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装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男装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男装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原型根据国际惯例采用左半身制图,其绘制所用的基本参数为胸围、背长和袖长、其它各部位的尺寸是由胸围推算出来的,及胸度法。
2、男装原型虽然适合人体,能很好的符合男性体型的特征,但却不是从人体上而来的,这是与女装原型的最大差异。
男装原型是从“衣”而来,由具有普遍意义的,符合审美习惯并为大众所接受的合体的套装上衣简化而来的,是长期经验与习惯的产物。
男装原型不仅反映了人体的特点,也包含了造型设计的因素。
三、
男装原型制作
1、衣身原型
号型:
170/88A背长:
44
2、男装袖子原型
袖长:
60
四、男装原型构成要素分析
1、原型胸围的公式是B/2+9cm,对胸围的放松量是18cm,在实际的西装上衣的结构中,由于分割线和省道的作用,实际成品的胸围比净胸围少,约为12cm,这个量可以被认为是均匀的分部在胸宽、背宽和腋下的。
2、
男装原型在前领窝处含有撇胸的,前领窝的宽为(B/6+4cm)的一半,即B/12+2cm,比后领窝多2cm,是撇胸的量。
也就是说实际的前中线在胸围线上是向内倾斜2cm的,仅在开放式的领型中,才可以不用考虑其前中心线的实际位置,在关闭式的领型中,前中心线应从胸围线向内撇进2cm呈斜线弯状,门禁边缘也与之平行呈斜线状。
3、
男装结构严谨,没有过多的省、缝,而是用隐蔽的结构和工艺的方法满足服装造型的需要,对胸凸是用撇胸的方法,对肩胛凸是用熨烫归拢后肩和后中心线的方法解决,从而避免省、缝的分割,影响服装的表面形态,破坏其完整性和衣料的质感。
在原型中含有垫肩的容量,垫肩的加入减少了胸凸和肩胛凸的程度,使所要处理的量变小,用撇胸和归拢的方法完全能够解决。
4、原型的袖窿比人体的腋窝挖低约2~3cm,袖窿深一般按胸围比例计算,由侧颈点往下b/6+(9~10),袖窿周长AH约占半胸围的85%~90%。
这样的袖窿最适合用于合体的袖型。
袖窿的形状呈向前微扭曲的椭圆形,很有特点,俗称“棉手套”。
前袖窿更适合表现合体的衣身,肩胸平整、丰满、腋下合体无堆积;
后袖窿则在腋窝处留有一定的活动松量,以适合手臂的活动。
5、原型的后肩线的斜度、宽度和人体十分接近,而在前肩处有较大的放量,这个放量留出了垫肩的空间,也改变了前肩线的斜度,使得成衣的肩线在肩棱偏后的位置,这样更利于表现前身的平整。
男性肩斜在21°
~24°
之间,但成衣纸样,原型肩斜都在20°
以下,并且后肩斜度大于前肩。
原因是:
a、有的男性肩斜小于20°
,还有的男性肩胛骨凸出明显,肩胛骨会将衣片往上顶,领窝下易出横褶,因此这种提醒不能简单的将肩斜搬到纸样上去,要减少肩斜量;
为适应市场广泛需求,成衣纸样及原型肩斜度易平不易斜。
b、后肩斜度大,斜料容易归缩,便于缝合。
如要使肩斜线落在肩部中间,就要在保持肩斜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前斜大于后斜2°
左右,常用于连身袖。
6、
AH/3+0.7cm是合体袖山的极限,其袖山高度与穿着时的袖窿深度接近相等,合体的袖山高比后袖窿约少2~3cm。
袖原型在上臂处比净尺寸加放约4~6cm,时宽紧适当、合体有形的袖子。
袖山底线的线型更为重要,在前袖窿处,衣身与袖的弯弧线完全一致,才能保证装袖后袖子伏贴于身而不向外翻翘,后袖山弧线较直,留出后背的宽松量。
五、男装原型的加放与缩减
1、撇胸:
关门领和开门领的不同。
2、袖山与袖窿的配合:
合体型袖子在原型的基础上袖窿深度下挖量不要超出3cm,否则会影响手臂的抬举活动。
3、在外套的设计中考虑内衣的领子应将前后领窝加宽0.5~1.5cm。
4、与女装原型的用法不同:
用女装原型绘制套装上衣时,需要在肩线的侧颈点处加以处理,以适应内层贴边、缝头和衬的厚度对结构的影响,在肩部也需要加入垫肩的量,这是由于女装原型结构与简单的衬衫类似,在做外衣结构时,自然有较多的变动,而男西服上衣尽可能用原型绘出。
六、男装的造型
1、在女装中,对造型有决定作用的是腰节的高低和收放,在男装中,对造型有决定作用的却是肩部,一般H型的服装肩部采用自然肩型或方形肩,X型服装采用凹形肩或翘肩,V形服装采用微呈圆形的肩型。
2、男装的衣身和袖子的围度肥大,尤其是颈、腰、肩、腋等活动部位的松量更多。
这样才能符合男装的造型曲线较缓、轮廓刚劲的特点。
3、肥胖体型的服装胸围加放量比扁平体型的加放量小。
肩宽的加放量、溜肩的加放量一般大于平肩。
4、西服为三开身结构,一般不考虑前后胸围、而直接在胸背宽的基础上制图,前后胸围的调节主要依赖于袖窿弧线中袖窿底的画法。
第一节:
衣领
一、立领
1、基本领窝的设计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基本领窝线的总弧长等于预定的领围尺寸;
基本领窝线的总领窝宽/总领窝深=1.3~1.4,即符合人体颈部的横向合纵向之比。
后领窝弧线约为领窝周长的0.4,前领窝弧线约为领窝的0.6。
后身整个肩颈部比较丰满,而前身则较平,因此前身横开领小于后身0.3cm,同样,肩斜线也是前短后长.
2、由于人体颈部的上下围度不同,颈根部与颈中部的围度一般相差2.5~3cm。
当所测部位不同时,放松量也不同。
测量颈部最细处,即颈中部围量一周,内衣领需加放松量3cm以上;
测量颈根部,围量一周时,内衣领则需要加放1cm以上。
测量外衣领时,可以在内衣领外围量一周,然后加2cm以上放松量,如果内穿衬衫,则在内衣领基础上另加2cm,如果内穿衬衫和高领绒线衣,则再另加4cm,即净尺寸+3cm+2cm+4cm。
在男士衬衫领中,前中部位的起翘量越大,领口与人体颈部之间的间隙越小,但考虑到人体正常呼吸与男性特有喉结,大小为1cm左右较为合适。
为了颈后部活动方便,将衬衫底领下口后中心处理成内弧形。
同时又考虑到造型的关系,内弧形凹势不易太大,否则后领竖不起来,产生外倾现象,其值设计为0.5~0.7cm,即满足舒适度又满足造型因素。
a、立领向上弧,领脚是凸势,与凹型领窝势互补关系。
领脚线与后领窝顺向,领子稳坐在领座中,上口线向头颈自然靠拢。
b、立领向下弧,领脚呈前凸后凹,与领窝使前补后逆的关系。
领窝对于领子产生自然拉力,使后领止口线向外仰立,利于头颈向后仰。
前领下口线弧度与领窝的吻合程度大于a种,与前面脖颈的贴合度大于a型。
c、领面与领座曲度反差相近,面积相近,造型较服帖;
领面曲度大于领座,曲度的反差大,领面宽度也增加,造型宽松自如;
领面加宽,其下弯度相应加大。
4、衬衫领中,靠近底领下口前端部位俗称“黄鱼肚”,底领依赖前衣身绘制,这样既保证衬衫底领的前端线斜度恰巧处于门襟止口线的同一条直线上,同时还能保证底领的“黄鱼肚”大小适中,恰巧与前领圈的前端部分重合。
5、衬衫领座的高度为3.5~4cm,领面的高度不可超过6cm,否则领外口线会落在衣身较低部位,这时,会影响西装穿着后的平服效果。
领子起翘量的大小和面料厚薄以及是否系领带有关,越厚的面料起翘量越大。
立领无需系领带,所以,起翘量可以灵活处理。
6、翼领的领高要适当提高,一般为5cm左右,以保证衬衫领高出礼服翻领。
二、风衣领
1、风衣领分全装脚领和半装脚领结构。
2、风衣领半装脚结构分析:
a、风衣强调当风遮雨的功能,领口不能离人体颈部太远,故将领底线处理成外弧形,且凸势加大。
b、款式要求在领前部没有底领和翻领的组合线迹时,只能采用半装脚领。
c、通常风衣采用的面料质地坚硬紧密,不易伸长,倘若将其裁成连折领,则很难将领底线归拔成外弧形。
三、西装领
1、翻驳领
a、一般款式的翻驳领的翻折线比较贴近于人体的颈部,在肩颈处呈倾斜状,其横开领需在基础领口上开大1~1.5cm,立领较宽的服装和冬季的服装开大量应适当大些;
一些翻折线距颈部较远的领款,横开领的确定应完全依照领款设计。
后领口开落0.2~0.5cm,面料约厚,开落值越大,薄料可不开落。
b、倒伏量的确定(一般为2.5cm,这是根据肩领领座和领面差为1cm,驳头开深至腰部,设有领嘴的结构相匹配的结果)。
●前门襟明显上升时,倒伏量应增加。
通常开禁升高一个扣位(10cm),需增加1cm倒伏量,提高越多,倒伏量增加越多。
●如果领面和领座反差悬殊,要增大倒伏量。
差量增加1cm。
则倒伏量增加1cm。
●最适合表现翻领造型的是中厚型毛织物。
伸缩性大的倒伏量要小些。
●无领嘴的翻驳领的倒伏量要增加。
大约为0.5cm。
c、另外可将底线不倒伏的领座,靠近翻折线的1/3的领座断成两部分,余下的领座部分布边,把其它部分的肩领底线做倒伏处理,可以使肩领后部贴紧颈部,领面伏贴而柔和。
第二节:
袖子
一、袖子的原理
1、影响袖山的因素有:
a、与绱袖的角度成反比
b、与腋窝的位置成正比
c、绱袖的位置越靠侧颈点,袖山高越高
d、与袖窿缝份的倒向有关,倒向袖子的袖山高较高。
2、袖宽应是上臂围尺寸增加4~5cm的放松量。
当AH一定的条件下,袖宽随着袖山高的增加而减少,随着袖山的降低而增加。
二、袖子的运用
1、男士衬衫袖:
a、衬衫面料较薄,不用考虑过多的里外容量,因此袖山弧线与袖窿弧线可以相等或袖山弧线稍长1cm。
b、袖衩的位置计算公式为1/4袖克夫长。
c、衬衫袖袖口有1~3个褶(每个褶常用量1.5~3cm),是为了给手臂一定的活动量,同时与男衬衫款款送的造型相匹配。
d、袖克夫的宽度一般为6cm左右,长度应是腕围加上5cm(不包括搭门),由于袖克夫所受横向张力较小,因此其搭门量只需要考虑扣子大小。
2、插肩袖
影响插肩袖结构的主要因素有
a、袖中线倾斜角度。
倾斜角度的变化在22°
~60°
的范围内,倾斜度越大,袖子的运动性能越差,但造型好。
后袖中线倾斜度比前袖中线的倾斜度小写,主要是考虑人体上臂前倾的结构。
b、
袖山高与袖宽
c、身与袖的分界线
d、袖口造型
西装袖
a、袖山高与袖肥的确定方法有比例法、斜线法和角度法。
b、袖山吃势与袖窿弧线长成正比;
与缝份的倒向有关;
与衣料的厚度成正比;
与装袖的角度、位置有关;
与垫肩的厚度成正比。
c、
西装袖讲究袖子底部的造型平服、贴体和衣身靠拢,这不仅要求袖窿与袖山的弧线比例正确,线迹光顺,而且最关键的是袖子的袖底弧线与袖窿弧线吻合一致。
4、合体一片袖
上衣结构设计分析
1、后衣身的长度原型中比前衣身长2.7cm左右,服装的层次增加,此量也随之增加。
一般情况下,衬衣类前后片胸围线以上长度差2.3~2.5cm,春秋装类为2.5~3.5cm,大衣类为3.5~4cm。
对于特殊体型的男装设计,需分别测量前后腰节的长度,以便核实前后腰节的数据,实现服装上衣结构造型的平衡。
2、肩线结构的平衡的关键是前后衣片横开领大于或等于前横开领。
3、正常男性的胸坡度角为20°
,撇胸量占实际倾斜度的1/4,较宽松或宽松型服装甚至不做撇胸。
在女装上衣结构中,也存在撇胸,女性胸坡度角为25°
左右,由于女性服装曲面的形成除了撇胸量外,还有胸省的存在,则一部分撇胸量包含于胸省之中。
撇胸的作用除了为了满足人体胸坡度的体型以外,另一作用是用来调整前衣身单肩的宽度。
对于有明显条格的男士衬衫,在门襟处不适宜设计撇胸,故一般采用在前衣身底边增加起翘的方法。
男装裤子的结构设计
一、男裤结构设计原理
1、我国标准人体男体的腰臀差为15.4cm,女体的腰臀差为20.4cm。
2、当腰位设计发生变化时,如高腰或低腰设计,要在定好高低腰位线后,再测量、加放尺寸。
腰围的放松量较少,但是存在设计规律:
贴体型<
宽松型。
3、腰围受臀围前小后大以及插袋方便的影响,遵循前小后大的规律。
对于肥肚型裤装,由于肚腹增大,腰围可设计成前腰围大于后腰围或等量设计。
对于低腰裤装,由于腰口线降低,前后腰围常采取等量设计,以适应前中缝、侧缝撇势减少的变化。
4、前后裆宽可遵循以下规律:
前小裆弯取1/4窿门总宽略强,后大裆弯取3/4窿门总宽略弱。
根据人体特征,要求裤裆弯前直后凹,故在进行工艺处理时,要将后窿门缝头拔开,凹势拔直,以便于分烫缝头,适应该部位人体的伸展量。
5、由于男子体型所决定,侧缝省量不易过大,一般为0.7~1cm。
若侧缝省量取值过大,则会引起侧量过凸,影响裤子的外观造型。
如果后片采取无省设计,则必然有分割线的存在,将省量转移至分割线内。
二、男裤结构设计分析
1、直筒裤:
由于视错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将裤口尺
寸设计成小于中档2cm。
中档位置可上移稍做调整,男装裤口尺寸一般设计为21~24cm。
2、锥形裤:
臀围的放松量较大,取20~26cm。
裤口尺寸比中档尺寸小,一般取20cm以下。
3、喇叭裤:
为使下肢显得修长并便于膝部运动,可将中档位置上移6~7cm。
最大可移至大腿中部,裤口尺寸一般为22cm以上。
4、短裤:
裤口尺寸设计为大腿部裤长位置周长,再加5~8cm放松量。
裤子越短,前后裤口的差量越大。
******特殊体型
(一)凸臀体
1、外形特征
臀部丰满凸出,腰部中心轴倾斜,穿上正常体形的西裤,会使臀部绷紧,后档宽卡紧。
2、制图上的调节
可以将后裤片基图剪开,在正常体形裤片上加以调节。
调节的具体数据视情况而定。
通过后裤片臀围线切开并放大臀围,调整以下所述部位,达到符合凸臀体形者的穿着要求。
也可以直接采用真比例手段处理:
(1)后臀围大放大,一般要大于0.26H。
相应地前臀围大减小,要小于0.24H。
(可以采用0.27+0.23的配比)
(2)后缝斜度增加,一般要大于15:
3.5。
(如可以取15:
4)
(3)后翘抬高(因后缝斜度增大,此抬高量会自然产生)。
(4)后档宽放宽,比0.12H略大。
(5)后省适量增大。
(二)平臀体
臀部平坦,穿上正常体形的西裤,出现后缝过长并下坠的现象。
2、制图上的调节
通过后裤片基图剪开,在正常体型裤片上加以调节,调节的具体数据视情况而定。
通过后裤片臀围线折叠,调整以下所述部位,达到符合平臀体型者的穿着要求。
(1)后臀围收小,一般小于0.26H。
(2)后缝斜度减小,小于15:
3.5;
后缝弧线减短。
(3)后翘放低(制图自然产生)。
(4)后档宽减窄(小于0.12H)。
(5)后省量适量减小。
(三)凸肚体
1、体型特征
腹部突出,臀部并不显著突出,腰部的中心轴向后倒,穿上正常体型的西裤,会使腹部绷紧,腰口线下坠,侧缝袋绷紧。
通过对裤片基图剪开,在正常体型裤片上加以调节,调节的具体数据视情况而定。
通过前裤片臀围线处切开,后裤片臀围线处折叠,调节以下所述部位,达到符合凸肚体型者穿着要求。
当然还可以通过比例调整的方法来实现其结构处理:
(1)适当加长前档缝,同时后裤片减短后档缝。
(2)后臀围大减小比例,一般小于0.26H,相应前臀围大增大比例,大于0.24H。
前后臀围大可以分别采用0.25这一比例。
(3)前腰围大增大比例,一般大于0.25H,相应后腰围大减小比例,小于0.25H。
前后腰围大可取0.26H+0.24H的配比。
(4)前档宽比例略加大或保持0.04H不变。
后窿门比例减小,小于0.12H。
(5)减小后上档斜度,小于15:
(6)适当加大前片裥量。
(四)O型腿
O型腿或称罗圈腿,其特征是臀下弧线至脚跟呈现两膝盖向外弯,两脚向内偏,下档内侧呈椭圆形,穿上正常体型的西裤,会形成侧缝线显短而使侧缝向上吊起,下档缝显长而使其起皱,并形成烫迹线向外侧偏等现象。
原理是通过裤片基图剪开,在正常体型裤片上加以调节,调节的具体数据视情况而定。
通过前后裤片在侧缝中档处切开,向下档缝一侧脚口线方向移动。
调整以下所述部位,达到符合O型腿者穿着要求。
(1)侧缝线适当延长,并向内移。
(2)下档缝适当缩短,并向内移。
(3)裤烫迹线则自然偏向下档方向。
(五)X型腿
1、外形图与体型特征
X型腿或称八字腿。
其特征是臀下弧线至两膝盖向内并齐,两脚平行外偏,膝盖以下至脚跟向外撇呈八字形,穿上正常体型的西裤,会使下档缝因显短而向上吊起,侧缝线则因显长而起皱,裤烫迹线向内侧偏。
通过前后裤片在下档缝中档处切开,向侧缝一侧脚口线方向移动,调整以下所述部位,达到符合X型腿者穿着要求。
(1)下档缝线适当延长,并向外移。
(2)侧缝适当缩短并向外移。
(3)裤烫迹线则自然偏向侧缝方向。
第三节:
男式衬衫
1、袖山曲线应比袖窿弧线长0.5~1cm。
袖克夫为腕围加上8~10cm。
(包括搭门量)
礼服衬衫属合体型,可选用11~15cm的胸围放松量,日常穿用的衬衫可选用20~22cm的放松量,宽松休闲型衬衫可选择22~30cm的放松量。
第四节:
男士背心
在男装中,选择何种背心往往是为了配合不同的礼仪场合,它的功利除了作为护胸外,更主要的是作为礼节规格的标志。
因此,在不同级别的场合要穿不同的背心,而且要与其他服饰构成一种标准的形式,决不能替换使用,另外,背心在礼服中可以掩盖不宜暴露的部位(如腰带)。
现在晚礼服的背心在逐渐简化,甚至演变成一种饰带。
比如卡玛绉饰带。
一、普通类西装背心
1、在整体结构中,后片比前片要长是背心的传统形式。
2、侧缝处开衩,它对腰部的运动起调节作用。
3、前领口和前肩汇合处,以领口延长伸出后领座,这种传统的结构主要是考虑后身采用薄绸面料,前身采用与套装相同的本料,在强度上后领窝显得不足,而通过借用前身本料制成的后领座来加强后领窝的牢度,同时也有提高领座的作用,以达到内和衬衫企领,外与西装翻领的合理配合。
但是,由于这种结构在缝制工艺上较为复杂,有时采用各归其主的处理方法,在后领窝内层加入牵条。
4、合体背心的结构处理要点:
穿在衬衫外、西装内的合体背心,由于没有袖子、不用考虑胸、背和臂膀的活动松量,所以,胸围的放量可以采用比生理舒适量还要小的值,约8~10cm,这需要对原型采用缩减处理,为了前身的平整和合体,在长度上要做缩减,缩减的量放在前肩线处,将袖窿挖低、胸背宽减小有助于减少衣身对人体的束缚。
5、五、六粒扣背心V字型领口深度和袖孔开的深度一致。
二、五粒扣运动背心
五粒扣背心在整体结构上和五粒扣普通背心相似。
只在前身腰部设计成断缝,形成上下两片结构,其结构处理是将牵腰线适当位置设断线,使其下片并合腰省成整片,断缝以上腰省保留,口袋位置在原位置的基础上下移夹在断缝中间,并加袋盖,侧缝下端设3cm开衩。
三、礼服背心
礼服背心从功能上看,逐渐从普通背心的护胸,护腰作用转变成以护腰为主的装饰合礼仪作用。
因此,它在结构上,主要集中在腰部的处理,甚至完全变成一种特别的腰式结构。
礼服背心衣长和前摆追加量比较保守,采用背宽横线至袖窿深线距离的二分之一。
因此,侧缝下摆不必设开衩。
袖孔开的深度比普通背心多3cm。
后领窝可采用物归其主的方法。
将前领孔伸出的立领部分去掉加在后领孔上完成,前领口开的深度至腰线以上并设计成“U”字型为塔士多礼服背心,“V”字型加方领的式燕尾服背心。
在塔士多礼服中,卡玛绉饰带饰该礼服背心的代用品,由于它和礼服背心的功能完全相同,而且使用方便,倍受欢迎,在结构上也很简单,用丝绸面料折叠成在12cm宽内有4~5个等距离的平行褶裥,褶方向采用从下向上折叠,长度采用1/2腰,两端用相同布料的带状结构固定,并加调节扣。
现代燕尾服背心常采用一种简化的背心造型,其结构设计饰将后身的大部分去掉,简化为与前身连接的系带结构。
前身结构向腰部集中,不设口袋。
前身的左右片通过颈部简化成带状连接。
V字型领口上覆加小青果领活小方领,搭门用三粒扣并且扣距缩短,它的进一步变化就和卡玛绉饰带相同了。
晨礼服背心因为用在日间的正式场合,它的结构设计更具有实用性。
衣长和袖孔结构与普通背心相似,侧缝设3cm的开衩。
前门禁采用平摆双搭门六粒扣,扣距根据前中线采用上宽下窄的形式。
第五节:
礼服
男式礼服作为礼仪的标志,不同于女装。
在礼节规范和形式上,具有很强的规定性。
在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是以它作为“行为礼仪规范”初级教育的必修课程。
根据通用的国际服惯例,礼服可划分出第一礼服、正式礼服和日常礼服的等级。
第一礼服有分为夜间穿的燕尾服和白天穿的晨礼服。
一、燕尾服
燕尾服是男士在晚间6点以后正式场合穿着的服装,亦称晚礼服。
最早出现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是上流社会男士较为普遍的装束不。
1850年升格为晚间式礼服。
1854年黑色燕尾服流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成为上流社会绅士门参加夜间正式宴会、观剧、舞会等场合的第一礼服。
现在成为包括社交在内的指定性的公式化装束,如国家级特定的典礼、婚礼、大型古典音乐的指挥,古典交际舞比赛,豪华宾馆指定的公关先生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活动均在晚上。
燕尾服的基本造型:
前身衣摆稍短至腰部和前襟构成短摆形。
燕尾服穿着时不系纽扣,只在前身设三粒装饰扣。
领型为戗驳领或青果领,并用本料同色的缎面布料包裹。
后身长从侧身到膝关节,后中开衩至腰节线,形似燕尾而得名。
后身的刀背缝结构与腰线缝的交点用装饰扣覆盖,后中缝在同等位置构成台阶向下摆延伸为后开衩。
衣料采用黑色或深兰色礼服呢。
与燕尾服相配的服饰为:
内穿三或四粒纽扣的方领或青果领的白色礼服背心,下身为与礼服同面料的两侧夹缎面条饰的非翻脚裤;
内衣为白色双翼领,加“U”字形硬胸衬的礼服衬衫,配白色蝴蝶结,当请柬上写着WHITETIE(白领结)时是指穿燕尾服之益、手套及胸前装饰为白色。
二、晨礼服
晨礼服是男士白天正式场合穿着的大礼服,与燕尾服级别相同,始于1876年,盛行于1898年,当时为英国绅士赛马是的装束,亦称乘马服。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升格为日间正式礼服。
现在几乎成为公式化场合行使礼服的装束。
如国家级别的就职典礼、授勋仪式、日间大型古典音乐的指挥等等。
晨礼服不能和燕尾服替换使用。
燕尾服更幽雅华贵,赋予了艺术和人文的情感,晨礼服则显得庄重、肃穆。
在男装常识中,青果领表示更为郑重和华丽,戗驳领次之,八字领一般。
因此,在燕尾服中只能用戗驳领或青果领形式,并采用有光泽的缎料。
燕尾服很少受流行趋势的影响。
三、塔士多礼服
参加晚间(18:
00)正式的宴会、舞会、观剧、受奖仪式、鸡尾酒会等多穿塔士多礼服。
塔士多礼服最早出现在1886年。
在美国纽约市附近有个地区叫塔士多,1814年,一个叫皮埃尔的家族购得此地,并于18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