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246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骨伤科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医骨伤科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医骨伤科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医骨伤科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医骨伤科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骨伤科学.docx

《中医骨伤科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骨伤科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骨伤科学.docx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总论>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 商代手工业生产已采用金属工具。

(青铜器) ▪ 中国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书:

《刘涓子鬼遗方》 

▪ 中国第一部病理学专著:

《诸病源候论》 将骨伤科疾病例为专章。

 ▪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本骨伤科专书: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 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的第一人:

《世医得效方》 

▪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把正骨手法归纳为八法:

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损伤的分类 (选择题) 

▪ 按受伤的时间分类 

1) 新伤:

近期的损伤 (2-3周内);或损伤后立即就诊者;       2) 旧伤:

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又因某些因素而复发。

 

▪ 按损伤发生的过程和外力作用的性质分类 

1) 急性损伤:

突然而来的暴力所引起的损伤(起病病因时间明确)。

     

2) 慢性劳损:

经年累月反复重复某一个动作和体位不当引起的损伤(起病病因明确或不明确,时间不明确)。

 

▪ 按损伤部位的皮肤粘膜是否完整:

 

1) 开放性:

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使皮肤或粘膜破损而有创口流血,深部组织与外界沟通。

 

2) 闭合性:

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损伤的病因  

▪ 外因:

外力伤害。

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的收缩力、持续劳损。

 ▪ 内因:

身体的抗击能力和耐受能力。

体质、年龄、解剖结构、七情内伤。

  

骨与关节的检查(熟悉) 

▪ 上肢长度测量:

从肩峰至桡骨茎突尖(或中指尖)。

 

▪ 下肢长度测量:

髂前上棘至内踝下缘,或脐至内躁下缘(骨盆骨折或髋部病变时使用)。

 

▪ 肢体周径测量:

两肢体取相应的同一水平测量,测量肿胀时取最肿处,测量肌萎缩时取肌腹部。

如下肢常在髌上10~15cm处测量大腿周径,在小腿最粗处测定小腿周径等。

通过肢体周径的测量,可了解其肿胀程度或有无肌肉萎缩等。

 ▪ 关节活动范围测量法:

  

1) 中立位0°法先确定每一关节的中立位为0°,如肘关节完全伸直时定为0°,完全屈曲时可成140°。

 

2) 邻肢夹角法以两个相邻肢体所构成的夹角计算。

如肘关节完全伸直时定为180°,完全屈曲时可成40°,那么关节

活动范围是140°(180°-40°)。

 

3) 各关节正常活动范围:

 

① 颈部:

先置于中立位(面部向前,双眼平视),颈部活动度为:

前屈35°~45°,后伸35°~45°,左右侧屈各

45°左右旋转各60°~80°。

 

② 腰部:

采取直立,腰伸直自然体位,其活动度为:

前屈90°,后伸30°,左右侧屈20°~30°,左右旋转30°。

 ③ 肩关节:

先置于中立位(上臂下垂,前臂指向前方),其活动度为:

前屈90°,后伸45°,外展90°,内收40°,

内旋80°,外旋30°,上举90°。

 

④ 肘关节:

先置于中立位(前臂伸直,掌心向前),其活动度为:

屈曲140°,过伸0°~10°,旋前80°~90°,旋

后80°~90°。

 

⑤ 腕关节:

腕关节先置于中立位(手与前臂成直线,手掌向下),其活动度为:

背伸35~60°掌屈50°~60°,桡

偏25°~30°,尺偏30°~40°,旋前及旋后均为80°~90°。

 

⑥ 髋关节:

先置于中立位(髋关节伸直,髌骨向前),其关节活动度为:

屈曲145°,后伸40°,外展30°~45°,

内收20°~30°,内旋40°~50°,外旋40°~50°。

 

⑦ 膝关节:

先置于中立位(膝关节伸直,髌骨向前),其活动度为:

屈曲145°,过伸15°,屈曲膝关节时内旋10°,

外旋20°。

 

⑧ 踝关节:

先置于中立位(足外缘与小腿呈90°,无内翻或外翻),其活动度为:

背伸20°~30°,跖屈40°~50°。

 

▪ 肌力测定标准:

 

1) 0级:

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 

2) Ⅰ级:

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 

3) Ⅱ级:

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够对抗地心引力(重度瘫痪)  4) Ⅲ级:

能够对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够对抗阻力(轻度瘫痪) 5) Ⅳ级:

能对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对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  6) Ⅴ级:

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 特殊检查法:

(最好熟悉 P.25) 

1) 颈部:

分离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2) 腰部:

直腿抬高试验;拾物试验;背伸试验。

 

3) 骨盆:

骨盆挤压;分离试验;4字试验;屈膝屈髋试验;梨状肌紧张试验。

 

4) 肩部:

搭肩试验;肱二头肌抗阻力试验;直尺试验;疼痛弧试验;冈上肌腱断裂试验。

 5) 肘,腕部:

腕伸肌紧张试验;握拳实验;腕三角软骨挤压实验;舟状骨叩诊试验。

 

6) 髋部:

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髋关节过伸试验;“望远镜”试验;蛙式试验;下肢短缩试验; 7) 膝部:

回旋挤压试验;挤压研磨试验;抽屉试验;侧方挤压试验;浮髌试验; 

▪ 骨密度检查:

临床较常用的是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法。

 ▪ 关节的穿刺途径(了解一下,P.37)  

治法 

▪ 内治法:

损伤三期辨证治法:

 

1) 初期︰宜采用攻下法或消法。

适用于早期有瘀者 

① 攻下逐瘀法:

损伤后瘀血停积。

  方剂:

大成汤、桃核承气汤、鸡鸣散、复元活血汤。

 

② 行气消瘀法:

损伤后有气滞血瘀,局部肿痛,无里实热证。

  方剂:

桃红四物汤、活血四物汤、复元活血汤、活

血止痛汤、柴胡疏肝散。

 

③ 清热凉血法:

跌仆损伤后热毒蕴结于内,引起血液错经妄行,或创伤感染,邪毒侵袭,火毒内攻等证。

     

方剂:

五味消毒饮、犀角地黄汤等。

 

2) 中期:

活血化瘀、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① 和营止痛法:

损伤中期,仍有瘀血停积。

  方剂:

和营止痛汤、七厘散。

 

② 接骨续筋法:

损伤中期,筋骨已有连接,而尚未坚定者。

  方剂:

续骨活血汤、接骨丹等。

 3) 后期:

坚骨壮筋、补气养血、补养脾胃、补益肝肾。

 

① 补气养血法:

气血亏损、筋骨痿弱。

  方剂:

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

 ② 补益肝肾法:

肝肾亏虚。

  方剂:

壮筋养血汤、生化补髓汤、左归丸、右归丸。

 

③ 补养脾胃法:

脾胃气虚,运化失职,饮食不消,四肢疲乏无力,肌肉萎缩。

  方剂:

参苓白术散、归脾汤、健脾

养胃汤。

 

④ 舒筋活络法:

风寒湿邪入络,遇气候变化则局部症状加重的陈伤旧疾。

 方剂:

舒筋活血汤、活血舒筋汤、蠲痹汤。

 

▪ 手法的作用:

整复移位,消肿止痛,舒筋活络,保健强身 ▪ 手法治疗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了解一下) 

1) 手法前要对病情作充分的了解。

 2) 要求手法的步骤作出计划。

 3) 使用时间用力要轻重适当。

 4) 熟练灵活,敏捷准确。

 5) 精神集中。

 

6) 患者术者体位适当。

              7) 熟悉解剖。

 

8) 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 正骨手法 

1) 触摸:

辨明骨折、脱位和损伤类型,做到心中有数。

 2) 拔伸:

矫正患肢的重叠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

 3) 旋转:

矫正骨折断端旋转畸形。

 4) 屈伸:

整复骨折脱位。

 

5) 提按:

矫正前后侧移位。

 6) 端挤:

矫正左右侧移位。

 

7) 摇摆:

用于横断型、锯齿型骨折。

 8) 触碰:

叩击使骨折端紧密嵌插;。

 9) 分骨:

矫正两骨并列部位的骨折。

 10) 折顶:

难以拔伸的横断或锯齿型骨折。

 

11) 回旋:

矫正背向移位的斜形、螺旋型骨折,或有软组织嵌入的骨折。

 12) 蹬顶:

多用于一人完成的大关节脱位,如肩髋关节脱位。

 13) 杠杆:

以杠杆为支撑点,用于难以整复的肩脱位等。

 ▪ 夹板固定:

(了解一下) 1) 作用机理:

(P.54) 2) 适应症和禁忌症:

(P.54) 

3) 扎带:

要求能提起扎带在加班上下移动1cm,即扎带的拉力为800g左右。

 4) 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

观察血运肿胀。

 ▪ 牵引固定:

 

1) 皮肤牵引:

小儿股骨干骨折,小儿轻度关节挛缩症,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肱骨外科颈骨折。

 

2) 骨牵引:

成人肌力较强部位的骨折﹔不稳定性骨折、开放性骨折、骨盆骨折、髋臼骨折及髋关节中心脱位、颈椎骨

折与脱位。

 

① 颅骨牵引:

适用于颈椎骨骨折脱位。

 

② 尺骨鹰嘴牵引:

适用于难以整复或肿胀严重的肱骨髁上或髁间骨折、移位严重的肱骨干大斜形骨折或开放性骨折。

将克氏针从内向外刺入直达骨骼。

 

③ 股骨髁上牵引:

股骨干骨折、粗隆间骨折、髋关节脱位、骶髂关节脱位、骨盆骨折向上移位、髋关节手术前需要

松解粘连者。

从内向外穿针,以免损伤神经血管。

 

④ 胫骨结节牵引:

适用于股骨干骨折、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等。

从外侧向内侧穿针,以免伤及腓总神经。

 

⑤ 跟骨牵引:

胫骨髁部骨折、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踝部粉碎性骨折、跟骨骨折向后上移位以及膝关节屈曲挛缩畸

形等。

从内侧向外侧穿针。

 

3) 布托牵引:

 

① 颌枕带牵引,用于颈椎骨折脱位,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

 ② 骨盆悬吊牵引,用于耻骨联合分离,骨盆环骨折分离。

 

③ 骨盆牵引带牵引:

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受压和腰椎小关节紊乱症。

 

 

创伤急救 

▪ 急救原则:

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连续监护,救治同步。

 

▪ 救护步骤:

先止血、包扎,然后妥善固定,并采用正确的搬运方法及时地转送。

同时应维护伤员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救

治心跳、呼吸骤停及创伤昏迷待危重症患者,积极防治休克等各种并发症。

 

▪ 急救五项基本技术:

心肺复苏术(越早越好,1分钟内成功率>90%,10分钟后为0。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与转

送(先重后轻)。

 

▪ 清创术:

就是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坏死组织和细菌,污染伤口转变成干净伤口,缝合后使之能达到一期愈合。

伤后6-8

小时以内,头面、手部伤口伤后12小时以内。

战伤和火器伤特别考虑。

 

▪ 创伤性休克:

是指机体遭受到严重创伤的刺激和组织损害,通过“血管--神经”反射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为特征的急

性循环功能不全,以及由此导致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缺氧和内脏损害的综合征。

多见于复合伤、骨盆骨折、脊柱损伤、股骨干骨折、多发性骨折等。

 

▪ 骨筋膜间隔综合征:

因各种原因造成骨筋膜室内组织压升高致使血管受压、血循环障碍,肌肉和神经组织血供不

足,甚至缺血坏死,最后产生一系列症状体征者。

常发生于小腿、前臂,多见于胫腓骨骨折、桡尺骨干双骨折、肱骨髁上骨折。

 ▪ 挤压综合征:

是指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厚部位,遭受重物长时间挤压,解除压迫后,出现的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肌红蛋白血症、高血钾、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等症候群。

同筋膜间隔综合征同属一个疾病的范畴。

多发生于地震、房屋坍塌、矿井事故等。

禁止按摩和热敷,以免加重组织缺氧。

伤肢不应抬高,以免降低局部血压,影响血循环。

止血时避免加压包扎和使用止血带。

   

<各论> 骨折概论 

▪ 外因 

1) 直接暴力:

常造成(横形或粉碎形)骨折,合并软组织捻挫伤。

 2) 间接暴力:

常造成(斜形,螺旋形或压缩性)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

 

3) 筋肉牵拉:

由于肌肉猛烈收缩和牵拉可造成肌肉附着处骨折,如髌骨、尺骨鹰嘴的撕脱骨折。

 4) 累积应力︰由于反复的应力刺激,使骨骼的强度下降而产生骨折。

  ▪ 骨折分类 

1) 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分:

 ① 闭合性骨折:

断端与外侧不相通者。

 ② 开放性骨折:

断端与外侧相通者。

 

2) 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

横断骨折;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裂缝骨折;骨骺分离;

压缩骨折 

▪ 体征:

局部压痛,纵轴叩击痛,畸形,骨擦音和异常活动。

 

▪ 合并伤:

血管损伤,脊髓损伤,外周神经损伤,脑、肺部和泌尿系损伤,腹部内脏损伤。

 1) 尺神经损伤:

爪形手 2) 正中神经损伤:

猿手 

3) 桡神经损伤:

垂腕 4) 腓总神经损伤:

垂足 

▪ 并发症:

 

1) 早期并发症:

创伤性休克,感染,脂肪或血管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衰竭(MODS)。

 2) 晚期并发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