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思想政治必背核心术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89903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四思想政治必背核心术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必修四思想政治必背核心术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必修四思想政治必背核心术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必修四思想政治必背核心术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必修四思想政治必背核心术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四思想政治必背核心术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必修四思想政治必背核心术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四思想政治必背核心术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四思想政治必背核心术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4..唯物主义: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

A.古代唯物朴素主义: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合理性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局限性是只靠猜测,无证据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界本源,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

有机械性

局限性是它用片面,孤立的观点看待问题

(例如:

看到什么就认为是什么)

C.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

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

求,反映了广大人们的利益

25.唯心主义:

意识决定物质

世界本原:

意识

基本形态

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精神

26.从根本上讲,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就其局部的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27.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28.两大阵营: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选择题常见选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1.五行说:

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2.阴阳说: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3.形神说:

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

4.理说:

气者,理之依也

5.活火说: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6.水为始基:

“水”是万物的”始基”

1.霍尔巴赫:

原子是世的本原。

2.狄德罗:

自然界是由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3.培根:

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孟子:

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

心外无物;

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慧能: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陆象山: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笛卡尔:

我思故我在

康德:

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休谟:

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费希特:

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普罗泰史拉:

人是万物的尽度

叔本华:

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杜威:

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①中外“神创论”:

 

宗教思想;

封建迷信:

命、天、上帝、神,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等等

②朱熹:

“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③柏拉图:

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④黑格尔: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⑤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⑥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观点:

“8”就是发:

喜鹊报喜,乌鸦叫丧,彗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等等

29.为什么说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的精神精华?

因为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

的经验和认识成果

30.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3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A通过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B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

想目标

32.真正的哲学不等于科学的哲学,科学的哲学等于真正的哲学

33.马克思哲学的产生:

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条件:

A.马克思哲学的产生有其自然科学前提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C.马克思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

唯物主义

3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A.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的与辩证法有机结合

B.实现了唯物辩证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C.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5.(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

)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36.马克思主义的成果:

A.毛泽东思想B.中国特设社会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37.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世界的一部分;

自然界是客观的。

38.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9.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40.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41.人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4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三个的基本要素: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4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44.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45.哲学上的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46.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47.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48.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49.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

50.运动的特点:

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51.静止的特点:

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5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的统一

53.只承认相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4.离开物质谈运动属于唯心主义;

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

55.原理:

A.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B.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56.方法论(怎么做?

):

A.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B.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

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57.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A.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58.意识:

本质:

客观存在大脑的反映

是什么?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一切事物都有反应特性

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生物的反应形式

59.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60.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61.意识的形成既离不开人脑,又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6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63.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

64.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各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65.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66.意识活动的特点: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B.意识活动具有自主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67.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它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还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68.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类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69.每个人的意识都是有限的,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是无限的

70.意识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这要求我们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71.意识的能动作用:

A.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这要求我们要自觉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意识活动具有自主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C.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E.意识活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F.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72.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依据: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

是物质的反映)

B.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C.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依据: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D.二提倡二反对,即:

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我们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我们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志意主义

我们要反对片面强调的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遁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73.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必须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

74.实践的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具有能动性;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75.实践的基本要素:

实践的主体;

实践的对象;

实践的手段;

76.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及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的规律制约的,具有客观性

77.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78.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践活动

7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80.(为什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81.(为什么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客观事物自身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

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唯一能够满足这个要求的就是实践

82.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就是实践;

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83.方法论要求:

A.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B.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C.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84.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85.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中……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材料中……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材料中……(看材料而定)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常见选择题选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4.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1.吃一堑,长一智

2.学然后知不足

3.书到用时方恨少

1.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2.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4.事实甚于雄辩

1.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学以致用

2.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86.真理的含义;

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

87.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88.真理的属性;

A.客观性(基本)B.条件性C.具体性

89.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90.真理在内容上是主观的,在形式上是客观的

91.真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92.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真理都是具体的

93.认识是一个过程;

A.认识具有反复性B.认识具有无限性C.认识具有上升性、前进性

94.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整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注意:

终极真理为错误)

95.方法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96.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97.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98.(注意:

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这句话是错误的)

99.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联系具有条件性

联系的特征

相对应的方法论

联系具有普遍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因此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来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具有多样性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要着眼于分析和把握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必修四政治必背核心术语B部分

1.原理:

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者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2..方法论: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于整体

3.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部分的功能以及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性作用

4.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的部分

5.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6.我们应当树立全局的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7.整体影响部分,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两者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关系(注意:

整体和部分关系≠系统和要素关系)

9.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10.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的结构优化趋向

11.综合的思维方式:

A.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B.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C.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D.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12.自然界是发展的;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13.自然界总是处于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14.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15.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6.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

17.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因为运动和变化是前进的,上升的

18.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19.不能以力量,时间先后,名称等等来判断新事物;

新出现的事物≠新事物

(补充)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被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心事物。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蹴,必然经历曲折的路程

20.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的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2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22.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化,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23.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4.事物的发展最终通过质变实现;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实现质变

25.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新的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6.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27.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28.矛盾的对立属性:

斗争性和同一性

29.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

30.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31.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矛盾

32.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33.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34.矛盾是普遍的,在生活中处处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35.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36.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37.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有其特点。

三种情形:

A.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

本质

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矛盾

C.同意事物中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有其特殊性

3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A.矛盾的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39.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4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2.事物的主要矛盾:

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43.事物的次要矛盾:

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期着不决定性作用的矛盾

4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5.无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都是不平衡的

4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方法

4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普遍性的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4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

50.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5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的矛盾区别开来,离开了对矛盾的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就无法区分事物,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

5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注意: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属于辩证唯物论的知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唯物辩证法的知识)

53.唯物辩证法:

基本观点: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根本观点:

矛盾的观点

实质与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

54.辩证的否定

A.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B.辩证否定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有保留

C.辩证否定观事物实质是扬弃

D.特点:

辩证否定观不是外力作用的效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的根本途径

辩证否定观是联系的环节

思想

结果

简单地肯定一切

事物没有发展

简单地否定一切

事物将会失去联系,无法实现发展

55.辩证法的本质:

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56.方法论:

要求我们要密切关注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57.创新的作用:

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C.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58.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59.实践方式决定人的思维方式

60.辩证唯物法主张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6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6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6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6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65.马克思主义的时间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66.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67.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6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是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69.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70.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是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如果题目都是讲经济,那么这条题讲的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如果题目讲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那么这条题目讲的就是上层建筑)

71.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7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尚未自我完善。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