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96384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

成立体系领导小组和各专业工作组,定期部署对双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确保全员参与双体系建设。

3.2.副总经理:

李京东协助总经理对公司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3.副总经理:

刘如学协助总经理对公司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分管生产领域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4.总工程师:

冯仲善协助总经理对公司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工作。

分管技术、质检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5.安环设备部负责“双体系建设”方案的制定,分析存在的问题,监督治理方案以及相应的实施工作;

监督隐患的整改、防范措施、资金、期限的落实和组织应急预案的制定;

负责职业危害的防控和风险公告警示工作;

负责“双体系建设”管控手册的审核和上报;

负责“双体系建设”的组织、开展、协调、监督、考核、总结工作。

 

负责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

具体包括安全隐患管理制度的制定,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公司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常态化;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中负责组织工艺管理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

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

分析存在的隐患,监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

负责组织设备设施管理方面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

负责消防系统方面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

负责应急管理方面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

分析存在的隐患,负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

3.6.技术研发部负责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方面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

3.7.维修车间组织电气、仪表系统方面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

负责组织公用工程系统方面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

3.8.仓库保管组织储运系统方面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

3.9.财务部负责统计事故隐患治理、风险管控专项预算资金;

划拨公司事故隐患治理、风险管控专项费用,监督落实费用的闭环管理。

3.10.各车间是安全基础管理、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工艺管理、设备管理、电气系统、仪表系统、危险化学品管理、储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消防系统等方面隐患排查、风险管控的责任主体,车间主任负责本车间风险点的确定、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

负责对隐患的排查、登记、报告,实施整改,并根据职责分工,按要求向相关单位报送“双体系建设”工作信息;

车间员工负责进行本车间风险点划分、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管控措施统计、隐患排查工作。

4.实施全员培训

安环部制定培训学习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培训学习,掌握标准、程序、方法。

公司各车间、部门应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对本车间的隐患排查治理的标准、程序、方法进行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

5安全检查(即隐患排查)

5.1综合性检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各有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

5.2专业检查主要是指对区域位置及总图布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储运、消防和公用工程等系统分别进行的专业检查。

5.3季节性检查是指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隐患检查,主要包括:

(1)春季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为重点;

(2)夏季以防雷暴、防设备容器高温超压、防台风、防洪、防暑降温为重点;

(3)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静电、防凝保温为重点;

(4)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凝、防滑、防静电为重点。

5.4日常检查是指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车间主任和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

日常隐患排查要加强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关键环节、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和巡查。

5.5节假日检查主要是指在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前,对装置生产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和隐患、备用设备状态、备品备件、生产及应急物资储备、保运力量安排、公司保卫、应急工作等进行的检查,特别是要对节日期间领导带班值班及紧急抢修力量安排、备件及各类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进行重点检查。

5.6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对公司内和同类公司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检查。

6.职责

6.1公司总经理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各分管副总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6.1.1总经理要保证隐患治理资金投入,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情况,治理重大隐患前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6.1.2各分管副总负责督促、检查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情况,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总经理报告重大情况,对本单位无力解决的重大隐患,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报告。

6.2安环部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各车间、部门发出预警通知。

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装置运行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及时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

6.3安环部负责公司级安全检查的组织、实施、验证,同时应当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负责公司各类事故隐患排查、评估、整改的评审评价工作;

负责各车间上报事故隐患的统计、汇总工作;

负责定期组织各专业职能部门和各专业人员评审、修订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安全检查表,不断提高安全检查深度和广度。

6.4各车间主任负责组织本车间安全生产检查,落实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整改。

负责所属单位安全生产检查及事故隐患的排查、评估、整改的评审评价工作;

负责事故隐患的原因分析、倒查和统计上报工作。

同时应当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6.5各职能部门负责本系统内安全检查及事故隐患的排查、评估、整改的评审评价工作;

负责事故隐患的原因分析、倒查和统计上报工作;

6.6综合检查、节假日检查分别由安环部、各职能部门、车间组织本单位人员实施。

6.7专业性检查分别由各专业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组织本专业人员实施。

6.7.1技术部负责组织工艺技术方面的专业性检查;

6.7.2设备部负责组织设备设施、电气、仪表等监视测量方面的专业性检查,并负责对在建构筑物,外来施工队伍及施工安全措施及物资存放方面的专业性检查;

6.7.3综合部负责组织文件、记录、管理方面的专业性检查;

6.7.4营销采购部负责组织原料供应、产品销售、车辆运输方面的专业性检查;

6.7.5安环部负责组织防火、防爆、应急器材、劳动防护用品、治安防控方面的专业性检查。

6.8季节性检查分别由安环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组织本单位专业人员,进行预防性季节检查。

6.9日常检查由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员工巡回检查,各级管理人员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进行检查;

岗位员工按照各自的岗位职责,进行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定期巡回检查。

6.10事故类比隐患检查由安环部组织相关单位实施。

6.11各车间主任对车间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及时掌握事故隐患治理情况,督促有关人员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明确负责人;

其他负责人对所分管范围、区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7.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基本要求

7.1隐患排查治理是公司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根据各车间的生产运行特点,制定安全检查计划,明确检查的目的、内容、要求,并编制《安全检查表》。

7.1.1《安全检查表》应包括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标准或依据、检查结果等内容。

安全检查时应按照安全检查表内容逐项进行检查,建立《安全检查台账》、《事故隐患整改台账》,并与安全目标责任考核挂钩。

7.1.2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主要依据:

(1)国家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公司安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2)国内外事故案例和公司以往的事故情况;

(3)生产装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报告;

(4)分析人个人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5)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7.1.3安环部应定期组织对安全检查表进行评审、修订和完善,并做好检查人员的培训工作。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对安全检查表进行修订:

(1)颁布实施有关新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的;

(2)装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或操作参数发生重大改变的;

(3)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

(5)周边安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4)危害因素辨识结果有较大变动或识别出新的危害因素。

7.2公司每月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形式报送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向寿光市安监局和有关部门提交书面材料。

重大事故隐患报送内容应当包括: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

7.3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安环部或各车间主任及时组织整改。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公司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7.4公司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后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相关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保养和监测监控,防止事故发生。

8.事故隐患分类和等级认定

8.1事故隐患分类

事故隐患按检查内容和专业分为:

工艺、设备、电气、仪表、标识、建构筑物、储运、劳动防护用品、文件记录、安全消防设施(含消防器材、应急装备)、其他现场问题及管理缺陷共计11类。

8.2事故隐患等级

公司应该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依据事故隐患的定义,按事故隐患风险程度(即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进行隐患等级认定。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8.2.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消除的隐患。

8.2.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隐患。

8.3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认定

公司对重大事故隐患应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采用风险评估(评价,以下同)方法对事故隐患后果进行定性分析,并根据风险等级标准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事故隐患的风险等级。

具有重大及以上风险的事故隐患,应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按照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

(1)甲、乙类火灾危险性和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生产装置,仓库、罐区等储存设施,与相邻工矿公司生产储存设施的安全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2)生产装置、储存设施、辅助生产装置、公用工程设施、运输装卸设施、电力线路、办公生活区等,相互之间的安全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3)危险化学品生产车间、储存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或与员工宿舍的安全距离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4)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和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内设置休息室和非生产直接需要的办公室的。

(5)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

(6)生产或使用甲类气体或甲、乙A类液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的区域内,未按规定设置可燃气体监测报警装置的;

生产或使用有毒气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的区域内,未按规定设置有毒气体监测报警装置的。

(7)易燃易爆和有毒作业场所未按规定设置通风设施的;

未按规定和生产工艺要求设置必要的自动报警和安全联锁装置的。

(8)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泄压面积、安全疏散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仓库的耐火等级、防火分区、安全疏散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9)危险化学品的贮存不符合《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等规定要求的。

包括:

a)遇火、遇热、遇潮能引起燃烧、爆炸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物品露天贮存的;

或在潮湿、易积水的建筑物中贮存的;

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与爆炸物品、氧化剂、易燃物品、自燃物品、腐蚀性物品未隔离贮存的;

c)易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同贮的;

d)助燃气体氧气与油脂类物质混合贮存的;

e)易燃液体、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与氧化剂混合贮存的;

f)具有还原性的氧化剂未单独存放的。

(10)甲、乙类液体储罐区未按规定要求设置防火堤,或防火堤的容量、高度、强度、以及与储罐的间距等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罐区布置(罐区总容量、罐间距、罐排数、罐区间距等)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罐区的专用泵(或泵房)布置在防火堤内,或专用泵(或泵房)和装卸设施与罐区的安全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11)甲B、乙类液体固定顶罐未按要求设置阻火器和呼吸阀的;

甲B、乙类液体为喷溅式卸车(进液)方式或进液管伸至罐底的距离不足的。

(12)液氯储存、装卸区无泄漏后的吸收、破坏措施的;

储罐未按规定设置液位计、压力表和安全阀的;

储罐与罐车之间的装卸管线上未设置止回阀和紧急切断阀的;

未按要求设置防超装装置的;

未使用万向充装卸车装置的;

强腐蚀性介质储罐未按规定设置防护围堰的。

(13)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未按规定办理使用登记证;

超期未检或未按检验要求检修(停用)的。

(14)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压力表、安全阀超期未检,防爆膜未定期更换的。

(15)使用非法制造的压力容器、锅炉等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的。

(16)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区域内的电力装置(电机、灯具、开关等)不防爆,或防爆等级(类别、级别、组别)及线路敷设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17)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区域内生产装置的控制室、变配电室、化验室、车间办公室、更衣室等生产辅助房间的电气设备达不到防爆要求的。

(18)易燃易爆生产装置区、仓储装卸区的厂房、库房、设备、设施未按规定设置防雷设施,或未按规定进行检测并符合要求的。

(19)易燃易爆场所的设备、管线等设施未按规定设置静电接地设施;

汽车罐车、装卸栈台未设置静电专用接地线,或未按规定进行检测并符合要求的。

(20)未按规定设置水、干粉、二氧化碳等消防灭火系统的;

未按标准规定配置消防双电源的;

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消防管路及消防栓的配置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21)生产装置区、储罐区、仓库未按规定设置固定(或半固定)式水喷淋灭火系统的,或未按规定设置小型灭火器材,或灭火器材的种类、数量及设置方式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22)厂区内的消防道路(环行通道或回车场地、道路宽度、净空高度、转弯半径)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23)存在其他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24)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液氯罐区、甲类易燃液体罐区与厂外主要道路的安全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25)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液氯储罐,以及大于或等于10Mpa的高压设备(介质为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未按规定办理使用登记证、超期未检或检验不合格的;

未按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或未按规定定期检测及检测不合格的。

9事故隐患排查方式、频次

9.1事故隐患排查方式

事故隐患排查可与日常巡查和专项安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9.2事故隐患排查频次

(1)装置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2小时,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和部位的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1小时,宜采用不间断巡检方式进行现场巡检。

(2)车间主任、工艺、设备技术人员、电工人员每天至少两次对装置现场进行相关专业检查。

(3)车间应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月组织一次隐患排查,并和日常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一起进行汇总;

(4)公司应根据季节性特征及生产实际,每季度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季节性隐患排查;

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必须进行一次隐患排查。

(5)公司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车间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综合性隐患排查和专业隐患排查,两者可结合进行。

(6)当获知同类公司发生伤亡及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应举一反三,及时进行事故类比隐患专项排查。

(7)对于区域位置、工艺技术等不经常发生变化的,可依据实际变化情况确定排查周期,如果发生变化,应及时进行隐患排查。

9.3当发生以下情形之一,应及时组织进行隐患排查:

(1)颁布实施有关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的;

(2)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的;

(3)装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或操作参数发生重大改变的,应按变更管理要求进行风险评估;

(4)外部安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5)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

(6)气候条件发生大的变化或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

10.事故隐患排查内容

根据危险化学品公司生产装置的特点,隐患排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安全基础管理;

(2)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

(3)工艺;

(4)设备;

(5)电气系统;

(6)仪表系统;

(7)危险化学品管理;

(8)储运系统;

(9)公用工程;

(10)消防系统。

10.1安全基础管理

10.1.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及落实情况。

10.1.2安全投入保障情况,参加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的情况。

10.1.3安全培训与教育情况,主要包括:

(1)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2)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3)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情况。

10.1.4公司开展风险评价与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主要包括:

(1)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识别和获取情况;

(2)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生产设施进行风险评价情况;

(3)风险评价结果的落实、宣传及培训情况;

(4)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否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10.1.5事故管理、变更管理及承包商的管理情况。

10.1.6危险作业和检维修的管理情况,主要包括:

(1)危险性作业活动作业前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情况;

(2)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断路作业、吊装作业、设备检修作业和抽堵盲板作业等危险性作业的作业许可管理与过程监督情况。

(3)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的配置、佩戴与使用情况。

10.1.7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管理情况。

10.2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

10.2.1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重大危险源储存设施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规定的重要场所的安全距离。

10.2.2可能造成水域环境污染的危险化学品危险源的防范情况。

10.2.3公司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

10.2.4公司内部重要设施的平面布置以及安全距离,主要包括:

(1)控制室、变配电所、化验室、办公室、机柜间以及人员密集区或场所;

(2)消防站及消防泵房;

(3)空分装置、空压站;

(4)点火源;

(5)危险化学品生产与储存设施等;

(6)其他重要设施及场所。

10.2.5其他总图布置情况,主要包括:

(1)建构筑物的安全通道;

(2)厂区道路、消防道路、安全疏散通道和应急通道等重要道路(通道)的设计、建设与维护情况;

(3)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情况;

(4)其他与总图相关的安全隐患。

10.3工艺管理

10.3.1工艺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

(1)工艺安全信息的管理;

(2)工艺风险分析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3)操作规程的编制、审查、使用与控制;

(4)工艺安全培训程序、内容、频次及记录的管理。

10.3.2工艺技术及工艺装置的安全控制,主要包括:

(1)装置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的部位是否设置超温、超压等检测仪表、声和/或光报警、泄压设施和安全联锁装置等设施;

(2)针对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工艺参数设计的安全泄压系统以及安全泄压措施的完好性;

(3)危险物料的泄压排放或放空的安全性;

(4)按照《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的要求进行危险化工工艺的安全控制情况;

(5)其他工艺技术及工艺装置的安全控制方面的隐患。

10.3.3现场工艺安全状况,主要包括:

(1)工艺卡片的管理,包括工艺卡片的建立和变更,以及工艺指标的现场控制;

(2)现场联锁的管理,包括联锁管理制度及现场联锁投用、摘除与恢复;

(3)工艺操作记录及交接班情况;

(4)剧毒品部位的巡检、取样、操作与检维修的现场管理。

10.4设备管理

10.4.1设备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主要包括:

(1)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修订本公司的设备管理制度;

(2)有健全的设备管理体系,设备管理人员按要求配备;

(3)建立健全安全设施管理制度及台账。

10.4.2设备现场的安全运行状况,包括:

(1)大型机组、机泵、锅炉等关键设备装置的联锁自保护及安全附件的设置、投用与完好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