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心理健康教育本科心理治疗一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92313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心理健康教育本科心理治疗一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华师大心理健康教育本科心理治疗一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华师大心理健康教育本科心理治疗一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华师大心理健康教育本科心理治疗一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华师大心理健康教育本科心理治疗一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师大心理健康教育本科心理治疗一文档格式.docx

《华师大心理健康教育本科心理治疗一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大心理健康教育本科心理治疗一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师大心理健康教育本科心理治疗一文档格式.docx

5)心理治疗与咨询的服务及收费标准有待建立和完善

6,心理治疗师的基本技能要求:

作为专业人员应有从开始接待、利用资料、恰当的情感反应、善于适时沉默,良好的引导、恢复信心,及时终结等方面的技能。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运行以下技能:

1)初级阶段形成印象、理解来访者,善于运用观察、谈话、分析方法

2)能及时自我平衡

3)能启发来访者独立思考

4)有灵活性,随时转变治疗方式,克服来访者的阻抗和掩饰

5)能把握谈话方向和内容

7,制定心理治疗伦理道德标准的重要意义:

1)保障治疗专业的自由和完整性

2)帮助治疗师在遇到冲突时找到处理的方法和准则

3)对治疗过程提供了必要的方向和指导

4)确保公众不会因个别不良治疗师的做法而对心理治疗失去信心

5)可以为来访者提供保护自己的法律依据

8,心理治疗师应遵循的伦理道德标准:

1)保证自己具备合格、过硬的治疗技能和专业素养

2)治疗师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特征和专业素养

3)不在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领域工作

4)尊重来访者的自主权

5)公正地对待所有的来访者

6)保证治疗过程中来访者免受伤害

7)诚实的向来访者作出承诺

8)避免与来访者建立双重或多重关系

第二章精神分析治疗

1,精神分析的3个发展时期:

1)第一个时期,1895—1905年,在此期间,弗洛伊德发展了新的模型来解释临床现象,故而放弃了催眠治疗,此新模式称之为拓扑模型,把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2)第二个时期,1905—1923年,1905年,弗洛伊德发表了《性欲三论》探讨了儿童性心理的发展与精神变态机制的联系。

3)第三个时期,1923—1939年,1923年弗洛伊德发表《自我与本我》一书,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结构模型。

2,弗洛伊德之后的发展:

之后阿德勒和荣格等人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做出了修改和补充。

*阿德勒认为,所有人都有一种自卑感,人们为了克服缺陷以达到优越,需要努力奋斗来不断地超越自卑。

其行为方式称之为—“生活风格”,阿德勒的心理学被称为个体心理学。

*荣格则对弗洛伊德“力比多”的观点作了修正,他认为,“力比多”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表现于生长和增值,也表现为其他活动。

荣格在分析个体的人格时把个体结构看做是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的统一体。

荣格的精神分析被称为---“分析心理学”。

随着时代的变迁,精神分析派有了一些新的发展和改变,还有的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海因茨.哈特曼和罗伯特.怀特等。

3,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三个层次:

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这个称之为拓扑模型。

4,意识,是个体心理活动的有限外显部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活动部分。

5,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部分,它是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是可以招回到意识中的那部分经验和记忆。

6,潜意识,是被压抑到意识下面的、无法从记忆中招回的部分,它们通常是被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法律说禁止的内容,包括个人原始的冲动和与本能有关的欲望等。

7,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部分,它由先天的本能和欲望组成,是潜意识、无理性的。

8,自我,是人格结构的表层,部分位于意识之中,部分位于潜意识之中。

9,超我,又称为理想自我,它是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获得和发展出来的一部分,是人格结构中道德和准则的代表,其作用是按照社会道德准则监督自我的行为。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在人格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

10,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

一类是生的本能;

另一类是死亡的本能或攻击本能。

11,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

口欲期;

肛门期;

性蕾期;

潜伏期;

生殖期。

1)口欲期(0—1岁)特点,这个阶段的孩子在内心世界中尚未能良好地区分出你与我的关系,所谓共生状态就是一体状态。

在婴儿的最初的世界里,通过口欲的满足,即口唇快感区的满足,获得了基本的安全感和基本的信任感,当他感到饥饿或身体不适而哭泣时,妈妈会及时赶到,会满足他的需求,消除其因驱力带来的紧张和焦虑。

2)肛门期(2—4岁),从二到四岁的孩子发育状况来看,这个时期的孩子就出现了最早期的逆反,在行为上有一些恶作剧。

此期间,母子二元关系逐渐开始解体,开始体会到了自主性,她们开始学会观察环境、探索环境、摆弄玩具等。

3)性蕾期(4—6岁),这个年龄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对双亲中的异性有更多的亲近感,而对双亲中的同性可能会出现排斥感。

从心理发育上,这时孩子的主客体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从二重关系进入到三重关系,或三角关系阶段。

孩子开始能清楚地感到爸爸妈妈是不同性别,且他们之间有一种亲密的关系。

4)潜伏期(6、7岁后),在这个阶段的个人的喜好以及习惯逐步固定,不但别人可以看出他的能力特点,连本人也可以意识到自己的特点。

,6、7岁之后,开始真正的进入所谓的“同性阶段”,并且通过“认同作用”开始慢慢地学习自己的性别角色。

5)生殖期(12、3岁的少年),由于身体急速发育,生理上渐趋成熟,心理上也就渴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

可以由于社会经验缺乏,心理上却又达不到完整的独立状态,所以虽然表面上看来极有独立自主的愿望,内心却仍然感到相当的不安。

12,自由联想,

坚持要来访者说出所想的任何事情,不要有任何的隐瞒,特别是那些他不想说、或者不好意思说的东西,说出来尤其有意义。

这种说话方式,称为自由联想。

13,梦的材料:

1)梦总是以最近几天印象较深的事为内容

2)梦选择材料的原则完全迥异于觉醒状态的原则,而专门找一些不重要的次要的被轻视的小事

3)梦完全受儿时最初印象所左右,而往往把那段日子的细节,那些在觉醒时绝对记不起来的小事重翻旧账地搬出来

14,梦的来源包括:

1)一种最近发生的而且在精神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直接表现于梦中;

2)几个最近发生而且具有意义的事实,于梦中凝合成一个整体;

3)一个或数个最近而有意义的事件,在梦中以一个同时发生的无足轻重的印象来表现;

4)一个对梦者很有意义的经验,经常以另一最近发生但甚无关系的印象作为梦的内容。

15,梦可以分为:

显梦和梦的隐意。

显梦是指梦可以感知的部分;

隐意是指显梦背后的潜意识冲突和愿望。

16,梦的工作:

浓缩作用、置换作用和象征作用

浓缩作用,指在梦形成时,隐梦元素转变为显梦时经过了大量的删略,大量梦的隐意中有极少数的意义能以一种“观念元素”表现于梦中。

置换作用,指在梦形成的层次中,个单元之间发生了“心理强度的置换”。

梦的置换作用是达成愿望改装的主要方法之一。

象征作用是指用形象生动的视觉图像表示抽象深奥的思维。

17,阻抗的定义:

意味着对抗,阻抗是对分析进展、治疗师和分析性方法及过程起反作用的反向力量,即阻碍来访者的自由联想、妨碍来访者试图回忆和达到顿悟的理解领会、针对来访者的合理化自我及想改变的愿望起反作用的力量。

18,阻抗的分类:

自我协调阻抗、自我不协调阻抗

19:

阻抗的形式:

来访者沉默;

来访者总是在谈论琐事;

谈话会回避特定的主题;

谈话形成一成不变;

迟到、失约、忘记付费;

梦的缺失;

厌烦情绪;

付诸行动等。

20,移情的定义:

是指来访者潜意识地指向某个治疗师的各种非现实的角色和身份,这种情形发生在精神分析治疗的退行过程中,来访者对那些角色和身份的回应,通常起源于他们早年的经历。

21,移情的三个显著特点:

1)在当前情景中显现过去

2)显现熟悉而亲近的人

3)拒绝接纳新的信息

22,移情常见的表现形式:

1)不合适宜性

2)强烈情感

3)矛盾情绪、

4)反复无常

5)顽固不化

23,移情的临床分类:

正移情和负移情

正移情是指来访者向治疗师投射爱、依赖等正性感受,来访者希望治疗师能给予他要求的满足。

负移情者是指来访者敌意、侵犯、轻视等态度的表现。

24,治疗设置的定义:

心理治疗的设置就是指心理治疗师对心理治疗是实际操作过程的具体安排,是经过心理治疗师为心理治疗的实施所做出的精心设计、事先安排好了的、要求治疗师与来访者均要遵守的基本规则,也是有效治疗、保护来访者与治疗师的重要技术。

第三章行为治疗

1,各阶段行为治疗理论产生和发展背景:

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最初它用经典及操作条件反射原理治疗问题行为而与其他的学派有明显不同。

20世纪50年代,行为治疗同时起源于美国和英国等地。

这一时期的重点放在行为反射技术是有效性,以及可以成为取代传统精神分析治疗的另一种选择。

20世纪60年代,亚伯特。

班杜拉发展出社会学习理论,将经典反射及操作反射和观察学习做一整合。

艾里斯创立的理性情绪治疗,贝克创立的认知治疗,以及梅钦鲍姆开发出的压力免疫及自我指导训练法等技术。

行为治疗强调改变当事人的认知,并视之为心理异常的重要原由。

20世纪70年代,行为治疗的方法已经成为心理学界的一大支柱,对于教育工作、心理治疗、精神病学、以及社会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行为治疗现在已被视为治疗某些心理问题的首要选择之一。

20世纪80年代,行为治疗开始寻找突破传统医学理论的新观念与新方法。

行为治疗在此期间的两项主要发展分别为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持续壮大和行为技术被用于预防与治疗各种心理异常。

20识记90年代,美国行为治疗促进协会正式成立,会员大约有4000名。

目前各种行为治疗理论主要的共同特征是以治疗为导向、强调行为、重视学习作用,以及强调严格的论断和评估。

2,行为治疗理论渊源主要来自4个方面:

1)巴甫洛夫的经典反射学说,又称为应答性条件反射论。

强调条件化刺激和反应的联系及后继反应规律,解释行为的建立、改变和消退

2)斯金纳和桑代克的操作条件反射说,阐明“奖励性”和“惩罚性”操作条件对行为的塑性

3)华生及班杜拉的学习理论,前者认为任何行为都是可以习得或放弃的,后者强调社会性学习对行为的影响

4)詹尼特的再教育理论,认为病态行为可通过教育改变和改造。

总而言之,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是应答性条件反射论、操作性条件反射论、认知行为矫正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南非裔学者沃尔普在1958年出版的《交互抑制的心理治疗》一书,将交互抑制原理应用于行为治疗;

英国的学者艾森克,其创立了抗条件反射法和厌恶条件反射法,并与1963年创办了《行为研究和治疗》杂志。

3,消退,

是指要向让一个新的条件反射持久存在,就得持续地把无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结合起来,否则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削弱直至最终消失。

这种条件性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渐渐消失的现象叫做消退。

4,泛化:

是指某种特定刺激的条件反射形成之后,另外一些类似的刺激,也会发出同样的条件反射,新的刺激越近似于原刺激,条件反射诱发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一现象称之为泛化。

5,强化:

是指行为被紧随其出现的直接结果加强的过程,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是指个体在某一情境下做某种事情,如果获得满意结果,下次遇到同样情况时,在做这件事的机率就会提高。

负强化是指如果特定行为进行后,随即消除使人不愉快的刺激,这一过程作为负强化。

6,惩罚:

是指在某种特定行为发生后给予一定的具有减弱某种行为倾向的刺激,如批评、罚款、剥夺等。

7,模仿学习:

又叫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他人的行为而习得复杂行为的过程。

8,替代反应:

是指个体受到示范者行为的暗示而表现出一种与示范者相似的反应。

9,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强调条件化的刺激和反应的联系及其后继反应规律,解释行为的建立、改变和消退。

狗对无条件刺激物(事物)的反应能通过无条件刺激物与中性刺激物(声音)的结合,使狗对中性刺激物也产生了相同于无条件刺激物的反应,也就是说,形成了条件反射。

10,模仿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

班杜拉是现代社会学理论的奠基人。

班认为,人的行为模式实际上都是从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果习得的,学习者无须事事都通过亲身接受外来的强化进行学习,而以通过观察学习别人的行为,替代性地得到强化。

11,操作条件反射原理:

操作条件反射原理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系统研究,后经过斯金纳发展提出的。

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理论又被称为“操作行为理论”

操作行为是指在环境中采取行动以产生结果,例如写字、开车、阅读等。

这些行为所导致的环境具有强化性,那么该行为的再发生的机会就会增加了,如果环境改变并不具有强化性,该行为的发生的机会就会减少。

1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

2)观察学习

3)注意

4)保持

5)动作再现

6)动机

13,行为治疗的理论认为:

来访者的各种症状(异常行为或失调的生理功能)都是个体在生活中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并固定下来的。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可以设计某些特殊情境和专门的程序,使来访者逐步消除反常行为,并经过新的学习训练形成适宜的行为反应。

该理论把治疗的着眼点放在可观察的外在行为或可以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上。

14,行为治疗相应的基本假设:

1)异常行为是后天习得的

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来消除那些后天所习得的异常行为,或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正常行为以代替异常行为。

3)一般来说无论是正常行为,还是异常行为,作为一种习惯性行为的存在和延续,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它们所带来的结果所维持的

4)各个异常行为是分别习得的

5)认知的改变也可以导致行为的改变。

15,行为治疗的主要特征:

1)行为治疗突出的特征是坚持

2)行为治疗强调来访者当前的问题与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不强调历史性的决定因素。

3)以行动为导向。

4)行为治疗在内容上大部分带有教育色彩,强调教导来访者学会自我管理的技能,并期望他们能将所学应用到每天的日常生活中。

5)行为治疗具有弹性,可视不同来访者的不同问题而调整变化。

6)行为治疗的实践以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为基础

16,行为治疗的过程(基本步骤):

1)问题行为的分析和评估

2)治疗目标的确定

3)治疗关系

4)治疗计划的选择和实施

5)治疗效果的保持和巩固

17,行为治疗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1,放松训练

又称为松弛训练,是一种通过来访者的主动放松来增强其对体内的自我控制能力的有效方法。

放松训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训练放松所产生的躯体反应,达到缓解不良情绪的目的,对于应付过度焦虑、恐惧、稳定情绪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效。

一般认为它的主要特点是松、静、自然。

常用的方法是肌肉松弛法和自发训练法两种。

18,系统脱敏

又称为对抗条件疗法、交互抑制法和缓慢暴露法等,是有精神病学家沃尔普所创,它是整个行为治疗中最早被系统应用的方法之一。

步骤:

1)进行肌肉放松训练,直至来访者完全放松。

2)由治疗师与来访者共同设计出一个引起焦虑的由轻到重的等级表,即按照刺激的大小不同确定一个刺激梯级表。

3)让来访者在完全松弛时依次想象或经历梯级表中的不良刺激情景,治疗师通过口述让来访者想象,当进入到所指定的情境想象时来访者示意,让来访者保持这一想象中的情境30秒左右。

总之,系统脱敏法是在放松条件下从弱到强呈现刺激或情景,让来访者由轻至重逐渐暴露于容易引发不良情绪的场景,同时给予奖励,使之产生逐步适应,达到脱敏的目的。

此法适应于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的治疗,是行为治疗中的一项基本技术,最初用于治疗动物的实验性神经症,现被广泛运用于恐怖症和强迫症的治疗。

另外,系统脱敏还有冲击治疗和暴露治疗两种亚型。

19,厌恶疗法:

又称对抗性条件反射治疗,是行为治疗是一种,即将厌恶刺激与不良强化物多次重复配对,以减少不良行为。

从应用的技术手段上可以分为电击厌恶疗法、药物厌恶疗法、机械厌恶疗法、社会不赞成厌恶疗法、想象性厌恶疗法以及暂停技术等

厌恶疗法也是行为治疗中最早和最广泛地被应用的方法之一。

在临床上多用于戒除吸烟、吸毒、酗酒、各种性行为异常和某些适应性不良行为,也可以用于治疗某些强迫症。

20,行为塑造法:

是一项通过强化而产生某种期望的良好行为出现的行为治疗技术。

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设计出来的,这种疗法主要通过某种奖励系统,在来访者做出预期的良好行为表现时,马上就能获得奖励,即可得到强化,从而使来访者所表现的良好行为得以形成和巩固,同时使其不良行为得以消退。

行为治疗法不仅个体,而且可在集体行为矫治中实施。

可在医院、学校中广泛使用,甚至可在精神病院、在特殊教育的班级以及在工读学校、管教所和监狱中使用。

临床实践表明,在多动症儿童、改善或消除恐怖症、神经性厌食、肥胖症、药瘾者和酒癖者等的矫治中,行为塑造法都有良好的效果。

21,行为治疗的优势和局限:

优势:

1)它使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去发展特定的治疗程序和应用治疗技术,强调治疗效果的评估。

2)行为治疗有很好的普及性,而且处理领域早已超过一般临床治疗,深入到医学、儿童问题、压力管理等各个领域。

3)行为治疗对道德实践的贡献也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认同,行为治疗学派治疗师特别关切他们实践上的道德问题,即使他们有把握改变行为的强有力的方法,他们也会乐于让来访者在治疗中的各阶段参与,因此来访者有良好的保障。

局限:

1)由于治疗师们往往急于处理来访者的行为问题,改变其外显行为,未能倾听出来访者的内心更深层的信息,因此,他们在治疗中常常忽略了对来访者内心感受和情绪的处理。

2)行为治疗中治疗师的“控制”与“操纵”一直是学者们抨击的对象

3)一些行为治疗师由于过于强调使用多种技术而只狭隘地处理特定的行为问题,并过于专注于症状本身,因而忽略了来访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并漏掉了一些来访者生活中的重要因素。

此类的实践工作者很难使弱势群体的来访者产生有益的改变。

第四章认知治疗

1,认知治疗的代表人物:

艾里斯的理性情绪治疗和贝克的认知治疗。

2,现代认知治疗的兴起:

现代认知治疗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以埃尔伯特。

艾里斯创立理性情绪治疗为标志,他的《理性生活指导》一书对治疗实践有重要的影响。

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叶,认知治疗才在心理治疗领域盛行起来,在当时,出现了贝克的认知治疗,梅钦鲍姆的认知行为治疗。

心理治疗师们在寻找一种改变人内在体验的方法。

3,ABC理论:

A是指诱发性事件;

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性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

C是指在特定的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即行为的结果。

4,不合理信念的特征:

绝对化要求;

过分的概括化;

糟糕至极

5,简单应用ABCDE治疗方法:

1)诱发性事件

2)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3)信念

4)辩论

5)治疗效果的效果

6,合理情绪治疗的常用技术:

(一)认知技术

合理情绪治疗使用了许多认知技术来帮助来访者发展出新的合理的信念。

1)自我对话通过发展自我对话,使合理信念得以加强

2)对比这种方法对物质成瘾或承受力较低的人更加有帮助

3)心理教育方法治疗室的结束并不等于理性情绪治疗行为的结束。

4)教授其他人艾里斯向来访者推荐教他们的朋友和同事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原理,当其他人表现出不合理的信念时,其历史建议来访者努力给朋友指出合理信念。

在治疗过程中学习到的策略,离开治疗室后要继续使用,像自我对话技术一天只需费几分钟。

重复地使用这些方法可以防止复发。

(二)情感技术

与其他技术一样,情感技术既要在治疗中使用,又要在家庭作业布置给来访者回家后继续做。

艾里斯相信有力的方法对于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是必需的。

1)想象合理的情绪想象技术是一种想象方法,但其中被注入了合理情绪治疗的思想内容。

2)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这个技术中包含了情绪和行为两个部分

3)攻击羞愧练习艾里斯发展出许多练习来协助人们取出某些情境中表现不合理的羞愧情形。

(三)行为技术

1)家庭作业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治疗师要求将他们的问题列出来,寻找他们的绝对化概念,然后质疑这些信念。

2)强化和惩罚当一个人完成任务时,对其进行奖励是有用的,这会使他去做在给他们这种奖励之前他们正在做的那些事情;

因为没有完成任务,自我惩罚能很快鼓励来访者去完成任务。

3)技能训练开办各种工作坊和团体训练,教授参与者重要的社会技能

7,认知治疗的认知图式、自动式思维和认知歪曲的形式:

认知图式----两种,消极的和积极的

认知歪曲:

1)任意的推断

2)选择性提取

3)过分概括化

4)夸大和缩小

5)个人的

6)极端化思考

7)标签化和错误化标签

8,认知治疗的治疗理论:

1)治疗目的:

广义而言,认知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一样,是希望减轻来访者的心理上的痛苦,它所用的方法是修正错误的概念和错误的自我暗示。

认知治疗主要是通过认知、行为和情感这样的几个渠道进行。

2)认知改变的不同层次:

认知的改变可在不同层次上发生,如可在自发式思维,自动式思维和假设几种水平的发生。

这些不同水平是按其易改变性和稳定性等级排列的,即最易改变和最不稳定的认知类型是自发式思维,这种思维可由意愿激发出来的,持续时间短暂。

(领会)

9,认知治疗的常用技术:

五种技术的应用:

1)识别自动式思维来访者在认知治疗过程中,首先要学会识别自动式思维

2)识别认知错误自动思维的产生,源于个体对某一类事物的信念或假设

3)真实性检验仅仅做到能识别自动式思维、假设、图式并不是目的,治疗师接着要与病人一起对其自动式思维、信念、图式进行严格的真实性的检验。

4)去注意这是为了改变病人认为自己是所有人注意的中心的不良认知而设立的。

5)检查苦闷和焦虑水平这也是帮助来访者认识事实的一种手段,但与“去注意”要求来访者客观地认识外部事实不同。

第五章以人为中心治疗

1,创始人---罗杰斯

2,以人为中心治疗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开创阶段1942年称非指导式咨询或非指示治疗,它以该年罗杰斯出版的《咨询以心理治疗》一书为标志。

第二阶段:

修订阶段1951年改为来访者中心治疗。

它以该年出版的《来访者治疗中心》一书为标志。

第三阶段:

体验阶段或检验阶段他的主要对象有正常人已经转为精神病人。

第四阶段:

发展阶段1974年罗杰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