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复习专题测试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92062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复习专题测试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复习专题测试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复习专题测试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复习专题测试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复习专题测试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复习专题测试1Word下载.docx

《高中语文复习专题测试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复习专题测试1Word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复习专题测试1Word下载.docx

城未溃一日,沨谓之曰:

卿有老母,宜出。

命门者出之。

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

慰祖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成。

临卒,与从弟纬书云:

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余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

《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

又令以棺亲土,不须砖,勿设灵座。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

【注】①韩伯休,东汉人士,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所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B.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C.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D.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入仕做官。

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

又可借指宫廷。

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其他人的死亡均称为死。

D.从事,官名。

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架、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

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为人孝顺。

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

父亲去世后他坚持不吃盐,在母亲的劝说下他改变了这种做法。

B.崔慰祖家庭殷实富裕,仗义疏财。

他的父亲在梁州有很多财产,崔慰祖都分给了自己的族人,虽然一些家用器物流散各地,但他都不再索回。

C.崔慰祖有才华,不善言辞却能服众。

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的朋友曾经向崔慰祖询问有关地理方面的问题,他的回答有理有据,令人折服。

D.崔慰祖在历史方面颇有研究,却著述未竟。

他想对司马迁和班固的历史著作再作注释,因早逝未能如愿,其《海岱志》也只完成了一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

 

(2)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到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

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学科&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

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

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

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

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

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

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

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

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

脱下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

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

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

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

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

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

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倍感困惑,又备受启发。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

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

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

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

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内核。

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

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侍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

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

此后,功成名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

相关链接

①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纪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

(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

②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

好一个拼人格!

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应。

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

(李满星《陈忠实:

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来则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

B.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

C.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觉悟,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

D.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思想境界,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

E.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

6、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7、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8、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

有哪些表现?

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

(8分)

【附】考点1:

文言文断句方法

第一:

通文意,分层次。

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弄清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句大意。

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而湖南题如果是客观题,注意比较,做出选择。

第二:

标名(代)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

吾、余、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

第三:

看虚词,找位置。

(因为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

1、语首发语词: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复句中的关联词: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词:

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

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

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

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疑问语气词: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对话标志的词语,如:

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6、其它的如:

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第四:

用语法,辩句式。

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

…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

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

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

固定结构:

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第五:

明修辞,巧判断。

对偶、排比、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短句时可以利用。

如顶真句“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有有孙”;

如对偶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高一期末复习专题测试

(二)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清宫书画的鉴藏

中国宫廷书画收藏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

魏晋开始,个人书画创作开始风行,宫廷对书画作品的收藏随之发展。

南朝政权更迭迅速,宫廷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

隋唐时期国家一统,加上帝王的喜好,天下书画名品源源进入皇家“秘府”,然而“安史之乱”则使自太宗朝积累起来的唐内府书画藏品“耗散颇多”。

宋代内府书画收藏在徽宗时达到鼎盛,《宣和画谱》《宣和书谱》是其辉煌的见证,然“靖康之变”,宣和内府中的书画收藏全部散失。

元代宫廷收藏在文宗朝也曾相当可观,后来则每况愈下。

明代宣宗、宪宗、孝宗三朝的书画收藏之盛甚至不亚于宋代宣和与绍兴两朝,但松懈的管理使藏品不断流失,后期更将书画作为发给官吏的薪金,即所谓的“折俸”。

书画收藏历来有官、私收藏(即皇家内府与民间私人收藏)两个方面,又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

清代皇室书画收藏不仅远胜于私家收藏,而且为前朝各代所不及。

明末清初之际,流散在各地的书画已有一部分为清室所收集,后来梁清标、高士奇、安岐等许多著名私人鉴藏家的藏品亦陆续归入内府。

臣民对帝王的进贡也是清宫书画收藏的组成部分现代文阅读答案清宫书画的鉴藏现代文阅读答案清宫书画的鉴藏。

逢年过节、万寿大典或外出南巡,臣工往往多有贡献,其中又以进书画、文玩较为讨喜。

清自入关后经四代积累,宫廷书画收藏在乾隆朝蔚为大观。

在清宫书画收藏中,“三希堂”与“四美具”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王羲之的名迹《快雪时晴帖》原放在乾清宫,此为皇帝之正式寝宫。

王献之的《中秋帖》则置于御书房。

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一年(1746)得到王珣的《伯远帖》后,遂在自己办理日常政务的养心殿居所中辟专室存放这三件晋人名迹,并名之为“三希堂”。

他为此写有《三希堂记》,认为这三件书迹不仅是中国书法的“稀世之珍”,而且是历经宋、金、元诸代皇室收藏的“内府秘籍”,三帖的重聚因此就有了非凡的意义。

所谓“四美”,即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和传为宋李公麟的《潇湘卧游图》《蜀川胜概图》《九歌图》。

乾隆年间,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品搜集行动中,这四件名品相继进入清宫,至乾隆十一年夏,“四美”重新团聚。

乾隆皇帝后特在建福宫花园静怡轩辟出专室存放“四美”,并命名曰“四美具”,御题《“四美具”赞》,一再强调“剑合珠还”之意。

此时,存世的唐、宋、元、明名画几乎收罗殆尽。

这是继宋徽宗宣和内府后最全的一次汇集。

据《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记载,乾清宫、重华宫、养心殿、御书房为古书画收藏最集中的殿阁。

清内府所藏的书画作品曾经专人鉴定,尤其是乾隆朝,更进行了全面整理与分类编目,数次组织书画名家和鉴赏家对藏品进行鉴定和品评,区别上等、次等,并分详简著录。

其成果体现在奉敕编纂的《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正编、续编、三编。

全书的编纂过程前后长达74年之久,共收录上起魏晋、下至清代中期近两千年书画作品一万多件。

(节选自郑欣淼《清宫书画鉴藏、佚存与研究述评》,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宫廷书画的收藏是从汉代开始的。

魏晋时期,宫廷书画的收藏随着个人书画创作的风行而发展现代文阅读答案清宫书画的鉴藏阅读答案

B.政权迅速更迭使南朝宫廷书画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安史之乱”使唐代宫廷书画藏品散失了很多,“靖康之变”使宋宣和内府的书画藏品大量散失。

C.宫廷书画的收藏,宋代在徽宗时最盛,元代在文宗朝颇为可观,明代则是宣宗、宪宗、孝宗三朝兴盛,而清代在乾隆朝蔚为大观。

D.清代宫廷书画的藏品,有清室收集流散在各地的,有著名私人鉴藏家的归入,也有臣民的进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画收藏有官藏和私藏两个方面,官藏在很多朝代曾出现过兴盛时期,而最为壮观的则是清朝。

B.很多朝代宫廷书画收藏的鼎盛时期一般都有标志性藏品,如宋代的《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清代的“三希”和“四美”。

C.乾隆认为《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的重聚意义重大,因为这三帖既是中国书法的“稀世之珍”,也都曾是宋、金、元诸代皇室收藏的珍品。

D.乾隆年间,皇室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品搜集行动,“四美”正是在这次行动中陆续归入内府,重新团聚,被存放在建福宫花园静怡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明时期宫廷书画收藏都曾经相当可观,但对存世的藏品进行收集的完整度不如宋徽宗宣和内府,而清宫对存世的名品收集得比较完全。

B.书画收藏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现代文阅读答案清宫书画的鉴藏现代文阅读答案清宫书画的鉴藏。

官藏兴盛,私藏相对衰落,比如宋宣和年间、清乾隆年间,官藏鼎盛,私藏相对就要寥落。

C.很多朝代皇家书画的收藏在其达到顶峰后就逐渐衰落了,像元代、明代,清代也是如此,乾隆朝之后,大量重要藏品或因战争,或因管理松懈而散佚。

D.《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是皇帝下令编纂的,工程浩大,历时74年,对清室的书画藏品进行了分类编目,还组织书画名家和鉴赏家进行鉴定。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

父光赞,贝、冀观察判官。

若拙初以荫补太庙斋郎,复举拔萃,授大名府户曹参军。

时符彦卿在镇,光赞居幕下,若拙得以就养。

俄又举进士,王祐典贡举,擢上第,授密州防御推官。

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嘉其敏赡,改著作佐郎。

故事,制策中选者除拾遗、补阙。

若拙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坑冶。

迁太子左赞善大夫,以官称与父名同,辞,不许。

太平兴国二年,知乾州,会李飞雄诈乘驿称诏使,事败伏法。

太宗以若拙与飞雄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命殿直卢令珣即捕系州狱,乃与若愚同宗,通家非亲,不知其谋,犹坐削籍流海岛。

岁余,起授卫尉寺丞、知陇州。

四年,复旧官。

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时诸王出阁,若拙献颂称旨,召见,赐绯鱼,同勾当河东转运兼云、应等八州事。

尝诣阙言边事,太宗嘉之。

又同掌水陆发运司。

雍熙三年,假秘书监使交州。

先是,黎桓制度逾僭。

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是桓听命,拜诏尽恭。

燕飨日,以奇货异物列于前,若拙一不留眄。

取先陷蛮使邓君辩以归,礼币外,不受其私觌。

使还,上谓其不辱命。

迁起居舍人,充盐铁判官。

淳化二年,出为两浙转运使。

契丹寇边,改职方员外郎,徙河北路,赐金紫。

五年,直昭文馆,迁主客郎中、江南转运使。

若拙质状魁伟,尚气有干才,然临事太缓。

宰相以为言,罢使知泾州。

至道二年,黎桓复侵南鄙,又诏若拙充使,至,则桓复禀命。

使还,真宗嗣位,召见慰问,进秩金部郎中。

咸平初,同知贡举,被疾,改右谏议大夫。

车驾北巡,判留司御史台。

明年,使河朔按边事,知升、贝二州。

四年,卒,年五十八。

4.对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知其谋,犹坐削籍流海岛削籍:

革去官职

B.若拙献颂称旨,召见称旨:

符合上意

C.尝诣阙言边事,太宗嘉之诣阙:

前往京都

D.召见慰问,进秩金部郎中进秩:

逐级推荐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B.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C.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D.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若拙机敏渊博,深受众人赞赏。

他参加进士考试,主考官王祐将他列在上等,并任命他为密州防御推官,后来他又因科考成绩优异而得到皇帝称赞。

B.李若拙谨遵孝道,非常敬重父亲。

在父亲做符彦卿幕府时,他在身边侍养;

后来他被升为太子左赞善大夫,但因官名与父名相同而推辞,但未被允许。

C.李若拙廉洁守正,奉诏不辱使命。

他曾出使交州平息边患,黎桓在宴会上将奇货异物陈列于前,他连一眼都不看,礼币之外,不接受私自赠品。

D.李若拙才干非凡,政绩十分突出。

他先后被提拔担任过监察御史、起居舍人、主客郎中和江南转运使等职务,这与他的尽职尽责和工作绩效是分不开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拙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坑冶。

(2)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是桓听命,拜诏尽恭。

  

3、语言文字应用

8.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

A.环保事件之所以经常性地频频发生,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单纯地依靠大规模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保问题日渐严重。

B.自4月13日“千古传奇·

张大千艺术作品展”于山东省美术馆开幕以来,得到了各界群众的广泛关注,参观人数持续增加。

C.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D.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附】考点2:

句式杂糅的几种表现形式

所谓句式杂糅,就是只有两个或两个义的句子成分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

历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通过对近几年来一些试卷中此类试题的梳理,发现出现频率较高的句式杂糅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类:

1.表对象。

对于……上例:

对于调动工作这个问题上,我曾周密地考虑过。

修改意见:

或说“对于调动工作这个问题”,或说“在调动工作这个问题上”。

2.表决定。

以……即可例:

关于“春游”的众多方案,以张科长的方案即可。

或说“以张科长的方案为宜”,或说“张科长的方案即可”。

3.表事由。

借口……为名例:

日军借口两名士兵失踪为名,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或说“借口两名士兵失踪”,或说“以两名士兵失踪为名”。

4.表构成。

由(包括、分)……组成例:

镇海口的海防纪念馆有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或说“有序厅……等六部分”,或说“由序厅……等六部分组成”。

5.表意愿。

本着……为原则例:

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

或说“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原则”,或说“以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

6.表被动。

被(受)……所例:

这位喜剧小品演员,深受观众所喜爱。

或说“深受观众喜爱”,或说“深为观众所喜爱”。

7.原因是……造成(引起、作怪)例:

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或说“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或说“其根本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8.达……之巨例:

赖昌星集团自1996年以来,在海关大肆走私,累计逃税金额高达530亿元之巨。

或说“高达530亿元”,或说“达530亿元之巨”

9.表目的。

旨在以……为目的例:

公安部这次旨在以“打击毒品、遏制犯罪”为目的的“利剑”行动,经过广大干警三个月的连续奋战,圆满结束了。

或说“旨在‘打击毒品、遏制犯罪’的‘利剑’行动”,或说“以‘打击毒品、遏制犯罪’为目的的‘利剑’行动”。

10.表范围。

大多以……为主例:

这次参加“神舟六号”研制的科研人员,大多以青年人为主,从而实现了“老一代”向“新一代”的过渡。

修改意见:

或说“科研人员大多是青年人”,或说“科研人员以青年人为主”。

11.表依靠靠的是……取得的。

例:

刘翔的成功靠的是个人的拼搏奋斗取得的。

或说“靠的是个人的拼搏奋斗”,或说“是个人拼搏奋斗取得的”。

12.表时间。

长达……之久例:

这架航天飞机的研制,耗时长达六年之久。

或说“长达六年”,或说“达六年之久”。

13.表限制。

超过……以上

到本超市购物,每人每次消费金额超过50元以上者,有礼品赠送。

或说“超过50元者”,或说“消费金额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