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标机凸轮齿轮组合机构的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92041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贴标机凸轮齿轮组合机构的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贴标机凸轮齿轮组合机构的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贴标机凸轮齿轮组合机构的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贴标机凸轮齿轮组合机构的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贴标机凸轮齿轮组合机构的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贴标机凸轮齿轮组合机构的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贴标机凸轮齿轮组合机构的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贴标机凸轮齿轮组合机构的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贴标机凸轮齿轮组合机构的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而后,经出瓶星轮与磨擦带的作用,使瓶子在出瓶时自转,由旋转毛刷滚筒将头标刷服平整。

图1 工作原理示意图

2 上胶、取标、送标凸轮-齿轮组合机构

  取标板完成上胶、取标、送标动作是通过凸轮-齿轮组合机构来实现的,如图2所示。

图2 齿轮组合机构

1—取标转毂 2—取标板 3—小齿轮 4—扇形齿轮 5—滚子 6—凸轮

  小齿轮3和取标板2被固定在同一根轴上,取标板2随取标转毂1公转。

由于装在扇齿轮4上的滚子5受凸轮6的凸轮槽控制,使得扇齿轮4摆动,扇齿轮4带动小齿轮3、取标板2摆动,完成上胶、取标、送标动作。

  根据贴标机托瓶转台转向的不同,贴标机分左-右机和右-左机。

本文只讨论右-左机的情况,并规定所有元件的角度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取标转毂转一周,取标板有3个工作过程:

上胶、取标、送标,在3个工作过程之间有3个过渡阶段。

由于取标板的自转是靠凸轮来控制,因此,凸轮曲线应有3个工作曲线段,如图3的ab,cd,ef。

  

图3 3个工作曲线段

3 上胶过程分析

3.1 上胶段凸轮工作曲线的设计

  在上胶段,取标板曲面通过标板转毂公转(即绕圆心O)及标板自转(绕C点转动),而与胶辊相对滚动,把胶水均匀抹到标板面上。

为满足标板与胶辊相对滚动的要求,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取标板曲面与胶辊在任何时刻均相切;

  

(2)取标板与胶辊接触的点瞬时速度相同(或任意时间内标板面转过的弧长与胶辊滚过的弧长相等)。

  下面将对上述两个条件的满足情况及误差作一个分析,以便得出合理的凸轮曲线,如图4所示。

图4 合理的凸轮曲线

  O,O1分别为取标转毂和胶辊的中心。

A为标板的曲率中心。

标板的自转中心为C,且C绕圆心O公转。

B为标板上与胶辊相切的点。

  当X=O,VB=W1.b时,即完全满足取标板与胶辊纯滚动条件。

在△O1OC中:

  (O1C)2=d2+R2-2.d.R.cosα  

(1)

∴O1C=(d2+R2-2.d.Rcosα)1/2

又∵R/sinγ=O1C/sinα

∴γ=arcsin(R.sinα/O1C)

∵γ与α反向

∴γ=±

arcsin(R.sinα/O1C)  

(2)

在△CAO1中:

(O1C)2=(O1A)2+e2-2.O1A.e.cosq  (3)

e2=(O1C)2+(O1A)2-2.O1C.O1A.cosγ2

∴γ2=±

arccos[(O1C)2+(O1A)2.2.O1C.O1A]/(2.O1A.O1C)  (4)

∵γ2与α反向

∴当α为正时γ2取负;

α为负时,γ2取正

γ1=γ-γ2  (5)

联合式

(1)、(3)

q=arccos{[(O1A)2+e2-d2-R2+2.d.R.cosα]/(2.O1A.e)}  (6)

其中:

O1A=a+b+X

  d=a+b+R+X-e

  R—取标板公转半径

  a—取标板曲率半径

  b—胶辊半径

  e—取标板偏心距

  X为胶辊面与取标板面之间的距离,当X=O时,胶辊面与取标板面相切,X为正表示离开,为负表示干涉。

由于X值十分小,不影响三角函数各公式的应用。

  取标转毂O和胶辊O1之间的传动比为:

  I=q1/α

ZO、Z1分别为取标转毂O、胶辊O1的齿轮齿数,齿轮O转角为α时对应齿轮O1转角为q1

则标板与胶辊滚过的标板弧长为:

S1=q.α  (7)

胶辊与标板滚过的胶辊弧长为:

S2=(q1-γ1).b  (8)

标板与胶辊相对滑动的距离:

△S=S1-S2  (9)

  由上面各式可以看出,在给定数值R、a、b、e以后,△S为α与X的函数:

  取X=O,即为取标板始终与胶辊相切;

  取△S=O,可以求出X与α的函数表达式,此时取标板与胶辊无相对滑动。

  标板与胶辊最理想的运行状况是纯滚动,即X=O,同时△S=O。

从上面的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要完全满足这两个条件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确定一个最佳的方案来达到取胶的要求。

从取标板及胶辊的结构来分析:

取标板取胶面为天然橡胶,橡胶硬度为HS65°

,厚度为5~7mm,取胶面有槽,槽深约1mm。

胶辊为不锈钢结构,外表面抛光,取标板与胶辊对滚后胶水藏于取标板的槽中。

在标板取胶后继续转动的过程中,胶水流出槽底而达到取标板表面。

因此,胶辊与取标板之间允许存在少量的滑动及干涉,因此少量的干涉可以由橡胶的柔性来补偿,适当范围内的相对滑动亦不会引起取标板及胶辊的损害。

但是上述两个数值都存在一个极值,超过这个极值则很容易损坏取标板、胶辊和传动系统。

因此,合理的方案是把相对滑动值△S和干涉值X都保持在一个限值范围之内,此限值由经验及实验数据给出。

3.2 标板的自转角度

  在上胶过程中,标板除公转外,还绕C点自转,设标板的自转角度为θ(见图5)。

图5 取标过程中的两个运动位置

  在△OAO1中和△OCA中,根据余弦定理有:

  d2+(O1A)2-2.d.O1A.cosγ1=R2+e2-2.R.e.cosθ

∴θ=arccos{[R2+e2+2.d.O1A.cosγ1-d2-O1A]/(2.R.e)} (10)

∵θ与α方向一致

∴α为正时,θ取正;

α为负时,θ取负

  θ是γ1的函数,由式

(1)、

(2)、(3)、(4)知γ1是α的函数,因此θ为α的函数,对上胶过程中的任意位置α可以通过式(10)求得满足上胶要求的标板自转角θ。

4 取标过程分析

4.1 运动分析

  取标过程是已抹上胶水的取标板与标纸对滚,将标签从标签盒里取出,粘在标板上。

它要求取标板圆弧面在摆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包络面为一平面。

与标签纸平面贴合,并且在贴合过程中无相对滑动。

  取标过程中的两个运动位置,选取坐标系如图5所示。

  标板在Y方向的最高点是标签被粘段与未粘段的分界点,设标板从位置I运动到位置Ⅱ,分界点从B1移动到B2,这时标板与标签接触的弧长为ψ*a,标签的被粘长度为B2的X坐标值。

  XB2=XA2=-R.SINα-e.SINψ

  标板所摆过的弧长ψ.a必须等于标签被粘的长度,因此有:

  ψ.a=R.SINα+e.SINψ  (11)

  分界点B在取标过程中,除在X方向移动之外,在Y方向也有移动:

  YB2=a+R.cosα-e.cosψ

  YB2=a+R-e

  △Y=YB1-YB2

  ∴△Y=R.(cosα-1)+e.(1-cosψ)  (12)

  与取胶过程相似,要同时满足标板与标纸之间无滑动及平面包络线是不可能的,由于标签盒与标板之间的安装距离可以调整,标签盒的另一端有弹簧机构顶住标签,标签可在一定范围内前后移动,所以只要当|△ymax|不超过一定的值,即可以实现粘标。

4.2 标板的自转角度

  由图6所示知:

θ=ψ-α

  代入式(11)式得:

  (θ+α).a=R.sinα+e.sin(θ+α)  (13)

  对任意位置α,解超越方程(13)即可求得对应的标板自转角度θ。

5 送标过程分析

  标板从标签盒取下标签后,转至送标位置。

此时,与之同步的夹标转毂上的夹标机构从标板上取下标签。

为了实现平稳送标,要求标签从标板上掀下来的角度必须从小到大变化,变化要尽量均匀,且角度最大值不超过75°

  如图6所示,取标板在取标转毂的带动下转动,当标板上点B转到与夹标转毂E相切时,夹子开始夹住标纸取标。

在此之前,标板不自转,其自转角度为一定值θO,设定OB的距离为L。

  在△ACB中,∠BAC=W/(2a)

  BC2=e2+a2+2.a.e.cos∠BAC

  ∴BC={e2+a2-2.a.e.cos[w/(2a)]}1/2

  又a/sin(π-λ2)=BC/sin∠BAC

  ∴λ2=arcsin{a.sin[w/(2a)]/BC}

  在△OBC中:

L2=R2+BC2-2.R.BC.cos(π-λ1)

  ∴λ1=arccos[(L2-R2-BC2)/(2.R.BC)]

  ∴θO=-(λ2-λ1)=-arcsin[a.sin(w/2a)/BC]+arccos[L2-R2-BC2]/(2.R.BC)] (14)

  为实现送标,此时B点的速度VB须与夹子的速度VE相等

  ∴W.L=W2L2  (15)

图6 标板自转角度

  ∵L2=D-L  (16)

  令:

i=W/W2

  ∴L=D/(1+i)

  其中:

D—取标转毂中心O与夹标转毂中心O2的距离

   W2—夹标转毂的角速度

   i—取标转毂与夹标转毂的传动比

  根据传动条件有:

  β=α/i (17)

  在直角△O2ED中:

  DE=L2.tgβ  (18)

  O2D=(L22+DE2)1/2  (19)

  设标板总弧长为2S,则弧长的一半为S

  σ=S/a  (20)

  要使标签纸在剥落时与取标板无相对滑动,则在任何时间范围内剥下的标纸,长度必须与已剥落标纸的标板弧长相等。

即:

  a.∠BAD=DE

  则:

∠BAD=DE/a  (21)

  ∠DAC=∠BAD-σ

  在△ACD中:

  CD2=a2+e2-2.a.e.cos∠DAC

  又:

CD/sin∠DAC=e/sin∠ADC

  ∴∠ADC=arcsin[(e.sin∠DAC)/CD] (22)

θ1=∠DAC+∠ADC (23)

  θ=θO+θ1 (24)

  在给定参数R、e、a、W、i之后,由式(14)至(24)可以确立θ为α的函数。

6 上胶取标送标凸轮曲线

6.1 工作段曲线

  上胶、取标、送标过程的实现最后都归于对标板自转角θ的要求。

标板的自转是通过凸轮—齿轮机构来实现的。

齿轮机构只是改变了机构的传动比,而传动比可以认为是一个常数,因此,凸轮曲线必须使标板产生相应的自转角θ。

  如图4所示,扇形齿轮上的滚子轴心线G在扇齿轮的角平分线上。

  设:

当标板无自转,即θ=O时,轴心G在连心线CF上。

  根据齿轮的传动原理有:

  ψ.g=-θ.f

  ∴ψ=-f.θ/g

f—小齿轮的分度圆半径

   g—扇开齿轮的分度圆半径

ε1=arcCOS[(f+g)/(2.R)]

  在△FOG中:

  ρ2=h2+R2-2.h.R.cos(φ+ε1)

  ∴ρ=[h2+R2-2.h.R.cos(φ+ε1)]1/2  (25)

h—滚子轴心P距扇齿轮转动中心B的距离

  β=t+∠AOP

  而:

∠COG=180°

-2ε1-ε2

h/SINε2=ρ/SIN(ε1+φ)

  ∴ε2=arcSIN[h.SIN(ε1+φ)/ρ]

  ∴β=180°

+t-2ε1-ε2  (26)

  式(25)、(26)即为上胶、取标、送标凸轮工作段曲线的方程式。

6.2 过渡段曲线

  为使整个上胶取标送标凸轮—齿轮组合机构具有较好的动力性能,过渡段曲线取从动件(取标板)的转角为正弦加速度曲线来进行设计,可以保证其一阶、二阶导数均连续。

曲线的具体计算较为简单,这里不再赘述。

7 凸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标板的运动不仅受本机构参数的影响,其他相关机构参数对其也有约束。

它们对取标板的作用是综合性的,各参数的合理组合和选取对标板能否完成上胶、取标、送标动作非常重要,因此,凸轮机构的设计和相关参数的选取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来进行,以便进行多次运算,对参数进行优化。

图7 凸轮轮廓曲线设计框图

  凸轮轮廓曲线设计框图如图7所示。

作者简介 肖仲湘,男,33岁,工程师,从事轻工机械的机理研究及新产品开发,完成过3.4万瓶/时全自动贴标机等国内空缺项目的设计。

已发表文章3篇。

肖仲湘(广东轻工业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广州 510288)

(收稿日期:

1999-09-28)

请看PDF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