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91478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Word下载.docx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Word下载.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Word下载.docx

1分钟跳绳

小学三、四年级

1分钟仰卧起坐

10

小学五、六年级

50米×

8往返跑

初中、高中、大学各年级

立定跳远

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

 

坐(女)

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

注:

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2(米2)。

3、评分标准

大学生体质第一章国际贸易导论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掌握国际贸易、对外贸易的含义及其区别

①对外贸易:

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有时也被称为国外贸易或称为进出口贸易。

某些海岛国家的对外贸易则称为海外贸易。

②国际贸易:

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

它既包含有形商品的交换,也包含无形商品的交换。

国际贸易也可称为世界贸易。

区别: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观察角度不同,前者是从国家(或地区)角度出发,而后者则是从国际或世界角度出发。

2.熟悉国际贸易课的研究对象

(一)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

(二)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的一般规律

(三)国际贸易理论和学说

(四)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

(五)各主要贸易对象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与发展及做法。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类

1.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并学会运用

①对外贸易值:

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

②对外贸易量:

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的对外贸易值。

③总贸易体系:

亦称一般贸易体系,是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凡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出口。

在总出口中既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又包括未经加工的进口货物的出口。

④专门贸易体系:

亦称特殊贸易体系,是以关境为标准、以货物经过海关办理结关手续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⑤贸易差额:

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货物与服务)总值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值之间的差额。

⑥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

广义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在一国总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狭义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在一国总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可分为对外货物贸易结构与对外服务贸易结构。

⑦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是指该国进口商品原产国和出口商品消费国的分布情况,它表明该国同世界各地区、各国家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⑧世界贸易地理方向:

是指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商品流向,也就是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通常用它们的出口额(或进口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⑨对外贸易依存度:

也叫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货物与服务进出口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

2.熟悉从不同角度对国际贸易的分类,重点掌握从货物移动方向划分、是否有第三者参加划分的种类

(一)☆按商品(含各种劳动)的移动方向划分

①出口贸易:

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货物运往他国市场销售,称为出口贸易或输出贸易。

②进口贸易:

将外国货物输入本国国内市场销售,叫做进口贸易或输入贸易。

③过境贸易:

凡甲国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货物,对丙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

(二)按贸易政策划分

①自由贸易:

是指在国家的外贸政策中,不干涉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既不对进出口贸易活动设置种种障碍也不给予各种优惠,而是鼓励和提倡市场交易时的自由竞争行为。

②保护贸易:

是指国家的外贸政策中,广泛地使用各种措施保护本国的市场免受外国企业和商品的竞争,控制外国商品的进口;

同时,对本国出口商所从事的出口商品的活动给予各种优惠甚至补贴,鼓励其出口。

③统制贸易:

是指一些国家设置专门机构,利用其政权力量,统一组织和管理一切对外贸易活动的行为。

(三)按国境与关境划分

①总贸易:

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口和出口的一种统计方法,也称为总贸易体系。

②专门贸易:

以关境划分进口和出口标准的统计方法,也称为专门贸易体系。

(四)按交易对象的性质划分

①有形贸易(货物贸易)②无形贸易(服务贸易)

(五)按贸易关系划分

①陆路贸易:

以陆路运送货物的方式。

②海路贸易:

以海轮运送货物的方式。

③空运贸易:

采用航空运输的方式。

④邮购贸易:

以邮包寄送货物的方式。

(六)☆按参与贸易国家的多少划分

①直接贸易:

不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②间接贸易:

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

③转口贸易:

对第三国而言

(七)按清偿方式的不同划分

①自由结汇贸易:

以国际通用货币(现汇)作为清偿工具。

②易货贸易:

以经过计价的货物作为清偿工具。

③记帐贸易:

由两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或贸易支付协定,按照记帐方法进行结算。

(八)按交易方式的性质划分

①商品贸易:

是指以商品买卖为目的的纯商业方式所进行的贸易活动。

②加工贸易:

是指利用本国的人力、物力或技术优势,从国外输入原材料、半成品、样品或图纸,在本国内加工制造或装配成成品后再向国外输出的,以生产加工性质为主的一种贸易方式。

③补偿贸易:

是指参与两国间贸易的双方,一方用对方提供的贷款购进机器、设备或其他技术,或者用对方提供的机器、设备或其他技术进行生产和加工活动,该方用该项目下的产品或其他产品或者产品销售后的收入去偿还对方的贷款或设备技术款项的一种贸易方式。

④租赁贸易:

是由租赁公司以租赁方式将商品出租给国外的用户使用,国外租户不交付商品货款而交付商品租金的一种交易方式。

第二章国际贸易发展简史

第一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前的国际贸易

1.了解原始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和封建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概况

一、原始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条件:

(1)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2)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国家)

(一)原始社会初期自然分工,生产力极不发达——平均分配,没有剩余产品,没有国家----没有国际贸易

(二)原始社会中期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

1.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少量剩余产品

2.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3.产生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

尚未形成国际贸易

(三)原始社会末期:

商品流通超越国界,便产生了国际贸易。

二、奴隶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

最早参与国际贸易的奴隶制国家是地中海沿岸的城邦国家以及中东、印度和中国等地区。

(中国:

夏、商、西周时期)

1.贸易民族

2.贸易商品:

①奴隶②奢侈品:

宝石、装饰品、织物、香料、象牙等。

三、封建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

封建社会早期:

地租----劳役和实物形式----商品不多

封建社会中期:

地租----货币形式----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封建社会末期:

城市手工业兴起、资本主义因素孕育----商品经济较大发展

主要贸易商品:

奢侈品(西方:

呢绒、酒等换取东方:

丝绸、香料、珠宝等。

第二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国际贸易

1.理解对外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对外贸易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劳动力、资本和市场。

(一)劳动力——资本主义国家在初期都以不同方式,从直接生产者农民手中夺去生产资料——土地,把农民变为除出卖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的“自由工人”。

这种剥夺过程往往同对外贸易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二)资本——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欧洲各国相继成立了许多特权公司,这些特权公司利用公司的特权地位,一方面对占领地区的王公和贵族以及一般居民进行敲诈、勒索、抢劫、掠夺。

另一方面,又用强制手段以极低廉的价格收购所管辖地区的香料、糖、大米、茶叶、丝绸、宝石等;

然后又以高出数倍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获取暴利。

(三)市场——欧洲殖民主义者在16世纪到18世纪先后发动了一系列商业战争,占领旧世界,征服新市场,不仅扩大了殖民统治,而且扩大了市场。

非洲和拉丁美洲广大地区都成为殖民主义者的战利品,卷入到世界市场中来,既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又成为它们的原料产地。

2.熟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自由竞争时期和垄断时期的国际贸易概况

一、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国际贸易

(一)商品的品种增多

(二)贸易(经营)方式的改变

(三)商业信贷业的产生和发展(四)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五)世界贸易额急剧增长

二、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发生了变化

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占主要地位。

(二)商品结构不断发生变化

18世纪,外贸主要商品:

日用消费品

19世纪,外贸主要商品:

棉花、羊毛、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粮食。

(三)贸易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特权公司垄断贸易。

如东印度公司

自由贸易竞争时期:

自由竞争贸易商行、股份公司,交易所得到大发展。

(四)交通、邮电通讯事业的迅速发展

(五)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

(六)世界贸易额增长迅速

三、垄断时期的国际贸易

(一)1870~1913年的国际贸易

1.工业生产方面

(1)资本主义经济基本上升

(2)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3)电讯工业、邮政和电报业也迅速发展。

2.国际贸易方面

(1)国际贸易趋势:

世界贸易在世界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增加。

(2)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

①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下降,其他西欧国家、北美、非洲、拉丁美洲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增长。

②欧洲以外国家的出口货物对欧洲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3)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特点:

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持续稳定。

①初级产品:

矿产原料↑;

食品和农业原料↓

②制成品:

纺织品↓;

金属产品、化学品、纸张、木制品,陶瓷制品等↑

3.资本输出方面:

急剧增长

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投资总额不断上升

包括:

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促进国际贸易不断扩大。

(二)1914~1938年的国际贸易

1.世界各国经济概况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目的:

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结果:

美国发横财,日本获利,欧洲各国遭到严重破坏。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

工业和农业危机。

历时四年,蔓延范围广,破坏程度深,造成国际贸易值下降了66%。

工业生产下降了25%。

2.国际贸易概况

1914年~1938年期间,国际贸易扩大过程停顿。

3.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化

战前,国际贸易主要集中在欧洲。

战后,由于欧洲各国受到战争的直接破坏,国际贸易地理格局从欧洲逐渐转移到美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

4.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是持续稳定。

第三节当代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1.熟悉二战后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先导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合成材料、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为标志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促成了一系列产业的诞生和发展,如原子能、半导体、石油、化工、宇航等产业部门。

新的产业带来新的、多样化的产品,丰富了国际贸易商品的内容,使得国际贸易中制成品贸易成为无可争议的主导。

2.掌握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

1.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现出重大差异

(1)科学技术革命导致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

(2)科学技术革命使国际分工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被纳入国际分工体系,国际分工与贸易日益成为各国国民经济

2.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

3.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并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4.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5.区域性贸易迅速发展

6.各种类型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都在提高

第三章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

第一节国际分工

1.掌握国际分工的概念

含义:

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

的结果。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国际贸易、世界市场是国际分工的具体表现形式。

2.熟悉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的基本情况

形成阶段基本情况:

1.“地理大发现”为国际分工的产生准备了条件——萌芽阶段

2.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了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具体表现:

大机器工业的生产对国际分工形成的影响

(1)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国际分工基本上是以英国为中心而形成的。

(3)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种类发生了变化。

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种类发生了变化。

表现为:

奢侈品(宝石,织品)—→大宗商品(小麦、棉花、羊毛、咖啡、铜和木材等)

发展阶段基本情况:

1.第二次科技革命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许多重化工业矿产和农业原料的需求大大增加。

国际分工的特点:

①亚、非、拉美国家变为畸形的片面的单一经济,其主要作物和出口商品只限于一、两种或两三种产品。

②分工的中心从英国变为一组国家,他们之间形成了以经济部门为主的国际分工关系。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对国际分工的依赖性。

国际分工:

工业国和农业国的国际分工—→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

3.熟悉二战后国际分工发展的新特点

新特点:

①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占主导地位

②产业内分工进一步增强

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的分工在削弱

④参加国际分工国家的经济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

⑤国际分工从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过渡

⑥知识经济成为新型国际分工的基础

特征: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分工日益向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之间的分工过渡。

(2)新型的国际分工,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

(3)国际分工中出现了“大脑----手脚”的分工模式。

4.掌握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国际分工的发展速度与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成正比例方向变化

在国际分工发展快的时期,国际贸易也发展快。

相反,在国际分工发展缓慢的时期,国际贸易也发展较慢或处于停滞状态。

因此,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主动力。

(二)国际分工极大地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地理方向

地区分布:

国际分工发展的过程表明,在国际分工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也占据主要地位。

地理方向:

19世纪:

垂直型分工——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国际贸易主要在这两类国家进行

二战后:

水平型分工——发达国家之间的生产专业化协作—→以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为主

(三)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二战后的影响变化

1.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初级产品所占比重

2.发展中国家出口中的工业制成品增长

3.中间性机械产品的比重提高

4.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四)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各国的贸易政策演变是和世界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密不可分的,也与各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变化密切相关。

(五)国际分工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二战前:

宗主国、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的不平等贸易关系。

二战后:

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在世界贸易中地位改善,贸易利益也随之增多,但地位仍然较低。

第二节世界市场

1.掌握世界市场的含义

世界市场是指世界各地或地区进行商品、服务、科技交易的场所。

解释:

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国内部或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组成。

2.熟悉世界市场的内容、构成和分类

一、世界市场的内容

①商品(货物)——主体②货币、航运、保险、服务业

广义的世界市场:

世界商品市场、世界服务市场和世界金融市场

狭义的世界市场:

世界商品市场

二、世界市场的构成:

包括签约人、信息网络、运销渠道及市场调节机制构成。

(一)签约人:

是市场运行的主体,包括国家政府、法人、个人等。

(二)信息网络:

是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市场活动中枢。

世界市场信息网络不断多样化与现代化:

电话国际网、电报、电传,通讯卫星系统的商用、互联网等广泛使用。

(三)运销渠道:

包括国际贸易中心、运输渠道和销售渠道,是世界市场运行的重要环节。

1.国际贸易中心:

国际贸易中心是集结国际商品和国际贸易机构的地方。

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以交通枢纽、地理位置等条件而形成的国际商品集散中心;

二是为开展国际贸易提供交易场所的中心城市,设有国际商品交易会、商品交易所、国际博览会和国际贸易中心等。

(1)国际博览会

综合性——各种商品均可展出与交易,如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专业性——只限某类商品的展出与交易,如国际玩具博览会。

(2)商品交易所

①交易必须在交易所内、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②根据商品的品质标准或样品进行交易

③交易成交后,大都无须交割④交易的商品大都属于供求量较大、价格波动频繁的初级产品

(3)国际商品拍卖中心:

是指经过专门组织,在一定地点定期举行、按一定的章程和规则、以公开叫价的方式把货物卖给出价最高的竞买者的场所。

(4)国际贸易中心

①向世界各国的公司提供办公地点②建立现代化信息手段的信息中心

③为客商提供商品储存和交易场所④开办具有大学水平的贸易和语言教育

⑤具有齐全的金融、商业、服务设施

2.运输渠道:

是由海运航线、铁路干线、航空线、公路网、河道和管道运输构成。

3.销售渠道:

是指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所要经过的途径叫销售渠道。

(四)市场调节机制:

包括市场组织机构,国际贸易规章、条约、契约与惯例等。

三、世界市场的分类

世界市场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

世界市场根据其交易标的的不同,可以分为货物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航运市场等。

3.了解世界市场的发展与形成

萌芽时期:

15世纪末、16世纪初到18世纪60年代即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开始形成国际分工逐渐产生了世界市场。

注意:

仅仅是萌芽,还没有能力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

迅速发展期: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即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生产促使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形成。

具体表现为:

1.不断扩大产品的销售市场。

2.日益扩大原料的供应来源。

3.使工业和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形成许多大机器工业中心和食品销售市场。

4.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5.促进了铁路、海运、通讯事业的发展,把世界各国市场真正地联接起来。

6.使黄金和白银变成世界货币,使商品的世界价格形成成为可能。

最终形成时期:

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界初期即资本主义由自由过渡到垄断时期

世界市场的形成的标志是:

①多边贸易与支付体系的建立

②金本位制度的确立和世界货币的形成

③世界市场交易的货物多样化,大宗货物贸易增长较快

④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规律制约着世界市场的发展与特征

4.熟悉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

(1)世界市场的规模大大增加

(2)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3)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4)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给世界市场以重大影响

(5)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联系加强

第三节国际市场价格

1.掌握世界市场价格的含义,熟悉其分类

国际市场价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国际市场所形成的市场价格。

也就是说,是指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一定时期内具有代表性的成交价格。

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分类

⑴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世界“自由市场”价格是指在国际间不受垄断组织或国家垄断力量干扰的条件下,由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易的价格。

国际供求关系是这种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

⑵世界“封闭市场”价格:

世界“封闭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约束关系下形成的价格,一般受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较小。

包括以下几种:

①跨国公司内部交易的转移价格(调拨价格)是指跨国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税赋、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等,在公司内部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