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94782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科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产科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产科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产科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产科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科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

《产科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科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科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

(2)教会孕妇自我放松的方法。

(3)针对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

(4)鼓励孕妇家属给予孕妇关心和支持。

(5)对精神过度紧张或失眠者可适当应用镇静和安眠药。

二、产后护理常规

1、观察要点

(1)观察产妇面色、生命体征、宫底高度、阴道流血、膀胱充盈及排尿情况。

(2)观察乳房泌乳、母乳喂养、会阴切口、恶露量、色及气味。

(3)观察产妇饮食及活动量、卫生、心理状况。

(4)观察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

2、护理措施

(1)产妇分娩后,产房观察2小时送入病室,向助产士了解产妇分娩经过,特殊治疗及新生儿一般情况。

产房内有没有完成产后1小时内进行新生儿皮肤接触,早吸吮。

(2)产后4小时内应每半小时检查子宫收缩情况按压宫底一次,观察阴道流血量、色,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保留卫生垫,计量24小时出血量。

(3)产后4小时鼓励产妇排尿,指导产妇取坐位、进食,协助下床以防跌倒。

如排尿困难可诱导排尿,无效时导尿。

指导产妇多食含纤维素的蔬菜、瓜果,如出现便秘,遵医嘱使用开塞露、缓泻剂等。

(4)产后6小时内每2小时按摩下肢,每次10分钟,每小时做足趾主动活动5-10次,6小时后每1-2小时翻身,24小时后鼓励产妇下床活动。

(5)提供安静、温暖、舒适的环境,使产妇得到充分的休息并注意适当保暖。

产妇去健侧卧位或半卧位,产后24小时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指导产妇循序渐进做产后保健操。

(6)指导产妇进食高热量、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多汤饮食。

(7)产后三日内测T、P每日3次,正常后改每日1次,如发热按发热护理常规测量体温。

(8)保持外阴清洁,大、小便后用1:

5000呋喃西林溶液清洗外阴;

会阴侧切者予会阴护理Bid,有水肿、红肿、血肿等按医嘱处理。

(9)指导产妇让新生儿勤吸吮,按需哺乳,做好乳房异常情况的护理(如乳头皲裂、奶胀等)。

母婴分离者24小时挤奶8次以上。

(10)保持床单元整洁,病室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避免孕妇受凉。

(11)定时巡视病房,了解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生理、心理需求。

(1)告知产后4小时内排尿的重要性。

(2)告知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常见问题的处理。

(3)出院指导劳逸结合、适当活动;

注意个人卫生,室内通风,勤换衣服,每天刷牙,注意外阴清洁;

产后6周内禁止盆浴,禁止性生活,6周后做产后检查,注意避孕;

伤口愈合不良、阴道流血多及时来医院就诊;

及时办理出生医学证明;

新生儿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的方法。

(1)鼓励产妇表达自身感受。

(2)教会产妇自我放松的方法。

(4)鼓励产妇家属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产妇保持心情愉快,尽快适应母亲角色。

(二)剖宫产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密切观察宫缩、胎心、血压、羊水性状。

(2)观察子宫下段有无压痛及病理缩复环。

(1)术前准备予乳房护理、备血、完成术前化验、检查。

(2)手术日护理核查孕妇的生命体征、胎心音,予备皮、更衣,取下假牙、首饰等物品。

再次核对孕妇床号、姓名、住院号等病历资料及腕带信息无误后送往手术室。

(3)铺好麻醉床、备好术后用品及急救物品。

(1)消化道准备择期手术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

急诊手术立即禁食禁水。

(2)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孕妇介绍术前准备的内容、手术经过及术后注意点。

二、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面色、伤口有无渗血、子宫收缩情况、阴道流血量、色。

(2)观察输液管道、导尿管、引流管是否通畅及尿液、引流液的性状并做好记录。

(3)观察产妇乳房条件、泌乳状况。

(1)床边交接班向麻醉师了解术中情况及注意事项,及时测量P、R、BP、SPO2,检查腹部伤口,宫底高度及软硬度,阴道流血量、色及是否凝固等性状,观察输液管道、导尿管、引流管是否通畅及引流液的性状并做好记录。

(2)体位与活动硬膜外麻醉者,去枕平卧6小时,术后次日晨取半卧位。

指导产妇术后6小时床上活动、督促每1~2小时翻身,术后24小时去除尿管,尽早协助产妇下床排尿。

(3)病情观察术后遵医嘱测P、R、BP至平稳,观察宫底高度、阴道流血情况,测体温、脉搏3~4次/日,三日正常后改每日1次。

(4)按医嘱补液及用药,必要时应用镇痛剂。

(5)鼓励产妇术后早期活动,选择适宜的机械预防方法如气压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6)母乳喂养按要求进行母婴皮肤接触,早吸吮,勤吸吮,按需哺乳。

(1)指导产妇术后6小时床上活动、翻身,24小时后下床活动。

(2)指导产妇术后6小时内禁食,6小时后进无糖无乳流质,肠功能恢复后进食软饭(多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促进泌乳的饮食)。

(3)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及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方法。

4、心理护理

(4)鼓励产妇家属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产妇保持心情愉快,尽快适应母亲角色,坚持母乳喂养。

(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产科)

一、观察要点

1、入室时观察新生儿全身情况有无畸形,面色、呼吸、肢体活动、全身皮肤、头颅、脐部情况。

2、出生24小时内密切观察面色、呼吸、哭声、呕吐、脐带创面、大小便。

3、每天观察新生儿体重、体温、吸吮、大小便及一般情况(面色、呼吸、哭声、脐带)。

二、护理措施

1、病室环境母婴同室病区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温度22~24℃,湿度55%~65%)。

2、入室交接班:

了解新生儿出生时情况,全面检查新生儿全身情况(有无畸形,面色、呼吸、肢体活动、全身皮肤及头颅、脐部情况),核对新生儿脚圈、胸牌、床头牌上的母亲床号、姓名、住院号、新生儿性别等,无误后送到产妇床边再次与产妇核对以上内容并进行护患沟通。

3、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内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并进行早吸吮,皮肤接触及早吸吮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并做好护理记录。

4、严密观察:

新生儿取侧卧位,24小时内每小时观察新生儿面色、呼吸、哭声、呕吐、脐部及大小便情况,以后改为每2小时观察一次,出生后24小时无大小便者汇报医生处理,测体温第一日6次/天,(腋温保持在36.0-37.2),以后每天1次。

5、沐浴护理:

沐浴前备齐用物,调节室温,测量水温,称体重,沐浴前及沐浴过程中观察新生儿全身情况,动作轻柔。

6、脐部护理:

每天沐浴后用75%酒精消毒脐带残端及脐轮周围,发现脐部有红肿、分泌物或异味及时汇报医生。

7、预防接种遵医嘱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填好预防接种本,交代家属接种的注意事项及疫苗接种程序。

8、做好新生儿疾病各项筛查工作,与家属交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健康教育1、指导产妇、家属接触婴儿前洗手,婴儿用品注意清洁卫生,正确喂养婴儿,不适宜母乳喂养者指导人工喂养并告知奶具消毒的方法。

2、指导产妇及家属新生儿护理的方法如沐浴、脐护、臀护,溢奶的处理等。

(四)母乳喂养护理常规

一、评估病情

1、评估产妇身心状况如营养、休息、睡眠、健康状况及心理状况,对母乳喂养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有无母乳喂养禁忌症。

2、评估乳房情况如乳汁分泌量及乳腺管通畅情况,有无乳头凹陷或扁平、有无乳头皲裂或出血,有无乳房充血、肿块或疼痛等。

3、评估产妇的心理状况及母亲角色的适应情况。

1、哺乳前产妇清洗双手,温水擦洗乳头,如乳头处有痂垢,可用油脂浸软后再洗净,忌用肥皂或乙醇。

2、正常产在胎儿娩出后1小时内将婴儿全裸放在母亲胸前,母婴皮肤接触至少30分钟,同时进行早吸吮并作记录。

3、剖宫产在胎儿娩出后先行吻式接触,进入母婴同室后1小时内再次半裸体皮肤接触至少30分钟,同时进行早吸吮并作记录。

4、指导产妇采用仰卧位、侧卧位、坐位哺乳,哺乳时母婴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乳房,把乳头和大部分乳晕送入婴儿口中。

5、按需哺乳,每次哺乳后将婴儿抱起,轻拍背部2分钟左右。

6、鼓励产妇多吃汤类食物,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多饮水。

7、平坦及凹陷乳头哺乳前湿敷乳房3~5分钟并进行按摩,再挤出少量乳汁,继而捻转乳头引起立乳反射。

哺乳时先吸吮平坦一侧乳头,也可用抽吸法将乳头吸出后再吸吮。

指导产妇采取乳头伸展练习、配置乳头罩等方法纠正乳头平坦及凹陷。

8、乳头皲裂哺乳前湿敷乳房3~5分钟并进行按摩,再挤出少量乳汁。

哺乳时先吸损伤轻的一侧乳房,哺乳后挤少许乳汁涂在乳头和乳晕上。

如疼痛剧烈,暂停哺乳24小时,可将乳汁挤出喂养婴儿。

9、乳腺管阻塞哺乳前湿敷乳房3~5分钟,再柔和地按摩、拍打和抖动乳房,每次哺乳时两侧乳房交替进行并将剩余的乳汁排空,哺乳后戴支托性胸罩。

三、健康教育

1、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正确的哺乳姿势、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2、讲解平坦及凹陷乳头、乳头皲裂、乳腺管阻塞的处理。

3、指导产妇出院后继续母乳喂养,产后坚持纯母乳喂养4-6个月。

4、产妇出院后将其转给相应的母乳喂养支持组织。

四、心理指导

1、了解产妇情感变化,鼓励产妇表达母乳喂养的感受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她们树立坚持母乳喂养的信心。

2、鼓励产妇家属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产妇保持心情愉快。

疾病护理常规

(一)早产护理常规

1、症状宫缩强度、频率,是否有阴道出血、流液。

2、辅助检查B超检测胎盘功能、羊水量、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度等。

1、按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2、休息与饮食嘱产妇卧床休息,以左侧卧位为宜,给予氧气吸入,教会孕妇胎动记数,有异常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指导孕妇进食营养丰富,含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

3、药物护理掌握抑制宫缩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减少刺激,慎做肛查及阴道检查。

遵医嘱给予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

4、观察要点观察胎心音、胎动情况,查看是否有阴道流液,流液的色、质、量、味;

注意宫缩、宫口开大、先露下降等产程进展情况。

5、为分娩作准备做好早产儿保暖和复苏的准备。

6、早产儿护理定期开窗通风,减少探视,保持空气新鲜;

母乳喂养尤为重要;

保暖,注意观察体温、皮肤温度及颜色、呼吸、黄疸时间及程度、脐部有无感染、大小便情况。

三、健康指导

1、指导产妇加强营养,保持平静的心情,避免诱发宫缩的活动,如抬举重物,性生活等。

2、出院指导向产妇讲解护理早产儿的知识,耐心喂养、适时预防接种、定期儿保检查;

对母婴分离者教会保持泌乳的措施。

四、心理护理

1、鼓励孕妇表达自身感受,让其了解早产的发生并非她的过错;

2、教会孕妇自我放松的方法;

3、针对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

4、鼓励丈夫、家人在身旁提供支持,使孕妇以良好的心态承担早产儿母亲的角色;

5、对精神过度紧张或失眠者可适当应用镇静和安眠药。

(二)先兆早产护理常规

1、严格卧床休息,左侧卧位,按时吸氧慎做肛诊或阴道检查,以免刺激。

2、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取得家人心理支持,消除恐惧心理。

提供同类患者成功分娩资料,使其消除担忧心理,主动配合治疗。

3、严密监测宫缩、胎心、胎动、羊水等情况。

4、进高营养饮食,保持二便通畅,必要时用开塞露。

5、一切活动要轻柔、缓慢,保持会阴清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胎膜早破。

6、定期进行B超、胎心监护,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7、遵医嘱按时使用宫缩抑制剂,并观察疗效,告知孕妇及家属药物的副作用。

8、早产不可避免时,做好早产儿分娩前准备。

2、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产妇宣教疾病知识,指导患者每日计数胎动。

1、鼓励孕妇表达自身感受,取得家人心理支持,消除恐惧心理;

(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常规

1症状头痛、眼花、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心慌胸闷等。

2、体征血压、水肿程度。

3、辅助检查血常规、尿蛋白、肝肾功能、眼底检查、心电图、B超、胎心监护等。

4、并发症胎盘早剥、DIC、脑出血、心肾功能衰竭、肺水肿、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深静脉血栓形成。

二、护理措施

2、保证休息尽量左侧卧位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声光刺激,动作轻柔,治疗、护理集中进行,保证夜间睡眠8~10小时,午休2小时。

3、饮食护理指导孕妇摄入足够蛋白质、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钙和铁。

食盐不必严格限制,因低盐饮食可引起低钠血症,易发生产后循环衰竭,且低盐饮食会影响食欲。

但重度子痫前期适当控制食盐摄入(小于3g/d)。

4、药物护理掌握常用解痉、降压、利尿、镇静等药物的用法、毒性反应及注意事项。

使用硫酸镁按静脉滴注硫酸镁护理常规执行。

5、备好抢救物品如抢救车、吸痰机、氧气、压舌板、开口器、舌钳及抢救药物。

6、生活护理协助孕妇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使用床栏,患者离床活动、外出检查时应有人陪伴。

7、病情监测观察胎心音、胎动、水肿、尿蛋白、血压、出入水量、尤其是尿量情况;

随时观察和询问孕妇有无头痛、头晕、眼花、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

观察使用药物(硫酸镁等)的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注意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1、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进食富含铁、钙、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2、指导患者保证足够休息,心情愉快,减少外界压力和刺激。

3、告知患者24小时尿蛋白留取方法。

4、出院指导产后6周复诊时除常规检查,要复查尿蛋白,必要时做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

1、鼓励孕妇表达自身感受;

3针对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

4、鼓励孕妇家属给予关心和支持;

5、对精神过度紧张或失眠者可适当应用镇静和安眠药;

6、如需手术,告知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式和注意事项。

(四)子痫护理常规

1、症状头痛、头晕、眼花、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

2、临床体征血压、水肿程度。

4、并发症胎盘早剥、DIC、脑出血、心肾功能衰竭、吸入性肺炎、肺水肿、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深静脉血栓形成。

2、协助医生,控制抽搐患者一旦发生抽搐,应协助医生尽快控制,硫酸镁为首选,必要时用镇静药物,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3、专人护理,防止受伤加用床栏,取头低侧卧位,立即用开口器或压舌板置于上下磨牙间,舌钳固定舌头,患者未完全清醒前禁食,留置尿管。

4、减少刺激,防止诱发抽搐置患者于单间暗室,保持安静,避免声光刺激,动作轻柔,治疗护理集中进行。

5、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整洁,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会阴护理。

6、为终止妊娠做好准备严密观察胎儿状态,及时发现产兆,做好抢救母儿准备工作。

7、病情监测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抽搐情况,及早发现脑出血、肺水肿、胎盘早剥等并发症;

产前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记出入水量;

产后监测血压、子宫复旧及阴道流血,严防产后子痫、产后出血的发生;

观察使用药物(硫酸镁等)的反应;

注意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

1、指导产妇低盐饮食,少量多餐,保持排便通畅,保证充足睡眠,定期复查。

2、向患者、家属介绍急救知识,避免各种刺激。

四、心理护理护士主动关心、鼓励患者,讲解情绪紧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五)胎膜早破护理常规

1、症状孕妇突感较多的液体自阴道流出,继而少量间断性排出。

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负重等羊水即流出。

2、临床体征肛查将胎先露上推时见到流液量增多,或用阴道窥器撑开阴道,在后穹隆有清亮液体积聚或有液体自宫颈流出。

3、辅助检查阴道分泌物PH值测定呈碱性,试纸呈紫蓝色;

B超检测羊水量、羊水细胞培养、血C-反应蛋白测定。

4、并发症羊膜腔感染、早产、胎儿窘迫。

2、体位绝对卧床休息,以平卧位为宜,胎位不正及胎头高浮者取头低脚高位,抬高臀部,防止脐带脱垂。

3、吸氧按医嘱给予吸氧,预防胎儿宫内缺氧;

发现胎心、胎动、羊水有异常等缺氧症状时,及时汇报医生进行处理。

4、预防感染保持外阴清洁,会阴护理2次/日;

破膜>12小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5、生活护理协助孕妇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

6、观察要点密切观察胎动、胎心音、宫缩情况,羊水的量、性状、气味;

每日监测体温及脉搏,观察体温变化及血象。

1、指导增加营养,讲解胎膜早破对母儿的影响。

2、告知孕产妇勤换内衣裤,用卫生垫,保持外阴清洁,卧床休息的重要性。

4、鼓励患者家属给予孕妇关心和支持;

(六)羊水过多护理常规

1、症状压迫症状,如胸闷、气短、不能平卧。

2、临床体征宫高、腹围大于妊娠周数;

腹壁皮肤发亮、变薄,触诊感皮肤张力大,胎位不清,胎心遥远或听不清。

3、辅助检查B超(AFV≥8cm,AFI≥25cm)、甲胎蛋白、血糖、血型、染色体。

4、并发症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早产、胎盘早剥及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胎位异常、胎儿窘迫、脐带脱垂的发生率增加。

2、饮食护理予低钠饮食,防止便秘。

3、活动指导减少增加腹压的活动,采取左侧卧位、半坐卧位、抬高下肢,活动以不出现不良反应为宜。

4、配合治疗腹腔穿刺放羊水时应防止速度过快,一次放羊水不超过1500ml,放羊水后腹部放砂袋或腹带包扎以防血压骤降发生休克,同时注意无菌操作,遵医嘱予抗感染药物。

人工破膜时,经阴道作针刺高位破膜,注意使羊水缓慢流出,防止发生胎盘早剥、脐带脱垂。

5、出血的防范产前纠正贫血、备血,避免产程延长、宫缩乏力;

产后常规使用缩宫素;

胎儿娩出后立即按摩子宫,产后及时使用宫缩剂,加强产后出血的观察和防范。

6、观察要点产前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宫高、腹围、体重、胎心音、胎动及宫缩,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及早产征象;

产后注意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防止产后出血。

7、羊水过少合并胎儿畸形有引产指征时,做好孕妇及家属的安抚工作,指导产妇再次怀孕前做好优生优育的咨询。

三、健康教育介绍羊水过多的原因及注意事项,指导减少增加腹压的活动以防胎膜早破。

4、鼓励孕妇家属给予孕妇关心和支持;

(七)羊水过少护理常规

1、症状胎动时感觉腹痛,胎动减少。

2、临床体征宫高腹围较同期妊娠子宫小;

阴道检查前羊膜囊不明显,胎膜紧贴先露部。

3、辅助检查B超(AFV≤2cm,AFI≤5cm)、破膜时直接测量羊水<300ml、NST异常。

4、并发症围产儿发病率、死亡率明显增高。

2、遵医嘱定时吸氧,指导孕妇左侧卧位休息。

3、配合治疗帮助产妇遵医嘱接受治疗方案;

终止妊娠者,做好阴道助产或剖宫产的准备。

4、观察要点监测宫高、腹围、体重、胎心音,密切注意宫缩及胎动,及时发现并发症。

5、羊水过少合并胎儿畸形有引产指征时,做好孕妇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6、若胎儿畸形导致羊水过少者,指导产妇再次怀孕前做好优生优育的咨询。

1、介绍羊水过少可能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2、指导孕妇休息时取左侧卧位,改善胎盘血液供应。

3、教会孕妇自我监测胎儿宫内情况的方法和技巧。

(八)胎儿宫内窘迫护理常规

1、症状胎心率异常、胎动异常、羊水胎粪污染(I度绿色,II度黄绿色,III度棕黄色,稠厚)或羊水过少。

2、辅助检查B超、NST、胎盘功能检查、胎儿头皮血气分析、羊膜镜检查。

3、并发症新生儿窒息。

2、产妇取左侧卧位,给予吸氧。

3、持续胎心监护,密切观察胎心、胎动、产程进展。

4、遵医嘱准确用药,增加子宫-胎盘血液灌注,积极纠正脱水、酸中毒、低血压及电解质紊乱。

5、做好阴道助产或剖宫产的准备;

做好新生儿抢救和复苏的准备。

6、观察要点严密监测胎心音、胎动及产程进展情况,注意胎动是否有最初增加,继而减慢或消失现象;

注意胎盘功能监测和胎心监护情况,破膜者注意羊水的量和性状。

三、健康教育向孕妇及家属讲解胎儿宫内窘迫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教会孕妇自测胎动,掌握自我监护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