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97174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Word格式.docx

《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Word格式.docx

问: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例②“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例③“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二)关注语序倒装,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例①“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例②“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

例③“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例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例⑤“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关注四类语言

古典诗歌的语言从内容的角度可以分为:

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特定称谓语言。

1、意象语言

诸如“松”“竹”“梅”“菊”等一类的事物。

2、情感语言

“悲”“孤”“愁”等词语能直接表露情感,如“万里悲秋常作客”中“悲”就能直接表露作者内心的悲愁;

还有间接表露的,如“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李益《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外》),“不堪”和“强”写出了诗人不堪回首青春年少之佳境,只能从酒杯中去回想旧日的事了,传达出内心的凄凉、意绪的消沉。

3、象征语言

有些诗句或所选事物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鉴赏时注意把握其象征意义。

4、特定称谓语言

如“秋水”,指眼睛;

“盗泉”,旧时常喻不义之财;

“鸿雁”,指书信等。

它们大多源于典故或前人诗文。

(四)关注特殊语言形式及表达效果

1、历史典故:

把诗歌所要抒发的感情暗寓于所用历史典故。

效果:

含蓄凝炼,表意丰富,耐人寻味。

2、谐音:

运用音节相同或相近的词去代替另一个词,取得那一个词的意义效果。

例: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表情达意更含蓄、机智,耐人品味。

3、叠字:

重叠使用相同的词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增强情感的表达,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味。

4纯名词组合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构成典型环境,起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表的效果。

第二课时

1、准确理解诗歌常见语言风格特点

知识点讲解

一、【考点分析】

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是较高的要求,历年高考中只是偶尔涉及到,考到的也是常见风格。

二、【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的词语】

语言特点:

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等

诗歌风格:

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

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气势雄壮、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平白清新、语淡情浓等。

(一)、诗歌的语言特色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语言的特色是以少蕴多、简洁凝炼、富有节奏和韵律。

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用语新颖别致,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意境。

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之感。

2、平淡

其特点是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词藻华丽,显示出质朴无华的特点。

选用贴切的字眼,直接叙述,显得真切平淡,平易近人,但平淡中又蕴含着深意。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面看来句句平淡,但平淡之中蕴含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再如贾岛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

”词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写颜色的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4、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

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诗,李商隐的诗,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却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的夫妻间的挂念问候,其时其景其情,对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5、明白

其特点是语言直接、明朗、爽快、通俗易懂,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如白居易的诗,像《买花》《轻肥》《卖炭翁》等。

(二)、诗歌的语言风格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1.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特征

浪漫主义:

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代表的诗人有屈原、李白、李贺、苏轼、龚自珍等。

现实主义:

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了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与追求。

代表的诗人有杜甫、辛弃疾、陆游等。

◇豪放派:

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婉约派:

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2.许多诗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常见作家语言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

苏轼的豪放旷达,辛弃疾的慷慨悲壮

按迹循踪

按要求完成下面试题,试总结出答题规律

宫词(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题目:

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这首诗。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2004年江苏卷)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规律总结

考查方式

1、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③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④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这类题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

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有的口语化很浓等等。

4、答题模式:

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类型巩固

训练1: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分析《春怨》的语言特色。

训练2: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训练3: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2007年浙江卷)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

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

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②春社、秋社:

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

③劫劫:

匆忙急切的样子。

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语言特色。

训练4: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1年北京卷)

示秬秸①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四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①秬秸:

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第三课时

1、了解诗歌中炼字的规律

2、掌握高考对诗歌中炼字类题目考查的方式及答题要领

一、导入

苏轼和苏小妹的故事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沈德潜曾言: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炼字,就是使“意”——作者的主观情思和诗歌所表现的内容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有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人的力量。

诗圣杜甫曾写: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是不同时代的诗人都追求的一面艺术旗帜。

二、古典诗歌炼字的规律

1、从位置上来说

五言诗的第二字、第三字、第五字,七言诗的第二字、第五字、第七字,常常是诗人炼字的常见位置。

2、从词性上来说

诗人炼字时常会在“动词”和“形容词”上下功夫,当然也有炼数词、炼副词的。

①炼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诗歌中的动词,一是一般动词,二是活用动词

一般动词

【例1】陶潜:

悠然“见”南山(联系修饰语”悠然”考虑)

【例2】张先〈天仙子〉:

云破月来花“弄”影(体会意境)

【例3】宋祁〈玉楼春〉:

红杏枝头春意“闹”(感受情趣)

活用动词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活用为动词来写景抒情,丰富意蕴,强化情感。

这些词,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例1】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例2】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②炼形容词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例2】“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③炼数词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数)枝开。

【例2】“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④炼虚词

【例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例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4年湖北卷)

次北固山下注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

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

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设问方式】

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2.对诗歌中的某句某字,诗人说“X”而不说“X”,有什么表达效果?

(或对诗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

提问变体:

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此诗某句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

3.某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解答思维流程】

古人作诗,讲究一字传神,这类题目要求品味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

因此,不能就字论字,而应回到原诗中,结合诗歌的意境、题旨和诗人表达的情感来进行分析。

[答题思路]①肯定哪个好或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题步骤】

1、指出该字并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注解:

理解词语在诗中的含义;

体会该字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

分析传达的感情;

在表述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妙处,如“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等。

炼字的艺术效果

1.形式:

a.化静为动。

b.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

c.拟人化手法,生动形象.d.形容词使动用法。

2.内容a写景状物b表情达意

训练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7年广东卷)

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

孤灯隔远汀。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分)

训练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7年高考全国卷2)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分析。

训练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08全国卷Ⅱ)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

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训练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11天津卷)

骤雨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睛山又绿。

(1)第三、四句“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结合诗句简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