个方面:

1.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这种称为“幼年健忘”现象。

3~4岁后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

2.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3.记忆容量的增加。

4.记忆内容的变化。

第三节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一、(识记)新生儿记忆发展的特点P123

二、(识记)儿童出生后头半年记忆发展的特点P123

三、(识记)儿童出生后第二个半年记忆发展的特点P123~124

四、(识记)1~3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P124~126

五、(识记)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的概念P126~132

根据幼儿活动有无目的,可以把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

没有目的和意图、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叫做无意记忆;

相反有明确记忆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是有意记忆。

六、(识记)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的概念P132~134

根据对记忆材料是否理解,可把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机械记忆是指对所记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一理解,采用简单的、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记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死记硬背”。

意义记忆是指根据对所记材料的内容、意义及其逻辑关系的理解进行的记忆,因此也称为理解记忆或逻辑记忆。

七、(识记)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概念P134~136

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记忆各种材料。

在儿童语言发展之前,其记忆内容只有事物的形象,即只有形象记忆。

语词记忆是通过语词的形式来记忆材料。

随着语言的发展,语词记忆也逐渐发展。

八、(识记)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P126~138

3—6岁儿童记忆发展有四大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九、(领会)3~6岁幼儿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发展特点的表现P126~132

十、(领会)3~6岁幼儿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发展特点的表现P132~134

十一、(领会)3~6岁幼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发展特点的表现P134~136

十二、(领会)3~6岁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的发展P136~138

第四节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

一、(识记)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P139~141

保持就是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在保持阶段,头脑中存储的知识经验会发生量和质的变化。

保持的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最显著的表现就是遗忘。

质的变化是由于每个人原有的知识经验不同,加工、组织经验的方式不同,因而回忆出来的内容会发生多种形式的变化。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规律: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进程是先快后慢。

二、(应用)幼儿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记忆保持和遗忘规律的应用P141~144

幼儿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过的东西要及时的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如,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时眼耳手脑并用等等,以提高复习的积极性和增强复习的效果。

3.利用记忆恢复的规律。

幼儿有一种特殊的记忆恢复现象。

即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测量的记忆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我们应当以记忆恢复的规律来正确看待学前儿童的记忆,并利用这一记忆规律来组织孩子的学习、游戏等活动,以提高记忆的效果。

4.排除影响学习材料之间的干扰。

在同一时间内不要求孩子学习、识记的内容太多,否则,产生干扰,加重孩子的负担。

要求孩子记牢的材料或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巩固。

5.排除疲劳的干扰。

学习或识记活动的安排,要动静交替,劳逸结合;

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交替安排,以使大脑皮质神经细胞轮流工作,轮流休息,以利于提高记忆效果。

第六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一节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识记)想象的概念P145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两大基本特征。

二、(识记)无意想象P145

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

它是人们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三、(识记)有意想象P145

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四、(识记)再造想象P145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五、(识记)创造想象P145

创造想象是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造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创造出的形象都是新的。

创造想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等特点。

六、(识记)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P147

1.想象依靠原有的表象。

2.想象和记忆密不可分。

3.想象和思维关系密切。

七、(领会)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P149~150

八、(领会)想象与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P150

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及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识记)学前儿童想象发生的年龄P151

二、(识记)学前儿童想象萌芽的表现和特点P151~152

三、(识记)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及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P152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