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选自《肥皂泡》
(1)“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读这段话时,要用( )的语气。
A. 慷慨激昂
B. 快乐骄傲
C. 恋恋不舍
(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作者想象的部分。
(4)根据短文内容,想想下列加点词语分别指什么?
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快乐:
________
骄傲:
________
希望:
________
(5)假如你看到这些肥皂泡,你会产生怎样的想象呢?
【答案】
(1)排比,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2)B
(3)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
(4)为吹泡泡的游戏有趣而快乐。
;为能吹出这么美丽的泡泡而骄傲。
;为起的泡泡让作者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寄托着作者美好的愿望。
(5)略
【解析】【分析】
(1)连用三个以上(那么……)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2)语气:
是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
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
语气由两个方面构成:
一方面是一定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是一定的具体声音形式。
了解常用的朗读句子的语气,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
(3)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结课短文内容,想像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排比,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2)B
(3)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
(4)为吹泡泡的游戏有趣而快乐。
;为能吹出这么美丽的泡泡而骄傲。
;为起的泡泡让作者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寄托着作者美好的愿望
(5)略
【点评】
(1)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语气的把握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你会阅读《成语词典》吗?
小明在阅读课外书时,读到这样一句话:
“啊,大海有这样大!
跟它比,我实在是太小了。
”河伯望洋兴叹。
他不理解“望洋兴叹”的意思,去查《成语词典》。
词典里是这样写的:
望洋兴叹:
兴,发出。
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为不能胜任或没有条件做好而感到无可奈何。
《庄子·秋水》中说: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
根据以上阅读材料,完成以下练习:
(1)“望洋兴叹”的“兴”意思是________,根据意思,“兴”应读作(xīng xìng)________。
(2)“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________。
(3)“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的原意是________,
现在多比喻________。
“河伯望洋兴叹”这句话用的是它的________(原意/比喻意)。
【答案】
(1)发出;xīng
(2)《庄子·秋水》
(3)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做事时因为不能胜任或没有条件做好而感到无可奈何;原意
【解析】【分析】
(1)望洋兴叹,读音wàngyángxīngtàn,兴,xīng,兴盛;流行,兴叹,发生感叹 。
据此分析即可。
(2)根据常识可知,词语出自《庄子·秋水》: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
(3)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比如,佘念祖未到的时候,满心高兴,颇有跃跃欲试的意思,到过之后,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觉得望洋兴叹了。
河伯望洋兴叹,指河伯感到自己在大海面前自己很渺小。
据此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1)发出、xīng;
(2)《庄子·秋水》;(3)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做事时因为不能胜任或没有条件做好而感到无可奈何、原意
【点评】
(1)本题考查对多音字的理解能力。
多音字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所以要在语境中具体分析多音字是哪个义项。
(2)本题考查对成语相关知识的理解。
《庄子·秋水》记载,河伯(黄河神)自以为大得了不得。
后来到了海边,望见无边无际的海洋,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于是仰望着海神,发出了叹息。
后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能为力。
望洋:
仰望的样子。
(3)本题考查对成语语境义的理解。
语境意义亦称“上下文意义”或“情境意义”。
关于言语与表达言语的情境之间的关系的术语。
句子的理解和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境意义的掌握。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赵州桥(节选)
赵州桥非常雄伟。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héng kuà)________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这种(shè jì)________,在建桥史上是一个(chuàng jǔ)________,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根据拼音,在文中横线上写词语。
(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请用横线画出来。
(3)这段话的第二句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4)这种设计是指怎样的设计?
这样的设计好在哪里?
请分别用双横线和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5)“拱形”中的“拱”的意思是( )
A. 拱手;
B. 肩膀向上耸;
C. 向外钻或顶
D. 建筑物上呈(chéng)弧(hú)形的结构,大多中间高两侧低。
【答案】
(1)横跨;设计;创举
(2)赵州桥非常雄伟。
(3)举数字
(4)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这种,在建桥史上是一个,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5)D
【解析】【分析】
(1)回忆原文可知,语段描写了赵州桥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还配有小桥洞,这种设计在建筑史上是一个创举。
(2)语段描写了赵州桥很长、很宽。
第一句话总写赵州桥的特点,是语段的中心句。
(3)“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这里面有具体的数字,所以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阅读可知,语段先介绍了桥长和桥宽。
接着介绍了桥洞的奇特设计,这中奇特语段中有具体的描述,那就是“这种设计”指代的内容。
好处则是“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这部分内容。
(5)拱,指两手相合、环绕、建筑物成弧形的等。
“拱形”就是弧形结构。
故答案为:
(1)横跨、设计、创举
(2)赵州桥非常雄伟。
(3)举数字(4)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这种,在建桥史上是一个,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5)D
【点评】
(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拼读、拼写能力。
先读一读语段,回忆原文内容,看缺少了哪些词语,然后结合音节的声调、声母、韵母确定具体是哪些词语。
注意“横”属于多音字。
(2)本题考查对中心句的辨析能力。
说明文一般是围绕说明对象的某个特点组织材料的。
读一读语段,看哪句话包含说明对象,还总写了它的特点,那么这句话就是语段的中心句。
(3)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能力。
找到这段话的第二句,看有没有具体数字、具体事例、引用的名人名句等说明方法的标识,然后具体分析判断即可。
(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根据提问,“这种设计”指的是前面描述的那种设计情形;“这种设计的好处”应该是在后面进行了描述。
(5)本题考查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
汉字一般都有好几个义项,在不同的词语中会表现出来。
解答本题需要知道“拱”有哪几个义项,再对照语境具体确定是什么意思即可。
4.阅读语段。
完成练习。
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
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
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
“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________住我了。
到树跟前,得把它________下来,好逃命。
”
贼也想:
“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________到家再吃我。
到树跟前,得想法________上去,好逃命。
”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________,贼顺势一________,蹿到树上。
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
“终于甩掉‘漏’了!
”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
“终于甩掉‘漏’了!
”
(1)做贼心虚的贼和老虎都以为“漏”是________,一心想逃命。
( )
A. 老爷爷
B. 老婆婆
C. 对方
D. 厉害的角色
(2)语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 )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 排比
(3)请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描写老虎和贼内心活动的语句。
(4)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入语段中的横线上。
歪 驮 贴 纵 蹿 蹭
①“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________住我了。
到树跟前,得把它________下来,好逃命。
②“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________到家再吃我。
到树跟前,得想法________上去,好逃命。
③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________,贼顺势一________,蹿到树上。
(5)用自己的话概括语段的内容。
【答案】
(1)D
(2)C
(3)老虎:
“‘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
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终于甩掉‘漏’了!
”贼:
“‘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
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终于甩掉‘漏’了!
”
(4)贴;蹭;驮;蹿;歪;纵
(5)虎驮着贼,贼骑着虎,他们误以为遇上了厉害的角色,一心想逃命。
【解析】【分析】
(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2)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
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
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这是夸张。
(3)了解什么是心理描写,然后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
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
(4)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故答案为:
(1)D
(2)C(3)老虎:
“‘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
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终于甩掉‘漏’了!
”贼:
“‘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
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终于甩掉‘漏’了!
”(4)贴、蹭、驮、蹿、歪、纵(5)虎驮着贼,贼骑着虎,他们误以为遇上了厉害的角色,一心想逃命。
【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夸张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了解什么是心理描写。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4)要正确使用动词,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5.阅读下面的成语故事,然后回答问题。
三人成虎
战国时,魏国大臣庞恭要陪魏王的儿子去赵国都城邯郸作人质。
庞恭深知魏王容易偏听偏信,担心自己一走,国内那些反对他的人会制造流言莹语。
于是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
“如果有人报告,说大街上有只老虎正在吃人,您相信吗?
”
魏王说:
“我不相信。
”
庞恭又问:
“如果第二个人也这么说呢?
”
魏王说:
“两个人都这么说,我就会将信将疑了。
”
庞恭再问:
“如果第三个人也这么说呢?
”
魏王说:
“大家都这么说,我只好相信了。
”
庞恭感慨道:
“邯郸离魏国比王宫离大街要远得多,只怕日后议论我的还不止三人,请大王仔细考察才是。
”
魏王点头道:
“寡人心里有数,你放心去吧。
”
(1)先猜猜下列生字的读音,再查字典验证。
①“蜚”字的读音是________。
②“庞”字的读音是________。
(2)先猜猜下列词语的意思,再查字典或词典验证。
①寡人:
________
②流言蜚语:
________
(3)请根据文章的内容选一选。
①“三人成虎”这个成语的寓意是( )。
A.三人同心协力就会擒住老虎
B.谣言或错误的话重复多次,就会让人信以为真
②庞恭向魏王讲“三人成虎”这个故事的用意是( )。
A.希望魏王不要偏听偏信
B.希望魏王能够深入民间,了解民间的疾苦,奋发有为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草
马路边,河岸上,不起眼的小草使大自然充满生机。
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他们一边跳舞,一边随着春风生长。
夏天,太阳把大地烤(kǎo)得火热。
人们来到草地上,往小草身上一坐,小草像一位慈(cí)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kù)热带来的疲(pí)劳。
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她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
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
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
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爱小草,爱她强大的生命力和宽广的胸怀。
(1)根据短文内容,在文中横线上准确地填上一句诗。
真是“________,________。
”
(2)文章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小草。
(3)从文中找出“严寒”的两个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是围绕________来写的。
(5)哪句话说明小草胸怀宽广?
请画上横线,哪句话说明小草生命力旺盛,请画上波浪线。
(6)用双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7.【答案】
(1)和煦
;雪白
;轻盈
(2)美丽、可怜。
你看,那白茸茸的……几乎像丝一样细的脚。
(3)我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把蝴蝶捏起来,放在手心里。
我用口呵着气,送给它一丝丝温暖,蝴蝶渐渐苏醒过来。
(4)B
(5)它表现出的是寻求者非凡的勇气。
作者要赞美它坚强、勇敢、不畏艰难的精神。
【解析】【分析】
(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形容词(或限制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考查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故答案为:
(1)和煦;雪白;轻盈
(2)美丽、可怜。
你看,那白茸茸的……几乎像丝一样细的脚。
(3)我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把蝴蝶捏起来,放在手心里。
我用口呵着气,送给它一丝丝温暖,蝴蝶渐渐苏醒过来。
(4)B
(5)它表现出的是寻求者非凡的勇气。
作者要赞美它坚强、勇敢、不畏艰难的精神。
【点评】
(1)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
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
增加词汇量。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此题考查对短文中心思想的能力。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种一片树叶
冰心
埋下一片树叶,固执地相信它终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这便是儿时最美的梦。
我4岁那年的秋天,枯黄的叶子从高高的树枝上飘落,正在院中玩耍的我俯身拾起一片,觉得很美。
玩赏了半天,我忽发一个奇怪的想法:
这个曾经是树伯伯身上一部分的叶,把它种进土里之后,必定可以长出一棵同样的大树!
于是我捡了许多片叶子,虔诚地跪在地上挖了个小坑,把树叶全埋到了土里。
就像妈妈生下了我,我也会渐渐长大—样,我坚定地相信我的梦马上可以实现。
我天天蹲在种树叶的地方等待我的大树,直到大雪纷飞。
我想叶子大概怕冷,所以不敢出来,等明年开春,一定会长得更好!
我依旧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梦,直到燕子衔泥,杨树吐芽……
长大后,我才明白我用童心为自己编织了一个很美的童话。
那些埋在土里的树叶,却已在我心中长成了一棵大树,成为我生命中的一根支柱,替我们遮挡着成长路上越来越多的风风雨雨,为我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那件事,我会为之自豪一辈子……
孩童时那种天真无邪、可笑的一举一动,那双清澈透明、不掺一丝杂质的眼睛,不正被我们当作“幼稚”而随手抛弃吗?
人每走一步会从身上遗落一些东西,而往往被人随意丢掉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也是最珍贵的。
种一片树叶吧,你定会拥有一棵参天大树。
(1)从画线句子中你感受到了“我”( )的心理。
A. 忐忑不安
B. 认真严肃
C. 紧张慌乱
(2)“那件事,我会为之自豪一辈子……”中的“那件事”指的是________。
(3)种树叶后,“我”是怎样做的?
结果怎样?
用自己的话概括。
(4)这篇短文的中心是( )
A. 说明儿童内心的幼稚 B. 表现童心的珍贵 C. 展示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答案】
(1)B
(2)“我”种下一片树叶,坚信它能长成参天大树
(3)“我”蹲在种树叶的地方等待。
结果是等到春天来临,树叶也没有发芽。
(4)B
【解析】【分析】
(1)抓住关键词与来理解。
“虔诚”表现“我”种树叶时的认真、严肃,坚信种下的树叶一定能长成大树的心理。
(2)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B;
(2)“我”种下一片树叶,坚信它能长成参天大树(3)“我”蹲在种树叶的地方等待。
结果是等到春天来临,树叶也没有发芽。
(4)B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2)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
据说公元336年,有位________的僧人路过敦煌的沙鸣山时,看见了沙鸣山在一片金光的笼罩之下出现了千佛的形状,于是他无比虔诚地开凿了第一个石窟,供奉佛像。
现在,在敦煌近500个洞窟中,有2400多座彩塑、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5座唐宋木结构建筑。
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北魏时期开凿的。
主佛卢舍那大佛,身高17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是龙门石窟中最高最大的佛像。
他面容端庄娴雅,表情温和亲切,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也是北魏时期开凿的。
著名的露天大佛有17米高,端坐在危崖绝壁中,笑眯眯地俯视着________。
特别________的是,云冈石窟的浮雕以连环画的形式叙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
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每年都要吸引________的游客前去参观游览。
(1)把下列四字词语填入句子中合适的横线上。
引人注目 成千上万 芸芸众生 德高望重
①据说公元336年,有位________的僧人路过敦煌的沙鸣山时,看见了沙鸣山在一片金光的笼罩之下出现了千佛的形状,于是他无比虔诚地开凿了第一个石窟,供奉佛像。
②著名的露天大佛有17米高,端坐在危崖绝壁中,笑眯眯地俯视着________。
③特别________的是,云冈石窟的浮雕以连环画的形式叙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
④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每年都要吸引________的游客前去参观游览。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石窟,其中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的是________,讲述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故事的是________,“东方的维纳斯”指的是________。
(3)请你在短文中找出一处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句子,用“________”画出来。
并写一写这样写的作用。
(4)读了短文,判断正误。
①这三座石窟都是在北魏时期开凿的。
②这三座石窟都是佛教胜地。
③只有中国人喜欢去这三座石窟游览。
④从这三座石窟我们能感受到古代劳动人们的智