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测试及答案解析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9568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8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测试及答案解析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测试及答案解析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测试及答案解析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测试及答案解析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测试及答案解析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测试及答案解析资料.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测试及答案解析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测试及答案解析资料.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测试及答案解析资料.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测试及答案解析资料

朋友=伙伴仿佛=好像喜欢=喜爱

一幅画一个家一座山一朵云一片云

(14)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

反文旁:

收、放、故

RSTUVWXYZ

八、“从”在句子中的使用

又大又圆又大又红又大又甜又蹦又跳

扩词,扩句

干净——干干净净明白——明明白白

(有)——(无)(高)——矮、低(前)——(后)(出)——(进、入)

一扇门窗一个故事一个城市一座城市一片草地

四、反义词

三、词语。

例:

老牛把草吃完了。

草被老牛吃完了。

真—假朋友—敌人漂亮—丑lou

长长的小路长长的小河

cháng(长短)yuè(音乐)zh?

(只有)kōng(天空)

①亮晶晶凉冰冰绿油油胖乎乎光秃秃

xìng(高兴)fā(发现)zhòng(种下)hái(还有)

来往来来往往明白明明白白

1本册的双生字词:

小兔爱吃草,也爱吃萝卜。

八、“从”在句子中的使用

6、认真检查写好的句子,发现错别字及时改。

“越”的使用

例:

我已经长大了。

小树已经发芽了。

()把()。

()被()。

么(什么)无(无法)高(高兴)跟(跟着)以(以后)问(问好)各(各种)气(生气)

例:

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亮晶晶的眼睛绿油油的荷叶多彩的季节金黄的稻子绝密★启用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测试及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

第三章;考试时间:

120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

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选择题)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38.0分)

1.   化学实验员在制造实验滴管时,经常用锉刀将长玻璃管截成6厘米左右的短管,由于切口粗糙易划破手,往往将两端分别放到酒精喷灯上烧烤,一端做成滴管状,另一端做成平口状,截面非常光滑。

在烧烤的过程中,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 凝华                         B. 汽化                         C. 升华                         D. 熔化

2.   大理苍山一年四季风光秀丽,下列现象涉及的物态变化知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春,苍山顶峰的积雪开始消融-熔化(放热)

B. 夏季的傍晚,苍山半山腰云雾缭绕-液化(放热)

C. 深秋的清晨,苍山的树叶上沾满了露珠化-汽化(吸热)

D. 寒冷的冬天,苍山顶上白雪皑皑-凝固(放热)

3.   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装置的功率不变,不考虑热损失),从图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 该物质在AB段和CD段吸收的热量相等                                       

B. 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4min                                        

C. 处于0℃的该物质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D. 该物质在B、C两点时温度、内能都相等

4.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所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瀚海阑干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 “天接云涛连晓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 “冷露无声湿桂花”,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 “窗含西岭千秋雪”,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5.   下列与热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干冰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

B. 冬天搓手手会变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 北方冬季人们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凝华放热的道理

D.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放热

6.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B. 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内能一直增大                                        

C. 甲物质在第5分钟和第7分钟的内能大小相等                                        

D. 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其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都不断增大

7.   下列对自然界中一些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春天,河中的冰雪消融是冰放热熔化                                        

B. 夏天,游泳时刚从水中上岸时感觉冷,是因为水汽化要吸热                                        

C. 秋天,早晨树叶上出现的露珠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 冬天,附在草木、屋瓦上的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8.   对下列景色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的描述中,判断错误的是(  )

A. 仙人台山峰上的雪-凝华B. 蕲艾叶上的霜--凝固                         

C. 长江上的雾一液化D. 蕲竹竹笋上的露珠--液化

9.   如图,纳米布沙漠甲虫有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

日落以后一段时间,甲虫的体温会低于周围温度,它将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在它的背上就会出现水珠。

此过程水珠的形成属于(  )

A. 液化现象                         B. 海市蜃楼                         

C. 汽化现象                         D. 凝华现象

10.   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

B. 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C. 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                                        

D. 烧杯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

11.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

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此过程放热

B.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此过程吸热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此过程放热

D.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此过程吸热

12.   舞台上经常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  )

A. 干冰升华使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B. 干冰升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 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                                        

D. 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13.   诗人笔下包罗万象,多彩、多姿的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诗词中也包含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词中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

B.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冰的形成是凝固吸热

C.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D. “舂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

14.   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霜,这是(  )

A. 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             B. 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                         

C. 冰的熔解现象,吸热                         D. 冰的汽化现象,吸热

15.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压锅内的气压越高,锅内的水越不容易沸腾                                        

B. 深秋的清晨,草地上白色霜的形成属于升华现象                                        

C. 水烧开后,从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D. 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热传递

16.   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90℃的水也可以沸腾                                        

B. 冰不经过熔化也可以变成水蒸气                                        

C. 从冰箱里用手直接取冷冻食品有时会感到“粘”手                                        

D.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

17.   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 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是凝华现象                                        

C. 吃冰棒解热是熔化现象                               D.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的细是升华现象

18.   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  )

A.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                          B.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                                        

C. 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                                   D. 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

19.   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大衣柜里放樟脑片,利用了汽化

B. 气温低于水银熔点的地方,测气温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C. 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利用水的汽化吸热

D. 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

得分

评卷人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20.   如图画出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根据图象分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时吸热相等                                        

B.甲、乙两种物质的熔点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