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及在学校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9605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及在学校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及在学校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及在学校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及在学校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及在学校中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及在学校中的应用.doc

《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及在学校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及在学校中的应用.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及在学校中的应用.doc

参加2004年山东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

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

及其在学校中的应用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心理环境下为成员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即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或方法,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增进适应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个体潜能的助人过程。

(一)对团体心理辅导定义的理解

1、是心理辅导的一种形式。

心理辅导的形式有两种:

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

相对于个别辅导,团体辅导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果容易巩固,而且效率高,省时省力。

心理辅导是一种“助人自助”的过程,“助人”就是协助或帮助他人。

而“助人自助”就是协助求助人认识自己面临的困境,引导其自我探索、自我挑战、自我了解,并采取有效的行动,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因此“助人”注重的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

例如,某人想吃鱼却钓不到鱼而向你求助,有三种方法可以帮他:

一是自己钓鱼送给他;二是教他钓鱼的方法,让他用新的方法钓鱼;三是先让他明了自己的钓鱼方法怎样?

为何这样的方法钓不到鱼,学习了解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钓到鱼,并且尝试改变以前的方法,用新的方法去约。

上面三种方法结果是一样(吃到了鱼),但对钓鱼者的影响却不一样。

方法一,钓者虽吃到鱼但却不会自己去钓鱼;方法二,钓者吃到鱼同时也学到了钓鱼的方法,但却不知道自己原来的方法为什么钓不到鱼;方法三,钓者吃到鱼,既知道了钓不到的原因,又学会了钓鱼的方法。

所以第三种方法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助人行为。

助人需要一种尊重、信任、平等、协调的良好关系。

助人关系不同于朋友关系,要求以客观的态度,有目的、有方向的方法去帮助人,强调辅导者要尊重、接纳、聆听、真诚与受导者自身的领悟,重在受导者内心的转变。

2、是通过“团体”方式去辅导他人。

人是群性动物,希望归属于某种团体,并被团体成员所接纳。

我们生活在团体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团体。

团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

团体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彼此交往,相互作用,因此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心理现象如团体气氛、人际关系、暗示、模仿、从众现象等,这些心理现象会对人的心理与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过程

任何一个团体都会经历一个启动、发展、成熟、结束的发展过程。

团体的形成与发展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热身、凝聚、探索、结束阶段,不同的阶段则有着不同的任务和内容。

第一阶段:

热身。

小组成员初入团体,有陌生感,对团体也不甚了解,由此会产生很多疑惑与焦虑。

因此其任务是澄清目标,通过活动让小组成员消除陌生感,逐步认识和了解团体成员,从而建立起信任感。

工作重点是组建小组,增进了解与信任。

第二阶段:

凝聚。

随着活动的深入,成员互动更加频繁,小组自然“领袖”的产生及成员“真实”自我的出现,由此产生如抗拒、冲突等不利于团体发展的行为,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信任感进一步增强,团体凝聚力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工作重点是为成员提供鼓励,增进成员的互动,解决成员的冲突与抗拒行为,建立起坦诚而互相信赖的团体气氛。

第三阶段:

探索。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在充满信任、理解、真诚的团体气氛下,鼓励成员探索个人的态度、感受、价值和行为,深化对自己的认识,工作重点是解决成员的问题,促使成员的行为改变。

第四阶段:

结束。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成员面对即将分离的事实,协助成员整理、归纳在团体中学到的东西,增强自信,将学习到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去,促使态度与行为进一步改变。

工作重点是:

促使态度与行为的迁移,处理惜别情绪。

上述四个发展阶段虽然有不同的特征,但又是连续的、相互影响的。

作为一个成功的团体辅导员,必须对团体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有清晰的了解,才能把握住团体的发展方向,有效地引导团体向健康的、既定的方向前进。

(三)团体心理辅导的影响机制

与个别辅导相比,采用团体的形式进行心理辅导时,团体的互动过程会出现一些独特的治疗因素,产生积极的影响机制。

1、在团体中获得情感支持。

在团体中,成员可以得到情绪抒泄,发现其他成员身上与自己类似的经历、遭遇,相同的体验使他们获得释然感,发现共同性。

同时成员间的接纳带给彼此安心、踏实和归属的感觉,从而增强信心,充满希望。

2、在团体中尝试积极的体验。

成员间的亲密关系使他们享受亲密感,并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

通过观察团体行为与领导的关系,觉察不适应行为,并体验到互助互利的感受。

3、在团体中发展适应的行为。

团体提供安全的试验环境,使成员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尝试模仿适应行为,并学习社会交往的技巧。

4、在团体中重建理性的认知。

非理性信念影响人的社会适应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团体活动使成员理解非理性信念,学会与非理性信念辩论的技术,进而改变非理性信念,使成员心身放松,视野开阔,信心增强。

(四)团体心理辅导在学校中的运用

团体心理辅导既有教育与发展的功能,也有预防和治疗的功能。

对人格健全的正常人而言,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他们深化对自己的认识,改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提高适应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对人格不够健全的人而言,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减轻症状,培养适应能力,增进健康。

实践证明,团体心理辅导的一些基本观念和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许多方面。

1、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广大中小学校能够认识班集体的地位和作用,重视班集体的建设,广大的班主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表现为:

一是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够,老师习惯于“说教”,强调学生要“服从”,而忽视学生的内在发展需要,忽视对学生品格、个性、情感、意志等心理素质的疏导与培育;二是对班级中存在的各种心理现象重视不够,如创设良好的心理气氛、优化班级人际关系、增强班级团体的凝聚力等,以至于不少班级缺乏团体归属感与凝聚力。

可以借鉴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以增进班级凝聚力为突破口,促进班集体的建设,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具体做法是:

将班级当作“辅导团体”,借鉴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技术,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班级气氛为前提,以丰富多彩的班级团体活动为途径,以唤起学生内在发展需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助人自助”为基本特征,最终达至增进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个体和班级团体共同成长。

实践证明,这样做可以班级表现出生机勃勃、团结向上的班风,同学们热心参与班集体的各种活动,爱护班集体的荣誉,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班级中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谐了,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2、在团队活动中的运用。

团队组织总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团结和教育青少年,所以活动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

长期以来,团队活动存在着形式主义、实效性不高等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活动形式较单调,教师重说教轻辅导,从而影响了活动的效果。

可以借鉴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组织学生成长训练营,提高团队活动的实效性。

比如:

以“自信、自理、交往、合作”为活动的主题,开展为期四日三夜的营地辅导活动。

活动内容有开营礼、大揭秘、迎新晚会、购物及野炊、沟通训练、欢乐齐共舞、爱心餐、探访社会福利院、表演晚会、自信心训练、闭营礼及惜别会等12项,活动重点是进行团队合作、沟通、自信心等方面的辅导与训练。

活动方式是将参加者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导师和两名小组领袖带领,通过心理游戏、野炊活动、话剧表演、社区服务、内务评比、专项训练、小组辅导等形式开展营地辅导,以促进小组成员参与、互动、凝聚、探索,达到小组和个人共同成长的目的。

学生成长训练营是通过“营地”的形式,开展对学生心理辅导的一种全新的尝试。

实践证明,成长训练营的试验研究是成功的,学生通过几天的营地生活,学习了如何与人交往,培养了团体合作的群体精神,提高了自信心和生活自理能力,发展了健全的人格。

除了通过“营地”的形式之外,其他形式的团队活动都可以借鉴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与技术来开展。

开展带“辅导”性质的团队活动关键抓住三点:

一是活动的设计要从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出发;二是活动的过程要能吸引参加者积极参与,让每一个参加者都“动”起来;三是要注意活动后的“辅导”。

3、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教学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与技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将团体活动的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将团体活动引入课堂,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多看(观察)、多听、多想(思考),多说(表达)、多做(操作)、多感受(体验)、多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与充分的时间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团体活动的方式有很多,有认知类活动如联想活动、团体讨论、创意思考、价值澄清等;有情感体验性的活动如团队活动、团体游戏、角色扮演等;也有行为训练类的活动如行为示范、行为练习等。

第二,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或小组学习。

合作性学习并不是把学生简单地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学习。

合作性学习必须具有共同目标、彼此互动、个人责任、共同规范、共同成功五个因素。

从以上合作性学习的基本要素来看,其基本精神与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是相吻合的。

第三,作为一种辅导策略,运用于学习障碍的干预之中。

比如,可以组织“跨越学习障碍工作坊”,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运用于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上。

这类工作坊可以在语文、数学与英语等三个学科中开展。

其做法是:

将部分上课不认真、对学习缺乏兴趣、未能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集中起来,通过团体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辅导等团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学习彼此接纳,合作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试验结果表明,工作坊对改善学习困难学生非智力因素有明显的效果。

4、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教师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建立起一支团结合作,奋力进取的教师团队。

一方面教师们的团结合作,可以产生出高效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良好的教师集体可以通过良好的教风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

可以借鉴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组织“教师团队训练营”活动,通过工作坊的方式来训练教师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具体做法是:

采用参与式的培训方式,将教师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丰富多彩的营地活动,去感受团队的建立与发展历程,在体验中学习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与技术。

训练营的主要内容有:

团队合作训练、人际沟通训练、爱心训练、情绪调节训练等。

在培训活动中,要求参加者做到“开放自我、全情投人、用心思考”,并将自己的学习感悟与教育工作实际结合起来。

一般来说,通过几天的训练活动,多数教师都有很大的收获,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信心,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了如何用心聆听,尊重别人,懂得接纳所有学生,这对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技巧十分有帮助。

5、在家长教育中运用。

在21世纪的教育改革浪潮中,重视家庭教育,家校合作已经成为世界性趋势。

各校普遍采用家长学校的形式,由本校的教师或聘请家庭教育的专家以报告或讲座的形式向家长讲授正确的教子态度与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有三:

一是讲授的内容多以理论性为主,欠缺操作性;二是讲授的方法较单一,只有讲课者的积极主动,缺少家长的互动;三是难以满足切合每个家庭的实际需要。

为了提高家长学校的培训效果,可以尝试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家长进行培训。

具体做法是:

根据家庭教育方式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家长的具体状况,设计团体辅导工作坊。

活动分8次在周末进行,每星期1次,每次1小时,共8小时。

每次活动都有明确的主题。

在团体活动中,采用热身游戏、故事分享、教育方案设计与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