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发展纪实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95822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口发展纪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周口发展纪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周口发展纪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周口发展纪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周口发展纪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口发展纪实Word文档格式.docx

《周口发展纪实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口发展纪实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周口发展纪实Word文档格式.docx

2005年12月28日沙颍河复航正式通航,船可经淮河、入长江直达南京、上海。

日臻完善的水陆空交通网络,使周口具备了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交通区位优势。

移动通信和计算机信息网络齐全,电子政务系统全面启动。

全市电力充足,年供发电量30亿千瓦时,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经过我市140公里,并在境内开口,年可供气7亿立方米。

总储量60亿吨的煤和煤层气正在进行勘探开发。

一批星级宾馆相继落成,接待条件优越。

  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农业资源,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广阔的消费市场以及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了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香港、台湾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目前,全市外商投资企业达325家,三资企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近两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中原崛起的总体部署,我们立足周口市情,紧紧抓住一条主线,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调整;

牢牢把握两个根本点,即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和扎扎实实打牢基础;

着力打造一个中心,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基地;

实施四大战略,即工业兴市、开放带动、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带动、人才强市战略。

在具体工作中,坚定不移地坚持用发展统一思想,用发展凝聚人心,用发展增进团结,用发展检验作风,用发展克服困难,用发展解决问题,全市上下形成埋头苦干、负重拼搏、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去年取得1996年以来的最好水平。

一是经济总量取得突破,生产总值完成594亿元,增长12.0%。

二是工业发展取得突破,工业增加值完成206亿元,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在周口历史上首次接近百亿大关,达到99亿元,工业利税完成29.4亿元,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三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取得突破,完成222亿元,增长42.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9.3亿元,增长38%。

四是地方财政一般收入取得突破,在全部免除农业税基础上完成13.34亿元,同比增长31.8%。

其中,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54亿元,同比增长31.6%。

五是实际利用外资取得突破,在2003年1968万、2004年3429万基础上达到4865万美元,增长35%,受到省商务厅和省外商投资管理局的祝贺嘉奖。

  二、2005年周口市经济社会15大亮点

  1、工业生产快速发展。

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9亿元,实现利润18.2亿元,分别增长22%和113.2%。

两大企业走出了困境:

莲花味精集团救助成功,完成销售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50%;

周口纱厂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资产重组后,3000多名职工重新上岗。

2005年,莲花味精集团、鞋城皮革集团两家企业集团光荣挤身全国千强企业榜,充分显示出周口市企业的整体实力和良好竞争力。

  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552万吨,再创历史新高。

4个县跻身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7个县分别被列入全国棉花和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首夺全省“红旗渠精神杯”大奖。

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粮食、肉类、乳品加工能力分别达到400万吨、30万吨和5万吨。

  3、提出“小沼气大产业”的基本思路,农村沼气建设掀高潮。

投入3.1亿元,新建农村沼气20余万户。

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多次进行报道。

把农村沼气建设与文明村镇创建相结合,大力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建成生态文明村116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4、劳务品牌影响渐广。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培育、形成了“海燕技工”、“项城防水”、“西华的哥”、“商水摘棉工”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劳务品牌。

去年外出务工人员达到226万人次,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5、中心城市框架逐步拉大。

5年来城镇建成区面积新增11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新增87万人。

周口新区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公务员小区于2005年12月26日正式动工建设,市广电中心、市体育馆、城市规划展馆等一批重点工程正在抓紧筹建。

  6、公路、铁路、水路三位一体的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全省惟一的内河航运沙颍河复航工程于2005年12月28日正式通航,再现了周家口百舸争流、通江达海的历史辉煌。

总投资3.06亿元的漯阜铁路升级改造工程整体完工,周口直达北京的旅客列车1月18日正式开行。

  7、周口海关正式开关,“国门”移到家门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周口海关经海关总署验收,2006年元月23日正式开关。

为周口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打造了新的平台,也为豫东南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条件。

  8、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通过新一轮市县机构改革,政府机构、人员编制分别精简11.1%和16.5%。

乡镇机构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精简分流2.2万人,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多次表扬。

  9、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通过“双推双考”公开选拔了近百名副处级干部,得到省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同时,采取“三个一批”办法,派出100多名处级干部(包括9名县市长)到省直机关、省管大型企业、沿海地区挂职锻炼、驻地招商,既培养锻炼了干部,又促进了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

  10、企业军转干部工作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

近年来,周口市把解决实际问题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千方百计做好企业军转干部工作,涌现出了一批自主创业,艰苦奋斗的企业军转干部典型。

这一经验受到了中央和省委领导的肯定,胡锦涛总书记做出重要批示,中央主流媒体进行了集中报道。

  11、先进典型扬名全国、增辉中原。

主要树立了两个先进典型。

宣传了“焦裕禄式的好书记”———陈新庄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全市广大干部中营造了勤政为民、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推出了“国家和民族的社会道德偶像”———洪战辉,向全省、全国展示了周口人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

  12、文化产业方兴未艾。

成功举办了“公祭人文始祖伏羲盛典”和以“自然·

和谐·

发展”为主题的弘扬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国内第一个全国性的老子文化研究会———中华全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已经陈奎元同志同意,挂靠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牌子和基地挂设在鹿邑明道宫,目前正在抓紧筹建。

  13、大力实施污染较重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投资9539万元,解决了重污染地区352个村、5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投资3200万元,建成第三水厂、周口傍河水源地及其管网配套设施,结束了周口市民世世代代吃沙河水的历史。

  14、集中开展打击遏制“两抢一盗”专项斗争,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治安保障。

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省综治委在周口召开了现场会。

  15、空心村、砖瓦窑场、废闲地“土地三项整治”成绩显著。

因地制宜,在全省率先闯出了一条面对复杂矛盾做好“三项整治”工作的路子。

“三项整治”总规模5183公顷,新增耕地3777公顷,这些成绩在全省都比较靠前,为全省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带了个好头。

  三、2006年的发展方向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密结合周口传统农区、人口大市的实际,紧紧抓住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的大好机遇,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兴市、开放带动、中心城市重点城镇带动、人才强市“四大战略”,努力打造“一中心、两带、三基地”,即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周项淮经济隆起带和鹿(邑)郸(城)沈(丘)沿边开放经济带,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基地。

在指导思想上,牢牢坚持千方百计加快发展与扎扎实实打牢基础相结合,牢固树立负重拼搏、埋头苦干的思想;

在工作思路上,牢牢坚持立足“三农”抓“三农”,与跳出“三农”抓“三农”相结合,通过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牢牢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资、核心上项目,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总抓手,全力扩大经济总量。

  四、周口市文化产业的现状、经验、作法及发展前景

  1、周口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

  周口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市。

周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誉,历史积淀深厚,文化根基牢固,资源特色鲜明,是羲皇故都、老子故里。

这里有三皇之首的“伏羲文化”、人类始祖母的“女娲文化”、兴教耕地穑的“神农文化”,以及由此而生生不息、影响久远的“农耕文化”、“姓氏文化”、“龙祖文化”和“易经文化”;

这里有名扬四海的“老子文化”,还有遍及海内外的杂技艺术文化及十分活跃的民间戏曲文化。

境内现存遗址、遗迹和文物景点上千处。

其中包括伏羲太昊陵、老子升仙台、太清宫、女娲城遗址、平粮台遗址、孔子弦歌台、吉鸿昌纪念馆、袁世凯故居等名胜古迹,发展文化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2、三大战略激活文化产业

  近年来,周口市委、市政府以发展先进文化为主题,围绕建设人文周口,倾力发掘文化资源,积极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投资机制和创业环境,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加大文化产业对外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抓资源整合,抓品牌创建,着力打造“伏羲文化”、“老子文化”、“中国杂技之乡”、“戏剧之乡”等特色文化品牌,不断壮大周口市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使以往“守着金娃娃,却要讨饭吃”的文化资源欠开发的落后面貌有了根本改变,文化资源潜力正在向文化产业实力转变。

  着重打造“伏羲文化、老子文化”龙头旅游品牌。

周口市采取市场化运作,狠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精心打造“周、淮、鹿”三点一线黄金旅游线,提升西华女娲城、项城袁世凯故居等其他景区的知名度,带动整个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以伏羲文化为主题,建设相关景点。

淮阳太昊陵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居全国十大名陵之首,也是周口的龙头旅游产品。

在周口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淮阳制定了太昊陵综合开发项目规划,2004年投资3亿多元整修了太昊陵、弦歌台,修建了伏羲文化广场,开发治理了龙湖。

2005年又引资1.6亿元用于太昊陵二期工程,使太昊陵占地面积恢复到近700亩。

如今,一个风景秀丽、欣欣向荣的具有伏羲文化内涵的新淮阳县城呈现在世人面前。

2005年,太昊陵风景区进入全省五大重点发展旅游景区行列。

淮阳的旅游综合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

  以老子文化为主题,开发鹿邑老子文化旅游区。

近年来,在周口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老子故里鹿邑县将老子旅游开发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抓手,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高层次运作和高起点规划,建设老子文化名城和生态园林城市,努力提升历史文化品位。

鹿邑县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太清宫、老君台两个景点的开发建设步伐。

由北京建鹏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的老君台旅游开发工程施工即将完成。

2005年,香港飞雁洞佛道社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港币兴建太清宫主体建筑太极殿,总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

现在,古城鹿邑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老子文化旅游品牌正在形成。

  举办大规模节庆活动,提升知名度。

节庆活动是一种旅游特色产品。

周口的旅游业收入80%来自庙会旅游,尤其是太昊陵庙会在全国名气最大。

为发掘姓氏文化的优势,2004年10月份周口市委、市政府举办了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提高了周口的名气,吸引了海内外的客商来周,扩大招商引资。

在文化节期间,周口签约了51个项目,得到了63.58亿元的投资,把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变成了经济资源。

2005年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淮阳龙都朝祖会期间,太昊陵的门票收入较往年大幅攀升,日进账平均70多万元。

今年,太昊陵风景区进入全省五大重点发展旅游景区行列,淮阳的旅游综合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

2005年9月25日,又按照“一年一祭祀、两年办节”的总体思路,举办为期一个月的“中国·

周口淮阳2005姓氏文化寻根游活动”,与春季朝祖会相呼应,作为中华姓氏文化节的延续长期坚持下去。

活动吸引了百万海内外游客不远万里前来寻根谒祖,旅游观光。

景点门票收入300多万元,旅游综合效益7000万元。

  老子文化的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先后成功举办老子邮票首发式,每年在鹿邑县举办李氏恳亲会。

2005年11月10日,“自然·

发展——弘扬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在周口市鹿邑县隆重召开,来自海内外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就老子其人、老子思想、道家文化等展开了广泛交流和探讨,成果纷呈,论文集将公开出版,国内各大主流媒体记者踊跃前来采访报道,在老子文化和社会发展二者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些大型节庆活动提高了周口的知名度,使老子、伏羲这两位中华民族思想和文明发展史上的巨人,从周口走向了世界,让世界开始更多地关注周口,也吸引了海内外旅游者和客商,把文化资源变成了经济资源。

  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的同时,周口市还借助各种平台宣传周口旅游文化优势。

与中央电视台4套节目合作拍摄7集专题片《走遍中国·

周口》,召开各种文化研讨会、推介会,邀请主流媒体报道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2005年9月7日“中原文化上海行”签约仪式上,周口的大型演播会务中心、周口日报印务中心等3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与浙江、上海两地的3个合作商成功签约。

“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六千年看周口!

”,周口在旅游推介会上这样推介自己。

如今,周口---淮阳---鹿邑“三点一线”为重点的旅游热线已成为绿树成荫、花艳草绿的文化长廊,成为平原风光的一大美景。

伏羲文化、老子文化旅游品牌正在形成。

  叫响“中国杂技之乡”的金字招牌。

周口杂技历史悠久。

近年来,周口杂技人奔波天南海北开辟市场,不仅在全国巡回演出,还多次出访日本、美国等国家,成为全国乃至国际民间杂技舞台上的一支劲旅。

2004年10月,周口被中国杂技家协会授予“中国杂技之乡”称号。

2005年8月,周口市承揽了“中国民间杂技艺术的发展繁荣与市场走向研讨会”活动,进一步挖掘和整合杂技资源,叫响了“中国杂技之乡”的金字招牌。

目前,周口正酝酿成立“中国周口杂技集团”,力图使杂技事业成为促进地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打造“戏剧之乡”品牌。

周口素有“戏剧之乡”美誉,有豫剧、越调、道情等剧种和一批全国知名的演员、剧作家。

为打造“戏剧之乡”品牌,周口市发挥剧种优势,整合演艺资源,开展戏剧大赛、送戏下乡拓宽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先后有10多部剧目获国家和省“五个一工程”奖,涌现出了一批像《市井人生》、《都市彩虹》、《都市霓虹》等走在全省前列的精品力作。

全市11个专业戏剧表演团体,每年坚持10个月以上外出演出,平均年送戏下乡3000余场次,观众达1600多万人次。

  “走出去、引进来、树品牌”激活了周口市文化旅游、文化娱乐等产业的发展。

目前,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6.7亿元,占GDP的3.2%,上缴税金1694.47万元,占全市税金的9.78%。

  五、周口市解决“三农”问题的探索、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1、周口市作为农业、人口大市在解决三农问题时有哪些成功的探索?

  周口是一个农业大市。

农产品资源非常丰富,粮食常年产量580万吨左右,约占全省的1/7,棉花常年产量25万吨左右,约占全省的1/4,粮棉总产量和商品量均居河南省第一位,是国家秸秆养牛、高级平原绿化先进市,是全国重要的大型商品粮、优质棉生产基地和黄牛、槐山羊、生猪生产及肉类出口基地。

  周口依托农业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近农工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小麦、玉米、大豆、畜产品、果蔬板材、中药材六大产业链条,一批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享誉国内外。

莲花集团年产味精30万吨,产量居世界第一;

鞋城皮革集团年加工黄牛皮150万张,居全国同行业十强之首;

金丹乳酸生产能力在亚洲名列前茅。

  在发展近农工业的过程中,周口坚持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模式,优化经济增长方式,注重工业与农业、种植业与畜牧业、废弃物与有机肥料和饲料的循环,不但在粮食加工上做到“吃干榨净”,保护了环境,还返哺了种植业和养殖业,带动了全市近200万亩经济作物的种植和近50万农户养殖业的发展。

  近年来,周口市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农业两篇文章联起来做,确立大农业理念,实施“农企合作、互补双赢”发展战略,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定单农业,通过深加工实现农产品增值,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制,使农民真正进入社会化和规范化的大生产中来,既从种植业生产环节中得到收入,也分享加工业带来的利润。

  近两年,周口市把大力发展沼气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点,提出了“小沼气大产业”的基本思路,把农村沼气建设纳入长远规划,与村村通公路工程、安全饮水工程、打击“两抢一盗”、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大力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加快了周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

  2005年底,周口市累计投入资金3.1亿元,建沼气池20.16万个。

周口的沼气建设既改善了村容村貌,又带动了林果业、养殖业等农村庭院经济的大发展,形成“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粮”良性循环的大生物圈。

目前,周口市沼气建设带动养殖户13万多户,新增生猪存栏近100万头。

沼气建设同时也促进了畜产品安全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

今年,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由去年的31个增加到90个,面积达150多万亩。

  2005年以来,周口市在262个村庄共打井110眼,铺设管网75万米,使约35万村民喝上放心水;

大力开展“空心村、砖瓦窑场、废闲地土地三项整治”,总规模5183公顷,新增耕地3777公顷,改造成标准高、规划整齐、出行方便的新村庄。

周口市还多次组织开展打击遏制“两抢一盗”专项活动,为农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治安保障。

  房屋布局整齐,道路硬化,用上了沼气灶、用上水冲厕所,厨房和庭院干净了,喝上了自来水,治安稳定了,人民安居乐业,这样的生态文明村,周口市已建成116个,推动了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发展。

  周口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扎扎实实打牢基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社会大局稳定和谐。

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94亿元,在2000年340亿元的基础上,连续跨越400亿、500亿两大台阶,并接近600亿元大关。

  2、结合“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一重要精神对周口传统农区的发展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指导意义,为制订周口“十一五”规划指明了方向。

  “十一五”时期,周口市委、市政府将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把周口打造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实现农业产业化、农区工业化,大力发展中心城市和中心城镇,促进农产品转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奋力实现周口崛起。

  积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继续把农村沼气建设与建设文明村镇、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推行“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发展庭院经济、生态农业,形成典型的农村循环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六、先进典型

  1、赵立民

  2003年的春天,SARS病毒无情地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存秩序,而此时,平素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则凸显出巨大的人格魅力,将“我为人人”的精神品格发挥到极致,用真正的舍己壮举把大写的“人”字举上苍穹。

防“非典”战役打响之后,正在住院治病的西华县红花镇赤狼村“双强”党支部书记赵立民敏感地意识到,赤狼村因毗临周郑公路,交通便利,控制外出民工返乡入村的任务十分艰巨。

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便不顾医生劝阻,毅然出院回到村里。

他坚持日巡夜查,殚精竭虑,最后倒在了“防非”战场上壮烈牺牲,年仅46岁。

  赵立民同志在村领导岗位上恪尽职守十几年,带领众乡亲一步一难地将贫穷甩在了身后,让百户千家过上了殷实富足的好日子。

此时,面对SARS恶魔带来的威胁,他撇开了正折磨自己的疾病,毅然走向另一个庄严的战场。

他带领乡亲们不仅在村外建起了壁垒森严的隔离带,更在全村人心中筑起了严防死守的铁壁铜墙。

让我们再回放一下赵立民最后一天为民忙碌的身影:

5月3日,全村已有43名外出民工陆续返乡。

为防止隔离人员之间交叉感染,这一天,赵立民又安排村干部新搭建6个帐篷,按务工地、返乡时间安排他们隔离居住。

等赵立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时,已过了午夜。

4日凌晨4点,躺下休息不足3个小时的赵立民,又悄悄地爬起来,要到本村“非典”检查卡点和隔离区去查岗。

妻子牛义妮被惊醒了,看着丈夫日渐消瘦的身体和布满血丝的眼睛,她心疼地劝赵立民再休息一会。

赵立民认真地说,这是非常时期,全村2000多口人的生命安危比什么都重要,我咋能在家安心睡觉呢?

在查看了村口3个检查点后,他又来到村东头的隔离区。

6点多钟,他向值班人员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