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讨论》教案5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94639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语交际讨论》教案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口语交际讨论》教案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口语交际讨论》教案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口语交际讨论》教案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口语交际讨论》教案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语交际讨论》教案5Word文档格式.docx

《《口语交际讨论》教案5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语交际讨论》教案5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语交际讨论》教案5Word文档格式.docx

  预设:

北山愚公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人都要绕远,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移山大计。

他提出问题:

“毕力平险,可乎?

”一家人纷纷表示赞同。

愚公妻子提出“且焉置土石”的疑问后,大家也是很快达成共识。

这是《愚公移山》里的讨论场景。

  “讨论”是口语交际形式,与生活中一样,文学作品中的“讨论”场景也是丰富多彩。

本环节将口语交际、阅读、写作紧密结合,提升对“讨论”的认识。

拓宽视野。

  2.《杞人优天》《河中石兽》《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三篇文章中都有对话描写,这些对话是否属于“讨论”形式?

“讨论”与“争论”“辩论”的不同在哪里?

  明确:

  《杞人优天》中围绕“天地是否崩坠”问题,杞人与晓之者各持一端,引发“争论”。

《河中石兽》中僧人、讲学家、老河兵围绕石兽落点展开“辩论”,老河兵实践出真知而技高一筹,果得石兽于上游。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以河中的鱼是否快乐为主题,庄子和惠施二人“辩论'

,两人都是个中高手,谁也说服不了谁。

  “发言”“演讲”“讨论”“争论”“辩论”都是常见的口语交际形式,如何区分?

从参与角度说,“发言”“演讲”都是单向表达,是“一言堂”;

“辩论”是双向表达,双方从相反的方向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以压倒对方为胜,如辩论赛,如课文《两小儿辩日》。

“讨论”尽管含有辩论的成分,却不同于辩论。

“讨论”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以寻求共识或解决问题的口语交际形式,属多向表达或双向表达。

“隆中对”讨论人数只有两人,那就是双向表达。

“争论”以争胜为目的,虽也是多向表达或双向表达,但与“讨论”的有序性比较,还有一定差别。

  小结:

自古以来,讨论就是学习与研究的一种方式,孔夫子的侍坐言志,脍炙人口;

诸葛亮的“隆中对策'

,更是广为人知。

这都是文学史,上的“讨论”经典。

人物形象通过“讨论”而凸显,而深刻,魅力恒远。

  通过常见口语交际形式的区分,明确讨论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讨论原则的认识,并学以致用。

  三、引入资源,探究原则

  1.阅读报道。

  内容概要:

  12月5日凌晨,上海火车站广场上一个仅穿了件夹克的男孩,独自跪在地上乞讨,旁边还有书包。

经民警了解得知,由于男孩平时经常不写作业,多次接到老师的投诉,男孩爸爸气急攻心,告诉男孩如果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只能到处乞讨,当天在上夜班时将孩子带出,想以此让他认识错误。

(《只因未做完作业,10岁男孩凌晨被爸爸送到火车站“要饭”》。

《新民晚报》20XX-12-11第3版)

  为此,《文汇报》刊登了一篇讨论文章,聚焦三个话题:

一问,“出格”之举管教“熊孩子”真的有效吗?

二问,“野蛮教育法”是否涉嫌违法?

三向,焦虑转嫁,家长如何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啼笑皆非里,尽显父母被作业“逼疯'

的焦虑》。

《文汇报》20XX-12-12第5版)

  2.以小组为单位,对《新民晚报》报道的这一事件进行讨论。

  3.推荐小组成员报告讨论观点。

  4.出示《文汇报》讨论人员观点。

  

(1)相当一部分每天与孩子的作业斗智斗勇的中小学生家长理解让孩子在火车站体验乞讨的做法,甚至“激赏”。

“以前娃没上小学之前我肯定要批评这个爸爸,现在娃上小学了,只想说‘理解万岁’。

”还有家长直言,男孩爸爸做了“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2)置身事外的“吃瓜群众”指责家长教育孩子的行为过激。

有人直言:

“这个年龄的娃以教育为主,不做作业要耐心开导,而不是让他大冬天一个人去讨饭,这样伤自尊。

”也有人担忧孩子的安全,斥责家长“心大”:

“扔在火车站,要是找不到、被拐走了,家长怎么办?

  (3)管教有效果:

沪上一位80后家长坦言,她本人就采取过类似的办法,事实证明,真的有点用。

“我的孩子曾经厌学,反复劝说仍然不听、不想去上课。

于是我就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一起去检拾垃圾、卖废品。

”让这位家长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两人辛劳大半天才挣了几块钱,孩子终于“感悟”,最后重回课堂。

  (4)面对家里的“熊孩子”,支持采取一定“非常规”惩罚措施的家长大有人在。

当然,有人也发出善意提醒,比如“孩子在新客站讨饭不安全,我都是带着孩子到南京路步行街讨饭的”“对付这种熊孩子不下猛药是不行的,但是给孩子多穿点,再暗中观察”。

  (5)负面影响:

沪上一位老师讲述了自己儿时的遭遇。

因为惹母亲生气,她手里捧着一只碗被赶出家门。

“我以为只有泪水填满了这只碗才能回家。

30年过去了,我甚至忘记了为什么惹母亲生气,但被赶出家门的恐惧陪伴了我一生。

  (6)教育专家均不赞同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采取过激做法。

他们认为赶出家门、大吼大叫的“野蛮教育法”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而且是对儿童的伤害,其危险程度难以想象,这也是法律不能允许的行为。

“孩子的发育发展有其特定的规律,是呈螺旋形的。

家长与其强行干预,不如耐心等待,顺其自然。

  (《文汇报》20XX-12-12第5版本报记者张鹏)

  对于讨论的原则要求,虽然教材有十二字概括,但学生往往缺少真切体验。

本环节选用时下热点问题,采用“资源发现”学习策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然后从阅读中归纳讨论原则,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5.将班级讨论观点与《文汇报》观点对比、归纳“讨论原则”:

紧扣议题,言无不尽,包容合作。

  所谓“紧扣议题'

,就是在讨论时,要围绕着议题展开,有的放矢。

比如,《愚公移山》中一家人围绕“移山”议题,重点突出,即使其后恩公妻子的“献疑”和智叟的嘲讽,也是紧扣中心。

“盲无不尽”,就是每个讨论者都要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不能“潜水”旁观。

所谓“包容合作”,是强调讨论问题时,要理性客观地发表意见,坦诚谦虚地对待不同看法,礼貌地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保证讨论在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氛围中进行,体现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在上面这个讨论过程中,我们发现,讨论者有网友,有家长,有学校校长和教育专家,参与人数广泛,体现了讨论的多向表达特征。

大家都围绕孩子的教育这一议题,有观点,有亲身体验依据,更有理论支撑,见解多元,每个讨论者、参与者都积极发言,真正“知无不言,盲无不尽”,互相启发。

全面体现了讨论的十二字原则。

  6.小结讨论过程。

  为形成完整的文字讨论材料,请结合刚才的讨论思考:

一个完整的讨论应该有哪些组成人员?

各自的职责有哪些?

  组成人员明确:

讨论主持者,话题陈述者,活动参与者,过程记录者。

  职责明确:

主持者要注意引导,前后衔接巧妙;

陈述者要选择要点,摘要汇报;

参与者要坦诚友好、乐于倾听;

记录者要把握重点及梗概,客观再现讨论过程。

四种角色都要遵守话题,履行职责,体现素养,做到善于“倾听”,积极“表达”。

  四、实践演练,感受规则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这一现象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了热烈讨论。

现在我们也组织一次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要求围绕“交通”“文明”“安全意识“国民素质'

等展开讨论,观点明确,表述合理,语言精当。

  总结,上一环节实践,归纳“讨论'

规则,讨论结束后小组成员按照评分表互相评分,反思讨论效果。

  “”主题讨论评分表

  被评人:

评价人:

  评分项目优秀

  (18—20分)良好

  (14—17分)及格

  (12—13分)不及格

  (11分以下)

  观点明确

  要素全面

  条理清晰

  语言精当

  态度自然

  总评

  主持人注意事项:

确立主持人的管理力。

在激励小组成员讨论,并把话题集中于相关议题上,主持人起着关键作用。

小组讨论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参与者能够根据讨论指引互相交谈,而不是只与主持人交谈。

主持人需要充分占有材料,熟悉议题或话题背景。

主持人也需要了解小组成员基本情况,以便于在活动中调动小组成员的讨论热情,达成讨论目标。

主持人应该是一个“友好”的领导者和倾听者。

主持人必须能找出且捕捉住每个成员回答的主要观点,并且使前后意见连接起来,一步步引导其展开讨论。

出现走题时,要不露声色地重提主题,使讨论回到主题上来;

出现冷场时,要鼓励小组成员畅所欲言。

主持人要有效掌握讨论的控制权,不断调整小组成员发言者的次数,力求每人发盲次数平均。

  回归教材,对比分析,相机补充完善规则。

  用“中国式过马路”议题构建“情境一:

探究”学习情境,调动学生执行任务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探究中明确讨论人员的构成以及各自分担的责任,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讨论过程中,初步明确讨论规则。

本环节也可以采用教村“口语实践”第二题中的两个问题设计情境。

  五、课堂小结,提升能力

  讨论的过程是分析矛盾,认识、追求正确结论的过程是对复杂现象进行区别与分析的过程。

培根说: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有意义的讨论具有对话性、交往性以及反思性,使人机智、使人成长。

我们要养成积极讨论的好习惯,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努力成为成熟的思考者、发现者、学习者和对话者。

  六、教材问题展示

  

(一)口语实践一

  1.讨论记录。

  甲:

我觉得应该放古代文化名人的塑像,比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司马迁等,这样才有中国味儿。

  乙:

你要把咱们学校变成国学馆是吧?

就知道古代,古代,古代就好吗?

照这么说,你干脆穿长袍来,上学得了。

  丙:

我也觉得不能只有古代文化名人的塑像。

我们是现代中学生,要全面发展。

我觉得托尔斯泰这样的外国作家,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的塑像都可以考虑。

  丁:

各位,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思路打开些?

不要总盯着作家、思想家、科学家嘛,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塑像也应该在校园里占有重要的位置。

  2.讨论点评。

  甲同学表现很好,提的意见也比较中肯:

乙同学直接批评指责甲同学,语气生硬,表达情绪化,不知道尊重对方,不利于讨论的有效进行;

丙同学礼貌地将话题引回到讨论的主题上,而且有观点,有理由,且委婉地指出了甲同学的不足;

丁同学紧跟丙同学,强调了校园里应放一些其他类型的名人塑像,并强调要打开思路,表现积极。

  3.“你和同学讨论'

的示例。

  我觉得应该放对建设学校有贡献的人物的塑像,或者杰出校友的塑像等,这些人物记录着学校的历史,积淀着学校的精神文化,更符合校园环境,尊重和景仰他们,非常有利于传承学校精神、提升校园文化氛围。

  

(二)口语实践二

  1.问题1示例。

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

他懂得,即使是无意识的迟到,对准时到达的人来说也是不尊重的表现。

不能随便打断他人的发言也是有教养的表现。

有教养的人从不打断别人的讲话。

他首先要听完对方的发言,然后再去反驳或者补充对方的意见。

(这与讨论中“尊重发言的完整性”的要求一致)

有教养的人在同别人谈话的时候,总是看着对方的眼睛,而不是翻阅文件,来回挪动什么东西,或者摆弄铅笔、钢笔等,因为这些动作只会反映出不耐烦的情绪,使讲话者发窘,以至于打断人家的思路,占去谈话双方更多的时间。

“请问您是……?

”“请你帮我把那东西拿来好不好?

”教养,听你讲话,就可以知道。

  戊:

菜上了,看你拿筷子,姿势正不正确倒没太大关系,那碟辣子鸡,你有没有乱翻之后才夹起一块,就反映出你的教养。

  已:

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作家、诗人赫尔曼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中认为,阅读经典作品是获得教养的最佳途径。

但更多人认为教养这一回事,其实就是一种普通常识,只要稍微注意,都可学到,和出身没有关系。

自己肯学,一定会,并非高科技。

  2.问题2示例。

不应该。

这会对学习造成严重影响。

一些学生在午休、睡前、半夜甚至课堂上玩手机,几乎达到痴迷状态,不但严重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学习和休息,也影响到其他同学。

应该。

携带手机能方便与家长联系,便于家长关注孩子的行踪,方便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能够有效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特别是住校学生,使用手机大大便利了与家长的联系,在当今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发生意外事情时也可以随时联系呼救。

沉迷于手机的中学生一天有好几个小时都盯着手机屏幕,会使眼睛疲劳,严重损害视力,影响休息,浪费精力。

  七、中考真题链接

  1.针对《骆驼祥子》中“人把自己从野普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这句话,大家展开讨论,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你怎么看?

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你怎么这么说呢?

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20XX年浙江湖州中考卷)

  参考答案:

  示例1:

我赞同甲的看法。

大兵抢去祥子的车,刘四爷害怕祥子会继承自己的财产而赶走祥子,虎妞骗婚和小福子的死等,都加速了祥子的沉沦和堕落。

祥子正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示例2:

我认同乙的看法。

祥子其实也很狭隘,有着小市民的封闭思雏,例如从军营逃出来的时候,顺手牵走了几匹骆驼,反映出祥子的自私。

小福子死后,祥子逐渐走向堕落,甚至不惜出卖他人,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示例3:

我认为把祥子变成“野兽”的,是“不让人有出路”的旧社会。

大兵横行霸道,刘四爷肆意盘剥,孙侦探敲诈,虎妞騙婚,正是黑暗的社会现实造成了祥子的沉沧。

  示例4:

我认为,是当时的社会与祥子自身的因素共同把祥子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祥子经历了孙侦探敲诈,虎妞骗婚,小福子的死等变故,再加上他自私利已、懦弱妥协等性格缺陷,最终造成了他的悲惨命运。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问题意识,即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因感知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而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是力求发现问题、理清问题、破解问题的心理态势。

很多时候我们心中有了疑问,却不能提出问题。

我国中小学生课堂上主动提问的现状不容乐观,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对此专门做了调查统计。

  【优秀的人爱提问】

  猜想是疑问的起点,关系到提问的价值。

众所周知,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三大数学猜想之一,至今都没有完全解决,目前最好的成果是由中国数学家陈景润1966年取得的。

能够回答这个世界难题的人,他的学识和能力定然不凡,而能够提出这个三个半世纪都无法解决的问题的人,他是否更技高一筹呢?

  其实,优秀的人往往特别注重提问,因为通过提问,人们可以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

爱提问、会提问的背后反映的是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逻辑能力和坚决的执行力。

  【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

  人生就是一个个问题解惑的过程。

正如电影《教父》里的台词:

“要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请求。

”“好问题”就是让人无法拒绝的问题,是接近本质的问题,是能让提问者与被提问者变得积极、站得更高、想得更深的问题。

  【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

  第一,提问时,准备充分,目标具体,直指事物的本质。

  第二,精心设计,环环相扣,形成连环追问的“组合拳'

我们也许暂时不能达到别人的高度,但我们可以站在很高的地方提问。

  第三,不做“只问不想”的“伸手党'

,要在提问中记录灵感,寻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提出一个好问题,最关键的是要先思考后提问。

有专家提出了五个绝佳的思考角度:

  证据:

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

  视角:

如果站在其他人的视角看这个问题,会怎么样?

如果换一个角度会怎么样?

  联系:

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或磨合模式?

我们以前在那儿见过这种模式?

  猜想:

如果它与众不同,那是什么样的?

  相关:

它为什么重要?

  遇到任何现象,我们都不妨从这五个角度去思考,然后就可以大胆地提出问题。

  班里召开主题为“做一个善问者”的研讨会,你收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

  

(1)请观察图一,简要概括你得出的结论。

  

(2)阅读材料,你一定了解了“好问题”的四个特征。

如果有机会向当代中国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山西作家刘慈欣请教,你打算向他提一个什么好问题?

把你要提的问题写下来。

  (3)研讨会上,有的同学认为好好听讲就可以了,提问不提问无关紧要;

有的同学则苦恼于不会提问。

针对以上两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写作提示:

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

②思路清晰;

③语言得体;

④不少于100字。

  (20XX年山西中考卷)

  

(1)示例1:

从小学到高中,课堂上主动提问的人数比例越来越小。

从小学到高中,课堂上主动提问的人数比例呈下降趋势。

  

(2)示例1:

我对有关外星世界的科幻小说很感兴趣,只是正上初三,课外阅读时间有限,您能为我推荐几本适合这个时间段阅读的此类科幻作品吗?

您创作的《流浪地球》被改编成电影并热映,您认为这次改编有哪些成功之处和感到遺憾的地方?

  (3)示例:

我认为在课堂上提问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提问可以帮助我们梳理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突破思维瓶颈,催生新观点,还可以促使人与人之间形成有效的交流。

多提问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观察力、逻辑能力和执行力。

在课堂上,要从多种角度来思考问题,可以站在他人角度来思考,可以去找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或区别,可以去思考重要性或原因。

要及时记录灵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条理清晰地进行提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