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及思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90379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及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及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及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及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及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及思考文档格式.docx

《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及思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及思考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及思考文档格式.docx

(三)小学科学课程开设的周课时量:

五县各学校小学科学各年级开课情况(周总课时数):

对照湖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设置(湘教基字【2002】5号)标准(三至六年级各年级分别周课时为3节),五个县中只有攸县开课符合要求,四个区中只有芦淞区、石峰区符合开课要求。

其它四县两区均未达要求(三至六年级各年级分别开课2节),周课时量的普遍不足,说明有关部门和农村小学对科学教学仍然不够重视。

(四)教科书的使用情况:

9个县(市)区共18所学校科学教材均采用循环使用,每学期只补充1/3的教材,10所学校的小学科学教师都认为这种提供教材的方式弊大于利。

基于这种情况,各校科学老师都是采用上课前将教科书发给学生,上课后及时收上来。

在科学教师座谈会上,大家对教科书的循环使用一致认为:

1、有利方面:

节约资源,节约成本(节约量不大)。

2、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不能预习自学,也不能课后继续探究。

3、不利于开发和利用教材上的表格、图示及评价资源(因为书中表格等不能填写,也不能在书上写自己提出的问题、归纳的结论或规律)。

4、由于各年级各班学生人数不对等,造成来年教科书短缺。

且经多人反复使用,还容易弄脏、损坏书籍。

5、不利于疾病的控制。

多个人连续使用同一本书,可能发生细菌传播引发疾病。

6、对学生的学习有负面影响。

教科书的循环使用违背了教育规律,学生乱写乱画还会造成对后续使用教科书的学生误导,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五)科学教师素质有所提高,出现了一批具有一定教学特色或教学风格的教师

本次全程视导18所小学,本人共听科学课19节,在四区共听科学课8节,在五县共听科学课11节,其中所听课合格率为89.47%(含合格、良好及优秀),良好以上为47.37%,优秀率为15.79.%,比较而言是荷塘区、攸县、醴陵市的科学教师综合素质要高一些。

(详情见下表)

教学视导调研中听课评课的课题及评价表

单位

年级

课题

评价

炎陵县水口中心小学

司南的启示

C

炎陵县航空希望小学

保护我们的生活之河

D

茶陵县严塘中心小学

弹簧与橡皮筋

B

茶陵县思聪中心小学

从种瓜得瓜说起

攸县桃水小学

太阳系

攸县皇图岭镇中心小学

苹果落地的秘密

A

醴陵市湖溪中心小学

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

醴陵市湖下中心小学

水的净化

它在哪里

株洲县南阳桥南岸中心小学

无处不在的力

株洲县三门镇中心小学

光与影

荷塘区黄塘小学

认识水

荷塘区仙庾中心小学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石峰区新明小学

信息

石峰区新桥小学

地表在变化

芦淞区湘江小学

浮与沉

芦淞区金轮侨心小学

溶解

天元区王家坪小学

斜面

天元区长岭中心小学

珍稀动物的保护

教学视导发现,课堂教学的优点有:

1、有的教师能充分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其观念已经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所上的科学课体现了开放性。

例如:

醴陵湖下中心小学何建军老师执教的《水的净化》一课。

此内容教科书上设计的实验是:

利用沙石、木炭、棕等材料,将污水进行过滤。

因受材料的限制及操作困难等因素的影响,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何老师没有照搬教材,将实验全新设计:

用过滤纸、漏斗将污水进行过滤。

学生实验现象明显,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了水的净化的方法。

他不但充分的利用了仪器室的资源,还利用了学校周边的教学资源。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课前打好铺垫,在学习这个内容前带领学生进行考查活动——参观乡镇造纸厂,学生不但了解该厂污水处理的流程,还认真记录了考察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这种活动设计考虑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这样,科学课不仅仅局限于在教室上,而是利用室外广阔的空间。

何建军老师是在科学学科课题、专题及培训活动中成长比较快的一位老师。

天元区王家坪小学王威老师执教的《斜面》一课,能利用仪器室及身边的材料进行整合,准备有结构的材料,在教学时让学生直观认识斜面,便易于得出斜面省力的规律。

又例如:

芦淞区湘江小学的肖霞梅老师执教的《浮与沉》一课,能设计新颖的探究活动。

她巧妙的利用弹簧测力计,引导学生认识物体在水面上及水里都受到浮力的规律。

2、有的教师在探究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理解、把握概念的本质。

茶陵严塘中心小学陈雄明老师,在进行《弹簧与橡皮筋》的教学时,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弹簧、橡皮筋等材料,学生通过“玩→感受→画→归纳→应用”动手动脑的过程,其思维层层深入,不但自己能用描述性的语言说出了“弹力”的概念,还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有的教师能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能发挥“科学多功能教室”的作用,能充分利用有结构性的材料。

株洲县南阳桥中心小学陈平安老师所讲的《无处不在的力》一课,在进行“弯道超车”的小组合作实验时,分成4人一个小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配合默契。

他们利用身边的硬纸条隔成弯道,让乒乓球或玻璃珠在弯道中“竞走”,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确,有两位实验操作员、有记录员、汇报员,有比赛的裁判员。

从合作交流中学生发现,弹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4、有的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方面,能充分的发挥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辅助功能,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攸县皇图岭中心完小刘建华执教的《苹果落地的秘密》一课,其课件、录相制作精巧,他用动画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

播放了科学家牛顿的故事;

学生还能从播放的屏幕上看到宇航员在太空举步维艰的动作。

通过播放录相和课件,达到了其它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

5、有的区将城市初中优秀的理科老师送教到农村中心小学任教小学科学,这样有利于提高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

荷塘区仙庾中心小学的汤雄老师,以前在城市初中任教物理,现任教小学科学课,他所上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其教学方法多又好,探究活动设计新颖,课堂结构严谨,整堂课学生情绪饱满,兴趣浓厚。

(六)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或缺陷,需要研讨和改正:

1、教师对小学科学课标了解不够,对教材钻研不透,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

教学方法上讲授多,学生自主探究少。

存在较多的“老师讲,学生听”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的老师甚至讲授的时间占了整堂课一半以上的时间。

如《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这一内容有三个老师先后在视导过程中上过。

其教材上是三个大的环节:

其一是了解污水处理技术,其二是水的净化实验,其三是我们的水质保护建议。

其中有位老师主要教学过程是: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教师讲解、板书;

黑板上出示净化水的实验步骤,学生照着步骤进行实验,部分小组做了简单的记录,教师在交流的环节提出了一些无效问题,教师讲述了自来水净化过程;

学生举手回答关于本地水质保护的一些简单建议。

分析:

教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没有引导学生分析图片资料,又没有让学生探究、讨论污水处理、水的净化的步骤,在课前没有去实地考察,只是告诉学生一些实验步骤。

不但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依次按砂石、砂子、木炭、棕的顺序过滤。

关于保护本地水质的建议,学生的建议都是禁止大家去做破坏水质的行为,没有联系应用本节课的知识,没有去思考沉淀和过滤等污水处理的好办法,教师讲授活动时间达20-25分钟。

又如《太阳》、《信息》、《珍稀动物的保护》、《地表在变化》四堂课,有的教师花了25分钟的时间讲授,如果不告诉你是科学课,你可能会误认为是地理课、语文课。

这几节课中,普遍存在教师活动时间多于学生活动时间。

像这类型的课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搜集整理信息和推理想像能力。

但多数教师课前基本上没有布置学生搜集信息,也没有采用模型演示,更没有采用课件呈现图片和动画。

这样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2、学生动手操作有之,但思维含量不够。

有些探究活动,只停留在玩的层面,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学生只是无目的玩,没有或很少有思维的含量。

科学课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实践操作活动比较多,热热闹闹,实际上任何一堂科学课,其外表的显性活动都应该建立在隐性的思维活动之上。

没有思维活动的操作是盲目操作。

如《光与影》、《溶解》两堂课,看似学生都亲自动手做实验,亲历了科学活动。

但是,老师没有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因此学生一味的玩,没有开动脑筋,更谈不上积极思维了。

学生做实验前没有目标,做实验之中不思考,做后不记录也不分析,教师只是提出一些没有意义或没有层次的问题,最后只能自己给出了结论和概念。

3、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名无实。

许多老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八十年代小学科学观察实验课中就经常采用的好方法,但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只是流于一种形式,小组成员既没有明确的分工,又没有具体的合作目标,也没有组内、组间的交流,更没有创设合作的环境,缺乏合作技能。

小组活动重形式轻实质,达不到预期效果。

如《司南的启示》一课,教师只给了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这么短的合作时间,小组成员又分工不明确,组内成员各自分别单干,没有体现合作,本应该通过合作探究才能获得的知识,教师却包办讲授。

《从种瓜得瓜说起》一课,教师是本想体现科学课的开放性,既在教室里观察植物的种子,又到教室外去观察植物的根、茎、叶,以此来比较它们的相似和差异。

从课堂上可以看出,学生没有掌握好的观察的方法,室外同时选择根、茎、叶、可比性也不强,特别是两人合作小组形式,实质上是没有分工也未进行合作。

4、课堂教学组织无序,效率较低。

有部分兼职科学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能力较差,常常出现设计较好的科学课却因为缺乏严密的组织教学作保障,而导致教学计划无法实施;

有的教师不会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不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导致课堂教学实效性不强。

如《信息》一课,一位年青的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较差。

教师在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传递信息的方法时,学生发生了打骂、吵架的现象,教师感觉对这种情况收不了场、头痛了,整堂课教学效率极低,我认为这位老师的调控能力太差。

课后大家与她一起分析了原因:

课前师生都没有作好搜集传递信息资料的准备,教师也没有提出讨论的要求,没有让学生明确讨论的目的,教师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不知道如何用评价的手段来调控课堂。

5、农村教学资源充足本是一大优势,但没有充分的利用和开发,落实科学课程要具有开发性的理念不够。

教科书上有种植和养殖的内容,所调研的十八所学校中,没有一所学校给学生提供参与种植和养殖的场所。

6、备课情况不容乐观。

炎陵有个别科学教师拿不出教案,说是与平行班的教师共同备课、共用教案。

攸县有个别老师一堂课教案共计不足100字,只有简单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流程,无实质内容。

这样不去理解课程标准、不去钻研教材是上不好科学课的。

有的教师是从网上下载打印的教案,而且还的教师将整个学期的教案全部照搬打印。

从打印件中可以看出,这些教师既不备学情、学法,又不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补充,也不对探究活动,教学环节进行设计。

总之,他们对教材没有认真的去钻研。

普遍是:

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探究活动的设计完全照搬教材,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当地的环境、条件创设教学环节、探究活动,不去想办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因此课堂上看到的是照本宣科,读教材和教参及“满堂灌”现象,绝大部分老师没有教学后记和反思。

(七)教学评价情况:

1、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已经逐步引起了重视,但也有的兼职科学教师期末没有对学生进行检测和操作评价。

各级领导、科学老师对学生科学学业水平的评价逐步引起了的重视,多数学校已开始把科学考试纳入到对小学生评价之中。

近两年来,醴陵、茶陵、攸县不但有统一的检测、评价,而且学校及其科学教师对学生的调查或考查报告、作业、实验记录表均进行评价,评价能做到方法适当,力图使评价尽可能体现新的理念。

但也有部分学校的兼职科学教师既没有进行期末评价,又没有平时常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缺乏实际了解,期末给学生打一个印象等第了事。

2、各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有一些常规评价,但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单一。

各县对教师的教学评价采用考核、随机抽查的办法。

有的学校领导或教学管理人员只对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作业进行简单检查,有时也进课堂听课、评课。

在这种非系统、非科学的评价形式之下,教师的教学设计易犯拿来主义。

一些教师只会照搬别人的经验,缺乏对学情的分析,备课中“预设”缺乏自我,更谈不上教学时利用“生成”的资源。

这种对教师的评价方式缺乏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有一些随意性。

(八)教师参与学习、培训、教研、科研情况:

农村教师大部分没有培训或学习的机会,参与业务培训率低,参加教研活动的机会很少。

近三年来,50名教师中参加过市级以上教研活动或培训的的只有11人(醴陵3人、株洲县2人、攸县1人、芦淞区2人,荷塘区1人,天元区1人,石峰区1人),占22%,参加过县区级教研活动的人数也不多,绝大部分的老师未参加过任何教研及培训活动。

开展科研情况更不乐观,只有两所学校的科学老师参加过科学课题的研究。

(茶陵严塘中心小学、醴陵湖下中心小学)

近三年来,18所学校中只有7个教师在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设计课件和教具、进行实验创新等方面获县区级以上奖励(有下列七所学校教师获奖,分别是:

株洲市南阳桥南岸小学、株洲县三门镇中心小学、醴陵湖下中心小学、湖溪中心小学、茶陵严塘中心小学、攸县皇图岭中心小学、芦淞区湘江小学),有少数教师能够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等(例如:

攸县桃水小学、芦淞区湘江小学两所学校的教师获县级以上奖)。

(九)教师学习资料、教学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配备、管理及使用的情况:

1、有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教师不足40%,有教师用书的不足28%。

科学教师个人基本上没有订阅科学学科方面的杂志。

2、五县四区大部分学校能够保证实验的正常开设,教学仪器及实验室是按省级标准配备的,仪器管理符合要求,而且区属农村小学实验仪器等教学资源配备较县属农村小学要好。

大部分学校能充分发挥实验仪器设备的作用,株洲县南阳桥南岸中心小学、芦淞区湘江小学、金伦侨心小学在这方面能起到示范校的作用,其仪器室、实验室条件好。

实验仪器、材料配备齐全,管理制度健全,仪器摆放整齐,使用率高,给学生学习科学提供了优良的资源。

株洲县南阳桥南岸中心小学还能多次为县、市级科学培训活动提供场所。

金伦侨心小学在利用废旧仪器利用有特色,首先把废旧仪器设备尽量修复改进继续使用,然后把修复后不能用的仪器,摆放在专用的科技活动室,供学生观察、拆缷、组装,让学生在玩中学。

有的学校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炎陵某校实验室破旧不堪,形同虚设,只起到摆设作用,学生一直在教室上科学课。

天元区某校实验室条件虽好,但有的老师不安排学生进实验室上课。

攸县某校既没有实验室,也没有实验仪器、材料,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讲实验,耽误学生的学习。

目前该校虽然已经开工建科技楼,但在科技楼还未建好之前,还是需要配备一些仪器、材料以解燃眉之急。

有些学校未及时将新购的仪器入柜,较长时间堆放在仪器室的地上,不入柜也未使用。

3、部分学校实验设备、器材严重缺乏。

有的学校供给学生探究活动必要的实验器材却没有,有的学校仪器室摆放的还是九十年代的仪器、设备,破旧且少得可怜,质量不达标,基本不能用,还有的学校把已坏不能用的仪器放在仪器柜里作摆设,或乱堆放在仪器室。

虽然有少数的学校新配了部分仪器、设备,通过验收成为了实验合格学校,其仪器配备与新课程标准及现用教材的要求差距大,且配套少,通用的少,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均难以保障实验课的正常开设。

(十)小学六年级学生寄放中学学习的利弊分析:

近几年,由于初中生源直线下降,导致中学教师及教室等资源大量空置,而小学方面的资源相对紧张。

因此,部分乡镇把小学六年级寄放中学学习,这样,表面上看是利用了一些教学资源,实际上存在很多弊端:

1、小学对六年级教师的教学、教研管理及对学生的学习管理无法到位,因为是中学老师任教,小学管理层认为是中学来管理,而中学管理层认为管理对象是小学生,应由小学来管理。

2、小学六年级的科学课程,大部分成为了中学老师的“搭头”课。

3、教学资源配备方面大家不好管,也不想管。

4、因为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课堂教学的时间也不同(中学45分钟,小学40分钟),不便于统一管理,因此某些方面成了管理的真空。

二、几点建议:

(一)加强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专业素养比较高的科学教师队伍是科学教育发展的关键。

建议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

1、必须纠正“小学科学不需要专职教师的错误认识”。

目前,在这方面的问题比较严重。

(1)有四个县区共六所中心完全小学无专职科学教师。

据了解,有一个县的某校将株洲市科学学科带头人安排上语文课,每周兼少量的科学课。

(2)兼职的科学教师大多是应付科学教学工作,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兼任多学科并跨年级教学(茶陵县、炎陵县普遍存在这种情况)。

有的兼三个学科教学,且科学学科还跨三个年级,也就是说备课时有五个“头”。

基于这种困境,科学教师学习,钻研的时间有限,深感力不从心。

他们呼吁要配备专职科学教师,这样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才会有更多的时间来把握课标、钻研教材,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3)有的兼职教师一个学期未开设实验,大部分科学兼职教师或多或少存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学生听实验相当于在岸上学游泳,是无效果的。

(4)有的科学兼职教师,教学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有的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操作不规范,他们的专业素质层次低,甚至还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

如在《司南的启示》一课中,学生用缝衣针制作小磁针时,许多学生选择磁铁的一极在缝衣针上双向摩擦的错误方法,没有要求学生同一方向摩擦。

又如《溶解》一课中,学生在搅拌时玻璃棒碰烧杯的杯底和杯壁,教师未及时纠正。

教师对“溶解”与“融化”的概念都分不清。

我认为,过多的兼职科学教师难以适应科学课程改革的要求,就目前来说,少数科学专职教师都难以适应教学要求,何况兼职教师?

认为小学不需要设置专职的科学教师,是脱离实际的论调。

因此,需要建设以专职教师为核心的科学教师队伍。

(5)专职教师队伍严重不足,专职、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

我们虽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科学骨干教师,但流失了许多。

有的改行了或被调离了科学学科岗位。

有的学校将科学课作为“搭头”,将年龄偏大、教学水平低的老师任教科学,例如:

有两所学校科学教师全是兼职的,且科学教龄不到一年,其中有部分年龄偏大的属于照顾对象。

2、改变“科学学科不重要的偏见”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领导及教师认为:

科学课不像语数学科那样的“主科”,考好了可以撑门面,也不像音乐、美术学科那样,搞得好可以体现学校特色。

因此科学学科就处在这样的中间地带,既不可以不上,也无需重视。

家长及社会认为这门课程对小学生升初中来说不重要,原因是没有纳入到考试、评价范围,即使被家长和学生追捧的民办初中,它们的入学考试中也只有少量的科学题,科学学科对学生的升学影响不大。

因而,对孩子科学学科的学习不重视。

这样偏见如不及时纠正,将严重影响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

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科学教学是科学教育的基础,没有基础何谓高楼。

科学学科真的不重要吗?

绝对不是的。

钱学森临终前反复唠叨一句话:

我们中国建国六十年总出不了一个诺贝尔奖,总出不了杰出人才。

按规律来说,一个大国建国三、四十年就要出诺贝尔奖,比如说印度、巴基斯坦就是如此。

是什么原因呢?

这与我们国家的科学教育没有跟上有着很大的关系,又为什么现在高中学生选择学文科的学生比例越来越大呢?

这与小学科学教学不无关系,因为小学科学教育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如何建设科学专职教师队伍,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

如果科学教师的基本队伍问题不解决,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及科学素养的培养就无法落实,所以必须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核心的科学教师队伍。

专职教师有以下三个来源:

流失骨干归队;

优秀兼职教师转为专职教师;

招聘优秀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尤其要注重小学科学教育专业或理科专业的毕业生的招聘与使用)。

建议乡镇中心小学至少配备一名科学专职教师,作为当地学科领头人,组织全乡镇的兼职科学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骨干教师牵头,以片组、联校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课题研究、送教活动。

荷塘区、株洲县这方面工作已走在前列,他们有计划的开展片组教研及县级或联校区域性教研活动,充分发挥科学专职教师的引领作用和核心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区域学校的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活动。

各学校选择、安排科学教师时,应将其能否胜任科学教学工作放在首位,而不是把科学课作为平衡工作量的砝码,更不能将不能胜任其它学科教学、或从管理岗位上下来的对科学教学不熟悉的教师安排教科学。

应鼓励那些能力强有经验的教师或年轻而有上进心的教师,主动选择从事科学学科教学工作。

4、切实解决科学教师的工作量、待遇等问题:

科学课涉及的知识面广,备课不能只备教材和教参,对教学中涉及的理、化、生、地理等多学科知识应比较熟练,还要准备科学实验的仪器材料,工作量是很大的,但有的学校在计算工作量时,语文、数学均按系数“2”计算,而科学只按系数1.5计算,这样是极不合理的,因为上好一节科学课,绝不比所谓“主科”付出的劳动少,应与所谓的“主科”语、数课等同计算工作量。

5、建议县教研室一定要配备科学教研员,以实现对本县科学教学研究的专业引领并有计划的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加大经费投入,配备必需的实验器材和解决科学实验室的建设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