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ocizhishi 陶瓷知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91062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aocizhishi 陶瓷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taocizhishi 陶瓷知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taocizhishi 陶瓷知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taocizhishi 陶瓷知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taocizhishi 陶瓷知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taocizhishi 陶瓷知识Word下载.docx

《taocizhishi 陶瓷知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aocizhishi 陶瓷知识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taocizhishi 陶瓷知识Word下载.docx

该产品的品种一般有:

纯色(含超白砖)、渗花、大颗粒(含雨花石)、微粉自由布料、填釉等,近两年又推出把渗花、多管微粉自由布料、乳浊熔块或透明熔块填釉工艺结合起来开发出各种各样的新产品。

2005年夏季,广东新中源公司与应用科达机电的新工艺开发出“超洁亮”抛光砖产品,其加工过程代表了目前瓷质抛光砖产品中最新的工艺。

该产品的优点是耐污性较好、强度高、表面光洁、花纹丰富多彩、装饰效果极佳,但大部分产品也有表面莫氏划痕硬度较小(维护成本高)、摩擦系数小(长时间走在上面腿脚容易疲乏)的缺憾,并且由于该产品为新产品,推出时间只有一年多,其在使用条件下是否有缺陷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抛光砖由于硅酸锆、镨黄添加剂或含钾40较高的钾砂的影响,可能出现放射性超标现象,尽管不至于对人体产生伤害,但也应当引起重视。

2004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已把瓷质砖放射性列入CCC强制认证产品目录,广大生产厂家在开发新产品时应引起足够的注意。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我国的消费者普遍存在一个消费误区,认为瓷质抛光砖应当密缝铺贴,即不留灰缝,这种铺贴方式在潮湿环境中和温差比较大的条件下可能出现空鼓,同时使得我国抛光砖产品变形度要求高于国际标准和欧洲标准,消费者的眼光又明显高于国家标准,提高了加工的难度,希望业内人士进行正确引导。

有釉地砖:

常见的商业名称有彩釉砖、仿古砖、防滑砖等。

该产品吸水率一般为0.5%~10%,也有极少量超过10%,近期一些生产厂家开发出的瓷质仿古砖产品,吸水率可以达到0.5%以下,此类产品强度一般低于瓷质抛光砖。

该产品表面上釉,坯体为深红色或浅灰色,也有灰白色的,表面有平整的、凹凸不平的和大晶粒的三种。

规格现有(mm):

200*200,300*300,400*400,500*500,600*600。

该产品色彩非常丰富,加以哑光、无光以及凹凸不平的表面处理,可以制造出仿天然石材和古色古香的艺术效果。

2004年~2005年,仿古砖产品开始在市场上大放异彩,在各种级别的交易会上占尽风头,在市场上也以不菲的价格走入千家万户。

该大类产品由于表面上釉,其耐污染性很好,一般不会出现永久的渗透性污染,但是如果凹凸表面设计不合理,具有大量的死角,也会在死角处积累污物,造成难以清理的问题。

传统的有釉地砖产品,由于表面釉层的厚度有限且以玻璃相为主,耐磨性较差,不适于用在人流量大的商场、广场、舞厅、饭店大厅等公共场所,但近年来推出的瓷质仿古砖产品和炻瓷质仿古砖产品采用了表面有大量晶粒的硬质釉面,耐磨性已大大提高。

由于使用了凹凸无光表面,防滑性能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微晶玻璃:

也称玻璃陶瓷、陶瓷玻璃、晶玉石、微晶玉等。

在玻璃的冷却阶段,适当控制冷却速率,使玻璃中出现一定尺寸的结晶相后就可得到微晶玻璃。

微晶玻璃有两种,通体微晶玻璃和微晶玻璃复合板,通体微晶玻璃板上下均匀一致,均为微晶玻璃相,由于在整个厚度上均使用昂贵的微晶玻璃熔块,该类产品售价较高。

微晶玻璃复合板下层为陶瓷质基体,上层为一层3~5mm的微晶玻璃,为在烧制好的瓷质砖上洒上一层微晶玻璃熔块烧至熔融,析晶,抛光后制成,该类产品即保持了通体微晶玻璃较好的装饰效果,又使加工成本大大降低。

但是,如果上下层结合不好,也可能出现分层现象,表面气孔数量的控制和漏抛的一对相互制约的缺陷也应当在新产品开发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微晶玻璃产品可随意切割为客户要求的规格,其光泽度高于瓷质砖,一般为90°

以上,吸水率很低,一般为0.08%以下,耐污染性好(如果表面气孔控制有效),色泽如玉,花纹立体感很强,非常美观。

但其表面硬度较小,耐磨性差,比较脆,如果地面铺贴,不适于人流量大,易发生冲击撞击的场所。

广场砖:

也叫广场铺石,仿石砖。

该产品吸水率一般在0.5%以下,也有少数超过0.5%,,破坏强度很高,可以承担较重的负荷。

广场砖一般不上釉,或上一层薄薄的覆盖层(严格讲,不能算作釉面),表面为起伏较大的凹凸面。

边长一般不超过200mm,厚度不小于12mm,常见规格有(mm):

95*95,152*152,100*100,200*200,也有为了圆形的或弧形的装饰效果而生产的梯形和楔性的产品。

该产品主要优点有,强度高,耐磨性非常好,防滑,鉴于上述优点,该产品一般被用于广场和人行道等公共场所上。

该产品铺贴时会留出大量的很宽的灰缝,表面污物不易用家庭常用拖布等清理,不适用于室内装修。

内墙砖:

也叫瓷片,釉面砖。

该产品吸水率一般在10%以上,20%以下(但检验结果证实吸水率超过18%的产品容易产生许多龟裂等一系列质量问题),破坏强度和断裂模数比较小。

该类产品底部均为陶质的素坯,其上覆盖0.8~1.2㎜的釉层,是陶瓷砖中历史最长的产品。

最早是先素烧,后釉烧的两次烧成工艺,后发展为坯釉一次烧成,目前的釉面装饰效果更加丰富多彩,亚光釉面、无光釉面、堆釉、三度烧、金属釉面的出现,结合大规格切边釉面砖的出现,使得内墙砖的装饰效果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内墙砖产品常见规格有(mm):

152*152(已逐渐退出中国市场)200*200,200*300,250*330,300*450,300*600,大于300*450的产品常采用切边工艺,四周无釉面熔融后产生的圆角,非常齐整,铺贴后整墙的镜面效果非常明显,釉面也从传统的丝网印刷发展至以滚筒印制为基础的随机印花,也有部分公司推出手绘砖,堪称极品。

为了给该类产品配套,市场上也出现了造型别致的花砖和腰线,有陶瓷的,也有聚合物制成的,这些产品与内墙砖产品配套使用时,可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该类产品表面硬度小,强度低,吸水率大,摩擦系数小,不能在地面使用,在铺贴时,由于内墙砖吸湿膨胀率大(0.012%~0.020%),应注意留出足够的灰缝。

外墙砖:

外墙砖分为上釉外墙砖和通体外墙砖,上釉外墙砖表面施釉,吸水率一般为0.1%~6.0%,部分低档产品吸水率甚至达到6.0%~10%。

通体外墙砖表面无釉(或有一层薄薄的覆盖层)且凹凸不平,吸水率一般控制在2%以内。

外墙砖一般破坏强度较小。

传统的外墙砖规格主要有(㎜):

95*95,45*145,45*195,60*240等规格,近来许多生产厂推出板岩制品,边长介于200㎜~600㎜之间,瓷化程度很高,表面起伏更加突出,装饰效果象凿出的岩石,具有纯朴、天真、自然的装饰效果。

对于规格较小的外墙砖产品,由于在窑炉中靠近火口的位置有较大的差异,如果窑内温度分布不够均匀,同窑产品在宽度方向上会产生可视色差,个体之间吸水率也有较大差异,也比较容易出现大小头的现象,厂家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策划出合理的分选过程,以保证同批质量差最大异达到客户满意的容许限度。

使用者在铺贴时,必须注意同批同色号铺贴,否则可能会在同一墙壁上出现明显色差,影响装饰效果。

铺贴于外墙的砖,由于受到严酷的自然条件的影响,应当考虑足够的环境适应性,如北方应当考虑到抗冻性,有酸雨的地方应当考虑到耐酸碱性,耐污染,雨水可以冲刷掉表面污物的特性也非常重要。

TOTO公司推出的海洁特外墙砖,使用以TiO2光触酶为表面的釉层,在阳光中的紫外线的照射下,产生非常小的润湿角,雨水可以通过劈尖作用伸入污物以下,浮起污物,从而达到易洗刷的效果。

对于此类有一定功能的产品的开发,应当成为陶瓷砖产品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该类产品鉴于破坏强度较小,建议不要在地面使用。

陶瓷超薄板:

1999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陶瓷展首次推出大型薄瓷板,这是在陶瓷基体中加入无机纤维,通过干压成型或挤压成型中的压延成型法成型,在垫板上烧制而成的产品。

该产品厚度一般为3~6mm,宽度1~1.5m,长度3~4m甚至无限长,国际上最先推出的吸水率在0.5%以下,表面无釉。

2003年,山东淄博德惠来装饰瓷板有限公司在我国首家推出在陶瓷基体中包含陶瓷纤维,表面上釉的“大规格超薄纤瓷板”,吸水率2~6%,可以用于地面或墙面。

另外,大连开星陶瓷有限公司、上海薄耐美公司也先后推出该类产品。

2006年5月17日,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夏建陶分中心、景德镇陶瓷学院及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出的第一块大规格超薄建筑陶瓷砖(1m×

1.8m×

3mm),在广东佛山成功下线。

佛山地区的一些工厂和几家研究机构也在研究该类产品。

该产品的出现是对传统建筑陶瓷行业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具有韧性,可弯曲,烧成过程能耗低,在建筑上使用时可降低楼房本身的自重,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产品。

2.工厂的分布

我国陶瓷砖生产基地主要分布于广东、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四川、山西、辽宁等省份。

本节主要介绍各基地的特点和主要生产厂家。

广东基地占去陶瓷砖生产销售额的半壁江山,陶瓷厂主要分布于佛山石湾、南庄,南海的小塘、丹灶、狮山,三水的白坭、芦苞、大塘,高要的白土镇,清远的源潭镇,河源源城区,东莞高步、温塘,珠海斗门。

2003年所评选的中国名牌中,佛山周边地区占七家,东莞一家,足见广东产区在中国建筑陶瓷行业举足轻重的地位。

广东产区陶瓷砖产品比较齐全,瓷质抛光砖、内墙砖、外墙砖、广场砖、劈裂砖、陶瓷马赛克等,在各陶瓷砖产区中以瓷质抛光砖和广场砖为其产业特点,在国内陶瓷砖市场主要定位为中高档。

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牌有:

东鹏、鹰牌、欧神诺、新中源、冠珠、马可波罗、蒙娜丽莎、宏宇、红狮、钻石、石湾、白兔、嘉俊等。

山东地区陶瓷厂主要分布在淄博、临沂、蓬莱。

主要产品有内墙砖、瓷质抛光砖和上釉地砖,尤其是内墙砖产品已占有了我国绝大部分的中档内墙砖的市场。

可惜的是,尽管有得天独厚的生产内墙砖的条件,也具备了基本成熟的产业链,成集群化发展,但是这里有代表性的品牌很少。

山东地区生产的陶瓷砖在市场上往往以“佛山制造”的面目出现,这样就失去了创造带区域特色的品牌的机会。

皇冠陶瓷和城东建陶应当是本土企业中有代表性的,以城东建陶为母体产生的山东淄博德惠来装饰瓷板有限公司开辟了“陶瓷砖超薄板”的先河,也应当是山东陶瓷产区的代表性企业。

近年来,“冠军”、“亚细亚”、“东鹏”在山东投资建厂,为山东陶瓷产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江苏、浙江和上海业内人士一般通称为华东地区,企业一般以外来资金为主,陶瓷厂分布不象广东和其他产品成集群化发展模式,比较零散,但是这些为数不多的公司却占据了我国陶瓷砖行业的高端市场。

地处苏州昆山的信益陶瓷,其商标“冠军”很早已成为台湾陶瓷砖行业有代表性的品牌,其内墙砖产品堪称极品,位处上海的福祥陶瓷的“亚细亚”,也是以内墙砖见长,上海斯米克陶瓷和杭州诺贝尔陶瓷,其瓷质抛光砖、内墙砖和工程砖产品,在国内陶瓷砖高端市场稳居前列,另外,苏州罗马陶瓷、杭州红协陶瓷、宁波现代陶瓷也是华东地区很有代表性的企业。

福建地区的陶瓷厂主要分布在泉州晋江磁灶以及周边地区,福建地区的外墙砖产量占到全国市场需求量的一半以上,在我国外墙砖市场上处于中档的地位。

该地区以主要生产外墙砖作为其产区的特点,从传统的吸水率较大的上釉外墙砖到瓷质或炻瓷质的通体外墙砖,各种花色品种,各种规格型号,应有尽有。

代表性的品牌有腾达、豪山、协进、恒达等。

四川省和重庆市的陶瓷厂主要分布在乐山地区(主要是夹江)、威远、江津、涪陵,乐山地区有储量丰富的红页岩,这是该地区陶瓷厂的主要原料,因此,由其烧制而成的红坯上釉墙砖和地砖,也成为夹江陶瓷行业有代表性的产品。

上世纪末,夹江陶瓷行业迅速发展起来,由起初的永发陶瓷厂等几家以摩擦压机、干法制粉和煤烧工艺为主的企业已发展为上百家工厂,产量五亿多平方米,以自动压机、喷干塔制粉、天然气全自动辊道窑为主的大型的陶瓷砖生产基地。

夹江地区有代表性的陶瓷厂有:

荣华陶瓷、新万兴、建辉等,新中源等一些广东的陶瓷企业也在这里建了分厂。

威远有起步较早的威远白塔陶瓷集团,曾一度为四川地区规模最大的陶瓷砖生产企业,该公司产品种类齐全,仍旧是行业内有代表性的企业。

重庆有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极少的上市企业中的两家——四维瓷业和涪陵建陶,四维瓷业主要产品是卫生陶瓷和陶瓷内墙砖,涪陵建陶的产品覆盖内墙砖、地砖、琉璃瓦等,这两家企业在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他地区,如浙江温州、福建闽清、江西高安、山西阳泉、辽宁法库、都分布了一些陶瓷砖生产企业,但规模较小,目前在市场上占有率很小,这里不再介绍。

3.质量状况

2002年~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针对陶瓷砖产品连续4年组织国家监督抽查,总体合格率均超过75%,这基本上代表了目前我国市场上陶瓷砖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

1999年发布的GB/T4100.1~5-1999陶瓷砖系列国家标准的合格品等同国际标准ISO13006:

1998,优等品严于该国际标准,2006年标准修订后取消优等品要求,但合格品也优于国际标准要求。

这说明,我国目前陶瓷砖总体水平在全世界处于中上水平。

据调查,目前我国部分工厂的瓷质抛光砖的生产水平,无论从花色品种、规格型号、表面及边角处理,还是新产品开发力度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釉面内墙砖的质量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相差不到半年,差异较大的上釉地砖相差也不过一年。

但是,这些差异只是我国的最高水平和国际水平的差异。

应当看到,我国陶瓷砖的市场目前高、中、低档产品共同存在,低档产品的质量水平令人担忧,有部分内墙砖产品断裂模数只有9Mpa,破坏强度100左右,抗釉裂试验后5块样品全部发生严重龟裂;

部分抛光砖产品居然用吸水率为2.5%的陶瓷砖抛光后当瓷质抛光砖来卖,使得在使用过程中,砖面迅速粘污,并发生永久污染。

这些产品即使在国际上也处于最低端产品,在国内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出口到国外,大大影响了我国陶瓷砖行业的国际地位。

目前,陶瓷砖产品的主要质量问题有:

1)部分内墙砖产品配方不合理,烧结程度不高或不均匀,坯体有有害晶粒,导致产品断裂模数偏低,易发生龟裂;

2)大多仿古砖产品通过加深表面的凹凸起伏程度来提高摩擦系数,满足防滑效果,导致厚薄严重不匀,断裂模数值大大下降;

且如果凹凸形状设计不合理,实际使用时减少了摩擦面积,摩擦系数反倒降低;

3)外墙砖产品由于烧成控制不好或原料不均匀,导致色号多,色差大,给铺贴过程带来极大的不便,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同色号铺贴;

外墙砖如果背纹设计不合理,未设计为“燕尾槽”,铺贴后在有冻融环境的墙面上容易发生脱落;

4)抛光砖产品的表面平整度问题,也是困饶用户的一大问题;

在国外,陶瓷砖产品铺贴时,往往在中间留2~5㎜甚至更宽的灰缝,陶瓷砖稍有变形,可通过灰缝修正,但在中国,瓷质抛光砖采用密缝铺贴,在合格的范围内的产品,在铺贴后,也会出现“踢脚”现象,这个问题应当通过业内人士的良性导引来解决;

抛光砖的耐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瓷砖在抛光后表面会出现微气孔,这些微气孔成了藏污纳垢的空隙,导致耐污性变差,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烧结程度、表面打防污蜡、使用“超洁亮”技术、给用户提供使用保养指南并送防污剂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5)微晶玻璃复合板,表面是一层玻璃相,硬度很低,其莫氏硬度不超过5级,目前还不能突破这个缺陷,如果在人流量较大的地面使用,会迅速失去光泽,所以建议企业在包装箱或说明书上明确说明产品仅适用于墙面或穿棉拖鞋使用的地面,这样可以保证产品使用的寿命;

在烧成过程太短的情况下,玻璃相中的气泡很多,抛光后露出来变成气孔,成为缺陷,所以对于1㎜~3㎜孔径率的解决也是微晶玻璃复合板生产企业需要探索的一大问题;

另外,该产品要有足够稳定的中间层,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脱离现象。

4.存在问题

一个企业发展过快,必然会出现管理漏洞,一个国家发展过快,必然会出现贫富差距和发展不均衡,同样,一个行业发展过快,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陶瓷砖行业在经历了1992~2001年十年的高速发展以后,行业内部的矛盾和隐患也逐步暴露了出来。

1999年,陶瓷砖的总产量已经和国内的总需求相持平,业内人士在不同场合下谈到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然而,在其后的几年中,陶瓷砖产品的产量却翻了一翻,远远超过了国内总需求,陶瓷砖行业进入了优胜劣汰,大规模洗牌的动荡之中。

由于这种供需的失衡的局面,陶瓷砖行业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工程招标过程中的竞相压价,给劣质产品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在供远大于需的情况下,需方的意见就非常重要,尤其在工程竞标过程中。

在一个程序不太完善的招标过程中,需方通过竞争压低产品的价格,同时可能索取一些回报,所有这些都变成了生产企业的成本,削掉了大块的利润,企业为了赢利,原料用便宜的,窑炉开快一些,这就使劣质产品得以生存,甚至一些品牌企业有时也出此下策。

另外,这些劣质产品又往往能设法饶过国家监督抽查,这些都给最终消费者的使用埋下了隐患。

2)陶瓷厂自主开发产品的能力减弱。

过度的无序竞争导致了利润空间的降低,企业所有者不得不想方设法削减成本,新产品开发是削减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

企业主通过模仿品牌企业的新产品和挖取关键人才来用最低的成本制造出新产品,这事实上钻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落后的空子。

长期以来,企业不愿意投资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使我国陶瓷砖行业普遍自主开发产品的能力减弱。

模仿的产品在国内很少遇到知识产权的官司,在国外却经常被起诉。

最后,国外的陶瓷展览会也不邀请中国陶瓷行业的代表参加了,以防止产品模仿行为。

3)在国外市场恶性竞争。

国内市场的饱和使大家纷纷把眼光瞄准国外市场。

出口创汇本身是一件好事,然而由于出口量太大,我们的出口产品常常在国门之外同台竞争,在国外市场,我们依然采用互相压价的手段获得订单,获利的是国外采购商。

过低的利润使我们的产品退到地摊上,成为“地摊货”,在同时,这些国家的政府还以此为证据,利用WTO规则打“反倾销牌”,对我们中国企业的产品进行制裁,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4)“贴牌”现象严重。

国内的企业给国外企业“贴牌”,山东、四川的企业给广东“贴牌”,甚至本身就不存在“品牌”,只是为了用一下产地这个地区的“品牌”,“品牌”现象暴露出了企业深层次的不自信和浮躁。

许多山东的产品不比佛山差,许多国内的产品不比外国差,却心甘情愿为他人做嫁衣。

这样的后果是深远的,我们帮意大利马拉奇公司制造瓷质抛光砖,使其在全世界的高端市场占有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声誉,这增加了我国自主品牌推入世界市场的难度,长远地讲,是得不偿失的。

5)资源消耗严重。

过大的产量,消耗着我国高品质的原料、本已稀缺的燃料和廉价的劳动力,却生产出低值的产品。

在欧洲,陶瓷砖产品以红色的坯体为主,在坯体中不允许使用高品位原料,已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我国的消费市场已形成了“红坯必劣质”的误区,再加上我们本身产量就大,使我们优质的粘土、长石迅速消耗,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因为缺少粘土而不得不花高价进口。

我国燃料已非常紧缺,而建筑陶瓷行业本来就是高耗能的产业,这个矛盾会继续加剧,最终成为行业发展的瓶径。

陶瓷砖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所有者为降低成本,不得不延长劳动时间,事实上相当于劳动力的贬值,损害了我国的劳动力资源。

以上问题都是陶瓷砖行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如果不及时得到解决,会进入恶性循环,对我国整个陶瓷砖产业的影响,是长期的。

总之,我国陶瓷行业发展至今,已逐渐成熟,产品种类齐全,质量基本达到国际中高档产品水平,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希望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业内人士的良性导引和广大陶瓷砖生产厂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自主开发的产品以自己的品牌走入国际高端产品市场。

附录1:

干压有釉砖的典型的生产过程流程图:

釉用原料

塑性、半塑性原料

瘠性原料

配料⒀

配料⑴

水和电解质

球磨⒁

球磨⑵

过筛除铁⒂

过筛⑶

泥浆搅拌⑷

釉浆搅拌⒃

喷干制粉⑸

料仓陈腐(6)

压制成型⑺

一次烧成

干燥⑻

二次烧成

施釉⑼

检选⑾

素烧⑼

烧成⑽

包装入库⑿

附录2:

干压无釉抛光砖的典型的生产过程流程图:

坯料泥浆

色料(18)

球磨(19)

工作罐搅拌(20)

过筛除铁⑶

喷干制粉(21)

料仓陈腐(22)

混合

修边(23)

抛光(24)

倒角(25)

我国卫生陶瓷产品的现状

用做卫生设施的有釉陶瓷制品称为卫生陶瓷,包括便器类、洗涤盆类及供卫生间配套的小件器类。

便器类产品是卫生陶瓷的主导产品,也是我国城镇生活用水器具,也是生活节水中的重点产品。

我国卫生陶瓷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

产量已连续十二年位居世界第一。

特别是在去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快城镇化建设后,仍不断新建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年产量已突破1亿件,生产企业数已增至1000家以上,出口量约占20-30%,主要仍为国内市场。

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河南、河北、华东、重庆、北京、山东等地区,目前福建也新上十几家企业,有的已投产,有的正在建厂。

特别是河南和广东潮州地区尤为集中,但大多为中低档产品。

中高档产品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北京及广东佛山地区。

卫生陶瓷按照吸水率又可以分为瓷质产品(吸水率≤0.5%)和陶质产品(8%≤吸水率≤15%),对于有整体存水弯或有污水管道或蓄污池的产品,需为瓷质产品,其他也可以做成陶质产品,但首先应保证强度符合标准和使用要求。

卫生陶瓷生产工艺过程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配料、制浆、成型、干燥、施釉、烧成等过程,成型过程目前有地摊式注浆、微压组合浇注、中高压注浆、低压快排水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