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基础知识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93878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卡基础知识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银行卡基础知识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银行卡基础知识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银行卡基础知识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银行卡基础知识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行卡基础知识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

《银行卡基础知识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卡基础知识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行卡基础知识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

这一阶段是中国银行卡产业的起步阶段。

中、工、建、农等银行相继发卡,开创了我国银行卡事业的先河。

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中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迈出了中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的第一步。

随后,中国银行北京、广东、天津、青岛、上海等分行相继发卡。

1986年10月,中国银行总行在各省分行发行银行卡的基础上,将长城卡作为中国银行系统内统一使用的银行卡品牌,至此,中国第一个全国性银行卡品牌

——长城卡诞生。

1987年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分行发行红棉卡,经过两年试点,工行选定国花——牡丹作为标记,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发行统一的牡丹卡,成为第二个全国性品牌;

两大银行卡品牌的面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银行卡事业的发展:

1990年建设银行发行龙卡,1991年农业银行发行金穗卡,1992年深圳发展银行发行“发展卡”,1993年交通银行发行太平洋卡。

截止1993年底,全国发卡量达到400万、交易额达到2000亿元。

与此同时,各商业银行电子化建设同时起步,投资建设了大量的计算机业务处理系统,为银行卡业务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系统和网络基础。

2、第二阶段:

1994年至1996年初

这一阶段里,不仅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在大中城市独立发展银行卡业务,股份制银行也纷纷加入发卡行列,全国金卡工程开始启动。

1994年以后,各商业银行在大中城市加大银行卡业务拓展力度,发卡机构数量、发卡总量、银行卡种类、业务范围、交易金额等方面都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

除了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以外,国家邮政储汇局(1994年10月)、广东发展银行(1995年3月)、招商银行(1995年6月)、浦东发展银行(1995年4月)等都加入了发卡行列,并且广东发展银行于1995年3月发行了国内第一张真正的贷记卡——广发信用卡。

截止1996年底,全国发卡量达到了4170万张,比1993年底增加了9倍;

交易量10377亿元,比1993年底增加了5倍;

存款余额559亿元,共有1696个银行网点受理银行卡,自动柜员机总量9941台,销售终端机10万台,补步建成了一个遍布各大、中城市的银行卡受理网络。

国内各主要银行基本都是VISA或MASTERCARD的会员银行,但因未遵守VISA、M/C统一标准,或未与之联网,同时VISA、M/C网络不可能为自由兑换的货币提供本币清算,国内银行的人民币卡不能通过VISA或M/C进行跨行、异地授权清算,卡片缺乏通用性,限制了银行卡的进一步发展;

1993年,国务院办公会议批准实施“金卡工程”,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在12个试点城市组建城市银行卡网络服务中心和全国总中心,实现联网通用,为人民币卡的跨行异地授权、清算提供网络服务,减少银行的重复投入,扩大用卡范围,减少现金流通。

3、第三阶段:

从1997年至2001年

这一阶段,我国银行卡逐步实现联网通用。

金卡工程启动后,由人民银行牵头,在各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和各地政府的积极配合下,1997年首先在上海、北京、天津、海南、厦门、大连、青岛、杭州、沈阳、广东、江苏、山东等12个城市试点,分别建成12个同城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系统,初步实现了这些城市(区域)内的银行卡跨行联合资源共享,而后又推广到深圳、昆明、福州、武汉、长沙、郑州,总共建立了18个城市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中心,基本覆盖了全国经济发达地区。

这些银行卡中心开通之后,逐步实现了当地各商业银行的联网通用,为各商业银行拓展银行卡市场提供了公共的网络平台,各地银行卡发卡量、POS、ATM受理网点的数量和履盖范围也大大增加。

随着同城联网的进行,各商业银行大力推进行内银行卡系统的建设和整合。

以新兴股份制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率先实现行内联网,促使实现银行卡全国联网逐渐提上日程。

1998年12月底,全国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建成异地跨行信息交换系统,各城市银行卡中心逐步开始同总中心联网,也有一些城市中心开始向周边城市扩展,扩大联网范围。

银行卡业务在跨行交换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跨行异地交换。

1999年,人民银行颁布《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以加强银行卡业务的管理,防范银行卡业务风险,维护商业银行、持卡人、特约单位及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2001年底到2003年底

随着中国银联的成立,“314”计划全面推进,联网通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2001年银行卡工作会议的指导下,各商业银行开始银行卡经营体制的改革,衽系统主机的集中统一和机具标准化改造,金卡工程的目标得到了超额提前完成,并开始筹建银行卡组织——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3月26日中国银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银行卡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历程。

在国务院和人民银行的支持下,中国银联全力推动“314”计划,截至2002年末,全国300个城市级城市同行异地联网工作基本完成,初步实现系统内银行卡联网运行和跨地区使用,98个城市实现各类银行卡的同城跨行使用,在40个城市推广全国统一的银联标识卡8670万张,2002年,跨行交易6.3亿笔,交易金额1790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00%和95%。

截至2003年末,在348个城市级城市实现了各类银行卡的跨行使用,15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发行银联标识卡2.51亿张,2003年,跨行交易12亿笔,交易金额3805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幅90.4%和112.2%。

(二)发展现状

1、银行卡产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从发卡机构数量来看,2002-2003年是银行卡产业迅速扩张的两年。

从市场主体来看,首先,银行卡经营机构等市场参与主体逐渐增多,一些股份制银行和商业银行开始进入银行卡领域发行银行卡,2001年底,发卡机构仅22家,至2002年底,发卡机构便增至88家,到2003年底,发卡机构达到103家;

其次,中国银联等一些银行卡专业化服务机构已经成立;

此外,银行卡机具制造商、软件供应商等专业化服务机构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从发卡数量来看,从2000年开始,我国每年新发行各类银行卡总量约1亿张,截止2003年底,我国共发行银行卡6.48亿张。

平均每两个人便持有一张银行卡。

从收单市场来看,2003年,人民币银行卡销售终端机交易总笔数3.4亿笔,交易金额为3286亿元。

从受理市场来看,到2003年底,我国受理银行卡的特约商户48万家,银行网点13.8万个,自动柜员机5.7万台,销售终端机36.5万台。

从银行卡储蓄率来看,2003年底,我国个人存款余额11万亿元,银行卡存款金额11387亿元,银行卡储蓄率接近10.4%,即银行卡存款总额占个人存款总额的10.4%。

2、银行卡市场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首先,随着银行卡联网通用的展开,银行卡收单市场的清理整顿工作大见成效,商户POS机重复摆放,一柜多机现象大大减少,收单市场逐渐规范。

其次,基本形成了银行卡全国300个城市的互联互通。

同时,银行卡交易成功率有所提高,根据2003年底的数据统计,同城跨行交易成功率88.2%,异地跨行交易成功率81.9%。

2002年底,“银联”标识卡8670万张,占整个银行卡的比率约17.5%;

2003年底,“银联”标识卡占整个银行的比率上升至42%,“银联”标识的普及推广,是整个银行卡产业集约化程度提高的标志之一。

此外,银行卡经营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

银行卡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了银行卡经营的集约化程度;

同时,各种专业化服务机构出现,使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将制卡、送卡或ATM、POS机具的安装、维护等银行卡非核心业务外包,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利润。

同时各发卡机构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银行卡功能,相继推出了“银证通”、“银基通”、“银保通”、个人附属卡、代发工资、代缴公用事业费、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存款、预订酒店打折、安全帐户、理财帐户、存取款免填单、资金存取全国通存通兑、异地存取款实时到帐、POS消费全国联网、刷卡消费积分奖励等功能。

银行卡已逐渐从最初的现金支付替代工具向多功能金融服务载体发展。

(三)发展趋势

自美国发行世界上第一张信用卡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在欧美地区及一些国家,银行卡业务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银行卡业务尤其是信用卡业务,是国际金融界公认利润最高的业务之一,资本回报率平均为30%,远高于其他资产业务,如花旗银行目前赢利的40%来自信用卡业务。

银行卡产业是一个信息技术密集型产业,资金完全以信息流的形式在银行卡产业主体间流动,业务处理系统高度集中化、管理信息化。

随着智能化(IC卡)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短信技术、指纹技术等新兴技术在银行卡上的运用,银行卡的功能及支付方式都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由于IC卡安全性好、功能性强,支付更方便、快捷,国际银行卡出现了以IC卡(智能卡)替代磁条卡的趋势,VISA组织将在2008年底前,将全球现有磁条卡的90%转化为芯片卡。

随着信息技术普及,银行卡行业的固定成本增大,大量资金被投入到受理终端、电脑、通信、网络等技术设备及软件系统上,许多发卡机构从成本效益角度考虑将大量非核心业务外包,如卡片制作、市场推广和拓展、信用审查评估、账款催收等,发卡机构则专注于核心业务,即帐户管理及资金垫付。

第二节、银行卡的特点和作用

一、银行卡的特点

银行卡在传入我国的短短几十年内,得到迅速发展普及,成为当今各商业银行发展最快、普及面最广的一项业务。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其具有以下特点:

(一)功能齐全

银行卡融消费信用、转帐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为一体。

持卡人不仅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特约商户消费,在银行受理网点办理存、取现金和转帐业务,委托银行办理代收代付业务,而且信用卡可在需要时透支,获得银行的消费贷款,而不必办理贷款的申请、审批手续。

一张银行卡,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对持卡人而言,是一种便捷的支付与结算工具。

(二)使用方便、快捷、安全

银行卡是现代电子化金融服务工具。

使用银行卡,一是使用方便,避免了用现金结算的繁琐,降低了到银行网点办理业务的频率,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二是使用快捷,实现了通存通兑,持卡人可随时随地用卡结算;

三是使用安全,由于银行卡依赖于现代化手段乾地管理,即使遗失也可对其进行止付而避免更大损失,免除了携带大量现金的风险。

(三)综合效益高

在国外,银行卡业务收益已成为商业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我国目前的银行卡业务仍处于投入阶段,手续费等直接收益尚不能体现银行卡业务高收益的特点,但银行卡业务的综合效益已非常可观。

银行卡业务既带来了存款的增加,获得利差收入,又拓展了金融服务的时间和空间,带来综合效益。

可以预见,银行卡业务将逐渐成为一项独立的、支柱性产业。

二、银行卡的作用

(一)具有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1、减少现金流通,节约货币流通费用;

2、简化收款手续,避免繁重的现金清点及保管运送作业,节约社会劳动;

3、为持卡人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结算服务;

4、刺激社会需求,促进商品销售,加速商品流通,推动经济发展。

(二)具有提高商业银行综合实力的重要作用

1、商业银行丰富金融工具,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

2、促进商业银行改善经营状况,创造效益,增强竞争能力;

3、提升商业银行形象,提高商业银行实力;

4、带动商业银行其他业务的发展;

5、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向国际化、现代化方向转化。

第三节、银行卡的分类

随着银行卡业务的发展,银行卡的种类不断增多,用途也多种多样。

根据1999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中规定:

“银行卡是指由商业银行(含邮政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帐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银行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按银行卡是否能提供信和透支功能,可分为信用卡和借记卡

(一)信用卡是银行或其他财务机构签发给那些资信状况良好的用户,用于在指定商户购物和消费,或在指定银行机构存取现金的特制卡片,是一种特殊的信用凭证,也是持卡人信誉的标志。

信用卡是银行卡中出现最早、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分类。

1、信用卡按是否向发卡银行交存备用金,划分为贷记卡和准贷记卡两类。

贷记卡是指发卡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具有一定的免息还款期。

持卡人在到期还款日前偿还所使用全部银行款项即可享受免息还款期待遇,无须支付非现金交易的利息。

准贷记卡是指持卡人须先按发卡银行要求存一定金额的备注金,当备用金帐户余额不足时,可在发卡银行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的信用卡。

2、信用卡按发卡行对申请人的资信状况及还款能力等因素评价的不同,又分为金卡和普通卡。

(1)金卡是发卡行根据申请人的资信状况及还款能力等因素,经审查认为条件较好,给予申请人较高的信贷额度的信用卡,金卡的信贷额度一般高于普通卡;

(2)普通卡是发卡行根据申请人的资信状况及还款能力等因素,经审查认为符合发卡条件,但未能达到金卡发卡标准时,给予申请人普通卡。

普通卡的信贷额度低于金卡。

(二)借记卡是指先存款后消费(或取现)、没有透支功能的银行卡。

借记卡按功能不同分为转账卡(含储蓄卡)、专用卡、储值卡。

借记卡不具备透支功能。

转账卡监察部时扣账的借记卡。

具有转账结算、存取现金和消费功能。

专用卡是指具有专门用途、在特定区域使用的借记卡。

具有转帐结算、存取现金功能。

专门用途是指在百货、餐饮、饭店、娱乐行业以外的用途。

储值卡是发卡银行根据持卡人要求将其资金转至卡内储存,交易时直接从卡内扣未的预付钱包式借记卡。

二、按发卡对象不同,可分为单位卡(商务卡)和个人卡

单位卡(商务卡)是由发卡银行向企事业、机关团体、部队院校等单位发行的银行卡,其使用对象为单位指定的人。

个人卡是由发卡银行向公民发行的银行卡。

三、按银行卡的使用范围,可分为国际卡、国内卡和地区卡

国际卡是指可在全球任何一个国际信用卡组织或信用卡公司所属的收单银行或特约商户中使用的银行卡。

国内卡是指只能在发卡银行所在国家使用的银行卡。

地区卡是指只能在指定地区使用的银行卡。

四、按持卡人的从属关系,可分为主卡和附属卡

个人卡的主卡可为其家人或朋友申领附属卡,单位卡的主卡也可为单位其他员工办理附属卡。

办理附属卡的条件和可申领附属卡的张数由各发卡银行自行规定。

附属卡的有效期限与主卡相同,其所有交易款项均计入主卡账户,主卡持卡人对其附属卡产生的交易负责。

主卡持卡人有权要求消销或止付其附属卡。

五、按银行卡的清算币种不同,可分为人民币卡、外币卡和双币种卡

人民币卡是指持卡人与发卡银行以人民币作为清算货币的银行卡,一般在境内使用。

外币卡是指持卡与发卡银行可自由兑换的外币作为清算货币的银行卡,可国际通用,常见的外币卡有美元卡和港元卡等。

双币卡的清算货币有两种:

当持卡人在国内使用时,用人民币清算;

当持卡人在境外使用时,用可自由兑换的外币进行清算。

六、按卡片信息的存储方式区分为磁条卡、IC卡和复合金融卡

磁条卡是将银行卡的有关信息置入银行卡背面专用的磁条内的银行卡。

IC卡将银行卡的有关信息置入银行卡卡片专用芯片(IC)内的银行卡。

复合金融卡是磁条与芯片合一的复合型银行卡品种。

七、按国内发卡银行的发卡品牌区分

(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1、银行:

牡丹卡

2、中国农业银行:

金穗卡

3、中国银行:

长城卡

4、中国建设银行:

龙卡

(二)中国邮政:

绿卡

(三)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1、交通银行:

太平洋卡

2、兴业银行:

兴业卡(原名:

兴业顺通卡)

3、招商银行:

一卡通、招商银行信用卡

4、中国光大银行:

阳光卡

5、中国民生银行:

民生卡

6、中信实业银行:

中信卡

7、华夏银行:

华夏卡

8、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东方卡

9、广东发展银行:

广发卡

10、深圳发展银行:

发展卡

11、城市商业银行

(1)北京市商业银行:

京卡

(2)上海银行:

申卡

(3)福州商业银行:

榕城卡

(4)泉州银行:

海峡卡

第四节、银行卡的组织

一、信用卡国际组织

(一)维萨国际组织(VISAInternational)及其VISA信用卡

维萨国际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信用卡国际组织。

其宗旨是建立一个由全世界银行参与的非股价、非营利的国际性组织,以期建立一个独立的全球电子授权清算网络。

经过20多年的努力,VISA国际组织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有22000多个会员机构,经营网络覆盖全球,是全球最大的信用卡支付系统。

1、VISA国际组织的产生

维萨国际组织的前身是美国“美洲银行信用卡公司”。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不少银行发行银行卡,但由于各家银行分散经营,发卡数量有限,业务收入难抵成本开支,加上零售商店不愿意接受多家银行提供的信用卡,使不少中小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难以维继。

为扭转银行卡经营业绩不佳的状况,曾于1958年发行过“美洲银行卡(BankAmericard)”的美洲银行在1966年成立了专营信用卡业务的“美洲银行卡公司”,吸收了美国多家中小银行加盟联营。

为了扩大美洲银行卡的势力范围,美洲银行卡公司在立足于美国市场的基础上,开始向国际市场进军。

20世纪70年代,美洲银行卡公司与一些西方国际家的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合作,势力范围迅速扩展到国际领域。

1974年,在美洲银行信用卡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国际信用卡服务公司(IBANCO)”,同年采用“VISA”作为该组织的标志,VISA国际组织正式成立。

VISA国际组织是一个按地区进行组织和经营的跨国会员机构,总部设于美国洛杉矶的卫星城圣曼托(St.Manto)。

为了实施全球经营战略,VISA分为6个相对独立的地区性跨国组织:

亚太区(AP);

加拿大区(CANADA);

欧盟区(EU);

中欧和东欧、中东和非洲区(CEMEA);

美国区(USA);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区。

VISA国际组织实行董事会负责制,董事由每年举行一次的会员年会选举产生,由23名董事组成,除VISA国际组织总裁为当然成员外,其余董事均为各主要会员的领导人。

VISA国际组织内有国际董事会和地区董事会。

VISA的会员由银行、信用社、房屋互助协会等金融机构组成,每一会员均有权参与VISA经营与发展的重大决策,投票权按照会员的年交易额在会员中进行分配。

为了规范VISA国际组织和会员的经营行为,会员共同制定了《VISA国际组织运用规章》。

只要会员遵守制度,即可以针对本地区市场状况推出了VISA产品。

从这一意义上讲,VISA国际组织既注重全球发展战略的整体性,又给予会员相对独立的经营自主权,充分调动会员的积极性和各地区的市场开发潜力。

VISA国际组织是一个非营利性的会员组织,其资金来自两个渠道:

会员根据信用卡消费额每季度支付的服务费;

会员向VISA国际组织交付的VISA通信网络(VisaNet)的使用费。

VISA国际组织通过提供以下服务满足会员的需要;

管理VISA拥有的商标使用和会员之间交易的规章和规则;

入会会员在工业和市场事务领域提供通讯和支持服务;

风险控制和授权服务;

清分和结算服务等。

VISA国际组织并不直接向持卡人发卡,也不与特约商户直接发生业务关系,而是为会员提供一个经营框架,在框架范围内,会员可根据既定的章程和规则向持卡人和特约商户提供在全球范围内的VISA产品与服务项目,自行决定经营模式、经营规则及收费标准,旨在激发会员的竞争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

有两种会员角色可供选择,一是发卡行,二是收单行。

(1)发卡行。

向客户发行VISA信用卡的会员即发卡行,其客户为持卡人。

发卡行和持卡人根据双方签署的合同协议作为维持业务关系的契约文件,发卡行负责向持卡人发卡、发送对账单、收款、提供解决争议的服务及其他可供选择的服务。

发卡行可从与持卡人协议中规定的持卡人的各种费用、会员费和年费(如有)、财务性费用、滞纳金(如有)、交换回佣、国际交易中的货币兑换费等项目中获取收入。

(2)收单行。

与信用卡特约商户建立合同关系,使特约商户根据合同关系VISA卡持卡人凭卡购物、消费及支付费用的会员即成为收行。

收单行向特约商户提供的服务包括:

拟订合同协议条款,其中规定商户为接受信用卡而需支付的费用和收费标准;

授权服务;

将交易明细传送给VIS国际组织;

向商户偿付交易款项。

收单行获取的收入来自商户折扣费和商户服务费,通常按照商户以VISA支付的交易销售总额的百分比计算。

2、VISA信用卡系列产品

VISA信用卡品牌系列产品通行全球,主要有:

普通卡、金卡、商务卡、转账卡(互联卡)、自动提款卡、VisaCard、家庭卡、认同卡(慈善卡)及旅行支票等,其特点是产品呈系列化发展、科技含量高、功能齐全、适用范围广泛。

为VISA卡的全球发展战略作出重大贡献的是覆盖247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授权清算网络,即VisaNet。

近年来,VisaNet运用最新的计算机和通讯网络技术,上通人造卫星,下接海底电缆,联通了全世界2万多家银行、1400多万家特约商户和34万多台自动柜员机,每年处理1140万笔价值1兆多美元的支付交易。

它不仅覆盖面广,而且运行速度也据全球之冠。

通过VisaNet进行国际信用卡支付款交易,信息传递从特约商户到收单行再到发卡行,在欧美地区仅需2秒钟,全球平均也只需4分钟,每秒钟处理2000笔交易,并且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连线运行。

3、VISA信用卡在中国的市场开发

20世纪80年代初期,VISA开始实施中国市场开发战略。

1981年,中国银行分别与香港东亚银行和香港汇丰银行签订了办理VISA卡取现和直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