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中化验室检查各项项目的临床意义全解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91992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检中化验室检查各项项目的临床意义全解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体检中化验室检查各项项目的临床意义全解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体检中化验室检查各项项目的临床意义全解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体检中化验室检查各项项目的临床意义全解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体检中化验室检查各项项目的临床意义全解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检中化验室检查各项项目的临床意义全解Word下载.docx

《体检中化验室检查各项项目的临床意义全解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检中化验室检查各项项目的临床意义全解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检中化验室检查各项项目的临床意义全解Word下载.docx

英文全称:

SerumTotalProtein

血清总蛋白浓度升高:

(1)血清中水分减少,而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升高。

如高热、腹泻、呕吐可使总蛋白浓度达100~150g/L。

另外休克、慢性肾皮质机能减退也可使血浓缩,使总蛋白升高。

(2)血清蛋白质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总蛋白可超过100g/L。

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

(1)血浆中水分增加,如静脉注射过多的低渗溶液,各种因素引起的水钠潴留。

(2)营养不良,如长期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慢性肠道疾病,或长期患有消耗性疾病、严重结核病、甲亢、肿瘤等。

(3)肝脏疾病,肝功能严重损害时,蛋白质合成减少,其中白蛋白下降最为显著。

(4)烧伤时,血浆渗出;

大出血时,血液丢失;

肾病综合征时,尿中长期丢失蛋白;

溃疡性结肠炎时,可从粪便中长期丢失一定量的蛋白。

这些都可使血浆总蛋白浓度降低。

血清蛋白质是各种蛋白的复杂混合物。

可利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分离。

血浆中的白蛋白、a1、a2、β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其它凝血因子等均由肝细胞合成。

Γ球蛋白质主要来自浆细胞。

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减退,血浆中蛋白质即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

临床上用各种方法检测血浆蛋白的含量来协助诊断肝脏疾患,并作为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的指标。

正常参考值:

双缩脲法、微量定氮法:

60~80g/L

白蛋白(ALB) 

中文全称:

血清白蛋白 

英文全称:

Albumin

(1)白蛋白浓度升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血浆浓缩所致。

尚未发现单纯白蛋白浓度升高的疾病。

(2)白蛋白浓度降低的原因与总蛋白浓度降低的原因相同。

急性白蛋白浓度降低主要见于大量出血和严重灼伤;

慢性白蛋白浓度降低主要见于肝、肾疾病。

血清白蛋白是血清总蛋白的一部分,由肝脏合成。

肝脏疾患时常常检测血清白蛋白含量来协助诊断,判断预后。

但是肝脏的代偿能力很强,所以只有当肝脏损害到一定程度时,又经过一定的病程后,才能够显示出白蛋白质量的变化。

正常参考值:

40~55g/L 

A/G 

血清白蛋白比球蛋白

常用于衡量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

当A/G比值小于1.0时,称比例倒置,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特征之一。

A/G比值为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可以提示病情的发展和估计预后。

1.5~2.5:

血清尿素氮(BUN) 

BloodUreaNitrogen

尿素氮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分为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二个方面。

(1)生理性因素:

高蛋白饮食可引起血清尿素氮浓度升高,男性比女性平均高2~3mg/Dl。

(2)病理性因素:

A. 

肾前性:

剧烈呕吐、幽门梗阻、消化道大出血、肠梗阻和长期腹泻等。

B. 

肾性:

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晚期、肾功能衰竭及中毒性肾炎。

C. 

肾后性疾病:

前列腺肿大、尿路结石、尿道狭窄、膀胱瘤导致的尿路受压等。

尿素氮是血浆蛋白氮以外的含氮化合物的一种。

在正常情况下,血中尿素氮主要是经肾小球滤过而随尿排出的。

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中的尿素氮浓度升高。

所以测定血中尿素氮含量可粗略估计肾小球滤过功能。

BUN测定结果在20mmol/L以上通常为肾功能不全。

最小值 

尿素酶靛酚法:

M(男):

2.89 

7.85mmol/L

F(女):

2.78 

7.32mmol/L

尿酶-钠氏试剂显色法:

3.21 

6.07mmoI/L 

血清尿酸(UA) 

UricAcid

尿酸含量升高:

(1)痛风症,尿酸含量可升高。

(2)急、慢性肾小球肾炎,一般伴有血清尿酸增高。

(3)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或其它恶性肿瘤也可导致尿酸升高。

(4)氯仿、四氯化碳及铅中毒等均可使血尿酸增高。

化验介绍:

尿酸是体内核酸中嘌呤分解的最终产物,大部分经肾脏排出。

当肾功能受损时,尿酸易潴留于血中而导致血中含量升高。

在肾脏病变早期,血中尿酸浓度常首先升高。

所以此项指标有助于较早期的诊断肾脏的病变。

最大值 

尿酸酶法:

M(男):

3mg/Dl 

8.3mg/Dl

2.5mg/Dl 

6.0mg/Dl

磷钼酸还原法:

7.0mg/Dl

F(女):

1.5mg/Dl 

6.0mg/Dl

肌 

1、血清肌酐(CRE) 

SerumCreatinine 

(1)增多见于: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高血压、痛风、脱水、支端肥大症、巨人症、白血病等。

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肌酐可升高。

同时应在已知内生肌酐清降率的基础上穿插着测定血肌酐作为追踪观察的指标。

(2)尿素氮与肌酐同时测定更有意义,如二者同时升高,说明肾脏有严重损害。

肌酐主要是体内肌酸的代谢产物,少部分由食物经机体消化吸收而来。

肌酐易由肾脏排出。

在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活动相对恒定时,测定血清肌酐的含量较测定尿素氮的含量更能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

测定结果大于530umol/L时应重点考虑严重的肾功能受损,成人当尿酸测定结果在141umol/L时,应考虑进行其他的肾功能检查。

0.8~1.2mg/Dl 

0.6~0.9mg/Dl

碱性苦味酸法:

44~133umol/L 

70~106umol/L 

胆固醇(CHO)

1、血清总胆固醇 

TotalCholesterol 

临床意义:

(1)血清胆固醇升高:

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及重症糖尿病等。

(2)血清胆固醇降低:

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急性感染、营养不良等。

血清胆固醇是血脂的成份之一,正常人体含胆固醇2g/kg体重。

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升高与动脉硬化有一定关系,所以在防治冠心病时了解血酯的变化水平,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9~6.0mmol/L(110~230mg/dl) 

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预示着冠心病的出现。

临床上常同时测定高密度脂蛋白和血清总胆固醇,并根据它们的比值作为冠心病的信息指标。

高密度脂蛋白在生理上起着将肝外组织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脏的运载工具的作用,因而可以防止游离胆固醇在肝外组织细胞上的沉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它的降低是临床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之一,并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正常参考酶法:

48(±

)10mg/Dl 

56(±

)10mg/Dl(老年人偏高)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owDensityLipoprotein 

(1)LDL-C升高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协助诊断高脂蛋白血症。

(2)LDL-C降低可见于家族性低β-脂蛋白血症,尬脂蛋白血症,其原因是体内合成载脂蛋白β减少或不能合成载脂蛋白β。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约占血浆脂蛋白总量的40~50%。

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转运体内的胆固醇。

将肝脏内的胆固醇经血液转运到各个组织进行利用。

它是动脉硬化的重要检测指标。

60~220mg/Dl(1.56~5.72mmol/L)(老年人偏高) 

血清甘油三酯(TG)

(1)血清甘油三酯升高:

原发性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脂肪肝等。

(2)血清甘油三脂降低:

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症、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肝功能严重低下及吸收不良等。

血清甘油三酯是血酯的成分之一。

在人体当中甘油三酯处于动态平衡。

血酯的含量可随膳食的改变而改变,而且变动范围很大。

另外其含量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尤其是体重超过标准的中年人往往偏高。

酶法:

24.0~160mg/Dl 

28~108mg/Dl 

空腹血糖(GLU) 

Glucose,BloodSugar

血糖浓度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而保持相对稳。

当这些调节失去原有的相对平衡时,则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

1、生理性高血糖:

见于饭后1~2小时、摄入高糖食物,也可由运动、情绪紧张等因素引起。

2、病理性高血糖:

a.糖尿病是造成高血糖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b.颅内压升高,如颅内出血、颅外伤等。

c.由于脱水引起的高血糖,如呕吐、腹泻和高热等也可使血糖轻度升高。

3、生理性低血糖:

如饥饿或剧烈运动。

4、病理性低血糖:

A.胰岛β细胞增生或癌瘤等,使胰岛素分泌过多。

B.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垂体前叶机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

C.严重肝病患者,肝脏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糖。

临床上所称的血糖专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而言。

每个个体全天血糖含量随进食、活动等情况会有波动。

一般在空腹时的血糖水平较为恒定。

临床检测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的方法可以特异的测出真实的血糖浓度。

1、葡萄糖氧化酶法、邻甲苯胺法、已糖激酶法(HK):

70~110mg/Dl(空腹血糖)(3.89~6.11mmol/L)

2、福-吴氏法:

80~120mg/Dl(4.44~6.66mmol/L) 

AFP 

中文全称:

甲种胎儿球蛋白 

α-Fetoprotein

(1)原发性肝癌:

肝癌病人的肝细胞恢复合成AFP的能力,血中的AFP比正常人明显升高10倍至数万倍。

一般认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准应大于400μg/L,但AFP持续升高在200μg/L以上达8周时,要考虑原发性肝癌并有手术适应症。

原发性肝癌者中有20~30%的低水平AFP<

30μg/L的病人,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肝炎: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患者AFP增高,一般不超过300μg/L。

普通肝炎AFP增高的时期不长,如转氨酶(ALT)恢复正常随着肝细胞的修复,AFP逐渐减少到正常水平。

(3)其他:

先天性总胆管闭锁,开放性骨脊裂的胎儿,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等疾病AFP有所增高。

(4)正常孕妇在妊娠3~5个月时AFP达最高峰(一般不超过200μg/L),以后逐步下降,到胎儿出生后恢复正常。

AFP是胎儿时期血清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在胎儿的肝细胞内合成,正常成人肝细胞失去了合成的能力,血清中含量极微,但在肝细胞功能发生异常,特别在患有原发性肝细胞癌时,血清中又可出现AFP,所以临床上常常借助于AFP的检查作为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辅助诊断。

血凝法:

阴性(<

1:

10)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25μg/L

放射免疫法:

30ng/ml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最先在胎儿结肠癌组织中被发现的。

它是一种多糖蛋白物,是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的抗原之一,出生后合成显著下降。

当其血清浓度明显升高时多提示有恶性病变的发生。

参考值正常范围:

<5μg/L

CEA是一种酸性糖蛋白,胚胎期主要在胃肠道、肝脏和胰腺等器官,出生后含量很低,是一种广谱的肿瘤标志物。

增高(阳性)见于下列癌症及其阳性率:

结肠癌74%,直肠癌73%、肺癌70%、乳腺癌60%、胰腺癌90%。

CEA升高不一定是肿瘤,某些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胆道梗阻、胆囊炎、肝脓肿、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气管炎等CEA均可有一过性增高,这些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中25%的人血清CEA可暂时性升高。

CEA轻度增加也见于大量吸烟者和老年人。

98%的非吸烟健康者血清<5ug/L。

吸烟者中约有39%的人CEA>5ug/L。

非恶性肿瘤的CEA浓度升高多为中等水平(约为5.5-30μg/L),疾病稍恢复即恢复正常。

CEA与仪器检查(如超声波、CT等)及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可提高诊断的效率。

连续监测CEA水平可用于疗效观察及预后的判断,一般病情好转时血清CEA水平下降,病情发展时CEA增高。

对肿瘤病人连续的监测,如对CEA增高的肿瘤再次测定值低于2.5g/L时,提示预后良好;

CEA测定值在10g/L或超过此值时,在排除肝炎、急性胰腺炎、局部回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的情况下,应考虑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应增加胃肠道肿瘤的其他检查;

在无严重肝炎的情况下,CEA测定值在20g/L或超过此值时,明显提示有恶性肿瘤或肿瘤复发的可能。

尿十一项(尿液自动分析仪)

正常值

PRO(蛋白质)neg(<

0.25~0.3g/L,或<

25~30mg/dl)

pH(酸碱度)反映4.5~9.0范围变化 

GLU(葡萄糖)norm(<

2.8mmol/L,或<

50mg/dl)

KET(酮体)乙酰乙酸<

0.86mmol,或<

5mg/dl);

丙酮<

6.89mmol,或<

40mg/dl)

BIL(胆红素)neg(<

8.55umol/L,或<

0.5mg/dl)

NIT(亚硝酸盐)neg(<

0.03mg/dl)

LEU(白细胞)neg(<

25/μl)

ERY或BLD(红细胞或隐血)neg(<

10/μ1)

SG(比重)随机尿1.005~1.030,晨尿1.015~1.025

UBGURO(尿胆原)norm(<

VTC(维生素C)<

0.6mmol/L(<

10mg/dl)

(1)蛋白质(PRO):

在正常人的肾小球滤液(原尿)中,主要含有一些低分子蛋白质,它们的总量约为0.10~0.20g/L(10~20mg/dl)。

原尿在流经肾小管时,通过上皮细胞的胞饮和吞噬作用,这些低分子蛋白质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因此在正常人24小时的尿液内,所含蛋白质只有20~80mg。

正常人每天的尿量在1000~1500毫升之间,因此每百毫升尿液的蛋白含量只有2~5mg。

当肾小球通透性能亢进(如肾炎),或血浆中低分子蛋白质过多,这些蛋白质大量进入原尿,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时,便产生蛋白尿,前者称为肾小球性蛋白尿,后者称为血浆性(或溢出性)蛋白尿。

此外,当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受损,重吸收能力降低或丧失时,则产生肾小管性蛋白尿(如汞、铅、镉及药物中毒)。

常见原因如下:

①肾小球性蛋白尿: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肿瘤等。

②肾小管性蛋白尿:

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汞、铅、镉)中毒,应用庆大霉素、多黏菌素B及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等。

③混合型蛋白尿:

肾脏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与肾小管,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

④溢出性蛋白尿:

尿中出现大量低分子量蛋白质,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常出现本一周氏蛋白尿;

骨骼肌严重损伤及大面积心肌梗塞时,常见肌红蛋白尿。

⑤生理性蛋白尿:

因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对机体影响而导致的蛋白尿。

如功能性蛋白尿,指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所致暂时性、轻度的蛋白尿,定性一般在±

~+;

体位性蛋白尿(直立性蛋白尿),因直立体位腰部脊柱向前弯曲、突出使肾血运异常引起的蛋白尿,晨尿定性常阴性,直立若干时间后尿蛋白2+~3+。

(2)尿液酸碱度(pH):

正常人的尿pH在6.0左右波动,但受饮食的影响很大。

强酸性尿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及服用酸性药物等。

强碱性尿见于代谢性碱中毒、应用碱性药物后。

(3)葡萄糖(GLU):

尿液中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在正常情况下,尿中含微量葡萄糖,其浓度为2~20mg/dl,每天排出总量为40~85mg,用一般检查方法呈阴性反应。

在血糖超过肾糖阈或肾糖阈降低时,便产生葡萄糖尿,糖尿分以下几类:

①饮食性糖尿:

健康人短时间内服用大量糖类或一次性进200克以上的葡萄糖,即可产生糖尿。

②暂时性糖尿:

因暂时性原因而引起糖尿。

如剧烈运动后、头部外伤、脑溢血癫痫发作、各种中毒、皮质激素用量过多,可有暂时性糖尿。

③持续性糖尿:

见于糖尿病,甲亢等。

发现尿糖阳性后,除了反复作尿糖检查之外,还要检查血糖,必要时作糖耐量试验。

(4)酮体(KET):

KET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妊娠剧烈呕吐、子痫、禁食过久及全身麻醉后。

(5)BIL(胆红素):

胆红素是由衰老红细胞被破坏后的血红蛋白产生的。

在阻塞性黄疸或肝细胞性黄疸,血液中滞留的直接胆红素达2.0~3.0mg/dl以上时,则排至尿中。

溶血性黄疸时的间接胆红素不能通过肾脏排至尿中。

尿内胆红素的检查对于黄疸的诊断和判断预后上有重要的价值。

阳性见于:

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胆道肿瘤、胰腺肿瘤、肝硬变、肝炎。

(6)亚硝酸盐(NIT):

已知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及绿脓杆菌有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的能力,凡由这些细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NIT呈阳性反应。

而肾盂肾炎、膀胱炎多由大肠杆菌引起,其NIT阳性率可达69%~80%。

所以尿检亚硝酸盐阳性时,多见于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

(7)白细胞(LEU):

在正常人的尿液中可以有少数白细胞,当每微升(μ1)尿液中的白细胞数>

25个时,LEU为阳性反应,主要见于细菌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

(8)红细胞(ERY)或隐血(BLD):

尿液中如混有0.1%以上的血液时,用眼睛可以看到血尿,血量在0.1%以下时,便只能用隐血反应或借助仪器检测才能发现。

在正常人的尿液中允许有极微量的红细胞(<

10/μ1),当每微升尿液中红细胞数量>

10个时,ERY或BLD则呈阳性反应。

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肿瘤,肾结核等。

另外,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也可引起血尿;

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引起血尿。

(9)比重(SG):

以水的比重作为1.00,因为尿里含有体内代谢产物在内,所以尿的比重应该大于1.00。

尿比重的高低随尿中水分、盐类及有机物含量而异,病理情况下还受尿蛋白、尿糖及细胞成分等影响。

尿比重的数值可粗略的反映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

(10)尿胆原(UBG或URO):

尿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